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技術發明一等獎

技術發明一等獎

發布時間:2020-12-22 00:06:58

A.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1999年4月28日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國家技術發明獎;
(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科技工作者。國家技術發明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2個等級。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400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每年評審一次,由國務院頒發證書和獎金。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國務院頒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國家技術發明獎;
(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不分等級。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該獎項2000年設立。

B. 國防科技進步獎與國家科技進獎有什麼關系

二者之間沒有關系。

一、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

為了獎勵在推動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自主創新,促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的辦法。

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2)技術發明一等獎擴展閱讀:

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候選個人條件: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2、候選單位條件:

(1)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並對該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2)如果只是提供資金,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列為獲獎候選單位。

(3)政府部門一般不應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單位。但對於技術開發類中推廣應用先進成果和高新產業化的項目,政府部門如作為組織者、實施者又確有實質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二、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完成下列創新科技成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在武器裝備及其配套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及相關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2)在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型號工程及技術、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中取得的因保密不能公開的科技成果。

(3)在國防基礎性技術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4)在為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而進行的國防科技工業軟科學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授予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下列科學技術工作者:

(1)在當代國防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國防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型號研製和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化等領域及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取得重大創新性成果,創造顯著軍事效益、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的。

(3)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的推薦、評審、授予等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C.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賈振元為首的科研團隊為什麼能摘取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直面難題,突破應用,找准方向,簡單來說,他們就是從這三點出發,取得了「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成功。

直面難題

傳統加工方式嚴重製約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推廣應用。為此,賈振元團隊研究多學科交叉融合,開辟了適應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論體系

民航客機結構重量每降低1%,其油耗可減少3%至4%;高鐵每減重1%,其能耗可減少6%至7%……

對於「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高端裝備領域來說,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只有減輕重量,才能提高結構效率、提升裝備性能。

為此,一場由「減重」而引發的先進材料之爭早已蔓延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高端裝備領域減重增效的優選材料,其用量越多,表明裝備性能越先進。」賈振元說。

然而,工藝技術的滯後難以支撐材料的創新運用,這讓碳纖維復合材料一經亮相就遇上了不小的難題。賈振元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傳統加工只能採取手工方式,低質低效,加工構件極易出現毛刺、撕裂和分層等損傷,並且加工損傷是隨機的、不可控的,達不到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的高性能要求,嚴重製約了材料的推廣應用。

「從2005年到2009年,我們雖然也曾較好地解決了若干航空航天企業復合材料構件加工中遇到的難題,但是加工質量提升到一定程度就受限,原因在於工程中沿用的是傳統金屬等均質材料切削理論,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特性和結構與之完全不同,是典型的難加工材料。」團隊骨幹高航說。

經過反復研討,賈振元果斷提出:「必須突破傳統金屬等均質材料切削理論體系的束縛,開辟和建立適應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論體系、從理論到工程同時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

要建立理論體系,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實踐上的難題倒逼賈振元團隊在基礎理論研究上開疆拓土,重新打造一番新天地。為此,團隊加大材料、力學、機械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力度,從碳纖維復合材料特性上和材料去除過程中徹底弄清楚加工損傷產生的原因,進而研究低損傷加工的原理和構件高性能的保證方法。

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終於,賈振元團隊在一系列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揭示出碳纖維復合材料去除機理和加工損傷的形成機制,提出了針對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的切削理論,建立了切削力和切削過程動態模擬模型,實現了切削理論的源頭創新。

突破應用

賈振元團隊嘗試工藝創新,研發出13台套數控加工工藝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多個重點型號復合材料構件加工的關鍵裝備

「國外大公司花費大量經費與時間,耗時耗力,最後摸索出的經驗是企業的核心機密,不會告訴我們。」賈振元說,「我們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沒有基礎研究作支撐,不可能實現」。

有了扎實的理論創新作後盾,再埋頭鑽研實踐應用,就完全是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賈振元團隊提出了微刃力小化抑制損傷原理,在一個個螺旋槽切削刃上開出分屑槽,形成微齒,實現加工過程的「微元去除」;通過巧妙設計工具以及切削運動的配合,發明了「反向剪切原理」,實現了表層纖維有效切斷。此外,還研製出9個系列的制孔、銑削等刀具,實現了碳纖維復合材料高質加工,壽命高於進口刀具2倍至7倍,價格僅為1/6至1/4。

不僅如此,他們大膽嘗試工藝創新,發明了在位隨行加工方法、低應力柔性工裝和隨動除塵裝置,研發出13台套數控加工工藝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多個重點型號復合材料構件加工的關鍵裝備。

自2010年起,新研製的技術裝備和刀具開始投入應用,使復合材料加工損傷由原來的厘米、毫米量級減至0.1毫米以內,實現了從無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損傷數字化加工的跨越,加工技術躍升至國際領先水平。

高航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有一次,他帶著學生鮑永傑到一家航空企業推廣他們的刀具,企業不相信刀具性能,硬是提出「讓刀具連續加工100個孔」的考題。師徒倆就在現場拿來復材板,實實在在地鑽出100個孔,每個孔都很光滑,最終贏得了企業的信任。

如今,基礎理論和加工技術雙向護航,讓一把把滿載匠心巧思的刀具和系列加工工藝技術與裝備書寫著「中國製造」的傳奇——

某新型航天裝備艙段,某飛行器構件異形深腔,某航空裝備機翼結構中的大厚板邊緣輪廓及超大孔,某系列直升機旋翼及尾端,大型客機機身筒段復材/鋁疊層驗證件,高鐵復材車身試驗件……這些大國重器關鍵構件的加工難題都被賈振元團隊一一攻克,為國家重大裝備、重點型號研製、定型及批量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已成功應用於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業和商飛等企業。

找准方向

賈振元團隊認為,搞科研要加大原創性基礎研究,形成企業需求拉動,搭建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一條創新鏈

「做科研要找對路子。」這是賈振元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刻苦的人很多,關鍵在於找准方向。道走對了,可能事半功倍;道走錯了,你費大力氣、繞大圈子也不一定成功。」

「我們的難點在於弄清楚問題是怎麼產生的。由於影響碳纖維復合材料加工損傷的因素非常復雜,加工產生損傷的形式多種多樣,整個研究過程都充滿挑戰。」團隊成員王福吉說,「無論是創建理論研究模型還是發明新工具、設計新工藝,都要經過成百上千次實驗」。

此項技術發明從理論到實踐,在研究方式與研究方法上獲得了多個「首次」,持續創新貫穿於賈振元團隊每位成員的研究過程。

「賈老師桌上總是放著各種關於復合材料的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找相關研究生和教師一起探討項目技術方案和存在的問題。」王福吉回憶道。

身兼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一職的賈振元不忘初心,堅守在科研一線。但也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其中的責任和壓力有多大,「我甚至連吃飯時、睡覺前都在琢磨課題的研究」。

凝聚眾力突破國家重大需求難題,這是賈振元團隊一貫秉承的科研態度。賈振元告訴記者:「搞科研一定要服務國家重大需求。」這種意識來自他30多年堅持深入企業、服務生產一線的深切感悟,「我們工科教師如果單純從學校角度搞研發,沒有企業應用拉動,研究成果就很難『落地』,可能撂荒在實驗室里,沒有形成生產力」。

D. 煤制烯烴為什麼能摘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煤制烯烴為什麼能摘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2015-01-12 09:08:43 科技日報



甲醇制烯烴技術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甲醇、烯烴等名詞真是陌生,但如果說甲醇製成的是烯烴是塑料等生活用品的原料,則大多數人會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用長鏡頭聚焦今年的技術發明一等獎,我們會看到這樣一些畫面。

人物:走上主席台領獎的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中民,他代表研究團隊和已經退休的老前輩受此殊榮。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這些科研人員終於將一項實驗室技術變成了工業生產流程;工廠:從甲醇制烯烴技術在內蒙古包頭成功投產以來,已先後在國內建成或開工建設了十幾套大型工業裝置,總共能解決17000人的就業問題;效益:預計將為國家新增產值1200億元,可拉動上下游投資約2500億元;戰略布局:以前我們的烯烴主要從石油中提煉製取,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劇增,國際形勢的變化都會直接或潛在地對我國石化工業產生影響。而依靠我國相對富有的煤炭資源製取烯烴,將使我國在石化工業發展和能源安全戰略上有一定的保障。

可以說,甲醇制烯烴技術獲取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是實至名歸。

技術路線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其傳統生產技術嚴重地依賴石油資源,而我國石油資源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石油及石化產品的需求迅速增長。

大連化物所所長張濤院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3年,我國原油產量2.08億噸,消費量則達到近5億噸,供求矛盾日漸突出,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相關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發展以煤為原料製取石油類產品的煤化工技術,實施石油替代戰略,是關繫到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課題。而煤制烯烴技術就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術途徑和戰略發展方向。

在煤制烯烴的技術鏈條中,只有甲醇→乙烯丙烯在國際上沒有實現工業生產。

今天,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出煤制烯烴是我國的戰略發展方向,但是在30多年前,在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不足10美元時,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清這一方向。大連化物所的甲醇制烯烴研究就是在那種大背景下起步的。

經濟效益

甲醇制烯烴是實現煤制烯烴的核心技術,屬於世界性難題,必須解決與反應原理、催化劑、反應工藝相關的一系列科學和技術難題。

本次技術發明獎的第一獲獎人劉中民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連化物所就圍繞甲醇制烯烴催化劑和工藝技術開展創新研發工作。

在走通實驗室技術的基礎上,2004年,大連化物所、XXNY公司和ZSHLYYX公司合作,進行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成套工業技術開發(工藝名稱:DMTO),建成了世界第一套萬噸級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裝置,於2006年完成了試驗,裝置規模和技術指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4年後,DMTO技術又完成了從工業性試驗到工業化的跨越。2010年8月8日,在內蒙古包頭,利用DMTO技術,我國建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化裝置。

DMTO技術為企業帶來的利潤是豐厚的。神華包頭煤制烯烴裝置運行到2014年底,新增利潤43.4億元;NBHY裝置在運行了不到十個月時,全廠凈利潤就達到4.3億元。

2014年,DMTO工業裝置進入開工的高潮期,全年有5套工業裝相繼投產運行,新增烯烴產能280萬噸/年,新增經濟效益超過60億元。已投產的7套DMTO裝置的烯烴總產能已經達到400萬噸烯烴/年,帶動了我國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形成。

30年堅守

在煤制烯烴技術30多年的研發過程中,石油價格一直牽動著大連化物所研究人員的神經。當油價較低時,煤制烯烴技術研究是否必要的質疑就會產生。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連化物所在完成「合成氣經由二甲醚製取烯烴工藝」技術年產60噸烯烴的中試試驗後,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每桶最低時不到10美元。劉中民說,那時,我們的技術發展進入了困難期。但是團隊始終抱有堅定的信念,克服困難,最終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國際油價開始回升。陝西省計劃建設煤制烯烴項目,並為此成立了XXNY公司。大連化物所結合甲醇制烯烴的技術特點,聯合該公司以及ZSHLYGCYX公司,成立了優勢互補的創新團隊,為最終取得DMTO技術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技術超前的部署,堅持不懈的追求,優勢互補的合作,這是DMTO技術走向成功的緣由。

E. 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院士獲得了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她與她的同事研製的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一種


(1)由題意「它比鋁還輕,比鋼還強,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溫、更抗氧化燒蝕」,可內知這種新型材料容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質有密度小(或硬度大、熔點高);涉及的化學性質有具有抗氧化性(或具有熱穩定性);
(2)在空氣中,碳化硅能與熔融的氫氧化鈉反應:SiC+2NaOH+2O2═Na2SiO3+X+H2O,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原子個數相同,則可計算其中X的化學式為CO2;已知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價的原則,則可求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
故答為:
(1)密度小(或硬度大、熔點高);具有抗氧化性(或具有熱穩定性)(各填一個)
(2)CO2,+4

F.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哪個技術摘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隨著人們對空抄氣污染關注的提升襲,昔日被稱為「黑色黃金」的煤炭,似乎已經成了「污染罪魁」,而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依然是亟待突破的國際性難題。今天(8日),浙江大學與浙能集團等合作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因破解了燃「煤」之急,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它有望全面提升我國燃煤污染治理技術和裝備水平,推動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

項目組介紹,燃煤排放的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容易造成灰霾。雖然我國已解決了燃煤機組二氧化硫的高效控制,但成分復雜的煤質和負荷適應性強的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技術,對破解我國燃煤污染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G.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頒發給了誰

在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有「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說法,材料越輕結構工作效能越高。目前國際通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以顯著提高裝備性能,但加工過程極易產生損傷,制約其廣泛應用。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授予大連理工大學賈振元團隊,表彰其發明的「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解決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難題,將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加工技術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

經過10多年攻關,團隊研發出13台套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數控加工工藝裝備,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多個重點型號關鍵復合材料構件加工的唯一裝備,實現了從無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損傷數字化加工的跨越。成果已在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業、中國商飛等企業應用,突破了某新型航天裝備艙段、某飛行器筒段、某系列直升機旋翼、某重型飛機調節板、大型客機機身筒段試驗件、高鐵車身試驗件等關鍵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難題,打破國外封鎖。

H.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是啥最高獎嗎

您好!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是該獎項的最高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的評審,對候選人所做出的技術發明,從難易復雜程度、技術思路新穎程度、技術創新程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推廣應用程度、已獲經濟或者社會效益及發展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據此決定授獎等級。
基本評定標准如下:
1、屬國內外首創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獨特,技術上有重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一等獎。
2屬國內外首創,或者國內外雖已有、但尚未公開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較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對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有推動作用,並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二等獎。
謝謝閱讀!

I. 硅襯底LED技術有什麼資格拿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世界上第一支LED誕生於1962年,正式作為照明光源,是日本在1993年取得的突破,這項藍寶石襯底GaN基藍回光LED技術獲得答2014年諾貝爾獎。1995年,美國成功研發碳化硅襯底GaN基藍光LED技術,獲得2003年美國總統技術發明獎。而南昌大學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體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中國芯」與日美技術形成全球三足鼎力之勢,打破了日本藍寶石襯底、美國碳化硅襯底長期壟斷國際LED照明核心技術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技術發明一等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