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希臘神話中是誰盜得聖火
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
天和地被創造出來,大海起伏波動,魚兒在海水裡嬉遊,群鳥在空中飛翔歌唱,地面上擠滿各種動物,但還沒有那種體內有靈魂並能統治世間的造物。這時,普羅米修斯踏上了大地,他是被宙斯廢黜神位的老一代神的後裔,是地母與烏剌諾斯所生的伊阿珀托斯的兒子。他清楚地知道,上天的種子就蟄伏在泥土裡,於是他就掘了些泥土,用河水把泥土弄濕,然後按照世界的主宰天神的形象揉捏成一個人體。為了讓這泥做的人體獲得生命,他從各種動物的心裡取來善與惡的特性,再把這善與惡封閉在人的胸中。在天神之中他有一個朋友,這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很欣賞這個提坦之子的創造,便把靈魂即神靈的呼吸吹進這僅有半個生命的泥人心裡。
這樣,就產生了最初的人,不久他們便四處繁衍,充滿了大地。但是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都不知道如何使用他們高貴的四肢和神賜的精神。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像夢中的人形一樣四處奔走,不知道如何利用世間萬物。他們不會採石鑿石,不會用黏土燒磚,不會把森林裡砍伐來的木料做成大梁和椽子,並用這些材料修建房屋。他們像終日忙忙碌碌的螞蟻一樣聚居在地下,生活在不見陽光的地洞里,不能根據可靠的標志分辨冬季、繁花似錦的春天和豐收在望的夏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雜亂無章,毫無計劃。
於是普羅米修斯便來照料他們:他教他們觀察星辰的升降;他發明了計算的方法,創造了拼音文字;他教他們把牲口套在軛上,使它們承擔人的一份勞動;他讓馬匹養成上套拉車的習慣;他發明了適於海上航行的船和帆。他也關注人類的生活起居:從前,一個人生病,便束手無策,不知道吃什麼喝什麼有益於健康,不懂得服葯減輕自己的痛苦,由於沒有醫葯而凄慘地死去。現在,普羅米修斯告訴他們如何調制葯劑來驅除各種各樣的疾病。他又教他們預言的本領,給他們解釋先兆和夢,說明鳥雀的飛翔和犧牲的陳列;他引導他們勘察地下,發現地下的礦石、鐵、銀和金,一句話,他把生活需要的一切技能和一切減輕辛苦的工具都向他們作了介紹。
不久前,宙斯奪取了他父親的神位,罷黜了老一代神明,現在是他和他的兒子們統治著天國。而普羅米修斯則是老一代神明的後裔,因此新的神明注意到這剛剛產生的人類並要求人類敬奉他們,以此換取他們很願意向人類提供的保護。在希臘的墨科涅,人和神舉行了一次聚會,共同確定了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普羅米修斯以人類保護人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會議,他提出,諸神不要因為負有保護的責任而讓人類承擔過重的義務。
普羅米修斯聰穎過人,決計愚弄一下眾神,他以他的造物的名義宰殺了一頭大公牛,請天神們選取自己所喜歡的那一部分。他把宰殺後的牛切開分成兩堆:堆在牛皮底下的是肉、內臟和很多脂肪,後一堆要大些,但裡面卻是巧妙地裹在牛板油里的光禿禿的骨頭。
眾神的君父,全知全能的宙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騙局,說道:「伊阿珀托斯的兒子啊,尊貴的王子,我的好友,你分配得多麼不公平啊!」普羅米修斯以為他能騙過宙斯,便暗自微笑著說:「尊貴的宙斯,永恆眾神中最偉大的神,請選取你中意的一堆吧!」宙斯心中勃然大怒,便故意用雙手抓住那塊白色的板油,剝開板油後就看見了光禿禿的骨頭,但他裝出剛剛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的樣子,氣憤地說:「我看得很清楚,你還沒丟掉你騙人的伎倆。」
宙斯決定報復普羅米修斯的欺騙,拒絕給人類為實現文明所急需的最後的贈品:火。但機智的伊阿珀托斯的兒子卻想出了辦法加以補救:他拿了一個易燃的大茴香枝,到天上去靠近太陽車,然後他把這個木枝往那閃光的火焰里一杵便得到了火種。他帶著這火種降到大地上,柴堆燃燒的熊熊火光隨即直沖雲霄。
當宙斯看見人間竟有照得如此燦爛的火光升起時,他的靈魂深處都感到鑽心刺骨的疼痛。既然人類已經用火,他就不能從他們手中把火奪走了,但他立刻想出一個新的災害來代替禁止人類用火:他要求因技藝高超而聞名遐邇的火神赫淮斯托斯為他造出一個美麗少女的形象。
雅典娜由於嫉妒普羅米修斯,已對他不抱好感,所以她前來幫助宙斯,給這個少女形象披上了閃亮的白色外衣,並讓那姑娘兩手撐著罩在臉上的面紗,頭上戴著飾以鮮花的花冠,束著一個金發帶。神的使者赫耳墨斯讓這迷人的姑娘獲得說話的能力,愛神阿佛洛狄忒則使她具有一切嫵媚可愛的姿態。宙斯就這樣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害人精,他給她取名潘多拉,意思就是「獲得一切天賜的女子」,因為每一個神都給了她一件使人類遭災受難的贈品。
隨後,宙斯把這個少女帶到人與神共同愉快漫步的大地上。人們都對這無與倫比的女子贊不絕口。而她走向普羅米修斯過分天真的兄弟厄庇墨透斯,把宙斯的贈品送給他。
普羅米修斯曾警告過他的兄弟,不要接受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的贈品,以免人類遭到災難。但這警告沒有起到作用,厄庇墨透斯對這警告連想都沒去想,就接納了美麗的少女潘多拉。這個少女雙手捧著贈品——一個有蓋的大盒子,來到厄庇墨透斯身邊,就立刻揭開了盒蓋,盒子里立刻飛出一大群災害,就如閃電一般迅速擴散到大地上。這些贈品里惟一對人類有益的,即希望,卻被潘多拉按照眾神之父的旨意,鎖在了盒子內。
在此之前,人類的生活從沒有遭受災難的侵擾,沒有過繁重的勞動,也沒有折磨人的疾病。但從潘多拉打開盒子之後,災難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充滿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在人群中四處亂竄,日夜不停又悄無聲響,各種各樣的熱病圍攻大地;從前緩步潛行在人類中的死神如今也快步如飛地奔跑起來。
此後,宙斯便立刻向普羅米修斯復仇。他把這個罪人交給了赫淮斯托斯和兩個僕人——號稱強制和暴力的克剌托斯和比亞。他們奉命把普羅米修斯拖到斯庫提亞的荒野,用掙不斷的鐵鏈把他鎖在高居深淵之上令人目眩的高加索山的峭壁上。赫淮斯托斯很不願意完成父親所交付的任務,因為他欽佩這個提坦之子,他知道普羅米修斯是他曾祖父烏剌諾斯的子孫,是與他出身相同的神的後裔。為此,他說了幾句無限同情的話,不料竟受到粗野的仆從們的譴責,他出於無奈,只好讓仆從們完成了這個殘酷的任務。
這樣,普羅米修斯就令人悲哀地被吊在懸崖絕壁上,直挺挺地懸著,不能睡覺,也從來不能彎一彎疲憊的雙膝。「你將白白地發出多少哀怨和悲嘆啊,」赫淮斯托斯對他說,「宙斯的意志是不可改變的,不久前才奪得天國統治權的新神都是冷酷的。」
這個囚徒的痛苦也真的將是永久的,或將延續三萬年之久。盡管他大聲悲嘆,他呼喚風、江河、大海的波濤、萬物之母大地和洞察一切的太陽為他的苦難作證,但他的意志卻始終堅定不移:「一個人只要認識到了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他說,「他就必定會忍受命中註定的一切。」他曾預言:新的婚姻將使諸神的主宰者墮落和毀滅。但不管宙斯怎樣威脅他,他也不肯詳細說明這似明猶暗的預言。
宙斯是說一不二的。他派出一隻鷹每天啄食這個囚徒的肝臟,而那肝臟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長出多少。在沒有一個人出來自願受死,替他受罪之前,這種痛苦是不會停止的。
這個不幸者得到解救的一天終於來了。普羅米修斯被吊在懸崖上忍受可怕的痛苦數百年之後,赫剌克勒斯為了尋找金蘋果正好路過這里,當他正希望向普羅米修斯請教良策時,他又對被囚禁者的命運起了憐憫之心,因為他看見一隻凶鷹立在被囚禁者的膝頭啄食那不幸者的肝臟。於是他把木棒和獅皮甩在身後,彎弓搭箭,一箭就把那隻凶鷹從受苦者的肝臟上射了下去。接著,他解開鎖鏈,把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帶走了。但為了滿足宙斯的條件,他讓自願放棄永生而去受死的馬人喀戎做了普羅米修斯的替身。但為了維持宙斯把普羅米修斯永遠吊在懸崖上受苦的判決,必須讓普羅米修斯永遠戴著一個鐵環,鐵環的另一端拴上一小塊高加索山崖的石頭。這樣,宙斯才能自豪地說,他的敵人還一直被鎖在高加索山上。
B. 天和地被創造出來了閱讀答案讀第一個小節,概括人類誕生的過程
網路大把的
C. 天和地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這句話中的"這樣"是指什麼
我搜了一下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沒有分開,宇宙只是混沌一片。人類的內老祖宗,是一個容巨人,就生長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經過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過來,睜開眼睛一看,模糊一片,什麼都看不見。{他非常生氣,捉過一把斧子,朝眼前用力一揮。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突然分開了。一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這樣「指的是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就是:捉過一把斧子,朝眼前用力一揮.
D. 《觀滄海》的譯文和賞析
觀滄海 曹操(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解說《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麴》,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當作於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鬱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昌黎。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麼 (6)澹 澹(dàn dàn):水波動盪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峙,挺立。 (8)蕭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其。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後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是為了配樂歌唱而加上去的。 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二首。字詞句基礎知識滄海 「滄海」一詞,可泛指大海,因為海水蒼色,一望無際,故稱。如葛洪《抱朴子·窮達》:「井蛙之不知蒼海」。蒼海:即滄海,大海。 「滄海」又作東海的別稱。本詩「東臨碣(jié)石,以觀滄海」,「滄海」指東海。《初學記》六解釋道:「按東海之別有澥(xiè),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這里說的東海泛指我國東部海域,與今天特指浙江以東的海域「東海」不同。 澹澹(dàndàn) 「澹澹」的本義是水波動的樣子。本詩「水何澹澹」即用此義。還可以形容心神恬靜的樣子。如劉向《九嘆·愍命》「情澹澹其若淵」。又可形容廣漠。如杜牧《登樂游原》「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遼闊廣漠。) 蕭瑟 「蕭瑟」,是聯綿字,用作形容秋風的聲音,出自宋玉《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本詩「秋風蕭瑟」用本義。又寫作「蕭颯」。 「蕭瑟」又可用來形容寂寞凄涼。如杜甫《詠懷古跡》之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燦爛 「燦爛」是疊韻聯綿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辭藻華美。本詩「星漢燦爛」,燦爛,光彩耀眼。張衡《思玄賦》「文章奐以燦爛兮」,燦爛:辭藻華美。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為配樂歌唱而加上的 幸甚至哉 慶幸得很,好極了。詩詞鑒賞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觀滄海》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p>
1.《觀滄海》寫作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把前後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麼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2.關於「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里。「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3.關於「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麼」講。「水何澹澹」,寫出了大海湧起陣陣波濤,顯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偉氣象。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彷彿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湧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湧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盪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並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圖畫啊! 4.關於「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誇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徵來寫,誇張是合情合理的。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並不多見的。也是全詩的高潮。 5.《觀滄海》景情結合的特點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前面已經表明,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或上文側重寫景,下文側重寫情。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於景中。《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曹操這首《觀滄海》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E. 求古希臘神話故事
希臘神話(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μυθολογί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另有同名圖書。
分類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 希臘神話
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眾神之主(因武器為閃電又被稱為雷神),赫拉——天後,婦女的保護神,波塞冬——海神,哈迪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勝利女神和女戰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與血腥之戰,雅典娜則代表正義之戰),阿波羅——太陽神,阿爾忒彌斯——貞潔、狩獵與月亮女神,阿弗洛狄忒——美與愛女神,阿瑞斯——戰神,赫菲斯托斯——火與工匠之神,赫爾墨斯——神使,冥界引渡,狄俄尼索斯——酒神(經爐灶女神赫斯提亞讓位)。其他著名神只如:普羅米修斯——創造人類並被稱為先知者,赫拉克勒斯——著名的大力神,德墨忒爾——農事和豐產女神,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斗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臘的一位公主,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給她一個神秘底合資,叮囑她千萬別打開那個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終於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盒蓋,於是,盒內的疾病、痛苦、瘋狂等不幸趁機飛出來,傳播到了人間。幸虧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時叫她關閉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葯:希望。
希臘神話月亮女神的故事
有關月亮的凄美的傳說很多,其中有個讓我感觸最深的神話故事……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時也是個很厲害的弓箭手,掌管著狩獵,每天她駕著銀色的馬車在夜空中賓士,代表了夜間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靈的道路,在希臘眾神中她是為數不多的未婚少女的守護神——她自己也是終身未婚,這裡面有個悲傷的故事。
海神的兒子奧列翁,非常喜歡射箭,是個很好的獵手,喜歡每天在海面上狂奔。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阿蒂米斯相識了,由於共同的愛好,他們很快互相愛慕並且彼此相愛,經常一起在叢林中狩獵,在海面上狂奔。
但是女神的哥哥阿波羅卻很討厭奧列翁,不喜歡她與奧列翁在一起,於是決意要除掉奧列翁。一天,奧列翁正在海面上飛奔的時候,阿波羅用金色的光罩住奧列翁把他隱藏起來,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奧列翁的本來面目,然後就去慫恿喜歡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遠處的金色物體當作靶子。女神當然不知道這是哥哥的陰謀,射出一支箭,正中奧列翁的頭部。當她得知射死的是自己的心上人,便陷入絕望之中,日夜哭泣。
為了永遠珍藏對奧列翁的愛情,她請求宙斯把奧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銀馬車在天空奔跑時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請求,把奧列翁變為天上的星座——獵戶座。女神發誓,終身不嫁,她要永遠在夜空中陪伴著奧列翁。
美麗的月亮女神,堅貞的少女的守護者,就像那皎潔美麗的月亮,你現在是否正和自己的愛人相互依偎?
還有好多。。。。。
建議你去看一步動畫片~《奧林匹斯星傳》
F. 《觀滄海》翻譯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位於昌黎縣城北 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麼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峙,挺立。 (8)蕭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本圖是曹操騎馬在碣石山上的景象(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其。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後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鬱郁蔥蔥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觀滄海
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G. 比較觀滄海和毛澤東的浪淘沙,完成答題
賞析]
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就不必細說了。
[特色]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是這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於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於地質變動,沉於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盪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鍾嶸《詩品》)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譯文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觀滄海》寫作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初中語文課文分析集》第二冊)
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
關於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不符,不可置信。我們用《三國志》《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當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自柳城還, 十一有至易水」,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至於碣石山位於現今何處,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沉入現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是現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一帶較高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麼」,是嘆美之詞。「澹澹」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於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後,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把前後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麼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2.關於「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袁行霈)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里。「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3.關於「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麼」講。「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瀾壯闊,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彷彿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湧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湧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盪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並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圖畫啊!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4.關於「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誇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徵來寫,誇張是合情合理的。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並不多見的。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5.《觀滄海》景情結合的特點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前面已經表明,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或上文側重寫景,下文側重寫情。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於景中。《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曹操這首《觀滄海》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
H. 古詩賞析
觀滄海http://ke..com/view/105684.htm#5
關於「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麼」講。「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瀾壯闊,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彷彿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湧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湧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盪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並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圖畫啊!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關於「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誇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徵來寫,誇張是合情合理的。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並不多見的。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觀滄海》景情結合的特點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前面已經表明,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或上文側重寫景,下文側重寫情。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於景中。《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摘自董德松《詩中有畫畫中含情》,同上)
曹操這首《觀滄海》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摘自袁行霈《曹操詩〈觀滄海〉》,同上)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
次北固山下 http://ke..com/view/643600.htm
錢塘湖春行 http://ke..com/view/33440.htm?rh=255
龜雖壽 http://ke..com/view/130633.htm
過故人庄 http://ke..com/view/155078.htm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http://ke..com/view/647849.htm
題破山寺後禪院 http://ke..com/view/162686.htm
I. 古希臘神話中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神是誰
普羅米修斯
天和地被創造出來,大海起伏波動,魚兒在海水裡嬉遊,群鳥在空中飛翔歌唱,地面上擠滿各種動物,但還沒有那種體內有靈魂並能統治世間的造物。這時,普羅米修斯踏上了大地,他是被宙斯廢黜神位的老一代神的後裔,是地母與烏剌諾斯所生的伊阿珀托斯的兒子。他清楚地知道,上天的種子就蟄伏在泥土裡,於是他就掘了些泥土,用河水把泥土弄濕,然後按照世界的主宰天神的形象揉捏成一個人體。為了讓這泥做的人體獲得生命,他從各種動物的心裡取來善與惡的特性,再把這善與惡封閉在人的胸中。在天神之中他有一個朋友,這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很欣賞這個提坦之子的創造,便把靈魂即神靈的呼吸吹進這僅有半個生命的泥人心裡。
這樣,就產生了最初的人,不久他們便四處繁衍,充滿了大地。但是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都不知道如何使用他們高貴的四肢和神賜的精神。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像夢中的人形一樣四處奔走,不知道如何利用世間萬物。他們不會採石鑿石,不會用黏土燒磚,不會把森林裡砍伐來的木料做成大梁和椽子,並用這些材料修建房屋。他們像終日忙忙碌碌的螞蟻一樣聚居在地下,生活在不見陽光的地洞里,不能根據可靠的標志分辨冬季、繁花似錦的春天和豐收在望的夏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雜亂無章,毫無計劃。
於是普羅米修斯便來照料他們:他教他們觀察星辰的升降;他發明了計算的方法,創造了拼音文字;他教他們把牲口套在軛上,使它們承擔人的一份勞動;他讓馬匹養成上套拉車的習慣;他發明了適於海上航行的船和帆。他也關注人類的生活起居:從前,一個人生病,便束手無策,不知道吃什麼喝什麼有益於健康,不懂得服葯減輕自己的痛苦,由於沒有醫葯而凄慘地死去。現在,普羅米修斯告訴他們如何調制葯劑來驅除各種各樣的疾病。他又教他們預言的本領,給他們解釋先兆和夢,說明鳥雀的飛翔和犧牲的陳列;他引導他們勘察地下,發現地下的礦石、鐵、銀和金,一句話,他把生活需要的一切技能和一切減輕辛苦的工具都向他們作了介紹。
不久前,宙斯奪取了他父親的神位,罷黜了老一代神明,現在是他和他的兒子們統治著天國。而普羅米修斯則是老一代神明的後裔,因此新的神明注意到這剛剛產生的人類並要求人類敬奉他們,以此換取他們很願意向人類提供的保護。在希臘的墨科涅,人和神舉行了一次聚會,共同確定了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普羅米修斯以人類保護人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會議,他提出,諸神不要因為負有保護的責任而讓人類承擔過重的義務。
普羅米修斯聰穎過人,決計愚弄一下眾神,他以他的造物的名義宰殺了一頭大公牛,請天神們選取自己所喜歡的那一部分。他把宰殺後的牛切開分成兩堆:堆在牛皮底下的是肉、內臟和很多脂肪,後一堆要大些,但裡面卻是巧妙地裹在牛板油里的光禿禿的骨頭。
眾神的君父,全知全能的宙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騙局,說道:「伊阿珀托斯的兒子啊,尊貴的王子,我的好友,你分配得多麼不公平啊!」普羅米修斯以為他能騙過宙斯,便暗自微笑著說:「尊貴的宙斯,永恆眾神中最偉大的神,請選取你中意的一堆吧!」宙斯心中勃然大怒,便故意用雙手抓住那塊白色的板油,剝開板油後就看見了光禿禿的骨頭,但他裝出剛剛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的樣子,氣憤地說:「我看得很清楚,你還沒丟掉你騙人的伎倆。」
宙斯決定報復普羅米修斯的欺騙,拒絕給人類為實現文明所急需的最後的贈品:火。但機智的伊阿珀托斯的兒子卻想出了辦法加以補救:他拿了一個易燃的大茴香枝,到天上去靠近太陽車,然後他把這個木枝往那閃光的火焰里一杵便得到了火種。他帶著這火種降到大地上,柴堆燃燒的熊熊火光隨即直沖雲霄。
當宙斯看見人間竟有照得如此燦爛的火光升起時,他的靈魂深處都感到鑽心刺骨的疼痛。既然人類已經用火,他就不能從他們手中把火奪走了,但他立刻想出一個新的災害來代替禁止人類用火:他要求因技藝高超而聞名遐邇的火神赫淮斯托斯為他造出一個美麗少女的形象。
雅典娜由於嫉妒普羅米修斯,已對他不抱好感,所以她前來幫助宙斯,給這個少女形象披上了閃亮的白色外衣,並讓那姑娘兩手撐著罩在臉上的面紗,頭上戴著飾以鮮花的花冠,束著一個金發帶。神的使者赫耳墨斯讓這迷人的姑娘獲得說話的能力,愛神阿佛洛狄忒則使她具有一切嫵媚可愛的姿態。宙斯就這樣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害人精,他給她取名潘多拉,意思就是「獲得一切天賜的女子」,因為每一個神都給了她一件使人類遭災受難的贈品。
隨後,宙斯把這個少女帶到人與神共同愉快漫步的大地上。人們都對這無與倫比的女子贊不絕口。而她走向普羅米修斯過分天真的兄弟厄庇墨透斯,把宙斯的贈品送給他。
普羅米修斯曾警告過他的兄弟,不要接受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的贈品,以免人類遭到災難。但這警告沒有起到作用,厄庇墨透斯對這警告連想都沒去想,就接納了美麗的少女潘多拉。這個少女雙手捧著贈品——一個有蓋的大盒子,來到厄庇墨透斯身邊,就立刻揭開了盒蓋,盒子里立刻飛出一大群災害,就如閃電一般迅速擴散到大地上。這些贈品里惟一對人類有益的,即希望,卻被潘多拉按照眾神之父的旨意,鎖在了盒子內。
在此之前,人類的生活從沒有遭受災難的侵擾,沒有過繁重的勞動,也沒有折磨人的疾病。但從潘多拉打開盒子之後,災難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充滿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在人群中四處亂竄,日夜不停又悄無聲響,各種各樣的熱病圍攻大地;從前緩步潛行在人類中的死神如今也快步如飛地奔跑起來。
此後,宙斯便立刻向普羅米修斯復仇。他把這個罪人交給了赫淮斯托斯和兩個僕人——號稱強制和暴力的克剌托斯和比亞。他們奉命把普羅米修斯拖到斯庫提亞的荒野,用掙不斷的鐵鏈把他鎖在高居深淵之上令人目眩的高加索山的峭壁上。赫淮斯托斯很不願意完成父親所交付的任務,因為他欽佩這個提坦之子,他知道普羅米修斯是他曾祖父烏剌諾斯的子孫,是與他出身相同的神的後裔。為此,他說了幾句無限同情的話,不料竟受到粗野的仆從們的譴責,他出於無奈,只好讓仆從們完成了這個殘酷的任務。
這樣,普羅米修斯就令人悲哀地被吊在懸崖絕壁上,直挺挺地懸著,不能睡覺,也從來不能彎一彎疲憊的雙膝。「你將白白地發出多少哀怨和悲嘆啊,」赫淮斯托斯對他說,「宙斯的意志是不可改變的,不久前才奪得天國統治權的新神都是冷酷的。」
這個囚徒的痛苦也真的將是永久的,或將延續三萬年之久。盡管他大聲悲嘆,他呼喚風、江河、大海的波濤、萬物之母大地和洞察一切的太陽為他的苦難作證,但他的意志卻始終堅定不移:「一個人只要認識到了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他說,「他就必定會忍受命中註定的一切。」他曾預言:新的婚姻將使諸神的主宰者墮落和毀滅。但不管宙斯怎樣威脅他,他也不肯詳細說明這似明猶暗的預言。
宙斯是說一不二的。他派出一隻鷹每天啄食這個囚徒的肝臟,而那肝臟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長出多少。在沒有一個人出來自願受死,替他受罪之前,這種痛苦是不會停止的。
這個不幸者得到解救的一天終於來了。普羅米修斯被吊在懸崖上忍受可怕的痛苦數百年之後,赫剌克勒斯為了尋找金蘋果正好路過這里,當他正希望向普羅米修斯請教良策時,他又對被囚禁者的命運起了憐憫之心,因為他看見一隻凶鷹立在被囚禁者的膝頭啄食那不幸者的肝臟。於是他把木棒和獅皮甩在身後,彎弓搭箭,一箭就把那隻凶鷹從受苦者的肝臟上射了下去。接著,他解開鎖鏈,把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帶走了。但為了滿足宙斯的條件,他讓自願放棄永生而去受死的馬人喀戎做了普羅米修斯的替身。但為了維持宙斯把普羅米修斯永遠吊在懸崖上受苦的判決,必須讓普羅米修斯永遠戴著一個鐵環,鐵環的另一端拴上一小塊高加索山崖的石頭。這樣,宙斯才能自豪地說,他的敵人還一直被鎖在高加索山上。
J. 神話故事
第一章 普羅米修斯
天和地被創造出來,大海波浪起伏,拍擊海岸。魚兒在水裡嬉戲,鳥兒在空中歌唱。大
地上動物成群,但還沒有一個具有靈魂的、能夠主宰周圍世界的高級生物。這時普羅米修斯
降生了,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只族的後裔,是地母該亞與烏拉諾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
的兒子。他聰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種子蘊藏在泥土中,於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濕
調和起來,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樣,捏成人形。為了給這泥人以生命,他從動物的
靈魂中攝取了善與惡兩種性格,將它們封進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個女友,即智慧
女神雅典娜;她驚嘆這提坦神之子的創造物,於是便朝具有一半靈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氣,使
它獲得了靈性。
這樣,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現了,他們繁衍生息,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處。但有很
長一段時間,他們不知道該怎樣使用他們的四肢,也不知道該怎樣使用神賜的靈魂。他們視
而不見,聽而不聞,如同夢中的人形,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卻不知道發揮自身的作用。他
們不知道採石,燒磚,砍伐林木製成椽梁,然後再用這些材料建造房屋。他們如同螞蟻一
樣,蟄居在沒有陽光的土洞里,覺察不了冬去春來夏至;他們做樣樣事情都毫無計劃。
於是,普羅米修斯便來幫助他的創造物。他教會他們觀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給他
們發明了數字和文字,讓他們懂得計算和用文字交換思想;他還教他們駕馭牲口,來分擔他
們的勞動,使他們懂得給馬套上韁繩拉車或作為坐騎。他發明了船和帆,讓他們在海上航
行。他關心人類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動。從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葯物治病,不知道塗葯膏
或服葯來減輕痛苦,許多病人因缺醫少葯而悲慘地死去。現在,普羅米修斯教會他們調制葯
劑來防治各種疾病。另外,他教會他們占卜,圓夢,解釋鳥的飛翔和祭祀顯示的各種徵兆。
他引導他們勘探地下的礦產,讓他們發現礦石,開采鐵和金銀。他教會他們農耕技藝,使他
們生活得更舒適。
不久前,宙斯放逐了他的父親克洛諾斯,推翻了古老的神只族,普羅米修斯也出身於這
個神只族。現在,宙斯和他的兒子們是天上新的主宰,他們開始注意到剛剛形成的人類了。
他們要求人類敬重他們,並以此作為保護人類的條件。有一天,在希臘的墨科涅,神只們集
會商談,確定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普羅米修斯作為人類的維護者出席了會議。在會上,他設
法使諸神不要因為答應保護人類而提出苛刻的獻祭條件。這位提坦神的兒子決意運用他的智
慧來蒙騙神只。他代表他的創造物宰了一頭大公牛,請神只選擇他們喜歡的那部分。他把獻
祭的公牛切成碎塊,分為兩堆。一堆放上肉、內臟和脂肪,用牛皮遮蓋起來,上面放著牛肚
子;另一堆放的全是牛骨頭,巧妙地用牛的板油包裹起來。這一堆比另一堆大一些。全知全
能的神只之父宙斯看穿了他在玩弄伎倆,便說:「伊阿佩托斯的兒子,尊貴的王,我的好朋
友,你把祭品分得多不公平啊!」這時,普羅米修斯越發相信他騙過了宙斯,於是暗自笑著
說:「尊貴的宙斯,永恆的眾神之祖,你就按自己的心願挑選一堆吧!」宙斯心裡很氣惱,
卻故意伸出雙手去拿雪白的板油。當他剝掉板油,看清這全是剔光的骨頭時,裝著直到現在
才發覺上當似的,氣憤地說:「我看到了,伊阿佩托斯的兒子,你還沒有忘掉你欺騙的伎
倆!」
宙斯受了欺騙,決定報復普羅米修斯。他拒絕向人類提供生活必需的最後一樣東西:
火。可是伊阿佩托斯的兒子非常機敏,馬上想出了巧妙的辦法。他拿來一根又粗又長的茴香
稈,扛著它走近馳來的太陽車,將茴香稈伸到它的火焰里點燃,然後帶著閃爍的火種回到地
上,很快第一堆木柴燃燒起來,火越燒越旺,烈焰沖天。宙斯見人間升起了火焰,大發雷
霆,他眼看已無法把火從人類那兒奪走了,便很快想出了新的災難來懲罰人類,以便抵消火
帶給人類的福社。他命令以工藝著名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尊美女石像。雅典娜由於漸漸
妒嫉普羅米修斯,也對他失去了好意,她親自給石像披上了閃亮的白衣裳,蒙上了面紗,頭
上戴上了花環,束上了金發帶。這金發帶也是出自赫淮斯托斯之手。他為了取悅他父親,細
心製作,金發帶造形精巧,帶上飾有神態各異的動物形象。眾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給這嫵媚迷
人的形體傳授語言的技能;愛神阿佛洛狄忒賦予她種種誘人的魅力。於是宙斯給這美麗的形
象注入了惡毒的禍水,他給她取名為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因為眾神都饋
贈給她一件危害人類的禮物。他把這個年輕的女人送到人間,正在地上自在取樂游盪的眾神
見了這美得無法比擬的女人都驚羨不已。她徑自來到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的面前,
請他收下宙斯給他的贈禮。埃庇米修斯心地善良,毫無猜疑。
普羅米修斯曾經警告過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任何贈禮,而要立即
把它退回去。可是,埃庇米修斯忘記了這個警告,很高興地接納了這個年輕美貌的女人。直
到後來,他吃了苦頭,才意識到他招來了災禍。在此之前,人類遵照普羅米修斯的警告,因
此沒有災禍,沒有艱辛的勞動,也沒有折磨人的疾病。現在,這個姑娘雙手捧上禮物,這是
一隻緊閉的大盒子。她一走到埃庇米修斯的面前,就突然打開了盒蓋,裡面的災害像股黑煙
似地飛了出來,迅速地擴散到地上。盒子底上還深藏著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潘多拉依
照萬神之父的告誡,趁它還沒有飛出來的時候,趕緊關上了蓋子,因此希望就永遠關在盒內
了。從此,各種各樣的災難充滿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類中蔓延,肆虐,
而又悄無聲息,因為宙斯不讓它們發出聲響。各種熱病在大地上猖獗,死神步履如飛地在人
間狂奔。接著,宙斯向普羅米修斯本人報復了。他把這名仇敵交到赫淮斯托斯和兩名僕人的
手裡,這兩名僕人外號叫做克拉托斯和皮亞,即強力和暴力。他們把普羅米修斯拖到斯庫提
亞的荒山野嶺。在這里,他被牢固的鐵鏈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岩上,下臨可怕的深淵。赫淮斯
托斯不太情願執行父親的命令,因為他很喜歡這位提坦神的兒子,他是他的親戚,同輩,是
他的曾祖父烏拉諾斯的子孫,也是神只的後裔。可是,執行殘酷命令的兩個粗暴的僕人,因
他說了許多同情的話,把他痛斥了一頓。普羅米修斯被迫鎖在懸岩絕壁上,他給直挺挺地吊
著,無法入睡,無法彎曲一下疲憊的雙膝。「不管你發出多少哀訴和悲嘆,都是無濟於事
的,」赫淮斯托斯對他說,「因為宙斯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這些最近才從別人手裡奪得權
力的神只們都是非常狠心的。」這位囚徒被判受折磨是永久的,至少也得三萬年。盡管他大
聲悲叫,並且呼喚風兒、河川、大海和萬物之母大地,以及注視萬物的太陽來為他的苦痛作
證,但是他的精神卻是堅不可摧的。「無論誰,只要他學會承認定數的不可制服的威力,」
他說,「就必須承受命中註定的痛苦。」宙斯再三威逼他,要他說明他的不吉祥的預言,即
「一種新的婚姻將使諸神之王面臨毀滅」,①但他始終沒有開口。宙斯言出必行,每天派一
只惡鷹去啄食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的肝臟。肝臟被吃掉多少,很快又恢復原狀。這種痛苦的折
磨他不得不忍受,直到將來有人自願為他獻身為止。
①指跟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姻。其子威力超過父親。
為不幸的普羅米修斯解除苦難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在他被吊在懸岩上,度過了漫長的悲
慘歲月以後,有一天,赫拉克勒斯為尋找赫斯珀里得斯來到這里。他看到惡鷹在啄食可憐的
普羅米修斯的肝臟,這時,便取出弓箭,把那隻殘忍的惡鷹從這位苦難者的肝臟旁一箭射
落。然後他松開鎖鏈,解放了普羅米修斯,帶他離開了山崖。但為了滿足宙斯的條件,赫拉
克勒斯把半人半馬的肯陶洛斯族的喀戎作為替身留在懸崖上。喀戎雖然可以要求永生,但為
了解救普羅米修斯,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為了徹底執行宙斯的判決,普羅米修斯必須永
遠戴一隻鐵環,環上鑲上一塊高加索山上的石子。這樣,宙斯可以自豪地宣稱,他的仇敵仍
然被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