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發明一個飛船作文四百字左右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人類已經可以乘坐火箭飛到太空了,不過,由於科技的限制,宇航員都只能在太空帶幾天,而且都是在狹小的空間里生活,所以,我想發明宇宙飛船。
我想發明的宇宙飛船和我們現在的宇宙飛船不一樣,是麵包形的,前面裝著一個很大很大的高級金屬做的保險杠,裡面有2層,第一層有駕駛倉、食堂,第二層有醫務室、宿舍、運動房、游戲廳,有30噸重,然後再用3個小小的輪子支撐著。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可能,是因為這個有30噸重的宇宙飛船是需要3個小小的輪子支撐著,其實這個宇宙飛船根本就不是用這3個小輪子支撐的,是因為它的後面還裝著一個懸浮器,這3個小輪子只是用來裝飾的,不過,到了宇宙上可不是輪子就沒有用了,到了宇宙中,這3個小輪子就起到了快速器的作用,因為如果在宇宙中飛的時候,如果覺得有點慢,就可以啟動這3個小輪子來扇風讓宇宙飛船快點跑,因為這3個小輪子是專門扇強烈的風的,再說,那個輪子上還可以出風,這樣就更可以加快速度了。
不過一樓還有一個倉,就是來調節攻擊和防禦的,(因為這種宇宙飛船還要戰斗的)一般人是不能進入這房間的,只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才可以進入這個房間,這個房間比較危險,因為有可能就會被撞死,因為那是最靠邊的一個房間,是沒有任何保險的,駕駛倉里還有保險,可是這里就沒有保險,不過,那些工作人員都穿著水泥、高級金屬、金屬、剛、鐵和土做成的衣服,而且還非常的厚,就算是隕石撞上去也不會被撞死,當然,駕駛的人也是穿著這種衣服的,娛樂的人就不是穿著這種衣服了,它們都穿著自己的衣服。坐這個宇宙飛船最好的好處就是沒有失重的感覺,人們就會覺得很舒服。
這就是我想發明的宇宙飛船,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呢?連我自己都迫不及待的想是想這個想法了,只是現在的科技不夠,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才可能實現。
Ⅱ 我想發明宇宙飛碟作文
「殼」里崩出來,我要模仿這種豆子,發明一架飛碟。
在水中,它可以從「肚子」中「變」版出297隻機器水權母,它們以海中的廢物為食物,喝污水,吐凈水,一分種可凈化192立方米的水;在地上,它也可以「變」出290隻機器狗,它們以空氣中的塵埃為食物,太陽能和空氣為電源,打掃路面,一分種可打掃99平方米的路面和地面;若是在太空中,它就「變」出307個衛星,衛星以太空垃圾和太空塵埃以及太陽能為能源,會永遠的工作下去,衛星一秒可「吃掉」85億噸太空垃圾+8.2千克太空塵埃。
你也想擁有嗎?想擁有的話,那就讓我們認真學習,以後這個太空飛碟一定繪出現在世上的,加油!加油!
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Ⅲ 人類還要多久才能做出宇宙飛船
人類之所以如此嚮往光速,無非是想通過光速去實現各種難以完成的夢想,就例如在光速中發現時空隧道,實現回到過去或者穿梭到未來的願望。
而人類想要實現光速飛行,目前最大的阻力還是飛船的重量。一艘飛船想要接近光速,首先必須具備和光速相對比重的能量,而一艘飛船承載的化學燃料極其有限,不僅要考慮到飛船的比重問題,還要考慮到裝載大量燃料的飛船是否會發生爆炸等諸多危險。
而科學家則指出,按照計算,人類想要達到光速的百分之六,所需要的化學燃料的質量就有整個太陽系那麼多,因此,科學家也得出結論,僅靠石油或是其它化學燃料來實現光速飛行是絕對不可行的。
Ⅳ 我國是第一個研製和發明宇宙飛船的國家
事實上是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箭,而不是宇宙飛船。
准確地說,火箭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
中國古代最早的實用火箭大約出現在唐末宋初,10世紀時就有火葯用於火箭的記載。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使用了火葯,但仍由弓弩射出。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葯筒四大部分。火葯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葯,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葯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葯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斗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有一個心靈手巧的木匠叫萬戶,他和其他工匠吸取了軍用火箭的技巧,設計了會飛的「飛龍」火箭。這種木質雕刻的火箭筒可以飛行1000米。有一天他坐在一把安放在木製構架的椅子上,兩手各握一隻大風箏。當工匠們點燃構架四周綁著的47支火箭後,「飛龍」撥地而起,但最終箭毀人亡。1959年,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美國的火箭專家赫伯特·基姆也撰文記載他的事跡,在美國的航空和航天博物館中也標示著:「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1945年,美國火箭學家HerbertS。Zin,在他的《RocketsandJets》一書中記述說,一位快要活到15世紀的叫「WanHoo」的中國人,自製兩個大風箏,安裝在一把椅子的兩邊,並把買來的47支最大的火箭綁在椅子背後,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後命僕人按口令點燃火箭,火箭隨即發出轟鳴,噴出火焰。實驗家WanHoo在火焰和煙霧中消失了。首次進行的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這位美國火箭學家把WanHoo評價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國火箭專家W·麥克斯韋爾說「WanHoo的事跡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書中也說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Hoo在「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時,頗為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20世紀70年代,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命名為「WanHoo」。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葯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元、明時代,火箭武器在戰爭中又有發展,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捆綁)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飛航式火箭雛型「神火飛鴉」和「飛空擊賊震天雷炮」。都裝有鳥羽做成的翅膀,先用大火箭將飛鴉或雷炮順風送到敵陣上空,然後引燃其中的火箭或炸葯殺傷敵人。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體內裝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葯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葯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火葯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葯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連同其他火葯兵器一同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火箭在戰爭中得到了發展。
雖然古代火箭、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盡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但最終還是從歐洲發展起現代火箭技術。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Ⅳ 我想發明航空母艦300字作文的資料
額.......
航空母艦已經被發明了
所以改一改題目吧,製造航空母艦,顯得比較嚴謹
Ⅵ 誰發明了宇宙飛船
嚴格來抄講,德國人發明的是V2火箭,襲後來戰敗資料易手到蘇聯和美國,蘇聯人藉此率先發明了載人航天器,當然,最初搭乘的實驗對象都是小狗,(有些就一去不復返了),後來是加加林,美國人嘛,看到之後挺震驚,就下力氣搞了人類登月;所以,答案應該是蘇聯人,具體可能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是一個團隊
Ⅶ 大自然的啟示:蒼蠅與宇宙飛船的發明,求大家幫幫我
是平衡能力嗎,蒼蠅有平衡棒,飛船著陸也有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