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書法新發明

書法新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1 10:49:39

⑴ 中國的書法「瘦金體」是哪位皇帝發明

  1.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2. 簡介: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回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答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⑵ 中國的哪些書法家發明了哪些字體

小篆
「篆」本是抄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復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范,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⑶ 硬筆書法是什麼時候的誰發明的

在龐中華前,老外的鵝毛筆就屬於硬筆。此問不嚴謹。

⑷ 書法中 草書是誰發明的

張芝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
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於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學張旭難。

⑸ 書法是誰發明的

中國文字有來正、草源、隸、篆、行五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詢)體、嚴(真卿)體、柳(公權)體等等。真是體中有體,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種字體,卻不是創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來命名,這就是宋體字。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秦檜。這個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爭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為宋體。 是源於宋代的,但是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⑹ 書法是誰發明的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專藝術表現形屬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語出《書林藻鑒》,馬宗霍輯。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⑺ 中國書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創始人是誰

雖然文抄字是從甲骨文首開開始襲的但是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書法並沒有具體的創始人,應該說是先人們一代代積累下來。
其中李斯是其代表人物,毛筆發明後,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以篆隸為書寫字體的時代可以追溯到戰國,三國時代,有歷史記載最早的書法名家是鍾繇(151-230),並敬祈藝祺,用毛筆書寫漢字。但是真正自發的將寫字當作可審美的藝術
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們還不是文字,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

⑻ 四大書法家的各自發明的字體

歐陽詢(557~441),字信本,唐朝時期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土,封渤海縣男。博覽古今,書則八體盡能,尤工正、行書。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吸收漢隸和魏晉以來楷法,別創新意,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自成「歐體」,於後世影響深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傑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者。漢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諸滿村)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眺、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頫、顏真卿、歐陽詢合稱「四大書法家」。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矗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謚文敏。

⑼ 關於朱墨的書法

廣州軍區軍旅書畫家朱墨是近年來在軍內外蜚聲而起的青年書畫家,他的書畫成就早就為人所識。然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書畫家,同時也是一位不墨守成規、善於創新的發明家。最近他發明的立體書法和書畫指紋印皆獲國家發明專利。

他發明的立體書法為我們開拓了一條新路。我們看到的書法作品,通常是墨在宣紙上的平面表現,有的也只是在濃淡上求的一些變化。如果我們想在宣紙上獲得書法的立體效果,不勾描、不用電腦製作,用書法的手法表現出來行嗎?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太可能。但朱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就發明了這種書寫方法。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立體書法,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全新的立體效果。它的每個立體要素竟是那樣的完美,墨濃的部位黑的穩健,高光部位明亮醒目,濃淡的漸變自然,渾然天成。同時,又充分體現了墨在宣紙上的特殊韻味,是純自然的形成,效果非常奇妙。

他發明的書畫指紋印將使書畫贗品成為歷史。傳統的書畫印章是在石料或其他材料上刻字或圖,這種方式容易使書畫贗品製造者仿製。朱墨發明的書畫指紋印就是將傳統印章和指紋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這種做法既美觀又繼承了傳統,同時,更能有效地防止書畫贗品產生。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如果我們每個書畫家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中印上這種形式的書畫指紋印,即使再高明的贗品製造者,或是電腦,都是無能為力的,這對我們書畫家保證自己的作品不被仿冒是非常有效的。

朱墨立體書法和書畫指紋印的發明,為我們開拓了一個新的藝術視野,也為我國傳統書畫藝術形式開辟了一條新路,非常有意義。他的這兩項發明無疑會載入書畫藝術史冊,也必定會在當今書畫藝術領域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一名軍旅書畫家,朱墨能有這兩項發明實屬難得。(

⑽ 書法的各種字體都是誰發明的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

閱讀全文

與書法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