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區管理制度
一、業主或物業使用人,在裝修時,應告知物業公司,經物業公司登記後,方可施工。施工期間,物業公司將定期檢查。
二、業主和物業使用人裝修房屋,應遵守建設部關於《住宅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三、業主有下列行為時,要求恢復原貌,情節嚴重者,交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押金概不退還。
1、擅自改變房屋結構,外貌(含外牆、外門窗、陽台等部位的顏色、形狀、和規格)、設計用途、功能、布局等。
2、對房屋的內外承重牆、梁、柱、板、陽台等處進行違章鑿、拆、搭、建。
3、佔用或損壞樓梯、通道、屋面、平台、道路等公用設施及場地。
4、損壞、拆除或改造供電、供水、供暖、通訊、有線電視、排水、排污、消防等公用設施。
5、隨意堆放雜物、丟棄垃圾、高空拋物。
6、裝修期間,不按規定時間工作,雜訊擾民,勸阻無效時。
四、裝修期間施工隊要規范用電,做好防火、防盜、和安全工作。
五、全體業主裝修結束,入住以後,經物業公司檢查,無違反上述規定,業主憑收費票據領取裝修保證金。
機動車輛管理規定
1、所有進入小區的車輛必須服從物業公司的管理,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小區。
2、禁止2.5噸以上貨車或大客車進入住宅區。
3、車輛必須按指定位置停放,不得超越車位或者跨位,並注意車位的清潔,不亂扔煙頭、雜物等。
4、駛入住宅區的車輛應減速行駛,不得鳴號,最高時速不得超過5千米。如損壞路面、共用設施者,應按原價賠償。
5、車輛必須按規定的路線行駛,不得在住宅區內學習駕車、試車。
6、行車通道、消防通道及非停車位嚴禁停車,任何違章停放的車輛將被拖移,領回車輛時必須交納保管費和拖車費。
7、長期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停放的車輛,必須在物業公司辦理車位立戶手續及出入證簽訂停車服務協議,並按規定繳停車服務費。對號停放,車輛必須辦理保險。停放後,鎖好車門,關好車窗。增加防盜措施,車輛安全責任自負。
小區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保持小區干凈、整潔,使住戶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特製定本規定:
1、各住戶生活垃圾必須自行裝袋放入公共垃圾箱內,違者(如散放樓道內、亂放樓門口)視情節收取責任者消除費10-100元,拋放在草坪者罰款100元。
2、不準亂倒垃圾、雜物、污水和隨地大小便,否則,根據業主公約,罰款100-2000元,並清掃現場。
3、不要把垃圾、布屑、膠袋等雜物投入水廁或下水道。如因使用不當而導致堵塞者或者損壞,住戶應承擔全部維修費用。
4、小區內的任何公共部位,不得亂塗、亂畫、亂貼,違者應承擔粉刷費用,如屬小孩所為,應由家長負責。
5、凡在公共場所亂貼廣告、標語、亂豎擋路牌,除責令其限期拆除外,根據業主公約罰款10-100元。
6、住戶產生的建築垃圾、裝修垃圾全部自行運至小區垃圾點,並保證樓內外設施不受損壞,環境不受污染,否則,由責任者予以修復或消除並收取其100-500元的設施維修費、污染清除費。
7、嚴禁高空拋物,如因此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和設施損壞,責任者負完全責任,並處責任者以50-500元罰款。
8、除傳統節日和婚慶外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否則,每次收取燃放者清掃費30元。
小區綠化管理規定
為了切實維護住宅區的綠化,物業管理公司特製定以下規定:
1、愛護花草,人人有責;
2、不準損壞和攀折花木;
3、不準在樹木上敲釘拉繩晾衣服;
4、不準在樹木及綠地內設置廣告招牌;
5、不準在綠地內違章搭建;
6、不準在綠地內堆放物品;
7、不準在綠地內傾倒污水或亂放垃圾;
8、不準行人和各種車輛踐踏、跨越和通過綠地;
9、不準損壞綠化的保護設施和建築小品;
10、凡人為造成綠地及設施損壞的按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業主公約要求進行罰款處理。如屬兒童所為,應由家長支付罰款。
物業公司與業主的維修責任劃分
業主作為物業的所有權人,應對其所有的物業承擔維修養護責任。因此,房屋的室內部分,即戶門以內的部位和設備,包括水、電、氣、戶表以內的管線和自用陽台,由業主負責維修。房屋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包括房屋的外牆面、樓梯間、通道、上下水管道、公用水箱、加壓水泵、電梯、機電設備、公用天線和消防設施等房屋主體共用設施,由物業管理公司組織定期養護和維修。住宅區內的水、電、煤氣、通訊等管線的維修和養護,由有關供水、供電、供氣及通訊單位負責,維修養護費由有關業務單位支付。但是,物業管理公司與有關業務單位另有約定的,按雙方約定確定維修責任。
物業所有人可以自行維修養護其自用部分和自設備,也可以委託物業管理公司或其他專業維修人員代修,由於業主拒不履行維修責任,致使房屋及附屬設施已經或者或能危害毗連房屋安全及公共安全,造成損失的,業主應當賠償損失。人為造成公用設施損壞的,由損壞者負責修復,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小區門衛值班制度
1、門衛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值班時必須衣著整潔,佩戴證件上崗,認真履行職責,確保小區安全。
2、對外來陌生人員要進行詢問,檢查證件,並搞好登記,對推銷人員和收購廢舊物品等無關人員要嚴禁入內。
3、車輛出入要嚴查出入證,對於外來無出入證的車輛,嚴禁在小區停放,確保小區內車輛停放有序。
4、加強夜間巡邏,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積極維護業主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5、每晚12點鍾鎖好大門,確因全班人員失職造成車輛丟失的,責任由值班人自負。
6、嚴禁無關人員在值班室逗留、閑談。值班室內必須整潔有序,各種登記齊全,物品擺放整齊,禁止出現值班室內家庭化、生活化的現象。
業主公約
為加強本物業的物業管理,維護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維護物業區域內公共環境和秩序,根據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及有關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制訂本公約。本公約對物業區域內全體業主均具有約束力。
1、按規劃設計用途使用物業,合理使用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自覺維護物業整潔、美觀,遵守政府對市容環境要求的相關規定。不擅自變更房屋結構、外貌和用途;佔用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利用共用部位搭建建築物、構築物等。
例如:空調外掛設備應按指定位置安裝,陽台外和窗外不弔掛和晾曬物品,不擅自張貼或安裝可通過外觀看到的任何標識牌、廣告牌或標語等
2、愛護公共環境,不侵佔公共綠地和損壞物業區域內綠地、園林和其他共用設施設備;不隨意堆放、傾倒或拋棄垃圾、雜物;不在共用部位亂塗亂畫和隨便張貼;垃圾應按指定時間和地點堆放,避免遺撒。
3、自覺維護物業區域內的公共生活秩序,不在共用部位或違反規定在房屋內堆放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和其他有毒害物質;不得發出影響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的雜訊;並不得利用物業從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動以及進行法律法規及政府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4、業主不得在小區內飼養寵物。
5、業主應及時對屋內影響相鄰業主權益的損壞部位和設施進行維修;業主發現房屋內屬公共維修責任的共用部位和設施損壞時,應及時通知物業管理企業,並採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失擴大。
6、對異產毗連的物業維修,各相鄰業主應積極支持、配合,不得人為阻撓維修。因阻撓維修,造成物業及他人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阻撓人應承擔賠償責任。業主應配合物業管理企業和相鄰業主必要時進行入戶維修,如因該等維修而損壞業主利益,應予以修復或適當賠償損失。
7、如因人為原因造成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損壞,造成損壞的責任人應負責修復或賠償損失。
8、業主如委託物業管理企業對其自用部位和自用設備進行維修、養護和進行其他特約性服務,應支付相關費用。
9、業主在轉讓或出租其擁有的物業時,應當要求新業主和承租人承諾遵守公約,並於買賣合同或租賃合同簽署之日起一個月內,將房屋轉讓或出租情況告知物業管理企業。業主轉讓物業,應與物業管理企業結清物業服務費用;出租物業,約定由承租人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從其約定,業主負連帶交納責任。
2. 小區物業管理規章制度
一、安全職責
1. 嚴格執行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
2. 負責制定各項安全護衛職責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對公司管理區域實施安全監督;
3. 負責小區消防設施的監護和公共服務場所安全防範的督察;
4. 做好公司管理區域內的管理工作,涉及違法案件的葯及時移交派出所,業務上自覺接受派出所指導;
5. 查處公司管理區域內因員工玩忽職守而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和火災事故;
6. 建立健全和管理好系統檔案資料;
7. 抓好護衛隊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
8. 做好新接物業護衛工作人員的崗位設置和物品配備的統籌策劃工作;
9.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護衛崗位職責
1.24小時嚴密監視護衛對象的各種情況,發現可疑或不安全跡象及時處置,必要時相領導報告,且隨時匯報變動情況直到問題處理完畢;
2.掌握業主的來客動態,維護小區秩序;
3.嚴格執行來客登記制度,對身份不明無任何證件、形跡可疑者,應禁止其入內;
4.熟悉小區內住戶的基本情況;
5.做好執勤記錄,接班人員未上崗,不準下崗,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接清楚,職責明確;
6.嚴格執行24小時巡邏制度;
7.對於進入小區的各類人員,必須認真進行驗證登記方可放行;
8.對於進入小區內的陌生車輛認真登記方可進入。
隨著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斷深化,房屋的所有權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公有住房逐漸轉變成個人所有。原來的公房管理者與住戶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也逐漸演變為物業管理企業與房屋所有權人之間服務與被服務關系。
在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物業管理這一新興行業應運而生。全國物業管理企業飛速增加。它的產生和發展,對於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環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擴大就業起著積極的作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通過立法、完善制度加以解決
物業管理條例
3. 城市居住小區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管理規定屬於物權法還是物業管理條例呢
如果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都有規定的話,按照法的位階來看,物權法優先。
4. 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那些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
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
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2、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住宅應具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公共綠地。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公建)應包括:
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類設施。配套公建的項目與規模,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並應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期交付。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