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陶行知創造教育

陶行知創造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21 18:36:22

㈠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㈡ 論述陶行知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啟示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具體看參考資料

㈢ 陶行知文集有《創造的教育》這篇文章嗎

《陶行知論創造教育》是2010年4月1日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文嶺。《創造的教育》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去看看這本書的目錄就知道了,或者是上網路哪裡找一下。

㈣ 如何在美術教育中體現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後改知行,又改行知。陶行知早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於美國,歸國後的陶行知先生一直從事教育工作,雖然幾經易職,但是先生對教育的情懷始終不變。陶行知先生選擇教育事業為自己一生所奮斗的目標,是跟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的,一方面面對西方列強的瓜分,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懦弱、貧窮和落後,民不聊生的情況隨處可見;另一個方面,陶行知先生在留學時期受到了美國先進教育思想和社會思潮的影響,認識到中國教育刻板落後的一面。正是這種環境,促使陶行知將目光轉向了教育。為創造而教,是當今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題中之義。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創造教育的開創者,同時,創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眾多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精華所在,他崇尚創造精神,倡導人民培養創造意識。
陶行知在 20 世紀 30 年代以後大力倡導創造教育,在這一領域有許多精闢的論述。然而,他的創造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留學回國任教時期。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
一、萌芽期(1919 年――1926 年)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在萌芽時期的觀點主要是有這兩個方面:一是創造教育與教育的關系。他認為,創造發明是教育的發展動力,是新教育的本質所在。一是創造教育與教育者的關系,陶行知很早就主張教師應敢於創造發明,要有開拓創新精神。
二、發展形成期(1927 年――1938 年)
陶行知在這一時期逐步提出了他的創造教育思想,並通過實踐來試驗自己的創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曉庄學校創造教育的實施,側重於自然的訓練,先是手腦並用,進而發展到「科學下嫁」,廣泛開展小發明活動,這是創造教育的開始。
三、成熟期(1939 年――1946 年)
陶行知認為創造力無處不在,無時不見,無人不有。他在《創造的兒童教育》提出「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在《創造的宣言》中指出,「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人……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提到「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並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著創造力。」「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在陶行知看來,創造能力先天存在於人的身上,而不是說通過教育可以後天賦予人以創造力,教育,就是目的而言,應是立足於使人身上的創造力得以發揮出來。如是,我們便可以明確創造教育的涵義。創造教育,應是一種教育方式,他本身無所謂創造什麼,而是在人自身的基礎之上,利用環境對人的影響,培養加強發揮人身上已存的創造力,使其得以成長。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 「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首先要認識孩子有力量,有創造力。解放兒童的頭腦,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讓小孩子有動手機會,使他們能幹;解放兒童的眼晴,使他們能看; 解放兒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使他們能說; 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大社會中去……」。
傳統的美術活動往往以教師為中心,畫什麼和怎麼畫都是教師規定,壓抑了幼兒的創造力,要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滿激情地自由創作,我們就應該轉變以往的「要我畫」為「我想畫」。「想不想」是幼兒藝術創造活動的內驅力,教師要為幼兒大膽地想,富有個性地表現創造條件。在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的引領下,在平時課內外的美術教學中,要以此為目標進行積極嘗試與探索。
1、解放孩子的頭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想」
繪畫是幼兒心靈的窗口,它反映幼兒內心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善於理解、接納、欣賞幼兒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要善於為幼兒創設想畫、敢畫、願意畫的氛圍,幫助他們大膽地表現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
2、解放孩子的雙手,支持他們「富有個性地表現」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性的,幼兒美術創作受思維的符號性和自我中心性影響,往往憑直覺表象而進行,因此,具體美術操作活動對促進幼兒發展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十分必要。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我們希望保育員或先生跟愛迪生的母親學,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可見,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讓幼兒手和腦並用,是培養創造力必要的途徑。
3、解放孩子的嘴,提高他們自我表達的能力
「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我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給幼兒問的自由,讓幼兒從問題的解答中,增進有關美術的知識;給孩子講的機會,讓幼兒能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利於教師讀「懂」孩子的作品,引導孩子繼續創造,積極引導幼兒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自評和互評中提高審美能力。讓每個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增強創作的自信。總之,教師要給幼兒以充分的機會,讓幼兒積極地提問,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所想、所感。
4、解放孩子的空間,體驗他們美術創作的樂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生活經驗是幼兒園進行美術創造的源泉,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主要依靠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在教學以外的時間,我們經常帶領幼兒去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去觀察、去體驗,特別是讓幼兒積極地去參與游戲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創作靈感,從而使幼兒受到情感的、藝術的、綜合的、直觀形象的教育。
我們教兒童學美術並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美術家,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各種能力,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具有個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我們美術教師神聖而艱巨的職責。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歷史的、實踐的過程。在民國時期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陶行知吸收借鑒了西方先進的有關創造教育的思想,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成分,這些思想都構成了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我們也要看到,陶行知雖然「拿來」他人的思想,但不會抄襲他人思想,而是在自己親身實踐的基礎之上,藉助自己認識的進步,發展和改造他人的思想,使之與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相適應。這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他的這一思想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有極高價值的原因所在。

㈤ 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培養創造性的人才與真善美的人

㈥ 關於陶行知的名言

1,在勞力上勞抄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2,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崐?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4,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5,「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6,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8,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9,「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10,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

11,把公民和讀書的精神,化合在一處,以培植其做國民的能力。

12,我們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強的人民趕緊的培植起,使他們個個讀書明理.並願為國鞠躬盡瘁。

㈦ 論創造的幼稚教育陶行知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我這次的演講題目是——論創新教育,作文 論創新教育。
現如今,望子成龍的概念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為了迎接眾多的應試教育,而馬不停蹄的為孩子尋找各類的文化課輔導班,有些也為了高考加分而強迫孩子學習自己不喜愛的興趣班。漸漸地開始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愛好,埋沒了孩子自己的興趣,使孩子的思想束縛於特定的框架之中,沒有想像的空間,形成了眾多孩子千篇一律的思想,導致了孩子的創新意識被磨滅,想像力被束縛的性質,初中二年級作文《作文 論創新教育》。
所以,我覺得,在當今社會,創新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給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不要讓孩子一成不變的成長。善於啟發孩子的逆向思維,給孩子以充足的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其中,創新教育就是功不可沒的了。
那麼,如何做到對孩子實行創新教育就成了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了。要對孩子的愛好給予鼓勵和發展,做到不強迫孩子去上一些孩子不喜歡的興趣班,而培養孩子擅長的那一面,使孩子的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敢於讓孩子以不同的觀點辨析問題,擁有強烈的逆向思維。敢於想像和實踐,敢於挑戰自己。
運用創新教育,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逆向思維。眾所周知,現在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靠的是什麼?就是創新和敢於想像!培養孩子的這方面意識,可以使孩子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不被淘汰,也能使孩子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擁有充足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所以創新教育的應用可以為孩子留有大量的發展空間,使孩子得以身心全面發展。
所以,我大力提倡創新教育,我希望這會給大家帶來啟發!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㈧ 陶行知創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1、一個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3、四種精神是:

「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張是: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學思想,認為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都是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勞力上勞心,即主張手腦並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則是主張隨學隨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為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原則。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8)陶行知創造教育擴展閱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2]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參考資料:網路-《陶行知教育名篇》

閱讀全文

與陶行知創造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