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格列佛游記大人國
暑假是個放鬆身心的好時間,在這個閑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記》,仔細閱讀著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游歷的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遊的人,他渴望著周遊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們雖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麼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後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黨派之間的爭斗以及與法國的戰爭等等,充分表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於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後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並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嘶馬國中,格列佛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嘶馬。在慧嘶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嚮往的地方。在這里,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謊是什麼。
但是,格列佛卻因過於崇拜慧嘶馬,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點,把人看作與野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遊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說起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便會想到《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這個暑假我就看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慧駰國接受的不同待遇。比如:他在大人國時擁有一個"行軍房"跟隨軍隊"行軍";在小人國時國王、大臣們對格列佛的尊敬、敬佩、仰慕;在飛島國他受到了國王和大臣們的侮辱;而在慧駰國,格列佛吃的並不是米飯、菜,而是麥片麵包加牛奶,這個待遇比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的待遇差多了。這些故事讓我身臨其境,彷彿與格列佛一起去探險、"行軍"。
它是一本啟發我們思想的好讀物。每個事件都是故事雖小,但是它卻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譬如,格列佛勇敢去探險的精神值得稱贊;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心,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多一份關心,就多一個朋友。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國,這里的學術不發達,但卻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布羅卜丁奈格的國王性格儒雅、聰明、善於思考,格列佛給他講述的有關英國的事情他聽的很認真還提出的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主張。他公正無私、治國有方、蔑視權利、主張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個理想君王的形象。但作者在描寫這里的人時,卻擴大了他們身上的缺點,我覺得的這對於人類的諷刺有些過分。
勒皮他飛島國,作為讀者,我十分厭惡這里愚昧的人,這里的人只回研究數學和音樂,對於其他的學科不聞不問,十分輕視,他們的飛島是一個固定在金剛軸上的飛行器,據說寫這個,作者是為了諷刺當時的皇家學院對飛行器的研究熱情。這里的人研究數學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真是十分的諷刺啊。
② 《格列佛游記》中大人國的特徵
1.居民身高有如抄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小人人,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
2.社會制度,社會雖然保存了宗法社會的原始特點,但卻包含著啟蒙主義的社會原則和價值觀。
3.君主制度的不完善,獨斷,無知的自裁製度。
總體特點作者把諷刺對象誇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誕的地步,與現代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處。
書中的巨人國與英國相比是另一種社會制度,作者將它描寫成一個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體,國王也較賢明正直,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種比英國社會制度更理想的社會制度。
通過巨人國國王對格列佛所描述的英國情況的批評,揭露出英國的社會制度絕對不像格列佛對國王所說的那樣理想。作者借巨人國的國王之口,尖銳地指出,英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只不過是一連串的陰謀,叛亂。
產生的結果便是貪婪,派系爭奪,虛偽,背信棄義,殘忍,強暴,瘋狂,仇恨和野心」,充分暴露了所謂上等人物的丑惡本質。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借巨人國國王之口來譴責戰爭帶給人民的惡果。
③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抄在大人襲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④ 《格列佛游記》大人國諷刺哪些現象或哪類人物!!!
《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
通過主人公外科醫生格列佛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 巫人島」和「 慧駰國」(「智馬國」)的虛構國度的離奇經歷,集中反映了18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矛盾,揭露並批判了英國腐敗的政治制度、對外擴張和對內壓迫的殖民主義政策,同時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義斗爭。
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險的經歷為線索,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國)
外科醫生格列佛隨航程途遇險,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獻給國王。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在格列佛幫助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不來夫斯古」,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出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個龐然大物,但一到布羅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間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當作小玩藝裝入手提箱里,帶到各城鎮表演展覽。後來,國王召見他,他慷慨陳辭,誇耀自己的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國王的抨擊與駁斥。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三卷: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印度(飛島、巫人島)游記。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飛島)和格勒大錐(巫人島)的游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學院里,設計家們正在從事研究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在巫人島上,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他們博覽古今,發現歷史真相被權貴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騙世人。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四卷:慧駰(yin 讀第一聲 意思是漂亮的馬)國游記。(智馬國)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駰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種名稱是翻譯的問題)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列胡\'。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決議要消滅那裡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駰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並且厭棄了世俗,決心不與他人同流合污。將慧駰與耶胡作對比,凸顯了理智、仁慈、友誼的人性的可貴和貪婪、無信,嫉妒的醜陋。
格列佛人物形象: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和觀察,善於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朴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同時自信坦率,酷愛真理,謙遜好學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
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
通過主人公外科醫生格列佛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 巫人島」和「 慧駰國」(「智馬國」)的虛構國度的離奇經歷,集中反映了18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矛盾,揭露並批判了英國腐敗的政治制度、對外擴張和對內壓迫的殖民主義政策,同時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義斗爭。
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險的經歷為線索,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國)
外科醫生格列佛隨航程途遇險,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獻給國王。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在格列佛幫助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不來夫斯古」,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出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個龐然大物,但一到布羅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間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當作小玩藝裝入手提箱里,帶到各城鎮表演展覽。後來,國王召見他,他慷慨陳辭,誇耀自己的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國王的抨擊與駁斥。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三卷: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印度(飛島、巫人島)游記。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飛島)和格勒大錐(巫人島)的游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學院里,設計家們正在從事研究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在巫人島上,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他們博覽古今,發現歷史真相被權貴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騙世人。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四卷:慧駰(yin 讀第一聲 意思是漂亮的馬)國游記。(智馬國)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駰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列胡\'(雅虎、野胡、耶胡多種名稱是翻譯的問題)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列胡\'。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決議要消滅那裡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駰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並且厭棄了世俗,決心不與他人同流合污。將慧駰與耶胡作對比,凸顯了理智、仁慈、友誼的人性的可貴和貪婪、無信,嫉妒的醜陋。
格列佛人物形象: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和觀察,善於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朴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同時自信坦率,酷愛真理,謙遜好學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
《格列佛游記》復習提綱
馮述田
斯威夫特 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後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可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全書由四卷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臨常人難以想像的特殊情況。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裡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於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隻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 「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裡,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耶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
在這些虛構的國度里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
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1、描寫小人國利里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斗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里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2、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
3、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五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並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駰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笞。
相關練習:
1、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誰?他游歷了哪些國家?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 他游歷了大人國、小人國、智馬國、慧駰國。
2、 在小人國,格列佛是如何幫助利立浦特國打敗不來夫斯庫國的?
格列佛把敵國的戰艦拖入利立浦特國的海港。
3、 利立浦特小人國用什麼方法選拔官員?
利立浦特小人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真正考查對名著人物的把握
4、 他是一個小庄園主的兒子,從小就喜歡旅遊。他旅遊過「小人國」和「大人國」,經歷一番歷險,最後終於回到了英國。他的名字是( 格列佛 ),這部作品《格列佛 游記 》。
5、 創新題型 (與仿句、對聯等結合 )
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格列佛游記》,我們能了解到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西遊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水滸傳》,我們能感受到什麼是義薄雲天。
⑤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故事梗概
大人國: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版內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權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後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後.由於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⑥ 格列佛游記:大人國國王是個怎樣的人,結合小說的內容具體分析
國王是一個性格儒雅,聰明,善於思考,思想深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內主張。他公正無私,容治國有方。格列佛曾向他提出一項對其極有利的建議,使用火葯,但國王拒絕了,這說明他蔑視權利,主張和平。他酷愛音樂,博聞強識,但由於環境的限制,與世隔絕,對於外界事物所知不多,有些固執己見。他待人熱情,正義,仁慈,容易接近,不喜歡陰暗,虛偽,殘暴的人,心中都是 美好的念頭。在格利佛的心中,他是理想君主的形象。
⑦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
簡短版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這個稍微詳細點~~
格列佛第二次出遊是在一七○二年六月二十日。他乘坐「冒險號」往北美航海。於第二年六月到達布羅卜丁奈格島。他和水手們到島上找淡水,被一巨人追趕,他的朋友劃船逃跑了,他卻來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塊象森林一樣的麥子地里(那麥子連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不一會兒,他看見一個巨人從田間上來,那巨人有普通教堂尖塔那麼高,邁一步有十來碼。格列佛聽見他的叫喚,那聲音比號筒還響幾度,初聽起來好象是空中響起的霹靂。巨人叫喚過後,便有七個巨人向他走來,手執鐮刀。這些巨人都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他們手中拿的鐮刀有六把普通的鐮刀那麼大。原來最先那個巨人是個富農,其餘的都是為他割麥的農民。一個割麥巨人走近格列佛躲藏的麥地。格列佛想到自己危險的處境:不是在麥地被鐮刀割死,便要被巨人踩死了。於是,他大聲在呼喊起來。
割麥巨人聽見喊聲,便向四面地里尋覓,好容易他才發現了格列佛。這時,巨人有點猶豫起來,那神情正如我們遇見了小蟲擔心被它蜇一下那樣。終於他俯下身來,將拇指和食指把格列佛夾了起來,放在眼前他仔細端詳著。格列佛盡量裝得老實,一動也不動。因為他已被舉在六十尺的高空,萬一從指頭中滑落下去,便要跌成肉餅。格列佛用手勢向巨人表示他被夾在手指間的苦楚。那巨人領會了,小心地把格列佛放進他的衣裾中,然後,他興奮地向主人那兒跑去。
那位富農把格列佛帶回家去。交給他的九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照管。格列佛在巨人床上睡了一覺。這里的老鼠大得嚇人,有兩只跑到床上來。格列佛不得不拔刀自衛,好容易才把其中一隻剌死了。村裡的巨人們都把格列佛當作小怪獸,紛紛跑來看他。有人提議可以利用格列佛去賺錢。於是,主人便把他裝在一個箱子里,帶他到各城鎮去展覽。主人還讓格列佛表演刀棒技藝,一時轟動了全國。後來,他被帶進王宮,為王後和貴婦人演出。皇後很高興,便從富農那裡把他買了下來。這時格列佛捨不得離開富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便向皇後提出一個請求:要把富農女兒留下當保姆。皇後答應了。
大人國是個半島,它的一邊和大陸相連。全國有五十一座大城,人口十分稠密。國王是個非常博學的人。他「頭腦清晰,判斷也很精確」。他向格列佛詢問歐洲的風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學術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講述了英國近百年來發生的大事。但他聽完卻說:「這些大事只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反叛、暗殺、屠戮、革命和流放」,並指責說:「你的同胞中大多數人都屬於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格列佛建議幫他製造火葯和槍炮來鞏固國防。國王大為反感,認為發明這些殺人武器的人是「人類的公敵」,「他寧願拋棄半壁河山也不想聽聞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他對人的評價是:「誰要能使本來只生產一串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於人類,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於是格列佛認為,「這位君主具有種種令人尊敬、愛戴和敬仰的品質:他具有卓越的才能,無窮的智慧,高深的學問,治理國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擁戴。」
格列佛在大人國住了兩年。有一次,他和國王出外旅行時,裝他的箱子被老鷹叼到半空中,然後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見一隻英國海輪搭救了他。於是他在一七○六年六月回到了倫敦。結束了他的大人國旅行。
⑧ 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到達小人國,大人國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到達小人國是因為在航海中遭遇風暴,漂到了小人國。到達大人國是在航海中遇到海盜,逃到了大人國
⑨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語言是誰教的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語言是那位農民的女兒教的。她是格列佛的語言教師。 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麥田裡被當地人捉住以後,被帶到一位農民的家中,在那位農民的家中,農民九歲的女兒成了格列佛的語言教師。 第二卷第二章開頭原文片段: 關於農民女兒的描寫——作者被帶到一個集鎮,接著被帶到了首都——旅途中的詳情。 我女主人有個九歲的女兒,就她的年齡而論,她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一手好針線活兒,打扮起娃娃來也是熟練靈巧。她和她母親想辦法做了個臨時的小床供我睡覺。搖籃放在一個衣櫃的小抽屜里,因為怕有老鼠傷害到我,她們又把抽屜放在一塊懸空的吊板上。我和這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日子裡,這就是成為我的床了;後來我開始學習他們的語言,能夠讓他們明白我的需要,那床也就被改得更加方便舒適了。這小姑娘非常聰明,我只當著她面脫過一兩次衣服,她就會給我穿衣脫衣了。當然,只要她肯讓我自己動手,我是從來不會去麻煩她的。她給我做了七件襯衫和一些內衣,用的都是她們那裡最精緻的布,實際上這些布比麻袋布還要粗。她經常親手給我洗衣服。她還是我的語言教師,我每指一樣東西,她就告訴我在他們本國話里那叫什麼。以後的幾天里,我就能叫出我所需要的東西的名字了。她脾氣很好,身高不到四十英尺,在她那個年齡算個子小的了。她給我起了個名字,叫「格里爾特里格」,全家人都這么叫我,後來全國的人也都這么喊我。這個詞和拉丁文里的 「nanunculus」,義大利文里的「hommunceletino」,和英文里的「mannikin」 (侏儒,矮子)是同一個意思。我能在那個國家裡活下來,主要還得歸功於她。在那裡生活的時間里我們從來都不分開。我管她叫我的「格蘭姆達爾克立契」,意思是小保姆。我如果不在這里敬重地提一下她對我的關懷和愛護,那我真是太忘恩負義了。她值得報答,我也衷心希望我有能力報答她的恩德。可我總擔心她會因為我而失去寵愛,盡管我是無辜的,而且也出於無奈。
⑩ 格列佛游記中,大人國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人物形象:
佛林奈浦(財政大臣):猜忌、陰險、狠毒、狡詐。
斯開瑞士(海軍大將):嫉妒、陰險、狡黠。
布羅卜丁奈格國王:是位博學、理智、仁慈、治國能力強的開明國君。
慧駰國國王:理智賢明、勤勞勇敢、仁慈友愛、公正誠信。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
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10)格列佛是一個富於創造的人在大人國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
比如一六八八年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攻擊,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