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盤點2014年馬鞍山將完工的重點工程

盤點2014年馬鞍山將完工的重點工程

發布時間:2021-05-12 04:03:33

1. 馬鞍山陳安萍簡歷

馬鞍山東部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總投資概算億元,惠及人口14萬人的工程內,將於年底完成主容體工程建設。

東部污水處理廠是馬鞍山慈湖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一項重點內容。近年來,馬鞍山加快推進「東擴南進」步伐,東部地區的發展框架基本拉開,新城東區建設初具規模。東部污水處理廠工程的實施,將從根本上解決馬鞍山東部新區的污水處理問題。

東部污水處理廠是馬鞍山今年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位於湖南東路以南、霍里山大道以西,一期工程佔地73畝,計劃建設工期為280天。工程建成後,該污水處理廠的綠化率將達52%,出水水質執行國家一級A標准,服務范圍覆蓋了大學城、花山旅遊園和向山鎮,服務面積近365公頃,日處理生活污水萬噸。

2. 馬鞍山長江大橋的大事記

2003年12月31日,編制申報了過江通道規劃。
2004年初,正式啟動大橋項目。
2004年07月31日,馬鞍山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馬鞍山長江大橋及建設安徽融入長三角第三條路網通道的請示》。
2004年09月16日,受省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馬鞍山完成馬鞍山過江通道工程預可行性研究評估。
2004年11月19日,大橋籌建工作小組正式成立。
2005年03月02日,省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提交 《關於安徽省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項目建議書的請示》,並附預可行性報告與江心洲方案橋址專題報告。
2006年0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同意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立項。
2006年04月26日,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修改稿編制完成。
2006年05月12日,大橋初步設計勘測工作正式開始,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在和縣鄭蒲段江面打下橋位初探第一鑽。
2006年05月26日,完成《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咨詢報告》。
2006年08月16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復大橋環境影響報告書。
2006年12月24日,大橋試樁工程動工典禮在陳家圩舉行。
2007年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大橋工可研究報告。
2008年09月26日,交通運輸部批復大橋初步設計。
2008年12月28日,大橋舉行開工典禮。
2010年03月25日,大橋在中塔施工平台舉行左汊主橋鑽孔樁完工儀式。
2010年10月18日,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全部施工圖已批復完畢。
2013年08月06日, 隨著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右汊斜拉橋順利實現合龍,歷時5年建設周期、備受關注的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實現了全線貫通。
2013年12月31日,大橋已通車。

3. 馬鞍山東站的高鐵什麼時候能通車呢

兩年之後,寧安城際列車就將「呼嘯而來」,馬鞍山也將由此進入「高鐵時代」。在城市東部,現代化的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及站前廣場等配套設施正在緊張施工,它將成為城市下一個交通樞紐和重要的旅客集散地。作為城市未來首屈一指的「交通綜合體」,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周邊將如何布局?又將給市民出行帶來哪些方便?
一期工程計劃明年底竣工
作為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的配套設施,寧

安鐵路馬鞍山站前廣場位於馬鞍山東站西側,豐收路與馮橋路交叉口東南角,總佔地面積達14.5公頃。
「整個站前廣場及配套設施將沿高鐵線呈條形分布,分為地上建築群和地下樞紐兩部分。」該市重點局項目部業主代表陳勇介紹說,站前中心廣場地下樞紐位於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出入口正西方,總建築面積4.83萬平方米。
在站前中心廣場兩側,將分別設置有旅遊集散中心、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及預留商服區等地上建築群,外圍則設置有大面積的綠地廣場。
一期工程站前中心廣場地下樞紐已於今年8月正式動工。目前,該工程基礎施工即將結束並轉入工程結構施工。整個工程預計在明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
高鐵站建地下兩層換乘廣場
走出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站前中心廣場。和其他城市出站處普遍採用的「高架模式」不同,馬鞍山站前中心廣場的換乘區間將全部「建在地下」。
地下兩層換乘廣場佔地約3.5公頃,將提供社會車、計程車集散功能及地下商業設施。陳勇介紹說,地下一層主體部分將設
置為地下商業街。在地下商業街兩側將分別設置有計程車上下客區和社會車輛落客區,其中計程車等待區可容納120輛計程車。地下二層則將以停車場為主,可容納500輛車輛停放。
據了解,整個地下樞紐將設置兩處機動車出入口,分別位於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的南北兩側。站前區還將設置三條東西向下穿通道,其中兩條下穿高鐵,一條下穿規劃豐收路,供行人、非機動車專用,方便市民出行。
站前中心廣場再向西,則為楔形綠地廣場。據陳勇介紹,整個綠地廣場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左右,地下也將設置部分商鋪。
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將實現
「無縫換乘」
從寧安城際鐵路馬鞍山東站及站前廣場等配套設施的效果圖上看,在馬鞍山東站兩側,兩處和新站房風格相同的翼樓將對稱分布,和東站一起,呈「品」字布局。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
位於站前廣場北側,將設有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據介紹,這里將是乘客「零距離換乘」的中心,將設有長途客車客運站和公交樞紐中心。「目前,整個區域的規劃還在制定之中。」
和長途客運公交綜合體相呼應的,則是站前廣場南側的旅遊集散中心。陳勇告訴記者,旅遊集散中心佔地約2.5公頃,將是一個多功能休閑區。「這里不僅能旅遊巴士集散功能,而且還將布置有餐飲、商貿等旅客休閑設施。」

馬鞍山東站效果圖(5張)
根據馬鞍山市的地理區位,馬鞍山市東站為進入安徽省的第一站,因此馬鞍山東站規劃要求按四站合一進行設計(火車站站房、長途客運站站房、公交樞紐、計程車站),馬鞍山東站站房按12000平方米考慮,長途客運站站房、公交樞紐、計程車站面積按13000平方米考慮,合計總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
規劃要求馬濮路下穿站場和站房的東西方向通道須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坐標詳見圖),隧道斷面按2×12.0米考慮,凈空高度按5米考慮。同時考慮預留下穿站場及站房的城市軌道交通通道。
馬鞍山東站站前廣場東西方向空間偏小,所以廣場的設計方案應考慮與站房的體量相協調。馬鞍山東站站房在方案設計中應考慮與馬濮路的對景效果。
站區設計范圍內的配套服務設施應在方案中一並考慮。
馬鞍山東站站房建築按照城市地標性建築設計,採用現代建築風格。
馬鞍山東站站前區域空間偏小,方案設計應充分考慮公交樞紐停車場(按9條公交主線路疏散客流)、社會停車場、計程車停車場的規模需求及對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
1、鐵路車場平面布置
A、站場中心裡程為DK42+433,車站站房位於線路西側。
B、車站中心裡程軌頂標高為16.209米,站檯面到車站中心裡程軌頂高差為1.25米。
C、站房佔地東西方向長80米,南北方向240米。
2、客運車場分工及到發線布置
車站總規模為5台11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5條。
3、車站站型選擇
站房為線側下式車站,採用「下進下出」的進出站方式。

4. 馬鞍山六十年來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

「十二五」,註定在馬鞍山發展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華章。這五年裡,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馬鞍山全力「趕考」,奏響了「聚焦工業」的主旋律,釋放出「聚力倍增」的正能量,工業經濟交出一份亮麗「答卷」。
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資料表明,「十二五」時期,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在逆境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
工業經濟總量增加最多
「十二五」時期,馬鞍山高擎「轉型升級」大旗,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化新型工業主導地位,實施工業經濟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助力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雙管齊下,全市規模工業和億元企業迅速增加、活力迸發,實現了「兩個突破」和「兩個翻番」,成為馬鞍山工業企業數量增長最快、亮點最多的五年。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五年來,馬鞍山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服務企業活動,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企業培育步伐,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茁壯成長、突破千家。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激增至1053家(預計數,下同),比2010年(532家)增長了1倍,實現了「翻一番」。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壯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現已成為引領馬鞍山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主力軍,是馬鞍山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新增億元工業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首次突破300家,由2010年(115家)的不足兩百家,猛增為2015年的397家,足足增加了282家,增長了2.5倍,呈現成倍增長良好態勢,實現了「翻一番」,形成了大企業支撐大產業、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的良好格局。
企業數量增長,必然帶動經濟總量增加。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總量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超600億元,由2010年的422.42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600億元,工業經濟規模總量繼續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超2000億元,由2010年的1497.86億元上升到2523.22億元。五年來,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高達七成,是拉動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
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工業經濟質量不斷提升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典型的工礦資源型城市,「十二五」以來,馬鞍山堅持自主創新,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動搖,積極引導鋼企向非鋼領域轉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全市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結構之優,在於非鋼產業比重大幅提升。五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做大、做實、做強非鋼產業,「給力」工業結構調整,非鋼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得到明顯提升。2015年,全市非鋼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六成,躍升至65.7%,比2010年(41.5%)提升了24.2個百分點。
結構之優,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五年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逐年壯大、工業產值屢創新高。201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投資額突破百億元,達16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億元,達420億元,比2011年(224.65億元)高出195.25億元,總量實現了翻番。尤為可喜的是,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2015年為16.5% ,比2011年(11.8%)提升了4.7個百分點,凸顯了工業轉型發展新成效。自2011年以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的年均增速為13.4%,高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速(10.4%)3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全市工業加快發展的「新動力」。
結構之優,在於縣區工業經濟發展壯大。五年來,全市縣區、園區和新區競相發展,工業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縣區、開發區(新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3%大幅上升為2015年的85.2%,提升了22.2個百分點,呈現出多點支撐、多點發力、多點突破的增長新格局。優化結構為抓手,提升質量是核心。五年來,馬鞍山著力在節能降耗、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這五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始終保持在200%以上的高位運行。其中,2014年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逼近300% ,高達297.81% ,2015年1-10月為267.37%;全員勞動生產率也同步提升,由2010年的33.1萬元/人提高至2014年的34.2萬元/人。與此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面由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4年的12.3%。尤其是馬鞍山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58噸標准煤/萬元下降到2015年的1.74噸標准煤/萬元,標志著馬鞍山已經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工業經濟逆勢不斷上行
工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工業經濟發展,要看應對挑戰的能力。五年來,在經濟總體下行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壓力之下,馬鞍山工業經濟發展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格局。「十二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2.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五年年均增速為10.4%,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在鋼鐵、汽車、水泥等重點行業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2015年,馬鞍山工業經濟依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勢頭,為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經濟發展,更要看耐力和後勁。五年來,馬鞍山工業投資、工業貸款均實現大幅增加,工業經濟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15年1-11月份,全市工業貸款規模(本外幣口徑,下同)超過300億元,達316.64億元,貸款總額是2010年同期(228.81億元)的1.4倍,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近百億。「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526.49億元,年均增速超過兩成,為20.4%。其中強勁增長的工業技改投資成為全市工業投資的新亮點。「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639.37億元,年均增速達24.5%。技改投資已成為馬鞍山工業投資的主導力量,成為打造馬鞍山工業經濟升級版的強大動力。
工業經濟發展,還要靠大項目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馬鞍山在建投資規模超1億元的工業項目已達70個。這些大項目的建設,不僅促進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為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五年來,馬鞍山工業發展步履鏗鏘,取得成就振奮人心: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指標,見證了馬鞍山工業經濟的輝煌成就;一個個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釋放出馬鞍山策馬奔騰的強大活力。站在「十三五」新的歷史起點上,馬鞍山在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道路上必將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

5. 馬鞍山長江大橋破土動工了么

備受關注的馬鞍山長江大橋於8月14~17日在北京接受了專家可行性報告研究評審,專家建議,大橋建在江心洲。目前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還要等國家發改委批復以後,才能進入技術設計階段,工程業主方表示,力爭年內開工。省高速公路總公司的錢處長在北京參加會議以後,立即飛回合肥,著手相關的後續工作,據錢處長向記者透露:大橋未來的建設還是一個漫長、艱辛、復雜的過程。

馬鞍山長江大橋從2003年開始啟動,是八百里皖江上的第四座大橋,工程預可行性報告在今年2月份經過國家批復後正式立項。大橋初步選擇了三個橋位,此次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召集專家對大橋進行評審,專家綜合各方面認為,江心洲橋位處在三個橋位最中間,符合國家大的路網規劃,建議選擇此處。專家建議大橋投資規模在65億左右,工期5年。

立項:大橋建設代表民意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今年迎來建市50周年的馬鞍山市,建設長江大橋的夢想早就有。每當長江兩岸居民要在馬和輪渡靠輪船擺渡時,兩岸的居民紛紛發出感嘆,要是能有一座大橋該多好。

該市各經濟協會從1998年開始,就提議建設大橋。據該市一位政協委員回憶,在2004年初該市召開的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一份《把籌建馬鞍山長江大橋列為市重點工程》的提案,要求盡快開工建設。此提案一提出,就引起了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立即將籌建馬鞍山長江大橋列為市重點工程,大橋籌建處也在很短的時間里掛牌成立。

建大橋必須要有資質的業主單位,安徽省高速公路總公司作為我省建設大型橋梁工程的資質單位,憑借自身過硬的條件,成為馬鞍山大橋的業主方,也開始為大橋建設張羅。2004年6月,馬鞍山市發改委委託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與省公路勘測設計院聯合編制了馬鞍山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2005年9月,交通部組織召開馬鞍山長江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聽取預可行性報告介紹,進行現場踏勘,對預可行性報告進行討論,最後形成專家組審查意見。

風波:馬鞍山要建三座長江大橋

就在馬鞍山各方面籌建大橋時,網路上有一篇帖子引起人們注意,有人稱馬鞍山擬建三座大橋,一是連接長江南北路網,經過江心洲的長江大橋。二是城際交通長江大橋,地址在馬和輪渡位置。三是連接當塗新橋與和縣北橋鎮的長江大橋。一切講的有板有眼。甚至有老百姓提出,早就說建大橋了,現在銅陵、蕪湖、安慶都有大橋了,啥時輪到馬鞍山,現在突然提出要規劃建設三座,是不是牛皮吹大了。記者向馬鞍山發改委大橋辦求證時,大橋辦的負責人向記者解釋,其實並不是要建三座大橋,而是此前選擇了三處橋位。

要求:建設進程要符合科學

由於馬鞍山120萬人民的期待,任何一點關於大橋建設的消息,也都立即以很快的速度傳播來開。馬鞍山政府也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在給省政府的匯報中,稱大橋將年內開工。實際上,據安徽省高等級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高級工程師透露,在今年必須開工的重大工程項目中,並沒有馬鞍山長江大橋,只是力爭年內開工,這是因為大橋的規劃建設要尊重科學,尊重事實。

其實像這樣大的工程,要經過幾道復雜嚴格的程序,在通過工程可行性報告後,再初步設計;初步設計審查後,再進行技術設計;技術設計專家評審政府審核通過,再進入施工圖設計,施工圖紙經過論證審核通過以後,施工單位進入場地,監理公司發布開工令才意味著正式開工。

此次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工程可行性報告進行評估,其實只是作為可行性報告通過審批的一個要件。另外還需要,交通部出具行業審查意見,環保部門出具環保測評書,土地部門出具規劃許可。另外大橋還要考慮到航運、防洪、地域等多方面因素。

作為工程的業主單位安徽省高速公路總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工程可行性報告的批復到施工,之間不少於半年的時間。其實現在馬鞍山長江大橋的一切籌備工作進展的十分順利,在所有的工程項目中,進度也是最快的,但是他們還是感覺到馬鞍山市政府「催的慌」。

展望:貫通安徽東西連接長三角

作為八百里皖江上的第四座橋梁,馬鞍山長江大橋承載著太多人的夢想和期待。

根據初步的設計方案,馬鞍山長江大橋將從當塗縣江心洲上空飛架,並在江心洲留有出口,專家組建議可以採用在江心洲設置互通立交橋,通過開通公交線路問題解決江心洲居民出行。

馬鞍山市市長姚玉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籌建長江大橋的效應已經開始初步顯現,已有十幾家香港投資公司對建設馬鞍山和南京之間的長江大橋表現出強烈的投資意願。而建設馬鞍山和南京之間的這座長江大橋,不僅可打通安徽東部與中部連接的渠道,更可使馬鞍山進一步融入長三角,對馬鞍山乃至整個安徽的發展意義尤為重大。

目前,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選址及路線已經正式敲定:南起皖蘇交界處的當塗縣牛路口,接規劃建設的馬鞍山至江蘇溧水高速公路江蘇段,跨江後進入巢湖,止於和縣,路線全長約33公里,其中大橋長約10公里,南岸接線長約17公里,北岸接線長約6公里,全線採用6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

8月25日交通部在馬鞍山召開「馬鞍山長江大橋通航凈空尺度和技術要求評審會」,當場敲定了該大橋的通航凈空尺度不低於南京長江三橋,意味著我省將首次出現可通行萬噸海輪的大橋,這也將是我省通航凈空尺度最高的長江大橋。

大橋通航凈空尺度是決定大橋建設規模及制約通航條件的最重要的指標,我省目前已有的蕪湖、安慶、銅陵三座長江大橋的通航凈空尺度都為24米,不具備通行萬噸級海輪的條件。據了解,昨日敲定的馬鞍山長江大橋通航凈空尺度不低於南京長江三橋,比我省目前已建成的三座橋通航凈空尺度都高,可首次實現通過萬噸海輪。省交通廳有關人員說,這次通航凈空尺度的敲定,標志著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的建設進入實質性運轉階段。

6. 馬鞍山啟程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馬鞍山啟程工程制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0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等。
法定代表人:楊佳惠
成立時間:2014-12-05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1834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新村5-203

7. 馬鞍山奧體中心的市重點局

遴選優秀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5月4日晚,歷經74天晝夜施工,馬鞍山體育會展中心體育館樁基工程全面完工,比節點工期節約8天。該工程共包括319根800mm直徑樁和204根600mm直徑樁。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穿梭於工地上,正在進行相關工程的施工。據馬鞍山市重點局相關負責人任祖勤介紹,本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此次開工的一期工程包括河道改造及土石方工程、體育館以及體育會展中心;二期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網球館、游泳館與室外田徑場,計劃於明年7月開工建設;三期工程為主體育場、室外總體的建設,計劃於2012年下半年動工。
「建成後的體育會展中心將成為融比賽、會展、演出、訓練、健身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建築綜合體,將會有效緩解馬鞍山市體育場館不足的現狀,極大地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成為馬鞍山又一新興文化、商業、休閑中心。」任祖勤說。
「我們組建了體育中心工程建設項目部,專門負責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管理工作,並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又好又快地推進項目建設。」任祖勤說,考慮到項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該市重點局適當提高對投標單位的資質要求,通過公開招標引進了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寶冶建設集團、浙江江南工程管理公司等一批各自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樁基工程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體育館地下隱蔽工程階段性完成,下一步將全面啟動承台、基礎地梁等土建結構施工。其餘場館將在今年年內陸續開工。」任祖勤介紹說,該市重點局踐行一線工作法,把節點排到周,把任務精確到天。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科學論證,創新施工方法,對800mm樁採用了旋挖鑽孔工藝進行施工,有效地縮短了本階段工期,確保了樁基質量。
任祖勤說,已開工的體育館項目合同工期為748天,市重點局經過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認真倒排工期,將工期縮短為448天。為實現這一目標,施工單位做到晝夜不間斷施工,包括項目經理在內的管理人員夜間都住在工程現場,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夜間、節假日也都輪崗值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各工程節點都按時或提前完成。
由於體育中心場地地質狀況、場館基礎承載要求都非常復雜,在體育館樁基施工階段,參建各方單位多次就施工工藝進行論證和探討,最終確定了大直徑樁採用旋挖成孔的作業方式,並對成孔順序、鑽頭形式不斷進行改良和優化。在保證樁基質量的基礎上,有效地縮短了本階段工期。

8. 2017年馬鞍山港貨物吞吐量

1月11日,馬鞍山市港航管理局通報,2017年馬鞍山市深入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持續推進以港興市戰略,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1013.72萬噸。

馬鞍山港年超1.1億噸的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實績,向世人證明了在「以港興市」戰略下馬鞍山為打造內陸新高地,砥礪前行的決心與努力。

開通多條航線 加強港口合作

2017年,馬鞍山港推進與舟山、太倉等港口合作,量身定製的寧波舟山直達馬鞍山2萬噸級江海聯運船成功下水試航,鄭蒲港外籍輪首次進港,開通至廣州、上海、盤錦等定期航班。馬鞍山港海運費

簽訂臨港產業

全年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57個,總投資169.8億元人民幣,鄭蒲港平行進口汽車零配件組裝倉儲中心、盛通合運物流園等一批臨港項目加快建設或竣工投產

專項整治碼頭建設

強力開展非法碼頭專項整治,拆除長江干線非法和無證碼頭83家。出台《馬鞍山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方案》《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制度》等「一案四制」,全年拆改完工老舊船舶、生活污水船舶613艘,督促港口企業投入1600多萬元,購置環保設備,落實環保措施,全面增強污染防治能力。

港航聯運 構建完備的疏運體系

馬鞍山港不斷提速港航建設,鄭蒲港鐵路專用線等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長江經濟帶建設《重點港口集疏運項目》,馬鞍山港鄭蒲港二期工程、姑溪河航道(石臼湖支線)連接南京秦淮河航道工程等5個項目納入《安徽省水路建設規劃》(2017—2021年)。

長江江心洲航道整治工程、姑溪河航道(三汊河—護河)維護性疏浚工程、慈湖綜合碼頭、鄭蒲港錨地遷建工程等一批港航項目完成竣工驗收。積極落實《促進港口和口岸及物流發展若干政策》,向36家港口企業撥付貨港費項目資金2123萬元。加強船舶船員管理和服務,全年港航海事窗口共辦理各項行政業務10455件,創歷史新高。

依江建良巢,引得鳳凰棲。2014年鄭蒲港一期工程順利開港運營,宣告了安徽省江北無深水良港的歷史終結,打通了合肥經濟圈以及皖北地區通江達海的重要通道,成為連接長江上下游之間的一江兩岸、南北呼應的重要節點。鄭蒲港新區成為馬鞍山「以港興市」的新支點。

在開放帶動戰略的指引下,鄭蒲港新區充分發揮新區港口、岸線、保稅區、指定口岸等平台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構建完備的公鐵水集疏運體系,推進產學研平台及國際合作加快發展,全面提升了自身吸引力,形成了招商引資「磁場效應」。構建高水平開放大平台,承載產業集聚融合,鄭蒲港新區正一步一腳印走向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閱讀全文

與盤點2014年馬鞍山將完工的重點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