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

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

發布時間:2021-05-10 16:33:16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是誰

截止2019年1月是雒樹剛。

雒樹剛,男,漢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宮人,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理論部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編審。

曾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兼中央文明委辦公室主任,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任命雒樹剛為文化部部長。

(1)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國務院組成部委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長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參與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主持文化部全面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擬訂文化藝術方針政策,起草文化藝術法律法規草案。

(二)擬訂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

(三)指導、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規劃、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五)擬訂文化藝術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推進對外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

(六)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起草有關法規草案,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

(七)指導、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站)事業和基層文化建設。

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哪些強國

十九大報告解讀丨從十九大報告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來源:新華社作者:黃小希、姜瀟責任編輯:朱紅
2017-10-23 15:230
凝聚心力量 鑄就新輝煌

——從十九大報告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新華社記者黃小希、姜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內容佔了較大篇幅。

代表們認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求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肩負更多的使命。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闡釋,彰顯了一個偉大民族在苦難與奮斗的歷程中積淀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十九大代表、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認為,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背後,是我們堅定的文化自信。「我們在國際上講中國故事,往往都從講中國文化開始。我們的制度與我們的文化密切相關,我們實施這樣的制度、走這樣的道路,有我們充分的道理,包括文化的道理。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自信。」

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代表說,文化自信的應有之意,是要對民族自身文化有更准確的理解、更高度的認同。「作為出版工作者,要做好更精準的闡釋工作,倡導經典閱讀和有價值的閱讀。」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文化工作者楊娜代表和她的夥伴一起,這些年幾乎走遍了全縣偏遠山寨,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佤族歌舞講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十九大報告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結合時代主旋律,創新編排,讓傳統佤族歌舞更加精彩。」她說。

激發文化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創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豐富的精神食糧不可或缺。

過去五年,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佔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

「我們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增強文化發展實力。一方面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到『十三五』末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代表在十九大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說。

河南開封在幾年前正式提出「文化+」戰略,文化元素與城建、旅遊、工業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不僅促進了文化繁榮,還為城市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開封市委書記吉炳偉代表說,我們要在豐厚的文化積淀中凝聚起更加強大的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打造文化發展新高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在湖南省祁劇保護傳承中心演員肖笑波代表眼中,過去五年來,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對群眾的文化生活高度重視。「這幾年,我們團隊每年送戲下鄉200多場,受到群眾歡迎。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對戲曲的未來、對我們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對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充滿了信心和憧憬。」

凝聚奮進力量:以文化繁榮興盛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十九大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說,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文化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十九大報告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代表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物質的復興,更是精神的復興。如果把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比作一個人,那麼強起來必然包括身體與精神兩個方面,要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與價值觀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引來八方喝彩,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藝術家獲得國際大獎,中華文化正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也正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正能量。」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說,這些輝煌成就表明,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3. 如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互聯網

設施建設仍有空白點。設施方面,雖然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按行政層級「全設置」,但農村基層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空白點。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仍有619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和791個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小於800平方米,分別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22.8%和27%。全國有48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小於300平方米,占文化站總數的1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46平方米。
投入不足,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6元。投入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683億元,佔全國財政總支出(15.17萬億元)的1.77%。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06元。
隊伍方面,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
服務效能不高,不少地方「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種類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互聯網站內容還存在過分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問題。一些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的問題,一些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閑置,公共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社會效益。
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兩成縣級公共圖書館無購書經費支出。從城鄉看,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2013年在我國27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無購書經費支出的有580個,佔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21.4%。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2013年,東部地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約佔全國總量的44.15%,中部約佔22.57%,西部約佔33.25%。從群體看,當前針對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農民工和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的公共文化體育資源普遍偏少,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實。
「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受重視。」雒樹剛說,同時,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越位」「缺位」現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務行政管理職能條塊分割、項目設置交叉重復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履行責任情況的評估評價還有待加強;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的動力不足,渠道不暢,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
雒樹剛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改進文藝評獎,解決文藝評獎過多過濫問題。加強對網路文學、網路視聽節目的引導扶持和審核把關,做到正導向、提品質。
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加強城市公園、廣場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互聯網延伸,大力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三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盡快制定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與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編制專項規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加產品和服務總量,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的重要推手。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
五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創新績效考核方式。
六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

4. 如何解決互聯網內容體系化建設的問題

設施建設仍有空白點。設施方面,雖然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按行政層級「全設置」,但農村基層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空白點。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仍有619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和791個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小於800平方米,分別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22.8%和27%。全國有48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小於300平方米,占文化站總數的1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46平方米。投入不足,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6元。投入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683億元,佔全國財政總支出(15.17萬億元)的1.77%。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06元。隊伍方面,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服務效能不高,不少地方「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種類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互聯網站內容還存在過分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問題。一些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的問題,一些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閑置,公共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社會效益。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兩成縣級公共圖書館無購書經費支出。從城鄉看,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2013年在我國27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無購書經費支出的有580個,佔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21.4%。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2013年,東部地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約佔全國總量的44.15%,中部約佔22.57%,西部約佔33.25%。從群體看,當前針對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農民工和邊疆民族地區群眾的公共文化體育資源普遍偏少,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實。「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受重視。」雒樹剛說,同時,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越位」「缺位」現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務行政管理職能條塊分割、項目設置交叉重復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履行責任情況的評估評價還有待加強;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的動力不足,渠道不暢,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雒樹剛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是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改進文藝評獎,解決文藝評獎過多過濫問題。加強對網路文學、網路視聽節目的引導扶持和審核把關,做到正導向、提品質。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加強城市公園、廣場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互聯網延伸,大力加強網路文化建設。三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指導各地盡快制定實施標准,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與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編制專項規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加產品和服務總量,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的重要推手。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五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對群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創新績效考核方式。六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准。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

5. 文化部部長蔡武犯了什麼事被免職

你好,您的問題我幫您解答。如有幫助到請鼓勵支持。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免職」?不是所有的免職都是因政績出問題,所以可能是某種升降職關系。

免職,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公職人員所擔任的職務。
需要注意的是:免職只是意味被免職人不再擔任原職務,一般不具有懲罰性,所以公職人員正常的職務調動會用到此詞;觸犯法規的公職人員往往也用到此詞,他們因為當時不適任原職所以或是職務調動或是事後再擔任原職,故「免職」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撤職」。

免職新聞: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28/c1024-26289158.html

我的幫助如果您理解了,請多多鼓勵支持,謝謝。

6. 文化和旅遊部的通訊地址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地址: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0號
郵編:100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是國務院26個組成部門之一。
2018年3月13日,根據國務院總理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擬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3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經過表決,決定雒樹剛為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主要職責
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7. 哪些國務院部門要人大表決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一把手需要人大表決通過後任命。
包括國務院秘書長,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
下面是十三屆全國人大表決任免的國務院各部門主要負責人:

肖捷(兼)為國務院秘書長,

王毅(兼)為外交部部長,

魏鳳和(兼)為國防部部長,

何立峰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陳寶生為教育部部長,

王志剛為科學技術部部長,

苗圩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巴特爾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

趙克志(兼)為公安部部長,

陳文清為國家安全部部長,

黃樹賢為民政部部長,

傅政華為司法部部長,

劉昆為財政部部長,

張紀南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陸昊為自然資源部部長,

李干傑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王蒙徽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

李小鵬為交通運輸部部長,

鄂竟平為水利部部長,

韓長賦為農業農村部部長,

鍾山為商務部部長,

雒樹剛為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馬曉偉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孫紹騁為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

王玉普為應急管理部部長,

易綱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胡澤君為審計署審計長。

8. 工信部原部長赴全國政協任職

工信部原部長苗圩、審計署原審計長胡澤君、文旅部原部長雒樹剛的新職務公布。

據央視網報道,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8月27日上午在京閉幕。

會議經過表決,增補畢井泉、苗圩、胡澤君、梁曄、雒樹剛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8)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增補畢井泉、苗圩為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效廉為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不再擔任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梁曄為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胡澤君為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雒樹剛為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通過關於免去李金早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職務、撤銷其委員資格的決定。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早前發布消息稱,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9. 文化和旅遊部長姓什麼

文化和旅遊部長名為雒樹剛,其姓氏為雒,讀作luò。

雒樹剛,男,漢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宮人,198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理論部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編審。2020年07月至2020年08月,任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9)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2020年8月2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在京閉幕,會議經過表決,增補雒樹剛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雒樹剛為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說,去年一共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約3萬個,未來准備再用兩年時間基本解決旅遊廁所少和旅遊廁所臟的問題。相信這個好消息對於廣大愛好旅遊的朋友來說是戳到了「心窩」里。

2019年6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作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閱讀全文

與雒樹剛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