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發明的槍
公元1132年,中國抄南宋的軍事家襲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1860年,美國首先開創了連珠槍的先河。該槍也是一種單發步槍,但無需從外部一發發地裝彈,而是依靠彈倉存貯彈葯,用手扳動槍機即可重新推彈入膛,能接連射擊若干次,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步槍快得多。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而真正標志著槍機直動式步槍時代的結束和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國人約翰· 坎特厄斯·加蘭德研製的 M1加蘭德步槍。發明它是為了作為戰爭的武器。摘自:網路
⑵ 幾百年前有一位作家用槍自殺~~~現在他的作品廣傳於世界各地~~他是誰啊
莫泊桑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游記三部。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中文名: 居伊·德·莫泊桑
外文名: Guy de Maupassant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諾曼底省狄埃卜城
出生日期: 1850年8月5日
逝世日期: 1893年7月6日
職業: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法學院
主要成就: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風靡全球
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代表作品: 《漂亮朋友》、《我的叔叔於勒》、《羊脂球》、《項鏈》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 :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1]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系。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准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 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後,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後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現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
一次,福樓拜還建議莫泊桑做這樣的鍛煉騎馬出去跑一圈,一兩個鍾頭之後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莫泊桑按照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樓拜還讓他聽街上的馬車聲來訓練觀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發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鳴驚人,讀者稱他是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此,他一躍登上了法國文壇。莫泊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從這時到1890年的10年間創作的。此間,他寫成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還寫了3部游記、1部詩集及其它雜文。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因為他的短篇馳名中外,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成就以至於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個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長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於短篇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後,他經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他勤奮地創作了一生,由於過度勞累得了精神錯亂症,後來被送進巴黎的一家瘋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僅43歲。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軀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編輯本段]創作
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佔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特色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藝術,也是他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較之於19世紀前期巴爾扎克、斯湯達與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經擺脫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拋棄了傳奇小說的一切手法。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1、在選材上,莫泊桑對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興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圖景為內容,摹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態。平淡准確一如現實生活,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尾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由於作者觀察精細、善於開掘,卻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實和社會的本質。篇幅雖短,蘊含極深,平淡小事,意義不凡。給人以以小見大的藝術享受。
2、情節並不復雜,但構思布局非常精妙,別具一格。
A.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節作為短篇的支架與線路,他總以十分纖細、十分隱蔽、幾乎看不見的線索將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聯起來,聰明而不著痕跡地利用最恰當的結構上的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來並導向結局。如《一家人》,一個公務員家庭從頭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發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個故事,而是某種現實。情節淡化與生活圖景自然化,是現代小說的一個特點。
B.有的採取矛盾「層遞法」,通篇小說起伏跌宕,或一開始就造成極大的懸念,然後出人意料的急劇轉折。多姿多彩、生動有趣。
3、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段,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樣化與富於變化,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
4、採用自然樸素的白描手法,寫景狀物能抓住神髓,細致,准確傳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境況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的心理與性格真實。不迴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處與缺點錯誤。人物性格都是通過情節開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很少斧鑿痕跡。
6、語言規范、優美、清晰、簡潔、准確、生動。
[編輯本段]作品
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劇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比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階級的淫盪,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幸福》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880 《羊脂球》
1881 《一家人》
1883 《我的叔叔於勒》
1883 《米隆老爹》
1883 《兩個朋友》
《孤兒》
1884 《項鏈》
《西蒙的爸爸》
《珠寶》
《小步舞》
《珍珠小姐》
1883 《一生》
1885 《俊友》(又譯《漂亮朋友》)
1886 《溫泉》
1887 《皮埃爾和若望》
1889 《像死一般堅強》
1890 《我們的心》
《菲菲小姐》又譯《菲菲公主》
《鄉村一日》
名言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著疏懶誤了自己的人生。奮發,活動。做事,談話考慮問題之類,對某種人是很困難的事。
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夠成功立業的人,都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致默默無聞。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宗教,就是為了要塞滿天國的財庫,而讓人們松開他們的錢袋口,或是使口袋變成空無一物的東西。
魅力,眼神,微笑,語言是女人用來淹沒男人和征服男人的洪流。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
⑶ AK47是誰發明的誰造的
AK47是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發明的,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出生於哈薩克東南部阿拉木圖遠郊庫里亞的一個小自耕農家庭,是亞歷山大·卡拉什尼科夫的第7個孩子。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根據7.62×39毫米M43中間型威力槍彈設計了一支卡賓槍。他設計的閉鎖機構日後成為卡拉什尼科夫系列槍械的核心。在1947年,他在這種卡賓槍的基礎上改進了突擊步槍,即著名的AK-47,樣槍在比較測試中顯示了極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949年AK-47突擊步槍成為蘇聯軍隊的制式武器,當年卡拉什尼科夫28歲。卡拉什尼科夫被調到了生產AK-47步槍的伊熱夫斯克軍工廠,繼續設計輕武器,相繼開發出一系列的輕武器裝備蘇聯軍隊。
他改進了AK-47最終定型為AKM,並在1959年開始裝備蘇軍。他在AKM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系列班排用機槍,著名的有RPK,還有根據AK-47突擊步槍的工作原理所設計的PK通用機槍。在卡拉什尼科夫後期的職業生涯,他設計的AK-74小口徑突擊步槍以及RPK-74再次成為蘇聯軍隊標准制式武器。
(3)誰創造了槍擴展閱讀
AK-47延伸型
1、AKM
AKM自動步槍是一款AK步槍,外形呈傘面的槍口補償器,可控槍口上跳和右偏,是卡拉什尼科夫在1953年至1954年期間改進AK-47,最終定型為AKM,並在1959年開始被蘇軍裝備。
AKM全稱為Avtomat Kalashnikov Modernizirovannyi,即卡拉斯尼柯夫自動步槍改進型,這種武器已經成為至今為止生產量最高、影響最大的AK槍。
2、RPK
РПК是俄語「卡拉斯尼柯夫輕機槍」(РучнойПулемётКалашников)的縮寫,英文為RPK(Ruchnoi Pulemet Kalashnikova)。RPK是以AKM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輕機槍,在1959年被蘇軍採用。
3、AKMSU
AKMSU是短槍管型的AKMS,極為稀少,難覓其蹤跡,因此關於此槍的真實性有幾種傳言:一是此槍產量極低,而且只少量地裝備了特種部隊;二是只是設計了原型槍,並沒有生產或裝備部隊;三是工廠根本沒有設計或生產此槍,只是某些個人自己改裝的產物。
⑷ 創造危險武器。比如核彈。 槍這一類叫什麼學家
一般人認為是核武器。其實最厲害的是「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是種族武器。可以滅亡一個種族甚至整個人類。各軍事強國都在秘密開發。一個數千萬美元的基因武器庫就...
⑸ 德國創造了哪幾個關於槍的「第一」
德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生產國,創造了好幾個槍支生產的「第一」。第一內支自動手槍、第一支軍用容手槍、第一支沖鋒槍等,據說都是德國人創造的。有槍支創造上的第一,必然有槍支發明中的名人,世界著名的手槍設計大師伯格曼、毛瑟、沃爾特都是德國人。槍支不是用來娛樂的,而是用來殺人的,既然槍支創造上排名第一,那麼,在打仗上也不會是弱者,有了發明槍械的歷史,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就不難理解了。
⑹ AK槍械的創造者是哪個國家的
俄羅斯著名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設計的AK-47突擊步槍的原型槍 俄羅斯著名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設計的AK-47突擊步槍的原型槍 當代著名的突擊步槍是什麼?AK步槍必居其一。AK是俄文Авт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縮寫,也常常被稱為「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 ,是當今世界使用最廣、數量最多的突擊步槍。今年適逢AK步槍問世60周年,俄羅斯總統網站9月4日宣布,普京總統向著名的武器設計師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致謝,表彰他在研製和生產武器中做出的貢獻。 受傷後造槍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出生在阿爾泰邊疆區庫里亞村一個多子女的農民家庭,19歲應征入伍,是前蘇聯和俄羅斯著名的武器設計師,先後兩次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一次獲得斯大林獎金。 1994年,卡拉什尼科夫75歲生日時,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親自授予他「祖國功勛」二級勛章和少將軍銜,2004年弗拉基米爾·普京授予他「軍事功勛」勛章。 卡拉什尼科夫在衛國戰爭時期被德軍炮火擊中,身負重傷,送入後方醫院療傷。如果沒有這次負傷,也許日後就沒有AK-47了。在醫院就醫期間,傷員們常在一起閑談,都希望能有比德軍武器威力更強大的武器。 喜歡鑽研技術、擺弄機器的卡拉什尼科夫靈機一動,決定設計一支集美國M1步槍和德國StG44型突擊步槍長處的自動步槍,也就是現在AK-47突擊步槍的雛形。 俄軍士兵手中的AK-47突擊步槍 [資料圖片] 結實又耐用 從1947年定型起,AK步槍已經成為現代武器經典。它的最大優點就是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故障極少,造價低廉,威力巨大。無論是在灼熱的沙漠還是寒冷的冰天雪地,或者潮濕的熱帶叢林,AK步槍都能大顯神威,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越南戰爭中,不少美國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轉而使用AK-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M16在潮濕、泥濘的惡劣環境中,槍膛污穢嚴重,容易卡殼,故障率高,這在戰場上可是會要命的。相比之下,AK-47結實耐用,故障率低,這也是AK-47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所在。毫無疑問,AK步槍在同類輕兵器中絕對出類拔萃。 在過去60年的時間里,AK步槍不斷更新換代,由原來的傳統步槍轉變成為現代化、多功能的步兵武器,可以加掛槍榴彈、日間和夜間瞄準鏡和狙擊瞄準鏡等等。 根據美國輕武器評論家伊澤爾博士的統計,AK系列步槍是世界上生產量最多的一種步槍。美國國防中心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有上億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與此相比,美國著名的M-16步槍大約只有700萬支。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被人們公認為世界級「槍王」——槍械設計大師。 對於有人指責他設計的槍械成為奪去無數生命的殺人工具,這位「槍王」坦言問心無愧:「我睡得很好,問題在於那些政客未能和平解決問題,往往訴諸武力。我在二戰時設計這種槍,是為了要擊敗強大的納粹軍隊……我是為了保家衛國才這樣做。要怪就怪納粹令我成為槍械設計師。」 歐洲武器專家感嘆說:「卡拉什尼科夫壟斷了前蘇聯輕武器領域。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或部分裝備AK系列。在輕武器發展史上恐怕只有馬克沁、毛瑟和勃朗寧可以和他一比高低。」 為了感謝卡氏在武器裝備方面對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出生的故鄉特意為他豎了一座青銅半身像。(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 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擊步槍的演化過程 AK-47突擊步槍,在我國曾被稱為沖鋒槍(仿製的1956年式突擊步槍也曾長時間被稱為56式沖鋒槍)。於1947年定型,1949年裝備部隊。前蘇軍摩托化步兵部隊、空軍和海軍的警衛、勤務人員使用木製或塑料制固定槍托型,傘兵、坦克乘員和特種分隊使用折疊金屬槍托型。AK-47的動作可靠,勤務性好;堅實耐用,故障率低,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分解容易。但是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影響精度,而且重量比較大。AK-47是裝備范圍相當廣泛的步槍,除前蘇軍外,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有的還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蘇軍所裝備的AK-47於50年代末由其改進型AKM所取代。 目前國內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AK-47是抄襲了MP44/Stg44而設計出來的,證據就是兩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現馬上就有了AK-47的最終設計方案」,何況卡拉斯尼柯夫本人也聲稱是Stg44啟發了他設計AK-47的。但事實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結構和原理,都有著極大的不同;AK-47的最終方案是經過大量試驗的驗證而改進出來的,並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間都有很大的區別;至於所謂的外形相似,其實也只是輪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剛接觸軍事的菜鳥都不可能把兩者外形搞混。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設計概念,但同一時期許多前蘇聯著名槍械專家所設計的新型突擊步槍的設計概念都與Stg44相似。與AK-47一同競爭的樣槍,盡管結構、原理都不盡相同,但設計概念和基本的性能指標都很接近——都是與Stg44相近,不過在那個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術成熟且有大量實戰經驗的參照物(其他一些突擊步槍產量極小,有些甚至只有試驗品)。但當你拆開一把AK-47時,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像拼裝的美國M1伽蘭德步槍和M14步槍。AK-47與它的最大對手——斯通納的AR-15一樣,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帶有設計者自己技術性質的創新設計的步槍,設計AK-47時參考的並不僅是Stg44。
⑺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又被稱為攝影槍,這是因為它是受到左輪手槍的原理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對嗎
錯誤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
⑻ 世界上第一個能連續射擊的連珠槍是誰創造的
1674年(康熙13年),我國兵器製造家戴梓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能連續射擊的「連珠槍」回。在性能上,它比連發答噴射筒優越得多;在時間上,它比西方國家發明的連發槍要早近兩個世紀(直到1860年,英國人可德林克才製成了單管連發槍)。
據《清史稿》等史書記載:這種連珠槍形如琵琶,火葯和彈丸都貯存在槍上的特殊彈倉里。彈倉可容納子彈28發,由兩個機輪開閉。當扳一機時,火葯鉛丸落入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它以燧石發火,點燃火葯,將彈丸發射出去。一次可連發28發,威力相當大。由於連珠槍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戴梓被破格由布衣提升為道員,並受到康熙皇帝親自召見。然而在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里,這種在發展史上佔有一定位置的連珠槍,卻未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到乾隆當政時就散失了。
⑼ 世界上的第一把槍是誰發明的叫什麼哪個國家的什麼時候為什麼發明它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9)誰創造了槍擴展閱讀
槍械的分類
1、手槍:一種單手發射的短槍,是近戰自衛使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內具有良好的殺傷效能,手槍是16世紀以後開始研製的,開始主要是轉輪手槍,就是通過轉動彈盤和槍管將槍彈發射出去,所以一支槍有多個槍管。
2、步槍:一種單兵便攜的長管槍械,有效射程式400米,有的可發射槍榴彈。步槍是最早的一種槍械,13世紀出現射擊火器之後就開始研製步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基本趨於完善.早期的步槍是單發裝填,以後出後了自動退殼和送彈的單發半自動步槍,戰斗射速每分鍾15-20發。
3、沖鋒槍:是指雙手持握、發射手槍子彈的單兵連發槍械,曾被稱作 「手提機關槍」。它是介於手槍和機槍之間的武器,比步槍短小輕便,便於突然開火,射速高,火力猛,適用於近戰或沖鋒,因而得名 「沖鋒槍」。但,由於現代自動步槍已經具有和沖鋒槍相似的效能,所以沖鋒槍和步槍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