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去從政治呢?孔子說:尚書上有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就是友愛兄弟,把孝悌這個道理施於政治,這本身就是政治,要怎麼樣才能算是從政呢
『貳』 《梁書.孔休源傳》譯文
《梁書》列傳第三十傳
孔休源,字慶緒,會稽山陰人也。晉丹陽太守沖之八世孫。曾祖遙之,宋尚書水部郎。父佩,齊廬陵王記室參軍,早卒。
休源年十一而孤,居喪盡禮,每見父手所寫書,必哀慟流涕,不能自勝,見者莫不為之垂泣。後就吳興沈驎士受經,略通大義。建武四年,州舉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謂同坐曰:「董仲舒、華令思何以尚此,可謂後生之准也。觀其此對,足稱王佐之才。」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薦之於司徒竟陵王,為西邸學士。梁台建,與南陽劉之遴同為太學博士,當時以為美選。休源初到京,寓於宗人少府卿孔登宅,曾以祠事入廟,侍中范雲一與相遇,深加褒賞,曰:「不期忽覯清顏,頓袪鄙吝,觀天披霧,驗之今日。」後雲命駕到少府門,登便拂筵整帶,謂當詣己,既而獨造休源,高談盡日,同載還家,登深以為愧。尚書令沈約當朝貴顯,軒蓋盈門,休源或時後來,必虛襟引接,處之坐右,商略文義。其為通人所推如此。
俄除臨川王府行參軍。高祖嘗問吏部尚書徐勉曰:「今帝業初基,須一人有學藝解朝儀者,為尚書儀曹郎。為朕思之,誰堪其選?」勉對曰:「孔休源識具清通,諳練故實,自晉、宋《起居注》誦略上口。」高祖亦素聞之,即日除兼尚書儀曹郎中。是時多所改作,每逮訪前事,休源即以所誦記隨機斷決,曾無疑滯。吏部郎任昉常謂之為「孔獨誦」。
遷建康獄正,及辨訟折獄,時罕冤人。後有選人為獄司者,高祖尚引休源以勵之。除中書舍人,司徒臨川王府記室參軍,遷尚書左丞,彈肅禮闈,雅允朝望。時太子詹事周舍撰《禮疑義》,自漢魏至於齊梁,並皆搜采,休源所有奏議,咸預編錄。除給事黃門侍郎,遷長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迴避,百僚莫不憚之。除少府卿,又兼行丹陽尹事。出為宣惠晉安王府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府州事。高祖謂之曰:「荊州總上流沖要,義高分陝,今以十歲兒委卿,善匡翼之,勿憚周昌之舉也。」對曰:「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誠,效其一割。」上善其對,乃敕晉安王曰:「孔休源人倫儀表,汝年尚幼,當每事師之。」尋而始興王嶦代鎮荊州,復為憺府長史,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如故。在州累政,甚有治績,平心決斷,請托不行。高祖深嘉之。除通直散騎常侍,領羽林監,轉秘書監,遷明威將軍,復為晉安王府長史、南蘭陵太守,別敕專行南徐州事。休源累佐名籓,甚得民譽,王深相倚仗,軍民機務,動止詢謀。常於中齋別施一榻,雲「此是孔長史坐」,人莫得預焉。其見敬如此。
征為太府卿,俄授都官尚書,頃之,領太子中庶子。普通七年,揚州刺史臨川王宏薨,高祖與群臣議代王居州任者久之,於時貴戚王公,咸望遷授,高祖曰: 「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識通敏,實應此選。」乃授宣惠將軍、監揚州。休源初為臨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時論榮之。而神州都會,簿領殷繁,休源割斷如流,傍無私謁。中大通二年,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監揚州如故。累表陳讓,優詔不許。在州晝決辭訟,夜覽墳籍。每車駕巡幸,常以軍國事委之。
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與群公參定謀議,立晉安王綱為皇太子。四年,遘疾,高祖遣中使候問,並給醫葯,日有十數。其年五月,卒,時年六十四。遺令薄葬,節朔薦蔬菲而已。高祖為之流涕,顧謂謝舉曰:「孔休源奉職清忠,當官正直,方欲共康治道,以隆王化。奄至殞歿,朕甚痛之。」舉曰:「此人清介強直,當今罕有,微臣竊為陛下惜之。」詔曰:「慎終追遠,歷代通規;褒德疇庸,先王令典。宣惠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監揚州孔休源,風業貞正,雅量沖邈,升榮建禮,譽重搢紳。理務神州,化覃歌詠,方興仁壽,穆是倫。奄然永逝,倍用悲惻。可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賻第一材一具,布五十匹,錢五萬,蠟二百斤。克日舉哀。喪事所須,隨由資給。謚曰貞子。」皇太子手令曰:「金紫光祿大夫孔休源,立身中正,行己清恪。昔歲西浮渚宮,東泊枌壤,毘佐蕃政,實盡厥誠。安國之詳審,公儀之廉白,無以過之。奄至殞喪,情用惻怛。今須舉哀,外可備禮。」
休源少孤,立志操,風范強正,明練治體。持身儉約,學窮文藝,當官理務,不憚強御,常以天下為己任。高祖深委仗之。累居顯職,纖毫無犯。性慎密,寡嗜好。出入帷幄,未嘗言禁中事,世以此重之。聚書盈七千卷,手自校治,凡奏議彈文,勒成十五卷。
長子雲童,頗有父風,而篤信佛理,遍持經戒。官至岳陽王府諮議、東揚州別駕。
少子宗軌,聰敏有識度,歷尚書都官郎,司徒左西掾,中書郎。
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祖齊之,宋尚書金部郎。父柔之,齊尚書倉部郎,有孝行,以母憂毀卒。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司徒竟陵王聞其名,引為西邸學士。弱冠舉南徐州秀才。時豫章胡諧之行州事,王融與諧之書,令薦革。諧之方貢琅邪王泛,便以革代之。解褐奉朝請。僕射江祏深相引接,祏為太子詹事,啟革為府丞。祏時權傾朝右,以革才堪經國,令參掌機務,詔誥文檄,皆委以具。革防杜形跡,外人不知。祏誅,賓客皆罹其罪,革獨以智免。
除尚書駕部郎。中興元年,高祖入石頭,時吳興太守袁昂據郡距義師,乃使革制書與昂,於坐立成,辭義典雅,高祖深賞嘆之,因令與徐勉同掌書記。建安王為雍州刺史,表求管記,以革為征北記室參軍,帶中廬令。與弟觀少長共居,不忍離別,苦求同行,乃以觀為征北行參軍,兼記室。時吳興沈約、樂安任昉,並相賞重,昉與革書雲:「此段雍府妙選英才,文房之職,總卿昆季,可謂馭二龍於長途,騁騏驥於千里。」途次江夏,觀遇疾卒。革時在雍,為府王所禮,款若布衣。王被征為丹陽尹,以革為記室,領五官掾,除通直散騎常侍,建康正。頻遷秣陵、建康令。為治明肅,豪強憚之。入為中書舍人,尚書左丞,司農卿,復出為雲麾晉安王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府事。徙仁威廬陵王長史,太守、行事如故,以清嚴為百城所憚。時少王行事多傾意於簽帥,革以正直自居,不與簽帥等同坐。俄遷左光祿大夫、南平王長史、御史中丞,彈奏豪權,一無所避。
除少府卿,出為貞威將軍、北中郎南康王長史、廣陵太守,改授鎮北豫章王長史,將軍、太守如故。時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附,革被敕隨府王鎮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馬,乃泛舟而還,途經下邳,遂為魏人所執。魏徐州刺史元延明聞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見革辭色嚴正,更相敬重。時祖芃同被拘執,延明使芃作《欹器》、《漏刻銘》,革罵芃曰:「卿荷國厚恩,已無報答,今乃為虜立銘,孤負朝廷。」延明聞之,乃令革作丈八寺碑並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將加箠撲。革厲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得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給脫粟三升,僅余性命。值魏主討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及祖芃還朝。詔曰:「前貞威將軍、鎮北長史、廣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贍,出內有聞,在朝正色,臨危不撓,首佐台鉉,實允僉諧。可太尉臨川王長史。」
時高祖盛於佛教,朝賢多啟求受戒,革精信因果,而高祖未知,謂革不奉佛教,乃賜革《覺意詩》五百字,雲「惟當勤精進,自強行勝修;豈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以此告江革,並及諸貴游。」又手敕雲:「世間果報,不可不信,豈得底突如對元延明邪?」革因啟乞受菩薩戒。
重除少府卿、長史、校尉。時武陵王在東州,頗自驕縱,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辭。」乃除折沖將軍、東中郎武陵王長史、會稽郡丞、行府州事。革門生故吏,家多在東州,聞革應至,並齎持緣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餉,不容獨當故人筐篚。」至鎮,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功必賞,過必罰,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騫為山陰令,贓貨狼藉,望風自解。府王憚之,遂雅相欽重。每至侍宴,言論必以《詩》《書》,王因此耽學好文。典簽沈熾文以王所制詩呈高祖,高祖謂僕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稱職。」乃除都官尚書。將還,民皆戀惜之,贈遺無所受。送故依舊訂舫,革並不納,惟乘台所給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謂革曰:「船既不平,濟江甚險,當移徙重物,以迮輕艚。」 革既無物,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之。其清貧如此。尋監吳郡。於時境內荒儉,劫盜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給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懼不能靜寇;反省游軍尉,民下逾恐。革乃廣施恩撫,明行制令,盜賊靜息,民吏安之。
武陵王出鎮江州,乃曰:「我得江革,文華清麗,豈能一日忘之,當與其同飽。」乃表革同行。又除明威將軍、南中郎長史、尋陽太守。征入為度支尚書。好獎進閭閻,為後生延譽,由是衣冠士子,翕然歸之。時尚書令何敬容掌選,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強直,每至朝宴,恆有褒貶,以此為權勢所疾,乃謝病還家。除光祿大夫、領步兵校尉、南、北兗二州大中正,優游閑放,以文酒自娛。大同元年二月,卒,謚曰強子。有集二十卷,行於世。革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三為二千石,傍無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長子行敏,好學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卒,有集五卷。
次子從簡,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詞》以刺敬容,為當時所賞。歷官司徒從事中郎。侯景亂,為任約所害。子兼叩頭流血,乞代父命,以身蔽刃,遂俱見殺。天下莫不痛之。
史臣曰:高祖留心政道,孔休源以識治見知,既遇其時,斯為幸矣。江革聰敏亮直,亦一代之盛名歟。
『叄』 河道整治工程建築物如何理解
整治木材流送河道所設置的工程建築物。包括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漂浮型誘導設施、閘壩工程、筏道和人工渠道等。
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
有石壩、木石籠壩、榪槎、排樁等多種結構形式。這些工程建築物在山區單漂流送河川上應用較多,以石結構為主。凡河道中有大卵石或開採石料方便的河段採用干砌石結構,否則用漿砌石結構。只有河床地質條件差,不宜修築石結構工程,且流速又較低的寬淺河段上,才採用木結構或木石結構。石結構工程有:①非溢流石壩。為大水期工作的工程,其平面布置應盡量減少對水流過水斷面的束縮,壩縱軸線與水流流向交角不宜超過20°。多設置在邊灘、岔流和回水區上游處,用以封灘堵岔,也可用以護岸。②溢流石壩。為中枯水位工作的工程。大水期則被淹沒,流送原木可自由越過壩頂。設置在平枯水期木材擱淺、大水期木材暢通的邊灘和岔流上游處。在大水和平枯水期木材都會擱淺的灘險上,則在高處修非溢流石壩,低處築溢流石壩,這種兩線封攔的方法,可減少大水期石壩對水流過水斷面的束縮。溢流石壩縱軸線與水流流向的交角可稍增大,但不得超過30°。③截流石壩。用於裁彎取直時截斷原河道。結構與非溢流石壩相同。要求壩軸線與沖開的新河槽方向基本一致。④丁壩。用於支水導流和護岸的工程,常布置成丁壩群。結構與非溢流壩相同。因壩身較短,壩軸線與水流流向交角允許達30°。
漂浮型誘導設施
漂浮型設施難於適應高速水流,因此在山區流送河川上應用較少。通常在到材期間借用流送原木連接成臨時性簡易漂子,洪水到來之前即行拆除。只有在誘導木材進綆、過壩或過橋孔且流速較低時,才採用原木螺栓結構、金屬浮筒結構、鋼筋混凝土或鋼絲網水泥薄壁箱形結構的漂子。
閘壩工程
在人工放運木排的山區小河中,用以調節徑流和調節水位的工程。因徑流調節多採用日調節方式,故閘壩多屬小型工程,閘壩間距1.5~5公里,壩高3~5米,庫容0.5萬~2萬立方米。上遊河段匯流量小,閘壩間距較小,在下游其間距可逐段延長。選擇閘址需滿足以下要求:①閘址斷面較窄,且為基岩,以減少工程量和保證工程安全;②庫區河床寬闊,河底坡平緩,有較大庫容;③閘下游應有大於100米的直線段以利出排;④有運輸條件和施工場地,就地取材方便。工程類型有:漿砌石或混凝土閘壩、鋼筋混凝土平板壩、漿砌石拱壩及木石籠結構的簡易閘壩。閘門以疊梁式為主,門寬需大於排寬0.5~1.0米。
筏道
在人工放運木排的山區河川上,如果灘險經過疏炸後呈現水流漫散、槽道參差狀態時,會磨損木排索具,導致散排,因此需修築筏道束水導流,形成人工水路。高差大於3米的跌坎也可用筏道進行上下游銜接。筏道是低矮的順水工程建築物,只能在中水位和枯水位期使用。其上游端設集水牆,匯集河道水流入渠,牆上需設置可供調節水量用的閘門。根據石灘情況筏道可設單一縱坡或多個縱坡。為與下游水面銜接好,避免木排出筏道時潛水折損,筏道出口需設平台,平台頂面宜高出下游水面0.3米左右,以形成遠驅水躍銜接。筏道多採用漿砌石或混凝土結構。
渠道
見木材流送渠道。
賀近恪(1919~ )
中國現代林產化學家。河南省鞏縣人。1919年10月15日生。1945年2月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之後在中央林業實驗所任技佐。1948年2月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林產研究所進修,研究木質素和單寧化學。1950年回國任林墾(業)部利用司單寧組組長、內蒙古栲膠廠籌備處副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所籌備委員兼秘書處副主任,1952年負責組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所林產化學研究室,1953~1959年任該室副主任,1959年任林化研究所籌備領導小組成員。1960年後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歷任木材水解研究室主任、林化資源研究大組組長、所長、研究員。還擔任過中國林學會理事、林產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國家科委林業組成員、林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業科學》副主編、《林產化學與工業》和《林化科技通訊》主編等。1984年當選為世界林業科學院院士,為中國林業界獲得此項榮譽的第一人。1986年作為中國參加國際林聯(IUFRO)第十八屆世界大會的政府代表,出席了該組織的國際理事會會議。
賀近恪是中國林產化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開拓了中國栲膠、木材水解、五倍子單寧化學等科研領域,並在林化科研的發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組織規劃工作。他先後發表科學論文和報告30多篇。
『肆』 孔子曰吾死之後譯文
譯文:
孔子說:我死之後,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問:為什麼呢?」孔子說:子夏喜愛同比自已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質比不上自已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孩子將來的情況)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況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鮑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回變紅,藏漆的地方時間長了回變黑,也是環境影響使然啊!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的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
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
《後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為《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孔子( 英語:Confucius , 公元前 551年 --- 公元前 479年 ),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
『伍』 文言文 新唐書孔戣傳
試為解答如下:
新唐書孔戣傳
【原文】
戣,字君嚴,擢進士第。鄭滑盧群辟為判官,群卒,攝揔留務。監軍楊志謙雅自肆,眾皆恐。戣邀志謙至府,與對榻卧起,示不疑,志謙嚴憚不敢動。入為侍御史,累擢諫議大夫。條上四事:一、多冗官,二、吏不奉法,三、百姓田不盡墾,四、山澤榷酤為州縣弊。憲宗異其言。中人劉希光受賕二十萬緡,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為淮南監軍。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匭上言承璀有功不可棄。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質讓之。涉更因左右以聞,戣劾奏涉結近幸,營罔上聽。有詔斥涉峽州司馬,宦寵側目,人為危之,戣自以適所志,軒軒甚得。俄兼太子侍讀,改給事中。江西觀察使李少和坐贓,獄寢不下;博陵崔易簡殺從父兄,鞫狀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論正,貶少和,殺易簡,奪尹三月俸。再遷尚書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黃老道,數祠禱,部將韋岳告位集方士圖不軌,監軍高重謙上急變,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內,請付有司。」詔還御史台。戣與三司雜治,無反狀。岳坐誣罔誅,貶位建州司馬。中人愈怒,故出為華州刺史。
明州歲貢淡菜蚶蛤之屬,戣以為自海抵京師,道路役凡四十三萬人,奏罷之。歷大理卿、國子祭酒。會嶺南節度使崔詠死,帝謂裴度曰:「嘗論罷蚶菜者,誰歟?今安在?是可往,為朕求之。」度以戣對,即拜嶺南節度使。既至,免屬州逋負十八萬緡、米八萬斛、黃金稅歲八百兩。先是,屬刺史俸率三萬,又不時給,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約不得為貪暴,稍以法繩之。南方鬻口為貨,掠人為奴婢,戣峻為之禁。親吏得嬰兒於道,收育之,戣論以死,由是閭里相約不敢犯。
士之斥南不能北歸與有罪之後百餘族,才可用,用之,稟無告者,女子為嫁遣之。蕃舶泊步有下碇稅,始至有閱貨宴,所餉犀琲,下及仆隸,戣禁絕,無所求索。舊制,海商死者,官籍其貲,滿三月無妻子詣府,則沒入。戣以海道歲一往復,苟有驗者不為限,悉推與。自貞元中,黃洞諸蠻叛,久不平。容、桂二管利虜掠,幸有功,乃請合兵討之。戣固言不可,帝不聽,大發江、湖兵,會二管入討。士被瘴毒死者不勝計,安南乘之,殺都護李象古,而桂管裴行立、容管陽旻皆無功,憂死;獨戣不邀一旦功,交、廣晏然大治。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騎常侍,還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韓愈,謂曰:「公尚壯,上三留,何去之果?」戣曰:「吾豈要君者?吾年,一宜去;吾為左丞,不能進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無留資,何恃而歸?」曰:「吾負二宜去,尚奚顧子言?」愈嗟嘆,即上疏言:「臣與戣同在南省,數與戣相見,其為人守節清苦,論議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憂國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輩,在朝不過三數人,陛下不宜苟順其求,不留自助也。《禮》:大夫七十致仕,若不得謝,則賜之幾杖安車,不必七十盡許致仕。今戣據禮求退,陛下若不聽許,亦無傷義,而有貪賢之美。」不報。以禮部尚書致仕,歲致羊酒如漢徵士禮。卒,年七十三。贈兵部尚書,謚曰貞。
【譯文】
孔戣,字君嚴,高中進士。鄭滑人盧群徵召他為判官,盧群死後,攝揔繼續擔任職務。監軍楊志謙一向放縱任意,眾人都很恐懼。孔戣邀請楊志謙到府上,與他對床睡卧起身,表示不疑之意,楊志謙非常忌憚不敢有所動。(後來孔戣)入京做侍御史,不斷升遷做了諫議大夫。分條上疏四件事:一、多冗餘的官員,二、官吏不守法,三、百姓田地不能完全開墾耕種,四、山澤的買賣為州縣吏人控製成弊。憲宗對他的上疏感到很奇怪。內臣劉希光受賄二十萬緡,被判死罪,吐突人承璀因為與他交好,被貶為淮南監軍。太子舍人李涉了解皇帝的心意,就向皇帝上疏說承璀有功不可棄。孔戣看到了他奏章的副稿,不肯接受,當面質問責備他。李涉於是通過皇帝身邊的近臣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帝,於是孔戣上書彈劾李涉結交皇帝的近臣,迷惑欺騙皇上。於是皇帝有詔令斥責李涉轄制州司馬,於是宦寵側目自危,人人自危,孔戣從此以後釋放自己的心志,很是得意。不就兼任太子侍讀,改任給事中。江西觀察使李少和因為收受贓款,但是案件廢止不下達;博陵人崔易簡殺了叔父假的兄長,被告發到縣里。京兆尹控制案情審理,翻了案。孔戣情緒激昂地論正,貶謫了李少和,殺了崔易簡,侵奪了尹京兆三個月的俸祿。兩次升遷擔任了尚書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喜歡黃老之道,屢次設祠禱祝,部將韋岳告發李位集結方士圖謀不軌,監軍高重謙上書說他會很快發動事變,於是抓捕李位彈劾他並囚禁起來。孔戣上奏說:「刺史有罪,不能囚禁在署內,請把這案件交給有關官署(審查)。」於是詔令發還御史台(審理)。孔戣與三司一同審理,結果證實李位沒有謀反的情形。韋岳因為誣陷罪被判死刑,貶李位為建州司馬。內臣更加生氣,所以出京做華州刺史。
明州每年上貢淡菜蚶蛤之類的東西,孔戣以為從海上到達京城,在路上役使的人一共要四十三萬人,上奏停止這件事。歷任大理寺卿、國子監祭酒。適逢嶺南節度使崔詠死了,皇帝對裴度說:「曾經說要停止蚶菜上貢京城的人,是誰呢?他現在在哪裡?這是可以前往任職的人,替朕找來這個人。」裴度回答說是孔戣,就授予他嶺南節度使之職。至任以後,免去了所屬州內所拖欠的十八萬緡錢、八萬斛米、內年的黃金稅八百兩。在這之前,所屬的刺史俸祿大都是三萬,又常常不能按時兌現,都從部內的俸祿來提供衣食。孔戣給他們俸祿加倍,約定對待百姓不能貪婪暴虐,並逐漸用法制來約束控制他們。南方(流行)買賣人口,搶掠人為奴婢,孔戣峻禁止此類習俗。親近的官吏在路上見到嬰兒,收留養育他們,孔戣就判他們死罪,因此鄉里相互約定不敢觸犯。
士人貶斥的南去之後不能北歸和有罪的後人一百多族,才能可以用的,孔戣就任用他們,糧食無處求告的,女子就替他們嫁掉。蕃船停靠此境的要收取下碇稅,剛到時有驗貨的宴會,所安排的飲食豐盛到有犀牛琲,向下延及到官府的衙役,孔戣都禁止了,沒有什麼所求的。按照舊制,死了的行海商人,官府就沒他們的貲,滿三個月沒有妻子兒女到官府認領,就沒收入府。孔戣以、認為海路行商內年一次往來,如果有驗貨的不設時限,全都推延時間給他們。
自從貞元年間以來中,黃洞諸蠻族反叛,長久不能平定。容、桂二州的官員以虜掠為利,幸而有功,就請求合兵討伐他們。孔戣堅決上諫說不可,皇帝不聽,大規模地征派江、湖部隊,會同二官員入境討伐。士兵遭受瘴毒而死的數不勝數,安南乘機殺了都護李象古,而桂管裴行立、容管陽旻都無功,憂懼而死;唯獨孔戣不邀一旦之功,交州、廣州平安無事,境內安然。穆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徵召孔戣,改任右散騎常侍,回任左丞,因年老自求去職。一向與韓愈交好,韓愈對他說:「您還年輕,皇上再三挽留您,您為何離職之心如此果決呢?」孔戣說:「我難道是要挾皇帝嗎?我的年齡,是第一點應當去職的;我做左丞,不能提拔貶退郎官,是第一點應當去職的。」韓愈說:「您沒有留職的資歷,靠什麼離職回家呢?」孔戣說:「我有這兩條應該離職的理由,還會考慮您的話嗎?」韓愈感嘆不已,就上疏說:「我與孔戣同在南省,多次與孔戣相見,他為人守節清苦,議論正直公平。年齡七十歲,筋力耳目沒有衰退,憂心國事忘了家事,用心極其周到。像孔戣這樣的人,在朝廷內不超過三五個人,陛下不應當順從他的求辭,不留下他來幫助自己。《禮記》上說:大夫七十歲退職,如果不能去職,就賜給他幾杖和安車,不一定七十歲就都答應他們退職。如今孔戣根據禮儀請求退職,陛下若不答應,也不會傷害禮儀,反倒有愛賢才的美名。」(韓愈的上書)沒有得到回復。孔戣以禮部尚書之職退休,每年按照漢朝徵士的禮儀賜予他羊、酒。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加贈兵部尚書,謚號為貞。
註:
原文參考《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的孔巢父傳後附孔戣傳。
『陸』 網上通緝孔凡舉 如何查到是否已經上網通緝
打電話去問警察叔叔
『柒』 孔門四科中,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為什麼文學在最後懸賞很高,求一個好答案
沒有德行,即便學再多的知識,也不能為社會所用。
『捌』 求翻譯謝謝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干之固守於四境殆開
原文:
《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干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
(節選自《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註:①秉:執掌。②柱干:比喻擔當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資質的人。⑤英俊:傑出人物。
翻譯:
《詩經》說「因為有眾多的賢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說「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這些都是實話呀。陛下擁有天下這么廣闊的土地,怎麼會沒有棟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於人才仕進之路開得不廣,選拔任用不明,勉勵又不篤厚。傳上說:「好的土質善於養育禾苗,聖明的君主善於供養人才。」中等資質的人都可以讓他們成為君子。陛下應下詔書選拔賢良,赦免小的過錯,不要求全責備,從而廣聚英才。
『玖』 有姓孔的嗎
姓孔的有哇!而且也不少啊!!我外公家那個村子一個村子的人都姓孔,而且孔家有全國統一的家譜!他們起名字都是按輩分來起的哦,就是說同一輩的名字的中間一個字都是相同的,比如,孔令輝,其中的「令」字就是字輩了!我大概記得幾個,「慶、凡、祥、令、德、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