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根據內容和形式分類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根據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大的專業屬性,還可以如下分類:國防建設、國內與國際公共救助與災害援助、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標准化建設、工業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特色產業建設、金融保險與消費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發展等。
根據工程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2. 社區服務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1、面對各類弱勢人群是指在經濟、社會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而存在著種種生活困難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殘疾人、貧困者等等。優撫對象包括現役軍人、革命烈士家屬、革命傷殘軍人、復員軍人、、因公犧牲軍人的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軍隊離退休幹部等等弱勢人群和優撫,要麼喪失了勞動能力,或不具備勞動能、生活能力、要麼因下崗、失業等問題存在著嚴重的生活困難,要麼曾經是或現在是共和國的衛士及其家屬,這些人最有資格或最需要接受社區的幫助。把他們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對象,為他們提供福利服務,是社區服務最基本內容和最基本任務,集中體現了社區服務的福利性本質。具體地說,主要包括:
(1) 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務之所以成為社區服務的一項基本內容,不僅是因為我國城市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國際上約定俗成的標准,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的老年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了城市居民總人數的10%,即為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城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已明顯超 過了城市居民總數的10%,有些社區高達15%以上,顯然進入了老齡化時代。
(2)為殘疾人提供福利服務。殘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肢體結構、心理狀態的異常或喪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從事活動的能力,在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中不能發揮正常作用的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等等類型。為殘疾人提供福利服務是世界各國社區服務的最基本內容之一,體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3)為優撫對象提供福利服務。包括開展多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幫助優撫對象解決住房、就醫和日常生活困難,經常開展軍民聯誼活動,等等。
(4)為少年兒童提供社區服務。興建和發展為少年兒童服務的祺我福利設施,如托兒所、幼兒園、少兒活動中心(室),開展寒暑假少兒服務活動,根據客觀需要發展「小學生飯桌」和「接送孩子」等服務項目。
(5)為貧困者提供福利服務。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 的特定時期,我國城市出現了一個以下崗、失業人員為主體的貧困者階層。保障這個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一是要通過社區組織的努力包括發展社區服務業,幫助他們達到再就業的目的;二是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要動員社區各方面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等等,確保貧困者和貧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
2、面向通居民群眾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務
與一般意義上的慈善事業不同,中國城市的社區服務兼有「福利服務」和「方便人民生活」雙重任務,發揮著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雙重功能。如果說面向各類弱勢人群和優撫對象的社區服務,主要體現了它的福利服務和社會保障功能的話,那麼,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社區服務則是它的社會服務功能的一種重要表現。從產生、發展的過程來看,面向普通居民群從的便民生活服務之所以成了我國城市社區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源於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客觀現實。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社區服務剛剛起步時的1988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服務業所佔的比後重是21%,而世界上高收入國家平均高達55%,中等收入國家亦平均達32%。
3、面向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部隊的「後勤」服務
面向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部隊「後勤」服務是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又一個重要內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
(1)由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延續下來的企事業單位和曾經承擔著為職工及其家屬提供多方面社會服務的功能,亦即存在著相當普遍、相當嚴重的「企業辦社區」、「單位辦社會」問題。導致了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下降,「後勤」機構龐大或經濟負擔過重,不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現代化對各類組織專業化、高效率的客觀要求。
(2)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新型企業,大都沒有設立龐雜的「後勤」服務機構,但卻同樣需要社區組織為其提供後勤保障服務。
(3)從社區服務主體的角度來說,為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提供後勤服務,有助於拓寬社區服務領域;有助於提高社區服務的經濟效益(因為開展這類服務基本上都屬於有償服務),促進社區服務體系的良性運行;有助於密切街道、居委會組織與轄區內單位的合作關系,促進社區整合。正是由於主體與客體的利益一致性,促使面向轄區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後勤服務成了我國城市社區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還有進一步開拓的餘地
3. 屬於公共服務事項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內,發展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4. 上海特定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上海CAE技術公共服務平台、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台、社會保險、積分落戶等等版,如下圖權
公共服務根據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大的專業屬性,還可以如下分類:國防建設、國內與國際公共救助與災害援助、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標准化建設、工業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特色產業建設、金融保險與消費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發展等。
根據工程專業屬性分類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5. 公共部門的公共屬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公共部門的公共屬性主要表現為為社會大眾服務,即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咨詢,蓋章審批等業務。
6. 公共服務類專業有哪些
公共服務類專業:國防建設、國內與國際公共救助與災害援助、法律法規政策規范、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信息化建設、標准化建設、工業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特色產業建設、金融保險與消費建設、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發展等。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公共服務。
(6)公共服務屬性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作用:
人類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取決於一個國家(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狀況。因此,基本公共服務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內容。
教育承擔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功能,是直接影響人類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存量、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教育有助於促進社會流動,促進社會整合與社會公平。義務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義務教育公平體現著個人成長的起點和未來發展機會的公平。
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造福於人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於個人來說,健康具有重要的本體性價值,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主要指標。從社會角度講,健康構成一個社會人口素質的基礎。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未來經濟發展,社會擁有了健康就是擁有了「財富」。
7. 現代政府的公共性屬性及其表現謝謝~
所謂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標、公共服務以及創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識形態等。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屬性,政府作為這些目標的實現手段之一從來不會公然宣布自己喪失公共目的而淪為私人機構,政府必須保護國家安全,提供法律手段以懲治違規者,提供社會福利以及保護國民財產等等。
政府的公共性意味著政府將公民的意志作為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則 ,公共利益得到切實的保障和實現。在現代政治理念中
,政府公共性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礎。以「人民主權」為核心價值理念的近代民主理論最終完成了政府的公共性問題的邏輯論證 ,但在現實政治生活中
,政府公共性的缺失卻是長期和普遍的現象。公共精神的確立、權力規制的實現、公共領域的培育是克服權力異化 ,實現政府公共性的基本途徑。
現代政治理念認為,政府公共性只有在民主與法治之下才可能得以實現。民主是公民意志得以體現的途徑,法治是政府官員私利得以遏制的屏障。政府的公共性不僅是利益分配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因此必須要到時代的政治學中去尋找答案,到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中去尋找公共性實現的途徑,到成熟的公共領域去尋找有效而有力的批判力量。我們認為,現代政治理念為政府的公共性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答案,如果沒有民主、法治等現代政治理念的支撐,政府的公共性往往會流於形式。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公共精神、道德力量在實現政府公共性問題上的意義。如前所述,政府的公共性主要體現在公共行政的倫理價值、公共權力的運作過程、公民的參與和監督三個層面,我們試從這三個方面提出實現政府公共性的基本途徑。
8. 快遞末端服務設施明確公共屬性了嗎
國務院辦來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進自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對近年來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融合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發現的新問題,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實施快遞末端網點備案管理,實現許可備案事項網上統一辦理。曾軍山說,末端網點是快遞網路的末梢機構,對末端進行備案管理,將有利於末端的創新、創業,有利於提升行業准入效率,對於解決當前快遞末端困局提供了便捷。
9. 國有資產的公共服務屬性要如何解釋
意思是:解決就業,提供工作崗位
穩定市場,糧食等必需品的供應。
提高公共資源類服務,如環境衛生、公交、地鐵、水、熱、電等。
平抑物價,當有類似非典那種突發事件時,保障百姓基本需求供應。
10. 如何理解新聞事業的公共服務性質
新聞事業是以傳播信抄息和報道新聞為主要手段,滿足人們新聞與信息需要的社會文化事業。在階級社會中,它是一定階級傳播信息、報道新聞、引導輿論、服務社會的輿論工具。同時,它也作為信息與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按照現代文化產業的生產要求實行企業化經營,遵循經濟與市場規律。
新聞事業的性質是其社會屬性、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的共同體現。
這三個屬性互為補充、相互制約,共同發揮著作用。
新聞事業的 社會屬性 ,體現了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事業,作為一種社會公共信息傳媒及社會輿論機構的特徵。
新聞事業的 政治屬性 ,體現了它作為一種階級輿論工具的特徵。
新聞事業的 經濟屬性 ,體現了它作為一種信息和文化產業經營實體的特徵。
新聞事業應注意三個屬性的結合,充分體現它們的內涵及特徵,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社會功能和作用,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使自身 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