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體育服務如何創新
共享空間的會議室
近年來,上海體育改革不斷創新,體育部門從辦體育向管體育、從小體育向大體育、從體育向「體育+」的轉變。在市級市民運動會和城市業余聯賽的「公轉」下,各區體育局積極「自轉」辦賽。黃浦區體育部做好服務辦賽主體的「店小二」,搭好平台,讓優秀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紛紛登台唱戲,真正把黃浦區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從「我們辦」變成「大家辦」。
2. 我國全民健身日是哪天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日前批准,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是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條例》第十二條中規定的,應當在當日加強全民健身宣傳,積極組織和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免費健身指導服務,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共體育設施的活動日。具體時間為每年的8月8日,即是為了紀念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是為了倡導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加體育健身運動。
2018年全民健身日,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4日至12日。[1]
中文名
全民健身日
節日時間
每年8月8日
節日類型
設立節日
流行地區
全國
節日意義
提高國民體質,實行全民健身
產生背景
設立全民健身日(Fitness Day),是適應人民群眾體育的需求,促進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需要,是進一步發揮體育的綜合功能和社會效應,豐富社會體育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目標邁進的需要,也是對北京奧運會的最好紀念。
全民健身日主題徵集
1995年,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至今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與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動相結合,並且有所創新。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體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的體育熱情,增強了全社會的體育意識。
劉鵬說:「希望8月8日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樂、健康地從事體育健身活動。」
價值意義
2008年於中國競技體育是極度輝煌的一年。當煙花散盡,繁華消退,全民奧運熱潮漸漸褪去時,中國體育也悄然回歸本位。在「後奧運時代」,群眾體育必將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國務院批准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將健康向上的大眾體育精神傳達給公眾,推廣健康生活的理念。
全民健身日
目的
劉鵬介紹說,胡錦濤總書記曾講了四個重要——體育已經成為推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要方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溝通世界、聯繫世界的重要橋梁。因此,「全民健身日」是一個標桿,是一個推動力,推進全民健身長效化、機制化,推動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目標邁進。
從擴大全民健身節日的社會影響,吸引更多的人們更廣泛地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弘揚積極向上的奧林匹克精神,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角度講,8月8日設立「全民健身日」的目的還在於,讓中華民族銘記中國體育的輝煌時刻。
「通過『全民健身日』的宣傳和帶動,讓健身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讓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劉鵬表示,這將是「全民健身日」最成功之處。
分量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劍表示,2001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設立節日、紀念日和活動日的通知。「全民健身日」與「植樹節」並行排列,屬於國家政府立法規定,國務院批準的活動日,以後會制度化。
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有其顯著的特徵,呼籲全體人民群眾走向運動場,走進健身行列。同時,8月8日也有著深遠的意義,紀念中華百年奧運夢圓時刻。
據張劍介紹,由於社會流行節日過多,中央政府下發文件從嚴設立節日。2008年,中央政府共批准設立兩個節日,其中包括「全民健身日」,反映了老百姓的共同願望。
是否設立「全民健身日」的討論由來已久,近年「兩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出全民健身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比如設立法定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節日,倡導健康、文明、快樂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日」的設立,是國家關注民生、順應民意的重大舉措。
好處
有了節日,人民群眾如何過節?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每個人就在所在的地方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就是最好的方式。在這一天,公共體育設施將向公眾優惠或免費開放,並提供優惠的健身指導服務。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北京奧運會遺產的全民化和社會化。」
目前,「全民健身日」的實施方案正在謀劃,據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介紹,活動主題的選擇,節日氣氛的營造要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廣泛參與性和健身時效性,探索已開展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與「全民健身日」活動形式的結合,創新活動內容和組織渠道、方式,努力使組織開展的活動與群眾日常健身活動有機結合,強化各級政府體育服務職能,提供更多的健身機會,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提供讓老百姓樂於參與的方式,使節日的健身樂趣惠及廣大人民。
活動標志
「全民健身日」[2]標志的設計者殷茂臻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位業余美術設計愛好者。他設計的標志以8月8日中的兩個「8」作為主體,巧妙組合出兩個迎著朝陽、昂揚向上、充滿朝氣、極富動感和現代感的健身男女圖形,不僅具有直觀垂範的效果,更能傳遞出全民健身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樂的健身理念。專家一致認為,作品表達了全民健身的意向,圖案簡潔、活潑、明了,線條干凈,極具運動感、現代感,既具中國特色,又易於傳播。
全民健身日
主題口號
主題口號評出一組三幅,依次為「天天健身,天天快樂」、「好體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全民健身日
2015年「全民健身日」,以「全民健身促健康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活動主題。[3]
2016年「全民健身日」,以「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築中國夢」和「我就是冠軍」為活動主題。[4]
2017年「全民健身日」,以「健身每一天,喜迎十九大」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5日至13日。[5]
2018年「全民健身日」,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4日至12日。[1]
3. 我國社會體育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專發展教育、科技屬、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4. 什麼叫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型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5. KOK體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是什麼
基本的公共體育服務就是政府,學校以及一些民間團體為我們提供的基礎服務設施內以及基礎服容務體育服務。比如,城市和城鎮間街頭巷尾的全民健身體育設施,一些公共的KOK體育活動場所,還有一些政府以及民間團體組織的體育比賽,體育培訓,全民健身運動等等。
6.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理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要注意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7.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應當對誰實行優惠辦法
12月29日消息,為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滿足廣大市民群眾體育健身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民健身條例》和《廣州市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市體育局草擬了《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市法制辦就該《辦法》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
本次徵求意見至2013年1月3日截止。社會公眾可通過以下方式反映意見:
1、登陸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新浪官方微博提交建議;
2、郵寄至府前路1號4號樓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規范性文件審查處(郵政編碼:510032);
3、發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社會公眾提交意見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作進一步聯系。
廣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
附件:《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滿足廣大市民群眾體育健身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民健身條例》和《廣州市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廣東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指導意見》(粵體群〔2012〕67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公共體育設施,是指由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或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興建,由各級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管理、向社會開放的,進行體育訓練、體育競賽和群眾體育鍛煉健身娛樂等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各類體育設施。
本辦法所稱的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是指負責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為公眾開展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相關單位。
第三條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向社會開放。各管理單位應積極做好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各項管理工作。
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應當在課余時間、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等非教學時間,在保障學校正常教學、訓練、競賽、課外活動以及不影響學校其它各項工作秩序和確保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具體方案由學校確定並報市、區(縣級市)教育主管部門審定頒布。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設施在保障正常工作和安全的前提下,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公休日、節假日及空閑時段向社會開放。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設施應結合本場館實際制定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報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向社會公布。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體育場館向社會優惠開放。倡導社會各界向開放的各類體育場館捐贈和資助,或者採取多種形式投資建設、參與管理體育設施,並參與、監督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
第四條 市體育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指導直屬單位開展工作。各區(縣級市)體育主管部門在市體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轄區內所屬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檢查和監督,引導非公共體育場館規范發展、更好向社會開放。
各單位各系統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所屬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相關主管部門應積極推動所屬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負責所屬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檢查和監督。
第五條 市、區(縣級市)體育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物價、交通、公安、工商管理、民政、衛生等部門聯系,建立有效的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運行管理協調機制,共同做好場館向社會開放工作。
8. 體育服務包括什麼啊
學一些知識是好的無論什麼,自己知道的東西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也自然能通,君不知一詞叫融會貫通么,至於工作的好找與否,在當今社會,因素很多,受人情關系,社會需求,自身實力與運氣等的影響,其實還是要靠自己
從近20年社會體育發展的實際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具備社會體育市場因素。
一、政府的社會體育投資。政府提供社會體育的公共服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1、體育彩票公益金,每年約60億元人民幣。對社會體育市場的培育和拉動是巨大的。2、各級政府對社會體育的投資。3、個別政府根據區域經濟進行的社會體育投資。
二、以社會體育項目為載體進行體育服務。主要包括社會體育的練習、培訓、訓練、競賽、活動、對外交流的服務,產生大量的消費行為、服務行為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市場主體、市場的構建、財富積累、服務質量的提高、未來的再生產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細分和明確。
三、社會體育的場地、場館建設投資和運行服務市場。除了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場館建設投資外,近年來社會體育的場、館建設迅猛。1、例如,政府投資建設的全民健身「路徑」、農民健身工程、雪炭工程、青少年戶外營地等等。但誰投資、誰建設、誰維護、誰使用、誰運營,沒有劃分清楚,有可能造成浪費。應該加以社會體育市場化理念的引導和引入市場機制的管理模式。2、公用場、館中的體育因素的開發與利用。公園、山地、水域、市政廣場、公路、樓堂館所等都可以進行社會體育,都具備社會體育市場的開發和利用。需要整合社會體育資源。3、非政府的、社會的、社團的、企事業單位的、私人投資興建的社會體育場、館。需要整合利用和開發。
四、社會體育器材、設備、用品產業的市場開發。人們過度地關注競技體育、奧運會項目的用品的開發與利用。忽視了民間、民俗體育器具的開發和利用,忽視了全民健身器具的開發和利用。
五、以社會體育的人群分類開發市場。我國群眾體育習慣用人群分類辦法進行市場開發運作。
六、社會體育的商業化市場。當前社會體育的純商業化發展迅速。健身房、健身中心、休閑中心、洗浴中心、游藝中心、棋牌中心等發展迅速,介於社會體育和娛樂業之間。私利化的社會體育與公益性的社會體育如何連接、相互促進,需要政策指導和制度安排。
七、健康業中的社會體育市場。人們對健康、健身、體育健身、社會體育的概念的理解有相通和相似的認識。因此,許多健康講座、科學普及、營養品、保健行業中存在大量社會體育的市場和市場行為,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注入資金和新的方式,應該吸納有益部分。
八、密切相關產業中的社會體育市場。可以統籌兼顧,全面協調發展。例如,廣告業、旅遊業、房地產業。合作、共贏是社會體育在這些領域中的戰略思路。
公冶民表示,當前政府應抓緊培育和設立社會體育市場主體,避免政府退出市場時產生真空,也避免政府投資造成浪費。因為純商業性機構,由於追求盈利難以完成社會體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服務任務,很難發展成為社會體育市場主體。利用社團組織作為社會體育市場主體,可以解決社會體育市場建設的部分問題,但不是全部問題。根據我們15年的社會實踐,從中央到地方成立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建設社會體育管理體系是可行的。現階段,社體中心作為社會體育工作和社會體育市場主體是可行的。通過整合、開發、利用、培育過程,社會體育市場會健康發育,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體育服務的需求,提供優質社會體育公共服務。
9. 體育場館為什麼要提供公共服務
體育抄場館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基礎,它屬於政府提供的基本體育設施,是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制度化供給的物質前提和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中介。
體育場館的公共服務職能體現為體育場地設施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國民體質監測服務、體育信息服務、體育文化服務、體育組織服務、應急避險服務。體育場館有公共服務標准,公共服務購買制度,以提高大型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10. 中央財政補助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開放是怎麼回事
中央財政近日下達2017年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9.3億元,用於支持體育部門所屬1257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