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泥是誰發明的
1824年英國工程師阿斯普丁()獲得第一份水泥專利標志著水泥的發明。水泥的發明為建築工程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 礎,使其由陸地工程發展到水中、地下工程一。水泥發明至今已有一 百多年的歷史,它始終是用途最廣、用量最多的一種膠凝材料。
膠凝材料是指在建築工程中能將散粒材料(如砂、石)或塊狀 材料(如磚、瓷磚等)膠結成一個整體的材料。
水泥呈粉末狀,與水混合後,經過物理化學過程能由可塑性漿 體變成堅硬的石狀體,並能將散粒材料膠結成為整體,是一種良好 o 的礦物膠凝材料。水泥不僅能在空氣中硬化,還能更好地在水中硬 化,保持並發展強度,所以水泥屬於水硬性膠凝材料,它可以用於 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
為了適應不同建築工程的需要,水泥品種不斷增加,已達200多種。因此水泥常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分類。
(1)按照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物質分:硅酸鹽類水泥(主要水硬 性物質是硅酸鈣)、鋁酸鹽類水泥(主要水硬性物質是鋁酸鈣)、硫 鋁酸鹽水泥(主要水硬性物質是硫鋁酸鈣)等。因為它們的水硬性 物質不同,它們的性質也各異,如鋁酸鹽類水泥凝結速度快。早期 強度高,耐熱性能好而且耐硫酸鹽腐蝕;硫鋁酸鹽水泥硬化後體積 會膨脹等。
(2)按照水泥的用途分為:通用水泥(用於一般的建築工程,主 要是硅酸鹽類的五種水泥)、專用水泥(是指適應於專門用途的水 泥,有大壩水泥、油井水泥、砌築水泥等》特種水泥(具有比較突出的某種性能的水泥,如膨脹水泥、低熱水泥、彩色水泥、白水泥等)。
在諸多的水泥品種中,硅酸鹽類水泥是最基本且用量最多的 一類水泥,在進行室內裝飾裝修中也常用到這類水泥。此外,裝修 中還用到的是白水泥和彩色水泥。
Ⅱ 水泥是誰製造出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發明過程
作為一種在現代建築工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建築材料,水泥的用處可以說是十分廣泛。水泥最早是由一個英國的工程師斯米頓發明的。在18世紀的50年代,工程師斯米頓被任命建造燈塔。普通的燈塔材料受到海水的沖刷會損壞,所以斯米斷不斷尋找能夠經受海水侵蝕的建築材料。在他的研究中,他發現石灰石中加上粘土並經過一定的處理後,形成的砂漿有很高的硬度,斯米頓的研究成果為後面幾十年間各個國家對水泥的研究都奠定了基礎,隨著各種水泥的問世,建築行業發展的也就更快了。
水泥的品質也會影響建成的建築質量,所以採用質量好的水泥是很重要的。可以通過查看水泥的外包裝來判斷水泥的品質好壞,一般正規廠商出產的水泥都有齊全的各種標識。另外,還可以看看水泥的顏色,呈灰白色的就是正常的水泥,如果是有其他的顏色或者顏色過深,則水泥可能混合了其他的雜質。
Ⅲ 波特蘭水泥的發明過程
1756年,英國海峽群島上的一座燈塔,突然失火燒毀了。這真要命,要知道這可是英吉利海峽南端最重要的燈塔,沒有了它,要影響無數船隻的航行。英國政府命令工程師史密頓用最快的速度重建這座燈塔。
史密頓立即通知將石灰石運往燈塔所在的小島,以便燒成石灰後將島上產的石頭黏合起來重砌燈塔。由於史密頓多次完成過類似的工程,對如期完成重建任務充滿信心。
兩星期後,石灰石運到了,史密頓興沖沖地趕到卸料碼頭。當他見到這些越山跨海送來的石灰石時,不由失聲驚叫起來:「真倒霉,這石頭怎麼是帶有黑色的?它混有太多的土質,用這種次品原料建造高標準的燈塔,不是開玩笑嗎?」可是,時間已不允許他再調運優質石灰石了,史密頓只好將就著用這些劣質原料進行燒制。
不料,史密頓卻因禍得福。用這批石灰石燒出來的石灰,性能居然好得出奇,將石塊黏結得從來沒有過的結實。當監工官員將這出人意料的結果通知史密頓時,他驚喜得跳了起來。隨即他又冷靜下來,「這石灰中有名堂,要查一查。」史密頓馬上對這些石灰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石灰的確不純,其中竟含有多達約20%的黏土。
「看來,正是這些被視為雜質的黏土起了好的作用。」史密頓後來就有意識地把黏土同石灰石適當地配合加以煅燒,這種石灰性能果然理想。史密頓高高興興地對人講了他的經驗。
史密頓的做法很快傳遍歐洲各國,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人們仿效此法去煅燒也都獲得了成功。1820年前後,俄國建築師契利耶夫在莫斯科地區從事建築施工時,就用這種方法燒石灰,造了好些建築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用它來修復克里姆林宮的牆垣。
「能不能使它的性能更好一些呢?」一位名叫亞斯普丁的英國工匠企圖對史密頓的發明進行改進。他聯想到古羅馬人為增強石灰的黏結力,曾在石灰中加入火山灰的做法,因而產生了新的想法:火山灰是岩石高溫熔燒後的產物,那麼,把陶器、磚瓦的屑片磨成細粉,是不是也跟火山灰差不多呢?
亞斯普丁試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錯。後來他又由此想到,煤高溫燃燒後的煤渣、煉鐵高爐里流出的經高溫冶煉的礦渣可能也有類似的功能,經試驗也證實了他的想法是對的。
1824年,亞斯普丁在反復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石灰、黏土、礦渣等各種原料之間的比例以及生產這種混合料的方法。亞斯普丁為他的這項發明申請了專利,用這項專利生產出來的便是今天被我們稱為「水泥」的建築材料。由於亞斯普丁的水泥在硬結後的顏色和強度,都和當時英國波特蘭島上所產的石材差不多,所以人們就稱它為「波特蘭水泥」。
「波特蘭水泥」最早的一次大規模應用,是建造了穿越泰晤士河河底的隧道。爾後,它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開來,法國和德國分別在1840年和1855年建設了水泥製造廠。現在,水泥已成為現代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了。
Ⅳ 水泥是哪國人發明的
水泥的發明
水泥這個詞的意思是粘合劑。所以骨膠和漿粘也可以說和水泥是同一類物質。但今天我們所說的水泥,只指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雖是在19世紀發明的,但早在1700年前的古代,羅馬人在建造磚房時,就對如何使磚和磚相粘合進行熱心的研究。
羅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磚的粘合劑。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則變成粘粘的熟石灰,摻進砂子則是灰漿。灰漿在空氣中吸進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鈣而逐漸凝固。所以,可以利用灰漿做為磚的粘合劑。
然而,羅馬人又進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燒而發明了更優質的粘合劑。這與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質上及其相似,羅馬人還把這種粘合劑當作鋼筋水泥那樣使用。在羅馬的建築中,多是採用石、磚分兩層砌牆,中間加進這種「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築方法。
由於羅馬人發明了這種優秀的「水泥」,所以後來在歐洲一直使用這種羅馬式「水泥」。
但到了18世紀,由於發明了蒸汽機和紡織機而發生了產業革命。為了運輸大量的產品,十分需要優質水泥,羅馬式「水泥」就不敷使用了。正因為「需要是發明之母」,新的發明才能繼續出現。
1756年,英國普利茅斯港口的一個燈塔失火,政府命令技師史密頓重建新燈塔。史密頓首先集中石灰岩焙燒水泥。可是送來的卻是又帶黑色,又質劣的石灰岩。那時,認為只有白質的石灰才能制出優等水泥,史密頓只好改變主意,用這種黑色石灰岩來燒制水泥。可是一看生產出來的水泥,遠比用純白的石灰岩燒制出來的水泥好得多。史密頓吃驚地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原來,這種黑色石灰岩里含有粘土。
「大概就是因為有粘土才使水泥變得更好吧!」
於是他在含粘土少的石灰岩中加進粘土進行焙燒實驗,終於弄清含粘土量6~20%的石灰岩是焙燒水泥的最佳原料。
這樣,史密頓用這種黑色石灰岩燒製成的水泥建成了壯觀的燈塔。
史密頓成功的消息不久就傳遍歐洲各國。法國的土木技師們也象英國一樣急需堅固的水泥,他們馬上按史密頓的研究進行試驗。但弄不到含粘土的黑色石灰央,也只好採用石灰岩里加粘土的辦法。
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也熱心地進行了研究。
1813年,他終於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國的約瑟夫·阿斯普丁在畢加研究的基礎上,把三成石灰岩與一成粘土的混合物在爐里燒製成粉末,製成了水泥。他把這種水泥命名為「硅酸鹽水泥」。阿斯普丁的兒子威廉·阿斯普丁繼承父志,繼續研究水泥的製造法。
一般都認為硅酸鹽水泥是阿普斯丁父子發明的。實際上他們是利用畢加的研究成果製成的。
這時,在法國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水泥。
1907年,比埃利用鋁礦石的鐵礬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燒製成了水泥。由於這種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鋁,所以叫做「礬土水泥」。
硅酸鹽水泥怕海水,不宜用於建造燈塔、港口和碼頭,而這種礬土水泥卻有怕海水的特長。
這樣,以英法兩國的研究競賽為中心,在歐洲大量生產出優質的水泥,不久傳入美國和日本。
日本最早建造水泥廠是1871年,比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還早30年。
那時在英國,燒制水泥的焙燒爐還不夠完善。在日本建成水泥廠6年後,1877年,英國的克蘭普頓發明了回轉爐,並於1885年經蘭薩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轉爐。
日本大量使用水泥是從1887年開始的,1893年,遠藤秀行和內海三貞二人發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鹽水泥,並取得專利權,這比法國的比埃爾發明的不怕海水的礬土水泥還要早。
後來,隨著道路、橋梁和近代建築的發展對水泥的需求越來越大,日本的水泥工業也以超越歐美的速度蓬勃發展起來。
由於日本早在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之前已經生產了水泥,所以直到今日,在日本仍然以製造硅酸鹽水泥為主。
近年來,已用生產陶瓷器的白色粘土來代替黑色粘土做原料生產白色水泥。如果滿意謝謝採納!
Ⅳ 水泥的發明者是誰
水泥的發明者復是英國工程師J.斯米制頓。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水泥的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磷鋁酸鹽水泥和磷酸鹽水泥。
Ⅵ 水泥是誰發明的
水泥是建築用膠凝材料,按化學組成可分為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三大類。硅酸鹽水泥是普遍常用的水泥,又稱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是特種用途的水泥,本文講述的是硅酸鹽水泥的發明。
有人喜稱水泥為建築的糧食;在人類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全世界水泥產量已達20億噸,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大宗產品。
水泥的發明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在古代建築膠凝材
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西方古代的建築膠凝材料
在水泥發明前的數千年歲月中,西方最初採用黏土作膠凝材料.古埃及人採用尼羅河的泥漿砌築未經煅燒的土磚。為增加強度和減少收縮,在泥漿中還摻入砂子和草。用這種泥土建造的建築物不耐水,經不住雨淋和河水沖刷,但在乾燥地區可保存許多年。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間,古埃及人開始採用煅燒石膏作建築膠凝
材料,埃及古金字塔的建造中使用了煅燒石膏。公元前30年,埃及並人羅馬帝國版圖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燒石膏來砌築建築物。
古希臘人與埃及人不同,在建築中所用膠凝材料是將石灰石經煅燒後而製得的石灰。公元前146年,羅馬帝國吞並希臘,同時繼承了希臘人生產和使用石灰的傳統。羅馬人使用石灰的方法是先將石灰力口水消解,與砂子混和成砂漿,然後用此砂漿砌築建築物。採用石灰砂漿的古羅馬建築,其中有些非常堅固,甚至保留到現在。
古羅馬人對石灰使用工藝進行過改進,在石灰中不僅摻砂子,還摻磨細的火山灰,在沒有火山灰的地區,則摻入與火山灰具有同樣效果的磨細碎磚。這種砂漿在強度和耐水性方面較「石灰—砂子」的二組分砂漿都有很大改善,用其砌築的普通建築和水中建築都較耐久。有人將「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稱之為「羅馬砂漿」。
羅馬人製造砂漿的知識傳播較廣。在古代法國和英國都曾普遍採用這種三組
分砂漿,用它砌築各種建築。
在歐洲建築史上,「羅馬砂漿」的應用延續了很長時間。不過,在公元第9、10和11世紀,該砂漿技術幾乎失傳。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砂漿採用的石灰是煅燒不良的石灰石塊,碎磚也不磨細,質量很差。到公元第12、13和14世紀這段時期,石灰煅燒質量逐漸好轉,碎磚和火山灰也已磨,細,「羅馬砂漿」質量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Ⅶ 中國水泥的發明簡史
1889年,中國河北唐山開平煤礦附近,設立了用立窯生產的唐山「細綿土」廠。版1906年在該廠的基礎權上建立了啟新洋灰公司,年產水泥4萬噸。中國在1952年制訂了第一個全國統一標准,確定水泥生產以多品種多標號為原則,並將波特蘭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礦物組成改稱為矽酸鹽水泥,後又改稱為硅酸鹽水泥至今。2007年中國水泥年產量約11億噸。
中國水泥產量已佔到全球60%左右。這不僅是中國水泥人的驕傲,也讓全球水泥界為之動容
Ⅷ 水泥是什麼年代的發明,水泥對現代社會貢獻為什麼這么大
對於水泥它的發明時期,其實到現在為止依舊沒有確定的說法,不過有民間流傳回著兩種說法表示水泥,它答最開始的時候是由古羅馬人發明的,還有人表示水泥是由埃及人發明的。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有著一定的依據的,在古羅馬時期的建築物之中,其實被發現的大多數建築物它都是由水泥修建起來的。
那麼,最後成功推廣出水泥之後,幾乎現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在建築房子的時候都會採用這樣的一種建築物。而且現在為止水泥也基本上成為了建築行業之中非常關鍵的一種材料,基本上很難割捨。
Ⅸ 水泥是誰發明的
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史難以說清楚,一般認為是一個英國的建築工J·阿斯普丁(J·Aspdin)於1824年10月獲版得了這項專利。他把石灰權石煅燒成石灰,再與粘土混合,加水磨成細料漿,乾燥後,粉碎成一定粒度,投入窯中煅燒;將煅燒後的混合物碾成細粉而成為「水泥」。阿斯普丁對他的生產方法十分保密,在喂料時端著盆子把硫酸銅加入生料中,企圖造成一種假象,似乎生產過程與摻有鹽類外加劑有關。他的兒子W·阿斯普丁1856
Ⅹ 水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24年。
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約瑟夫·阿斯譜丁(Joseph Aspdin)發明了水泥並取得了波特回蘭水泥的專利權。他用石灰答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它具有優良的建築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10)水泥發明事件擴展閱讀:
水泥最早的發現過程: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早期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