A.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
社會實踐活動: 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 科普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首要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基
礎的學生選擇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更多學生則出是傾向於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包括有償和無償),在中小學也有在實踐基地或軍訓基地的活動,亦稱「社會實踐」,主要是對於陶藝、手工、電腦、戶外拓展等進行訓練。
B. 什麼是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學生按照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利用節假日等課余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特點是:
1.它是一種教育活動,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使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可以使學生豐富對國情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社會、對人民群眾的了解,從而增強擁護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可以使學生在接觸實際的過程中鞏固和深化課堂知識,鍛煉和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它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的特殊教育形式。社會實踐活動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使學生實際地參與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去,而不是社會生活的旁觀者。
3.它是在課余時間進行的特殊教育活動,是教育實踐環節的必要補充。同教學實習不同,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教學計劃外的課余時間進行,而前者則在教學計劃內進行,是課堂教學的延伸。
(2)馬鞍山市社會實踐活動擴展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
1.使青年提高對基本國情和基本國策的理解,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2.使青年受到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的教育,激發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活動中尋找有關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
5.使青年廣泛接觸社會各個方面,鍛煉提高社會活動能力。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實踐
C.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形式:
1、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版。
2、科普類:權「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3、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5、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
D.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 怎樣證明呢
學農學工學軍,還有敬老院,社區服務,參觀檔案館等諸如此類與社會生活有關的活動都屬於社會實踐活動。證明一定要是在你去活動的有關單位那裡開的。比如你去參加社區服務,那麼你就要找社區居委會蓋章,或者寫證明,這樣就可以了。
E.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形式:
1、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回共設施」「社區宣傳」等。
2、科普答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3、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5、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
(5)馬鞍山市社會實踐活動擴展閱讀: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首要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學生選擇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更多學生則出是傾向於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包括有償和無償),在中小學也有在實踐基地或軍訓基地的活動,亦稱「社會實踐」,主要是對於陶藝、手工、電腦、戶外拓展等進行訓練。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實踐
F. 到目前2014年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佔地面積是多少
江東之畔,翠螺峰旁,坐落著底蘊深厚、人文薈萃、文化濃郁的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園佔地面積320畝,地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政務中心,與馬鋼總部隔路相望,北通市中心,南接當塗縣,西鄰採石磯,東望新城區。
學校曾榮獲全國先進師范院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文明單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兩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單位,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綠化模範單位等榮譽。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目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注重內涵發展,培育辦學特色。學校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高,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先後為社會培養培訓基礎教育合格師資、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1.2萬人。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專業41個,其中教師教育類專業9個,高職教育類專業32個。設有教師教育系(基礎部)、軟體與食品工程系、旅遊與外語系、藝術設計系、經濟與社會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5個教學系部。學校按照「服務地方、集群延伸、一體兩翼、錯位發展」的專業建設思路,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按照相關行業人才需求,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與布局,融教師教育專業和高職教育專業為一體,做優做精教師教育專業,做強做活高職教育專業,兩翼並行發展,實現了從培養面向小學、幼兒園全部課程師資到培養多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服務轉型,初步形成對應行業鏈的專業集群發展態勢。近三年來,在馬鞍山市及周邊地區頂崗和就業的畢業年級學生分別佔70%以上、60%以上。
通過「培、引、聘」等途徑,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全面優化師資隊伍。學校共有教職工312人,其中專任教師263人,占教職工總數的84.3%。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6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3.57%;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7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02%;有「雙師素質」教師16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1.6%。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自升格以來,學校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教師公開發表論文680多篇,論著及參編規劃教材90多部,立項研究的課題近400項,其中部級課題1項、各類省級課題65項。科研、教研工作極大地促進了教師水平的提升,師資隊伍的總體素質得到提升,目前學校有省級教學名師2人,級教壇新秀5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4名。
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完善基本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就業率連續9年保持在95%以上,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明顯提升。 2013屆校本部畢業生1963人,就業1934人,就業率98.52%,對口就業率80%以上,在馬鞍山(含三縣)就業533人。85名畢業生考上「農村特崗」,5名畢業生考上「村官」,139名畢業生考上專升本,572名畢業生從事教育工作,18名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1610名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部分畢業生考取編制、三支一扶和應征入伍,此外,還有多名畢業生自主創業。
學校進一步完善「獎、貸、助、勤、補」資助體系,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近三年來,學校落實的各類助學資金2100餘萬元,獲益學生17609人,獲益面超過50%;設置勤工儉學崗位316個,資助學生4508名,共53.8萬元。積極組織職業技能比賽活動,每年校內組織開展賽事20場左右,學生參與率超過80%;充分發揮團學組織在學生自主自治管理的引領作用,組織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獲得了社會的良好贊譽。
學校2013年全年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近1200人次,社會文化培訓近800人次,參加青年志願者活動及社區服務活動的師生超過8500人次,心理健康中心接待社會人員心理咨詢及參觀訪問500人次以上,為本市各單位、社區開辦講座80餘次,提供咨詢服務500餘例。承擔的「國培計劃2013」——安徽省幼兒園骨幹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完成了對來自合肥、阜陽、淮南、淮北、馬鞍山等5個地市的近120名幼兒園骨幹教師的全方位培訓。積極推進體育場館、圖書館電子資源等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在廣泛開展校內外綜合志願服務的基礎上,以項目的形式長期不懈重點做好「陽光雨露義務支教」、「大愛無言——關注特殊教育、關愛特殊群體」、「綠色環保」三大志願服務活動。完成了各項社會服務性考試考務工作,各項考試近20000人次。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十二五」期間,學校將緊緊瞄準「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改革工程、專業升級改造工程、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教學科研創新工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工程、師資水平提升工程、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和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八大工程」,按照本科院校設置標准充實辦學條件,積極參與馬鞍山市整合地方高等教育資源、籌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作,努力實現建成一所服務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現代產業體系調整與升級、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應用型高等院校的美好願景!
G. 社會實踐活動形式有哪些
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形式:
1、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
2、科普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
3、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
5、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
社會實踐活動意義:
1、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
2、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對於加強自身獨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義。
H.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具體的一些活動)。
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可以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
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
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深入鄉村田間地頭學做農活,了解「三農」現狀。
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就同學們感興趣的社會問題到社區、街道辦、居委會、鄉鎮、農村、企業進行專題調研。
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可以關注環保類,例如「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
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學習法律法規,例如學習如何指揮交通等。
(8)馬鞍山市社會實踐活動擴展閱讀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步入社會進行社會接觸,提高個人能力,觸發創作靈感,完成課題研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求和社會有更大的接觸,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活動。 用在大學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上的一門課程。
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