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想像定義

創造想像定義

發布時間:2020-12-22 01:42:56

『壹』 有意想像的定義

有意想像又叫隨意想像,是在刺激物的影響下,依據一定的目的而進行想像的過程。有意想像是一種富於主動性、有一定程度自覺性和計劃性的想像。
根據想像產生的條件、有無目的性和自覺性,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兩大類。
根據有意想像產生的獨立性、新穎性及創造性的差異,又可將有意想像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兩種基本形式,而幻想則是創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貳』 聯想和想像有什麼區別它們各自的定義是什麼啊

瞎說啊 我覺得聯想應該是有了一定的意識形態基礎上有方向的加以擴展.
而想像應該是主觀的沒有方向性發散的構造自己的意識形態.

『叄』 想像什麼意思

想像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回形象的心理過程。答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想像能起到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還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

想像活動中的認知加工

1、粘合(或稱比擬)

粘合就是把兩種或以上本無關系的客觀事物的屬性和特徵結合在一起,構成新形象。

2、誇張

誇張是故意增大或縮小客觀事物的正常特徵,使他們變形,《格列佛游記》中的大人國和小人國就是經典的例子。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對客觀事物賦予人的形象和特徵,從而產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據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來創造新形象。

(3)創造想像定義擴展閱讀

普通心理學上想像的分類

1、無意想像

無意想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的想像。無意想像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產生的。 例如夢是一種無意想像。

2、有意想像

有意想像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的想像。有意想像中,根據觀察內容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程度,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幻想。

3、再造想像

含義: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4、創造想像

不根據現成的描述,而在大腦中獨立地產生新形象的過程。

『肆』 想像是不是修辭方法

想像不是修辭,是一種心理現象。

想像:
一、定義:

1.普通心理學中的解釋:想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選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像也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們都產生於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並能預見未來。
2.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也可理解為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設想。例如:不難想像/想像不出。
3.想像是人在腦子中憑借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加工,從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也就是人們將過去經驗中已形成的一些暫時聯系進行新的結合。它是人類特有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

二、類型:

a.想像可分為不隨意想像和隨意想像。
不隨意想像是沒有預定目的和計劃而產生的想像。夢是不隨意想像的極端情況。隨意想像是有預定目的、自覺地進行的想像。
b.根據想像的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指主體在經驗記憶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再現客觀事物的表象;創造想像則不僅再現現成事物,而且創造出全新的形象。
文學創作中的藝術想像屬於創造性想像,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存在於整個過程之中。即作家根據一定的指導思想,調動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的加工,進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
童話創作離不開想像,而童話創作中的幻想形象就是創造性想像的產物。讓兒童多讀童話作品,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

三、相關詞:

想像力: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四、想像活動中的認知加工
1、粘合
粘合就是把從未結合過的形象要素,結合在一起,構成新形象。
2、誇張
誇張就是對客觀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進行改變,突出其特點,從而產生新形象。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對客觀事物賦予人的形象和特徵,從而產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伍』 從心理學上講音樂想像的定義是什麼

音樂引導想像(GIM)
音樂引導聯想(Guided Imagery and Music)簡稱GIM,是由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家邦妮(Bonny)創立的。按照美國音樂與聯想協會(Association for Music and Imagery,簡稱AMI)定義:GIM是一個「以音樂為中心的對意識進行探索的,用特定排列組合的古典音樂來持續地刺激和保持內心體驗的動力的一種方法。」(AMI,2000)。GIM的理念基於人本主義和超個體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的理論,強調個體的自我意識和音樂對自我(ego)的發展的影響。在GIM中使用西方古典音樂組合來幫助被治療者進入自我的內部體驗,繼而更加地關注內部體驗,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音樂在這里為體驗提供了結構和方向,促進情緒情感的釋放,和促進高峰體驗(Bonny & Pahnke,1972)。音樂得使用以治療為目的,起到促進潛意識活動的釋放的刺激物的作用。而這些潛意識的活動包括與被治療對象現在和過去經歷有關的聯想,情緒,思想活動。音樂的各種因素,如樂曲的形式、音量、音色、和節奏為體驗提供了可預知的結構,因此為被治療對象提供了安全感,而反過來這種可預知性和安全感又促進被治療對象面對自己的情緒的困擾和潛意識的活動,而面對潛意識的矛盾又促進了情緒的釋放和對自我內心的理解,最終導致行為的改變(Burn & Woolrich, 2004)。
字串9

GIM 的歷史和發展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馬里蘭州精神病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者試圖通過使用一種被稱為「LSD」的葯物來在毒品依賴者身上製造出一種類似毒品所帶來的高峰體驗,以便用來代替毒品。音樂治療家Bonny博士從自己演奏小提琴時所體驗到的高峰體驗獲得了靈感,嘗試用音樂與放鬆相結合的方法來增強LSD所造成的高峰體驗。因此在LSD 的治療過程中就開始使用了音樂。很快,音樂所帶來的好處很快就被實驗者們注意到了:音樂可以使被治療者的注意力變得集中和狹窄,促進注意力集中,使被治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自己的體驗上。
後來,LSD 的實驗被美國政府禁止了,於是研究者的研究焦點集中在了對音樂作用的探索上。他們研究是否音樂本身就可以引導被治療者達到高峰體驗?研究的結果果然證實了音樂可以引導被治療者進入較深層的意識層次,並引發高峰體驗。到1974年,GIM 治療所使用的音樂組合和治療程序就基本形成了(Burn & Woolrich,2004)
現在在美國成立了GIM的行業協會——AMI,負責GIM治療師的資格認證和培訓項目。每一個希望成為GIM治療師的人都必須完成初、中、高級的培訓課程(每一期均為14天的封閉式訓練),並完成大量的文獻閱讀,然後接受由有資格的GIM治療師進行的25次治療,以及25次由具有培訓師資格的GIM治療師的現場督導,完成60次臨床治療實踐,最後經過考核,才能獲得GIM治療師的資格。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培訓過程,通常需要花費3-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字串9

人本主義和超個體心理學的理論
GIM 方法是根植在人本主義和超個體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這些心理學的方法的目的在於增強個體對自我的體驗和了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早期理論基於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的這樣一個被稱為「自我實現的金字塔」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每個人的需要是從基礎的生理需要逐步地發展到復雜的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要的。自我實現是一種試圖達到最大的人類潛能的自發的動機體系。人本主義心理治療試圖幫助個體在體驗中完成這一過程(Maslow,1968)。「在意識的轉換狀態(altered stages)中聆聽音樂可以引發內省式的高峰體驗,進而幫助來訪者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AMI,2003)。
超個體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個延伸,它的目標在於幫助被治療者獲得對自我的更廣闊的感知。在超個體心理學的治療過程的體驗中,被治療者被鼓勵實現自己的基本需要,以及情緒的、心理的和精神的需要。通過這些需要的的滿足,被治療者能夠對自己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理解,達到對自我的最佳認同和獲得自我的實現。在治療中的體驗促使被治療者對自我內部的體驗,並更好的理解自我的內部世界,以及增強他在包括超個體領域中的自我認同。這種對自我內部的探索過程可以使被治療者更加智慧地變得更完整和優秀(Vaughan,1979)。 字串1
超個體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被治療者釋放自己內部的資源。超個體心理學認為,所有被治療者都具有自然的自愈能力和獨立成長的潛力。因此治療師不是試圖解決被治療者的問題,而僅僅是幫助他們通過內省來獲得對自我的了解和認識。通過超個體心理治療,被治療者能夠超越自我(ego)水平上的意識局限性,通過聯想和夢境來體驗到對自我更加完整的了解。這些聯想包括神化的、原形的、和象徵的內部體驗形式。通過這些聯想,被治療者體驗現實中的自己。被治療者能夠看到自己分割的不同人格部分,並解決任何內部的矛盾。然後被治療者通過重新整合的過程進行加工,並超越自我的界限(Vaughan,1979)。
超個體心理學的體驗的最終能夠目的是超越自我。當被治療者理解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作為完全孤立的,而是作為某些更大的,先天固有地聯系在一起的,相互關聯的事物的一部分」(Vaughan,1979)。被治療者理解自己是如何通過關系成為緊緊糾纏在一起的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的,然後他必須接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目的和責任。一旦他們理解了自己和這個世界,他們就獲得了個體自由的感覺,內心的方向感,和責任感(Vaughan,1979)。

音樂的功能
在GIM中音樂的功能是推動聯想體驗。一些研究的結果顯示,音樂可以促進聯想,使聯想更加生動(McKinney,1990; McKinney & Tims, 1995; Peach,1984; Quittner & Glueckauf,1983)並促進對聯想體驗的吸收(Band,1996)。但是音樂必須能夠引發被治療者所需要的適當的聯想。Bonny(1972)發展出了一些列包含各種情緒特點的西方古典管弦樂隊作品的音樂的系列組合,專門用於GIM的治療。後來經過30多年的臨床實踐摸索,又有一些其它的音樂治療專家也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的GIM音樂系列組合。所以,GIM 的專用音樂系列組合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狀態。
字串6

在GIM的治療中,治療師對音樂的選擇成為關鍵的因素。這時的治療情景和聯想的體驗是由音樂來建構的,想像體驗的運動方向也是有音樂所引導的。而治療師對被治療者的需要的理解也是通過對音樂的正確選擇表現出來的。對音樂的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同步原則」(iso-principle)。這個原則認為對音樂片段的選擇應該與被治療者的主要情緒相匹配。所以治療師必須確定音樂所描繪的情緒是什麼? 為了爭取地選擇音樂,治療師還必須對被治療者的內部心理矛盾斗爭進行分析和共情,因此治療師的投射和反移情也會進入治療的情景中去(Burns & Woolrich,2004)。
Summer(1993)又提出了一個觀點:對音樂的選擇還應該遵循Winnicott的「好媽媽原則」(Good Enough Mothering principle)。根據這個原則,選擇過於放鬆,有清晰的,很少變化的結構音樂不會對被治療者尋求保持在安逸情緒心態構成挑戰。如果音樂具有一些能夠引發焦慮和促進想像的,結構上的不穩定性,就可能促使被治療者發生某些改變。但是如果音樂的結構性過於不足的話,又會引發被治療者過高的焦慮。Summer比喻音樂的作用應該就像一個好的母親一樣,鼓勵小孩子勇敢地探索外面的世界,然後再讓他回到媽媽的懷抱里(Burns & Woolrich,2004)。

聯想和情緒的功能

聯想是代表著由心理內部的矛盾所以引發的各種形式的情緒情感反應(Burns & Woolrich,2004)。Goldberg(1992)提出了一個理論,她認為在GIM治療中所產生的情感情緒的活動是來自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喚醒造成的,而這個情緒的喚醒形成了聯想的形式。隨著音樂的情緒的變化,人的情緒也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意象的運動變化。神經系統的刺激來源於聽覺神經所傳送的音樂刺激,由外耳到達耳蝸核,然後上傳達到下丘腦部位,最後到達網狀神經系統。網狀神經系統從大部分腦干一直延伸到丘腦,最後到達下丘腦。下丘腦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人的免疫系統的反應有關。關於邊緣系統在音樂信息在大腦中的加工過程的作用目前還只知甚少,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在聆聽一段音樂的時候所感受到的情緒是在邊緣系統進行加工的。 字串2
當音樂喚醒了神經系統結構時,就可能引發和支配被治療者的某些情緒,而這些情緒可能是在意識中,或潛意識中的。如果這些情緒是沒有被意識到的,或不能承受的,它就可能以聯想的形式出現。在這個過程中,音樂始終構成一個環境,當被治療者沉浸在自己的聯想的時候,音樂就會退後成為背景而不被意識到。而當聯想的內容模糊的時候,被治療者對音樂的意識就會增強。如果音樂不支持想像的內容,情緒的表達就可能失掉。當被治療者的情緒在發展,聯想也會隨之發展(Burns & Woolrish,2004)。

『陸』 什麼是文化現象及文化想像的定義及舉例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回觀、人生答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柒』 求大神,心理學上的想像是怎麼定義的啊,考試中

心理學上的來想像是怎麼源定義的
普通心理學中的解釋:想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像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們都產生於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並能預見未來。xxx

『捌』 想像作文定義

想像作文給了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作文形式。在他們看來,想像作文好寫。的確,完成一篇想像作文不難;但是,要寫好想像作文,卻有一定的難度。針對學生作文的現狀,怎樣指導學生寫好想像作文呢?
【一】、生活是想像作文的基礎
學生在作文時,往往覺得沒有合適的素材可寫,或是不知從何想像。其實呢,不是生活中沒有作文素材,而是學生缺少善於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連素材都有限,自然就很難展開想像了。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生活的能力,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顯得十分重要。
怎樣指導學生觀察呢?
1.觀察周圍事物,捕捉典型材料。學生的視線往往局限於一個小圈子,覺得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沒什麼可寫的。其實,平常的小事也可寫出新意來。老師要選擇最佳的觀察對象,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指導學生認真觀察。
2.動用多種感官,豐富寫作素材。心理學認為,觀察是思維的知覺,沒有思維的觀察是膚淺的,不是真正的觀察。觀察不僅僅是看,要動用耳、口、鼻、手、腦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斷,獲得真實、全面、深刻的印象,為作文提供豐厚的材料。
3.填寫觀察記錄,養成觀察習慣。觀察不應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為語文教師,除了指導觀察的順序、教給觀察的方法外,還應指導學生填寫觀察記錄。較好的辦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評選班級「最佳觀察員」,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二】、想像要合理、豐富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奇異景象是作者的想像。這些想像奇特而大膽,而讀者仍然覺得合情合理。為什麼呢?因為作者親眼目睹了窮苦孩子的悲慘遭遇,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在文章中,想像與現實有著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窮孩子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作者想像小女孩在神志不清時見到了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祥的奶奶並和奶奶一起飛走,就顯得自然而合理了。
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做到想像合理、豐富呢?
1.再現。側重於寫景狀物或敘事的想像作文,可以搜尋腦海中對相關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現。
2.移植。有時候,想像可以進行嫁接、移植,把優美的景色移為一處,或把有趣的現象歸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質濃縮在一人之身。即,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中的特定形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移植想像。只有善於把想像與現實生活中的事實聯系起來,巧妙地設計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章生動有趣。
3.幻想。幻想是更為大膽的想像。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充滿幻想。在他的筆下花鳥蟲魚,傢具、玩具乃至牆壁都有生命,都賦予了人的感情。小學生對於未知的世界、未來的世界充滿了幻想。教師要鼓勵學生幻想。對於未知的世界、未來的世界,學生的想像可以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因為,任何限制都顯得多餘。
一句話,想像源於生活。學生想怎麼寫,就放手讓他們怎麼寫。這也符合「新大綱」的要求。
【三】、想像要創新
文貴於新。想像作文也要求想像新穎。想像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即使是再現想像,學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動、取捨是肯定有的。改動、取捨就是學生的創造。教師應努力指導學生在合理想像的基礎上,盡量讓其想像呈現多樣化趨勢。
作為教師,應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活動的慾望,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展開想像的翅膀。但要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只要想像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實。如小語第十冊「基礎訓練6」的作文,要求圍繞一件新襯衣進行想像作文。命題就有文章可做,或以《襯衣風波》為題,或以《新襯衣蒙難記》為題,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像。特別是後一個題目,是一個擬人化的命題,更能喚起學生想像的興趣。
學生的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都可以導致想像的多樣化。在想像襯衣蒙難時,男生的想像往往是:打球時新襯衣丟了或被人誤換了,後又失而復得;或是玩火時,不小心把新襯衣燒了一個洞。女生呢,則想像新襯衣染上了污跡,無法洗凈;或是不小心掛破了,於是在污跡處或破損處綉上一朵小花,縫上一個裝飾口袋。很明顯,男生與女生在想像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都很有創造性。
想像的多樣性,符合生活的客觀現實,便於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多指導,少限制,堅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審視作文。

『玖』 想像力的定義

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創造想像定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