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要重劃省份了嗎
兩會人大代表提出了具體的劃分方案,明細表如下1、北京都:現轄區域不變。
2、渤海省:由現天津市、現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組成,省會天津
3、遼東省:由現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寬甸、桓仁、岫岩組成,省會大連
4、遼寧省:由現遼寧除上述餘下地區,合現內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組成,省會沈陽
5、吉林省:由現吉林合現內蒙興安盟組成,省會長春
6、黑龍江省:由現黑龍江合現內蒙呼倫貝爾盟組成,省會哈爾濱。
7、雁雲省:由現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現河北省張家口市、淶源組成,省會大同。
8、平原省:由現河北省邯鄲市、刑台市、現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現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組成,省會安陽。
9。內蒙古自治區:由現內蒙古自治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地區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現山西除上述地區外的地區組成,省會太原。
11。河北省:由現河北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石家莊。
12、膠東省:由現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組成,省會青島。
13、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14、山東省:由現山東除上述地區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濟南。
15、上海都:包括現上海、現江蘇崑山、太倉,現浙江嘉興、寧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源組成,省會杭州。
17、浙南省(東甌省或雁盪省)——由現浙江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組成,省會溫州
18、江蘇省: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鹽城市組成。省會江陰(靖江)
19、揚子江省:由現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現安徽省馬鞍山市、滁州市、蕪湖市、巢湖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省會南京。
20、淮河省:由現安徽省六安市、阜陽市、現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地區組成,省會潢川。
21、河南省:由現河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鄭州。
22、襄(陽)荊(州)省(或淅川省):由現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荊門市、荊州市、枝城組成,省會荊門。
23、三峽省:由現重慶市、現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組成,省會重慶。
24、湖北省:由現湖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武漢。
25、黔中省:由現湖南湘西州、懷化市、現貴州省銅仁地區、黔東南州組成,省會懷化。
26、嶺南省:由現湖南省衡陽市、郴州市、現廣東省韶關市、連縣、連山、陽山、現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組成,省會井岡山。
27、嶺西省:由現廣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區、現湖南省永州市組成,省會桂林。
28、湖南省:由現湖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長沙。
29、江西省:由現江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南昌。
30、廈汕省:由現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龍岩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組成,省會廈門。
31、福建省:由現福建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福州。
32、廣南省:由現廣東省茂名市、湛江市、現廣西防城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組成,省會玉林。
33、廣東省:由現廣東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廣州。
34、廣西自治區:由現廣西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貴州興義州、雲南文山州組成,首府南寧。
35、海南省:現海南省不變,省會海口。
36、秦巴省:由現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現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組成,省會巴中。
37、金沙江省:由現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九龍縣、稻城縣、鄉城縣、現雲南省東川區、昭通地區、麗江地區、迪慶州、永仁、元謀、組成,省會攀枝花
38、南詔省(大理省):由現雲南省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地區、德宏州、怒江州組成,省會保山。
39、貴州省:由現貴州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貴陽。
40、四川省:由現四川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成都。
41、雲南省:由現雲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昆明。
42、陝西省:由現陝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組成,省會西安。
43、甘肅省:由現甘肅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內蒙額濟納旗組成,省會蘭州。)
44、青海省:不變。
45、寧夏自治區:不變。
46、西藏自治區:不變。
47、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組成,首府烏魯木齊。
48、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巴音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咯什地區、克孜州組成,首府咯什。
49、台灣省:不變
50、香港都:由香港、澳門、現廣東省珠海市組成。
Ⅱ 巢湖市與合肥市合並能實現嗎,
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國函[2011]84號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撤銷巢湖市及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皖政(2011)87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同意撤銷地級巢湖市。
二、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四、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
五、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省自行解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Ⅲ 馬鞍山十二年義務教育什麼時候實行
義務教育能否延長3年?在今年的兩會上,這一問題多次被代表委員提起。劉衛星等代表在對安徽、河南等省普及9年義務教育進行調研後,正式寫出數千字的議案,呼籲國家將「12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新目標(見3月14日《中國青年報》)。
12年義務教育,看起來很美,如能早日實現,則祖國的花朵幸甚。按照劉衛星代表的說法有4大好處:避免中國經濟陷入「低技術陷阱」、緩解未來就業壓力、為貧困家庭子女送去「知識資產」、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居民也大聲叫好,認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逐步實施12年義務教育水到渠成了雲雲。
不過在我看來,劉衛星代表的提案顯然不切實際。道理很簡單,我國的9年制義務教育都還尚須努力,奢談12年不過是空中樓閣。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在目前的義務教育條件下,延長3年義務教育將加劇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教育不公平。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我國目前的「義務教育」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政府免費提供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國民基礎教育。免費、公平是義務教育的本質屬性。政府除了要免費提供義務教育資源外,還要保證這種資源能平等地為每個孩子分享。此為教育公平的最基本含義。
Ⅳ 全球公認的五大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還有多少差距
世界級城市群並沒有什麼標准 長三角今後該怎麼努力看
世界級城市群承載著國家綜合競爭力,創新能力、管理水平、資源配置力及環境水平是衡量其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李楊 袁雪飛 閔琦
近日,國務院批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聯手打造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接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級城市群承載著國家綜合競爭力,創新能力、管理水平、資源配置力及環境水平是衡量其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
擴容
南通大學黨委書記、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表示,《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安徽8個城市正式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員。規劃首次將安徽納入長三角區域范圍,對以上海為核心的三省一市,如何通過在更廣地域融合互動,聯手將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提出了新要求。
逗江浙滬原本就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擴容前的長三角也是我國比較成熟的城市群,但隨著城市發展和轉型,發展空間日趨飽和,安徽的『加盟』,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撐。地陳耀說,逗從地理位置上看,安徽本身就毗鄰長三角,尤其是近年來與南京經濟圈往來密切,這對提升城市群的質量是有利的。地
安徽加入長三角的戰略布局由來已久。2008年,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首次邀請安徽參加,這是長三角區域合作協調機制中最重量級的會議,但彼時安徽受邀只是對逗泛長三角地合作的響應。2010年,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安徽為承接東部特別是長三角的產業轉移,制定了專門的規劃。此後,皖江示範區以逗飛地經濟地為橋梁,不斷探索與長三角的區域協作與利益共享機制。
逗近年來,馬鞍山以交通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與南京的對接,進一步打通連接南京、通往長三角的快速通道。地
安徽省馬鞍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焰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采訪時介紹說,2011年,馬鞍山市調整行政區劃,在對各項規劃修編的過程中,結合《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紀要》進行了細致的銜接。同時,與南京、南通、泰州、揚州、鎮江等城市進行規劃對接,從發展思路、舉措等方面積極融入長三角。近年引進了一批長三角地區知名企業,占馬鞍山全市引進外來投資項目總量的一半,涉及機械製造、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商貿流通、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芝明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蘇南地區與上海接壤,歷史上,蘇南發展與上海有很大關聯;而蘇北地區和安徽搭界,但蘇北相對欠發達,崑山、蘇州等地的工業也都在向蘇北轉移。
逗江蘇省人口密度很大,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了約8000萬人口,土地資源壓力非常大。雖然蘇北還有一定發展空間,但總體上空間也不大,我們鼓勵產業轉移。地趙芝明說。
提質
當前,北京和上海都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陳耀認為,未來,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個世界級城市群也都要在創新方面發力,提升國家競爭力。
逗長三角在科技創新上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還很明顯。地陳耀認為,雖然對於什麼是世界級城市群並沒有統一標准,但創新能力無疑代表發展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應該從這個角度尋找差距。
陳耀指出,中國目前的城市群與國際相比差距不在於規模,城市數量、人口集聚程度、城市硬體設施,相對來說差距並不大,甚至有一些在規模上比國際成熟城市群更大些,但其核心競爭力,例如專利數量、產業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效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國內國際資源配置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日前,上海市發布《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實施意見》,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產業能級和整體競爭力。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表示,上海雖然製造業基礎較好,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如德國工業4.0和美國的製造業相比,在新材料、智能製造、集成電路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上海工業進入後工業化時代,要防止二產空心化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將在大飛機、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核心零部件布局。造業也有自己的特色,企業雖然不大,但門類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很強,這吸引了一些企業留在江蘇。下一步,我們想發展一批重點企業,從製造業大省轉變為製造業強省。地
作為科技資源比較集中的江蘇省,產業門類齊全,則意味著科技成果轉化空間也比較大。逗上海的創新能力在華東地區最強,我們主動接受上海的創新輻射。地趙芝明說。
逗長三角的製造業還存在布局不合理、產業同構化問題。地陳耀認為,區域中心城市應該科學認識經濟結構演變規律,作為國際城市,應該把資源配置放在更大范圍,將一般製造業向周邊轉移。
逗當然,製造業轉移涉及地方財政、就業等問題,同時也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託。但國際上一些大都市之所以能將服務業比重提升到80%甚至更高,關鍵在於它的服務對象不僅僅局限於本地製造業,而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做不到這一點,往往限制了很多大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地陳耀說。
保護
在陳耀看來,安徽加入長三角,可謂心想事成。不過,包括安徽在內的整個長三角,也都將面臨更為艱巨的環境保護重任。
按照《規劃》,長三角將逗以生態保護提供發展新支撐地。實施生態建設與修復工程,深化大氣、土壤和水污染跨區域聯防聯治,建立地區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明確,將繼續推進新安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研究制定以地方補償為主、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新安江水系,發源於安徽黃山休寧縣,經浙江千島湖匯入錢塘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全國首個跨地區、跨流域生態保護。
逗上海工業要提質增效,還要主動減量。地陳鳴波介紹說,逗十三五地期間,上海將啟動50個左右重點區域結構調整,把不符合上海產業發展方向、成本過高難以生存的企業調整出去。
趙芝明介紹說,江蘇省從逗十一五地開始注重先進製造業帶動作用。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3%,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8.5%。逗在製造業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沒有『拖後腿』,預計今年5月份,製造業還會有所復甦,這與我們一直鼓勵發展先進製造業有很大關系。地
不過,趙芝明坦言,江蘇缺少像海爾、格力這樣的大企業。逗但江蘇制補償試點分別處於流域上下游的浙皖兩省,對於水資源和生態保護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有著不同的訴求和願望。
以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為代表的跨省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表面上看是經濟利益之爭,實質上則是過去不科學發展模式留下的轉型之痛,包括地方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缺失的跨區域聯動發展機制。
逗不僅僅是長三角,目前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模式已非常明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新的發展理念下,沿江城市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建設城市群。地陳耀認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長江經濟帶上的城市群不需要再側重體量和規模,不能一味逗鋪攤子地。
由於環境問題很難逗獨善其身地,作為逗中國經濟脊樑地的長江經濟帶,如何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成為擺在沿江省市面前的重大課題。2016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指出,當前長江流域開發和生態安全保護之間存在著非常尖銳的矛盾,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趙芝明坦言,跨省產業轉移涉及問題比較多,尤其是環保問題比較復雜。他以江蘇與青海之間的產業轉移為例解釋說,逗也不是說江蘇搞不下去的產業就都能向外轉移,類似三江源這些地區的生態保護壓力非常大。地
逗江蘇也在調整生產力布局,特別是長江沿線重化工業生產力布局,我們會從政策上提要求,比如要求環保做到什麼程度,污染排放要達到什麼標准,否則就不能在這里生產,從環境角度倒逼產業升級。地趙芝明說。
盡管轉型會帶來陣痛,但長三角沿江化工業布局仍需要調整。逗長江經濟帶應該是一條綠色走廊,是一條像密西西比河、萊茵河那樣生態優美的河流,這也是世界級城市群在生態上應該具備的狀態。地陳耀說。
聯動
隨著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的發布,長江經濟帶沿線的三大主體城市群均已有了明確的發展思路。
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以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區域城市群為主體,以黔中和滇中兩大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優化空間布局。同時提出,要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按照《規劃》,由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26個城市組成的新長三角,要創造聯動發展新模式,更好服務於逗一帶一路地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表示,長三角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群體,經濟效益高、要素流動快,是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依託。而上海自貿區經驗推廣,則是最關鍵的制度層面的合作。
如今,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紅利已開始向長三角和整個長江流域逗外溢地。
逗長三角的區域合作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的合作,然後進一步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設長江經濟帶,可以借鑒長三角已有的合作機制,由原來的要素合作逐步轉向制度合作。地郁鴻勝建議。
Ⅳ 中國新省級行政區劃分
很久以來網上就傳著祖國要對現行的行政區劃開展大動作,將目前的30多個省級行政區劃擴編為50個!原來僅僅限於部分網友自我陶醉階段,可是2004年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某官員在香港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兩年內完成。並認為,中國設立50個省級行政區比較合適。這似乎進入了官方實質性運作階段,時間已經過去兩年,我們看到的還是34個省級行政區而不是他們所期望的50個!如果沒有花眼,50似乎和美國的州數目有了驚人的一致,讓我們想起了諸多領域的改革都要效仿大洋彼岸的那個曾經被我們罵得狗血噴頭的國家,莫非連我們的行政區劃也要效仿人家嗎?當然這只是草民瞎猜。根據某些官員和學者的公開表態,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各級政府減員增效,擺脫拖沓冗員的局面,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個人堅決不敢苟同這種所謂的高效行政區劃劃分體系,原因想想也能自圓其說,不知是否合理,也不知是否過於保守,畢竟咱還做不到高瞻遠矚。個人認為不管什麼改革,還是小平同志那句話,黃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政府改革尤其如此,目前行政體系的改革關鍵是要提高行政效率,求真務實,能夠真正為百姓辦事,為民謀利益,做到「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能夠為國家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領導作用和積極的推動作用。那麼,這50個行政區劃真的能實現改進中國的版圖、實現提高行政效率的初衷嗎?給縣市以更大的自主權是否真的就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呢?這些只有實踐來檢驗,下面就談談個人的反對意見。
其一,這種劃分方法打亂了幾千年來基本形成的地域文化圈范圍,打破了幾百年來基本形成的地域、家鄉認同意識。以河南省為例,假使某人原來屬於河南商丘,這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歷來屬於中原文化圈,喜歡聽豫劇,操中原官話方言,出門人家問哪裡人,即使是商丘某縣的,某人也會說我是商丘人,我是河南人。可是現在呢,卻要劃歸淮海省(網上數據,僅作參照物使用),成了沿海地區,當然還是這個未來省份的邊緣內陸,而且從此要向徐州匯報工作,從此沒有了一點中土大地的氣息。相應的,原來的河南省分裂為三個省份,中原文化圈只剩下了鄭州一脈。其他的諸如齊魯文化圈、巴蜀文化圈、荊楚文化圈、江浙文化圈、嶺南文化圈、雲貴文化圈、各少數民族文化圈等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分割裁切。不知道數百年後我們還能存留下什麼多少地域文化傳統、民俗民風。
其二,名為精兵簡政,實為不同利益集團為了共同的利益追求而採取的擴張僭越,追求利益平衡。有專家說過如果實行50劃分有兩方面的擔心,一是有些地方謀求縣升市,縣級市成為地級市,目的在於追求級別的提高,權力的擴大。行政區劃由小變大,但行政機構卻沒有精簡,行政職能卻沒有向積極方面轉換。這樣客觀上造成吃皇糧的官員增加1/3多,政府機構重復,管理成本加大。二是市場經濟要求各種資源完全由市場優化配置,但行政區劃越分越細,反而容易形成地方壁壘,割據增多,協調困難。就拿北京和天津來說,沒有像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一樣協調好。北京機場忙,為什麼沒有把貨運轉到天津機場。因此,50個省的劃分將有可能加劇地方壁壘的形成。現在湖南的長沙、株洲、湘潭要搞經濟圈,如果分成三個省,能否搞成?因此這位專家認為,行政區劃的改革要慎之又慎,要走市場和立法的路子。這一改革急不得,盲目只會帶來教訓而不會積累經驗。
其三,50個省級行政區劃觸動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質性問題,背離了「五個統籌」的原則。根據目前網上流傳的草稿可以看出,這樣的50個行政區域完全是根據「強強聯手+弱弱結合」的指導方針做出的理想化構想。沿海省份出現了靠海經濟發達地區實力強的地市組合對抗內陸實力相對較弱的地市組合,以經濟條件整體相對較好的山東省為例。濰坊、煙台、威海、青島四個地級市組成所謂的膠東省,形成頗有規模的半島都市圈,這樣倒好甩掉了內陸的窮兄弟,真的顯示出財大氣粗來了,以後說話底氣也足了,不比原來隸屬於山東省的時候,外地人問你是哪裡人,你說青島人,如果別人重復一下說「哦,山東人啊」,你還要強調一下自己屬於靠海的青島血統,跟沿海的山東省份的血統是有區別的。然後西部的德州、濟南、濱州、聊城、菏澤等地市組成新山東,這樣的社會主義新山東不知道要奮鬥上多少代純朴的山東人才能實現現在提倡的 「大而強、富而美」啊!當然,我們看到山東近幾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沿海貢獻的,但是山東對於沿海地區的基礎投資也要遠遠高於它的內陸地市,甚至很大一部分內陸的貢獻也提供給了沿海的貴族們,而如果實行新的行政體制,那麼幾十年的辛苦投資將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留下的仍舊是未能得到及時重視的窮底子。50 的劃分只能導致富的越富,窮的越窮,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將真正的成為上代人的夢。
其四,50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投入之巨將創歷史新高,讓國人不敢想像。曾經有報道稱西北地區某市「秦城區」更名為「秦州區」,「北道區」更名為「麥積區」,兩個區名改了3個字,直接費用達到近300萬元。而當地政府則認為自己「抓住了第二代身份證更換和新地圖將出的有利時機」。 一個城市更名,還不是整個行政區劃變動就要耗資如此之巨,何況我們現在的50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呢?更名也罷,行政區劃改革也罷,所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門牌、公章、信封、稿紙、工作證都要更換;區內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銀行賬戶、衛生許可證,居民的身份證和戶口簿統統要換一遍,全國交通通訊中的相關航站、台站名稱需要隨之更改,全國各地出版的涉及該地名稱的地圖也要修改重印。剛剛看到新聞說2008年我國要完成第二代身份證的更換工作,那我們的50行政區劃是不是也要和西部某市一樣去趕這趟機會難得的便車呢?
下面我就個人接觸的資料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下行政體制金字塔的根基鄉鎮政府都在做什麼呢?曾經看到一篇報道,說到近幾年開展精簡政府工作人員的改革,合並鄉鎮,提高辦事效率,解決人浮於事的弊端,對人民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可是事實上卻事與願違,搞得老百姓怨聲載道。鄉鎮合並,勢必有一批工作人員要下崗,重新擇業,可是習慣了這種工作崗位的人是捨不得丟下人民公僕這個稱呼的,所以為了繼續「為人民服務」,他們使用手中暫時沒有丟掉的權力將其他行業的在編人員裁撤,主要涉及到的教育行業,造成大批鄉鎮中小學嚴重缺少教師,不得不停課,甚至解散學校。這就是我們的公僕,我們的鄉鎮領導。有學者認為,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建制的四個層級,省→市地州→縣→鄉鎮(西部少數邊遠山區在縣與鄉鎮之間還設有縣的派出機構——區公所,東中部地區的一些鄉鎮則在鄉鎮與村之間設管理區或辦事處,形成了五級管理層),管理層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所以要裁撤第二環節的建制,形成三級管理體制,省→縣→鄉鎮,縣直接向省負責。為什麼就不能裁撤最底層的鄉鎮一級,保留地市一級呢?即保留省→市地州→縣這樣的行政領導體系。查閱古今中外的資料,我們發現這種體制要比省→縣→鄉鎮的體制要科學的多。首先,鄉鎮領導幹部自身素質亟待提高,很大一部分沒有多少執政能力,保留著嚴重的封建家長製作風,甚至以「山高皇帝遠」自居做起了土皇帝,不能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其次,省→縣→鄉鎮的領導體制容易出現斷層脫節和不必要的行政環節。一個縣區域小,容易直接領導,沒有必要再設鄉鎮一級,歷史上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加上目前我們推行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初見成效,村民自治能力不斷提高,完全可以實行縣級政府對村自治機構的直接領導。而省到縣,一個省一般150-300個縣之間,行政地域廣,領導難度較大,地市一級管理機構的設立正好緩沖了這一距離,歷史上之所以設立州府一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現行的行政體制改革不是要裁撤地市管理機構,而是要取消鄉鎮政府。第三,鄉鎮的財政自給能力相對較弱,而設立這一級政府加大了對各個行業領域的負擔。某山區腹地的一個鄉鎮辦公室只有一排平房,鄉政府以及下屬職能部門、鄉衛生院、鄉中小學都在此辦公使用。全鄉除了農業之外沒有第二產業的存在,因為背靠大山,所以有一家由農民集資建立供給鄉政府使用的度假村,可以算作第三產業。而就是這樣的經濟條件卻養活了30多名鎮政府工作人員,還不算其他公檢法、稅務、工商等部門的人員配置。有學者認為不必擔心行政區劃變為50個之後各級政府機構人員的臃腫問題。他認為如果真的實現了50個省級行政區劃,那麼增加的是16個省級機構,減少的卻是106個作為中間機構的地級市,可是他沒有想到真正臃腫的是全國星羅棋布的鄉鎮一級,他還認為「這樣領導力量相對集中,中央調控能力會增強,也不會出現大家擔心的地方壁壘」,可是他也不了解地方鄉鎮的地方保護主義有多嚴重,土皇帝作風有多危險。
其他的因為行政區域規劃的變更,而導致一時間行政、經濟、文化等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務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情況枚不勝舉,所以個人認為目前所謂的新省級行政區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完美,相反我們卻從中窺探出了一絲浮躁虛空,一點頭腦發熱。改革需要的是理性,是務實,毛主席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胡錦濤總書記告誡我們要求真務實,我們現在並不是爭論現行的省級行政區劃是34還是50的時候,也許將來也沒有這個必要。小平同志說發展是硬道理,現在我們解決中國所有的事情就看咱們的發展程度如何,而要搞好經濟與社會發展,理想化的是站不住腳的,現在我們要的就是實效。我們要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我們要以人為本,解決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要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我們要堅持並積極貫徹科學發展觀,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
附:
中國50個行政區劃改革出台(網上流傳稿)
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兩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
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建制一般有4個層級,即省-市地州-縣-鄉鎮,少數地區在縣與鄉鎮之間還派生出第5級管理層-區公所。如此繁多復雜的行政管理層次,居世界之最。這種區劃費人費時,缺乏透明,不利溝通,影響效率,因此,對此加以簡化,已是勢在必行。事實上,福建、江蘇、浙江和湖北等省已經開始了試點式改革,讓縣直接接受省的領導,從而逐漸取消地級管理層,據說,效果良好.
在中國歷史上,行政區劃多分為兩到3層。中央政府一般希望控制的層次越少越好,中央的政令由此可以直達基層。秦代時就只設了郡、縣兩級。但到了清代,版圖擴大,兩級管理不能奏效,管理級層升到3級,即省、府(州)、縣。
1949年以後,中國實行的是省-地區-縣-鄉鎮「虛四級制」,其中地區是虛的,是省政府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政府。因此,有省長、縣長,卻沒有「地區長」。省和縣都能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地區卻不行。
今年年內將啟動的行政區劃改革按照戴均良司長的總結將是沿著「縮省並縣、省縣直轄、創新市制、鄉鎮自治」的原則來進行。
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將是「撤並鄉鎮」。這項改革的試點也已於1999年開始,目前,按照中國民政部的統計,全國25個省已經完成試點,即撤並鄉鎮一共7196個。接下來,中國還將對規模過小的市、市轄區和縣進行調整。除少數邊疆地區的市、市轄區和縣不做變動外,其它地區都應推進這項改革。
改革行政區劃的另一重點是「創新市制」,包括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增設直轄市逐步劃小省份;通過市縣脫鉤、改革市管縣體制,減少行政管理層次。
戴均良認為,從中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考慮,設置50個左右的省級行政區比較合理。從目前中國的國情看,重新進行大規模的分省不現實。它將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也會帶來過大的行政管理成本。
如果中國省級政區目標定位在50個左右,那麼就是說在現有基礎上再增設16個。一般認為,最少的方案也要增加4個直轄市,即在東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和西北地區。
按照中國「財經網」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轄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必須是大的區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現有直轄市保持一定距離。第二,人口不能少於200萬。第三,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
1、北京都:現轄區域不變。
2、渤海省:由現天津市、現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組成,省會天津。
3、遼東省:由現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寬甸、桓仁、岫岩組成,省會大連。
4、遼寧省:由現遼寧除上述餘下地區,合現內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組成,省會沈陽。
5、吉林省:由現吉林合現內蒙興安盟組成,省會長春。
6、黑龍江省:由現黑龍江合現內蒙呼倫貝爾盟組成,省會哈爾濱。
7、雁雲省:由現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現河北省張家口市、淶源組成,省會大同。
8、平原省:由現河北省邯鄲市、刑台市、現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 現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組成,省會安陽。
9。內蒙古自治區:由現內蒙古自治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地區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現山西除上述地區外的地區組成,省會太原。
11。河北省:由現河北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石家莊。
12、膠東省:由現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組成,省會青島。
13、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14、山東省:由現山東除上述地區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濟南。
15、上海都:包括現上海、現江蘇崑山、太倉,現浙江嘉興、寧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源組成,省會杭州。
17、浙南省(東甌省或雁盪省)――由現浙江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組成,省會溫州。
18、江蘇省: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鹽城市組成。省會江陰(靖江)。
19、揚子江省:由現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現安徽省馬鞍山市、滁州市、蕪湖市、巢湖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省會南京。
20、淮河省:由現安徽省六安市、阜陽市、現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地區組成,省會潢川。
21、河南省:由現河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鄭州。
22、襄(陽)荊(州)省(或淅川省):由現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荊門市、荊州市、枝城組成,省會荊門。
23、三峽省:由現重慶市、現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組成,省會重慶。
24、湖北省:由現湖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武漢。
25、黔中省:由現湖南湘西州、懷化市、現貴州省銅仁地區、黔東南州組成,省會懷化。
26、嶺南省:由現湖南省衡陽市、郴州市、現廣東省韶關市、連縣、連山、陽山、現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組成,省會井岡山。
27、嶺西省:由現廣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區、現湖南省永州市組成,省會桂林。
27、湖南省:由現湖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長沙。
28、江西省:由現江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南昌。
29、廈汕省:由現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龍岩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組成,省會廈門。
30、福建省:由現福建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福州。
31、香港都:由香港、澳門、現廣東省珠海市組成。
32、廣南省:由現廣東省茂名市、湛江市、現廣西防城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
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組成,省會玉林。
33、廣東省:由現廣東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廣州。
34、廣西自治區:由現廣西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貴州興義州、雲南文山州組成,首府南寧。
35、海南省:現海南省不變,省會海口。
36、秦巴省:由現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現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組成,省會巴中。
37、金沙江省:由現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九龍縣、稻城縣、鄉城縣、現雲南省東川區、昭通地區、麗江地區、迪慶州、永仁、元謀、組成,省會攀枝花。
38、南詔省(大理省):由現雲南省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地區、德宏州、怒江州組成,省會保山。
39、貴州省:由現貴州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貴陽。
40、四川省:由現四川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成都。
41、雲南省:由現雲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昆明。
42、陝西省:由現陝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組成,省會西安。
43、甘肅省:由現甘肅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內蒙額濟納旗組成,省會蘭州。
44、青海省:不變。
45、寧夏自治區:不變。
46、西藏自治區:不變。
47、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組成,首府烏魯木齊。
48、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巴音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咯什地區、克孜州組成,首府咯什。
49、台灣省:不變。
Ⅵ 中國基督教兩會是在哪裡
上海九江路219好,郵編200002.
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
電話:021-63293799上海市九江路 219 號
郵編:200002金陵協和神學院
電話:025-84727204江蘇省南京市大銅銀巷 17
號
郵編:210029北京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10-62898779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基督教聖經發行組
郵編:100094天津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22-27312618天津(和)山西路 62
號
郵編:300020重慶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23-63826650重慶市渝中區金湯街 12 號 5 樓
郵編:400013內蒙古自治區基督教會
電話:0471-6936429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南街 78
號基督教會
郵編:010010包頭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72-4165239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大屹料街 22 號
郵編:014040臨河市巴盟基督教兩會
電話:0478-2233910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市利民西街第五中學西面
郵編:015000山西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351-4166629山西省太原市橋頭街教堂 98 號
郵編:030001河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311-5233716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西路69-1號裕華大酒店8層
郵編:050051河北邯鄲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10-3026176河北省邯鄲市陵西大街 190 號
郵編:056002河北保定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12-2011101-8005河北省保定市花園街 76
號
郵編:071000遼寧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4-22719830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北一經街 48 號
郵編:110014本溪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14-5837993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紅土巷 11-3
號
郵編:117000大連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11-83631678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長江路 605 號
郵編:116000吉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431-2948374吉林省長春市西五馬路 615
號
郵編:130042吉林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32-2450700吉林省吉林市北京路 31 號
郵編:132011通化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35-3251030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新華大街 73
號
郵編:134001黑龍江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451-82631117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革新街 139 號
郵編:150001牡丹江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53-6681244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四條路長安二道街 37
號
郵編:157000齊齊哈爾基督教兩會
電話:0452-2427472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安心胡同 1 號
郵編:243000七台河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464-8611366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區安和路 1
號
郵編:154601江蘇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5-84707092江蘇省南京市韓家巷 10 號(信德大廈內)
郵編:210005南京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51-84461835江蘇省南京市莫愁路 390
號
郵編:210029安徽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551-5538135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 8 號
郵編:230001阜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58-2201888安徽省阜陽市解放北路 55
號
郵編:236002蕪湖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53-3862283安徽省蕪湖市花津路 46 號
郵編:241004馬鞍山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55-2326563安徽省馬鞍山市花雨路 150
號
郵編:243000山東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531-5976722山東省濟南市美里湖開發區栗山路
郵編:250118青島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32-2795155山東省青島市延安三路 117 號和安大廈 11
樓
郵編:266071浙江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571-87023550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 132 號
郵編:310009溫州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77-88290872浙江省溫州市城西街 73
號
郵編:325000寧波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71-87314058浙江省寧波市大梁街 63 號
郵編:315000江西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791-3701746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文峰路 77
號
郵編:330100九江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792-8536079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大道基督教福音堂
郵編:332000福建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1-83471924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樂群路 16
號
郵編:350007漳州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6-2024161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新華西路 216 號東坂後禮拜堂
郵編:363000泉州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5-22278351福建省泉州市中心中路 374
號
郵編:362000邵武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9-6222942福建省邵武市中山路 214 號
郵編:354000廈門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2-2025281福建省廈門市中心路 86
號
郵編:361003南平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9-8823952福建省南平市東山路 29 號
郵編:353000莆田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94-23954470福建省莆田市北大北街 77
號基督教會
郵編:350015湖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731-4429034-16湖南省長沙市南陽街 16 號
郵編:410005懷化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745-2222271湖南省懷化市芷江路 353
號第二中學鶴城教會
郵編:418000湖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7-88911398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 277 號
郵編:430061宜昌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717-6741895湖北省宜昌市沿江大道 57
號
郵編:443100河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371-66780183河南省鄭州市航海東路經濟開發區南商英街
郵編:450003洛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79-63971894洛陽市廛河區新街77號神學院內
郵編:471002開封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78-5665544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 31 號
郵編:475000商丘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70-2815830河南省商丘市道北袁庄開發區內雙愛教堂
郵編:476100南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377-63552577河南省南陽市麒麟西路老年公寓院內
郵編:473000廣東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0-83827411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三路 17
號
郵編:510080汕頭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754-8271826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 32 號
郵編:515031深圳市基督教堂
電話:0755-83118837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路 126
號
郵編:518049揭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633-863廣東省揭陽市北門馬牙街 4 號
郵編:522000廣西壯族自治區基督教兩會
電話:0771-2808153廣西南寧市七星路 90
號
郵編:530022貴州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851-6811782貴州省貴陽市黔靈西路 31 號三樓
郵編:550001四川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8-86751971四川省成都市四聖祠北街 19
號
郵編:610017綿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816-2267923四川省綿陽市解放街 46 號
郵編:621000雲南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871-5157306雲南省昆明市北門街 58
號
郵編:650031陝西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29-87269079陝西省西安市南新街集賢巷副 1 號
郵編:710004咸陽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10-3230893陝西省咸陽市谷家巷 22
號
郵編:712000甘肅省基督教兩會
電話:0931-8158092甘肅省蘭州市五泉西路 30 號後院
郵編:730030嘉峪關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37-3607811甘肅省嘉峪關市文化北路 1
號
郵編:735100天水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38-8211080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韓家巷 3 號
郵編:741000甘肅平涼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33-8239345甘肅省平涼市九天廟巷 1
號
郵編:744000銀川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51-6710162寧夏銀川市湖濱東街 153 號
郵編:750004青海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971-6271598*8888青海省西寧市教場街 14
號
郵編:810000烏魯木齊市基督教協會
電話:0991-8897598新疆烏魯木齊市明德路 1 號
郵編:830002石河子市基督教協會
電話:0993-2818448新疆區石河子市西一路 323
號
郵編:832000海南省基督教會
電話:0898-65921256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域洗馬橋路3號郵編:571100海口市基督教會
電話:0898-66119852海南海口市義興街247號郵編:570206
Ⅶ 我怎樣才能找安徽省巢湖市的媒體和記者,想讓他們報道一下我發的求救信【求助】
傳: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 劃歸合肥,馬鞍山,蕪湖組成產業轉移新格局
2011-08-07 11: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函[2011]84號
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
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撤銷巢湖市及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皖政(2011)87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同意撤銷地級巢湖市。
二、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四、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
五、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省自行解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網傳國務院批復撤銷地級巢湖市 分拆三部分
網傳撤銷巢湖市 分拆三部分
(21世紀經濟報)本報記者報道:「巢湖市的編制已經凍結了。」近日,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員向本報記者透露。
這背後,隱藏著地方行政區劃調整的一個大動作:分拆巢湖。即把巢湖拆解為三個部分,分別劃入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市。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北岸,因著名的淡水湖巢湖而得名,與同處江北的合肥以及江南的蕪湖、馬鞍山相鄰,都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成員。
對於這個傳聞已久的消息,本報記者近日也分別從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相關官員得到證實,但受訪對象均表示並未看到省里相關文件。不過,本報記者獲得的核心消息顯示,安徽省方面已把分拆方案提交給國家層面。
本報獨家獲得的安徽省民政廳區劃處《2011年重點工作序時進度安排》亦對該消息進行了側面註解:2011年要積極穩妥的做好馬鞍山、蕪湖等沿江城市的市轄區結構調整,使之適應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同時要做好合肥等中心城市的區域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旦傳聞變成事實,這將是皖江城市帶示範區獲批後的最大動作。
三分巢湖?
分拆巢湖旨在推動中心城市戰略
巢湖將被分拆的消息在當地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安徽境內長江約400公里,沿江自上游到下游分布著巢湖、蕪湖、馬鞍山等地區,除巢湖在江北,其餘都在江南。
合肥雖不在長江邊上,但和上述三個地區都同屬於皖江城市帶地區。
資料顯示,合肥面積為7029.4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35萬,2010年GDP為2702.5億,在四個城市裡面,GDP總量最高。
蕪湖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萬,2010年GDP為1108.6億元;馬鞍山市1686平方公里,人口129.1萬,2010年GDP為811.01億元;巢湖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4萬,2010年GDP為615億元。
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皖江示範區九個城市的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超過66%,這其中主要就由上述四市貢獻。而巢湖的實力相對較弱。
巢湖地區市區所在地為居巢區,靠近合肥,巢湖沿江兩縣無為縣、和縣,與江南的銅陵、蕪湖、馬鞍山隔江相望。
知情人士稱,居巢區和廬江縣劃歸合肥,無為縣劃歸蕪湖,含山縣和和縣劃歸馬鞍山,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正式證實。安徽省及巢湖市方面,同時表示不便透露任何相關規劃調整的信息。
但官方還是有意無意地傳到了部分消息。「擴大合肥行政區范圍,將居巢區、廬江縣、舒城縣、壽縣劃歸合肥管理……」由合肥市民政局制定的合肥市「十二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中作出如上表述,安徽省當地不少媒體都發布了這一消息。
本報記者獨家獲得的安徽方面《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要點任務分解方案》就顯示,積極穩妥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培育中心城市,重點發展「兩核兩群」。即合肥、蕪湖兩核和長江城市群、淮河城市群。
皖江城市帶的新動力
調整後合肥、蕪湖、馬鞍山在產業結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優勢
對於此次為何要調整規劃,從安徽省方面的書面文件或可見一斑。
此前,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安徽代表團提出的第二項建議就是「關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適時地調整行政區劃的建議」。
代表團在建議中認為,行政區劃管理幅度過小、不利於區域經濟的資源整合和結構升級,市一級行政中心經濟功能不強,難以在發展中起到先導作用。
安徽代表團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經常性的區劃調整機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批准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較大的行政區劃調整,「以利於我省承接大規模產業轉移需要,加快實現安徽經濟跨越式發展」。
中心城市帶動力不強顯然是事實,合肥作為省會,無論在面積、人口還是經濟總量上均在安徽省內佔比不大。
與此同時,合肥市已經在巢湖邊布局了濱湖新城,但受限於行政管轄的關系,如何和巢湖邊上的巢湖市連接在一起有一定的困難。
蕪湖和馬鞍山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盡管兩市發展迅速,但經濟總量與江浙地級市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如何擴大規模等也成為當地考慮的問題。
不僅如此,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安徽方面成立了江北產業集中區和江南集中區,其中江北產業集中區位於巢湖市和縣境內,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
江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畢小彬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肯定了江北產業集中區的意義,「江北產業集中區的設立有利於與蕪湖、馬鞍山兩岸互動、跨江發展。」
因此,一旦按照分拆方案,將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同時,將合肥、蕪湖、馬鞍山正式連在一起,資料顯示,三者在鋼鐵、汽車、家電產業上具有很強的互補優勢。
而蕪湖和馬鞍山和長三角則是無縫對接,或將有效地促進上述地區的快速發展。
不過,安徽省相關省各界雖然對行政區劃調整充滿期待,但均紛紛表示,如何在利益協調一致的基礎上,推動這一重大區域規劃變動,仍存在很大的難題和變數。
Ⅷ 誰有白色污染的環保企劃書啊有的發給我~~
全民節約、環保中國行——活動企劃書
我國環境背景:
我國在國民經濟周轉中,社會需要的最終產品僅占原料的20%—30%,即有70%—80%的資源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廢物而白白的被拋棄掉。生產系統消化、轉化能力低下,排放物「廢物」不廢,而回收能力又很差,此乃我國資源浪費嚴重的又一症結所在。
公民的環保意識薄弱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從浪費水電倒垃圾不分類,再到濫用一次性方便盒和木質方便筷,再到包裝浪費,再到濫殺野生動物,這一切都是公民素質低下的表現。
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但是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水、電、煤氣等的浪費,讓節約真正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關繫到我國發展戰略的一件大事
長三角環境概況
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有上海市、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和台州市。由於大規模發展加工業,水污染、大氣污染、土污染等正威脅著長三角經濟和城市的良性發展。
擁有眾多河道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很多城市都已經進入缺水城市的行列。2001和2002年,長三角15個城市的多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指標惡化,有14個城市屬於酸雨控制區,也就是說,幾乎整個長三角都處於酸雨的威脅中。專家指出,長三角地區已成為中國新的生態環境脆弱帶,包括水利環境、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水質浸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質量型缺水、大氣酸雨、固體污染物堆積等一系列問題,都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由於缺水,浙江省不得不過度開采地下水,這直接導致地面下沉。2003年底,寧波市的沉降區域總面積達175平方公里,整個市區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窪地。據該市政府估算,幾十年的地面下沉已造成40億元的經濟損失。
1999年至2004年,上海的廢氣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增長了72.7%和17.4%;江蘇2004年與1999年相比,工業廢水排放量增長了31.0%,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長了46.9%,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長了32.9%,等等數據是觸目驚心的。
長三角地區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甚至是極其嚴峻。我們應該都意識到這一點,攜手投入到環保的偉大事業中去。
環保的必要性和意義
從一個側面來說,這是一個環保的時代,是人類處理以前種下的惡果和防止產生新的惡果的時代。雖然環保活動層出不窮,但是照現在看來只是杯水車薪,起的作用不能說沒有,但至少還沒到全民環保意識和行為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程度,人類和自然也沒有重新回到和諧。即便由於實力和處境限制,我們的活動可能不像某些大型活動有著里程碑是的意義,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大家一步步推進才能使我們和環境的關系發生質的改變
我們相信,只要稍微對中國的環保情況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為之擔憂,願意為之出力的。但不同的事,我們是大學生,我們有激情,又責任感,有動力,有感染力,又創造力,有信心,有知識做後盾。而且我們也相信憑著執著的信念和強勁的行動力,一定會在中國環保事業道路上留下腳印,至於深不深,那就看我們的努力程度和大家的支持程度了。
市民廣泛參與是節能運動的一大特點。去年,韓國256個市民團體自發組成了一個叫做「市民能源聯盟」的組織,在全國推動以節電為中心的節能活動。聯盟採取與家庭會員簽訂協議,確定每月節電計劃,請電力公司定期核准,對節電優秀家庭進行表彰和獎勵等辦法,帶動更多的家庭會員參與節電。
比利時不缺電,但節約用電的觀念卻深入人心。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02年比利時的發電量高於用電量,但比利時聯邦政府人關注電力發展的未來,鼓勵公民節約用電。
羨慕不是辦法,關鍵是要行動起來!所以,為了人類的長期生存。為了人類不像某個被我們逼上絕路的物種那樣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請高抬貴手,一起環保吧!環保是我們必須長期傳下去的接力棒。相信我們會跑好這一棒!相信大家也會跑好這一棒!而且必須跑好這一棒!
活動時間:7月10日——8月10日
活動主題:全民節約、環保中國行
活動對象:長三角地區廣大市民
活動形式:十人車隊環繞長三角地區、深入社區宣傳環保節約
活動組織:「全民節約、環保中國行」工作組(附件一)
活動目的:宣傳環保、普及和推廣環保知識,喚醒、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倡導更多的人投入到環保節約的偉大事業中來,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開闊大學生的眼界,鍛煉大學生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團結互助的品質;向社會各界展現大學生風采,體現南航學子獨特的思維意識與環保精神;帶動南航及全社會范圍內的環保熱潮。
活動簡介:以「全民節約,環保中國行」為主題,組建一支十人自行車隊在暑期環繞長三角地區行程一個月。沿途進行環保節約宣傳,做調查問卷,演講等系列活動
活動的可行性:
1、我們的活動啟動早,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活動前做好充分准備
2、我們所進行的是社會公益事業,順應中央提出的創建「節約型社會」及兩會提出的「節約環保,自主創新」的口號,社會各界支持力度大
3、路線可行性,活動的范圍為長三角洲平原地區,道路狀況較好,經濟相對比較發達,人口集中且公民素質較高,有利於活動順利開展
4、時間可行性,活動安排在暑假,我們大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並可以將本活動作為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5、我們都是成年人,有良好的素質,獨立處事能力強,善於保護自己。出發前經過道路交通安全、救護知識以及維修等專門培訓,同時自覺 遵守交通規則。自行車駕駛經驗豐富、水平較高
活動的安全 (資料見附件)
行程路線:
7月10日:6:00 南京出發——堯化鎮——龍潭鎮——橋頭鎮 午餐
15:30 橋頭鎮——高資鎮——蔣喬鎮——鎮江市 晚餐、休息
7月11日:上午宣傳調查活動
15:30 鎮江——河陽鎮——橫塘鎮 晚餐、休息
7月12日:6:00 橫塘鎮——蔣墅鎮——常州市 午餐、宣傳工作
15:30 常州市——於堰鎮——橫林鎮——洛社鎮——無錫
晚餐、休息
7月13日:上午宣傳調查活動
7月14日:6:00 無錫——新守鎮——蘇州 午餐、宣傳調查活動
7月15—16日: 宣傳調查活動
7月17日:6:00 蘇州——跨塘鎮——唯亭鎮——正化鎮——崑山
午餐、宣傳工作
15:30 崑山——陸家鎮——上海 晚餐、休息
7月18、19、20日 活動、宣傳
7月20日:15:30 上海——徐涇鎮——青蒲——朱家鎮——金姚
晚餐、休息
7月21日:6:00 金姚——平望鎮——盛澤鎮——嘉興 午餐、活動
15:30 嘉興——濮院鎮——靈守鎮——崇福鎮 晚餐、休息
7月22日:6:00 崇福鎮——餘杭市——杭州 午餐、活動
7月23、24日 宣傳調查活動
7月25日:6:00 杭州——留下鎮——閑林鎮——青山鎮——臨守鎮午餐、活動
15:30 臨守——蒲溪鎮——於潛鎮——龍陽鎮——昌化鎮 晚餐、休息
7月26日:6:00 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 午餐、宣傳
15:30 島石鎮——甲路——旌德鎮 晚餐、休息
7月27日:6:00 旌德鎮——蔡家橋——廟首鎮 午餐、活動
15:30 廟首鎮——潭家橋——湯口鎮(黃山)
7月28、29、30:宣傳調查活動
7月31日:6:00 湯口鎮——潭家橋——廟首鎮 午餐、活動
15:30 廟首鎮——蔡家橋——三溪鎮——榔橋鎮——白華
晚餐、休息
8月1日:6:00 白華——涇縣——昌橋 午餐、活動
15:30 昌橋——南陵縣——奎湖 晚餐、休息
8月2日:6:00 奎湖——蕪湖 午餐、活動
8月3日:6:00 蕪湖——大橋鎮——光塗縣——馬鞍山市 午餐、活動
15:30馬鞍山市——桐井鎮——江寧鎮——南京
行程活動內容:
我們在准備階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對沿途各大城市的環境概況、工業、農業和生活的污染和浪費狀況作了詳細的了解,並准備了針對性的節約金點子。同時對中國環境的狀況和嚴重污染事件也作了系統的了解,並准備了充足的演講資料、宣傳資料和調查問卷等。現場活動內容包括:1、宣傳單(大污染事件和國家環境狀況;當地城市的污染浪費現象;環保節約寶典——以小手冊形式)
2、調查問卷(針對長三角地區的;針對當地城市的)
3、徵集簽名祝福語和願望活動
4、環保工藝品展示,變廢為寶
5、環保話劇和相聲
6、針對小朋友送綠色環保禮品
7、演講
8、隨行資料紀錄
9、高校聯誼
對於環保節約我們將以身作則:
首先,我們堅決杜絕活動過程中自身的污染環境和浪費行為。
其次,我們保證將行程活動中隨時產生的垃圾帶走。
最後,我們將對沿途停留點附近的垃圾進行力所能及的處理。
常備物資及其初步預算:
自行車10*700=7000元
隊服(兩件T恤、兩條褲子、一件外套)10*200=2000元
醫葯箱1*200元 揚聲器1*50元
防曬霜1*20元 手電筒5*20元
折疊刀子和繩子30元 指南針2*20元
維修工具1*50元 備用零件2*20元
充氣筒、膠布20元 帽子10*10元
太陽鏡10*60元 帳篷2*200元
宣傳單3類*500份*8*1角=1200元
調查卷3類*500份*8*1角=1200元
宣傳條幅2*50=100元 簽名布10*50=500元
簽名筆5批*20支*2元=200元
郵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