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的基本要素

創造的基本要素

發布時間:2020-12-21 03:45:01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1)創造的基本要素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Ⅱ 影響創造力主要有六個要素是什麼

以人生全程發展的觀點來說,影響創造力主要有六個要素:智力的早熟、兒童期的創傷、家庭背景、教育與特殊訓練、出生順序、角色模範與人生導師。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Ⅲ 為什麼創新,是競爭的基本要素

對於取得關於自然、社會、以及心理的客觀知識來說,科學僅僅是一種手段。創造性的藝術家、哲學家、人道主義作家,甚至其他類型的勞動者,也都可能成為真理的發現者。他們也應像科學家那樣備受鼓勵,而不應該被看成是不可雕塑的,甚至看成是兩個世界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家若有幾分詩人、哲學家、甚至夢想家的氣質,在他的狹隘的同事當中幾乎當然是佼佼者。

在這一心理學的多元論的前提下,我們假設科學是多種多樣的才能,是動機和興趣的一種和諧安排,那麼,科學家和非科學家之間的界限就變得模糊了。對科學概念進行評價和分析研究的科學哲學家肯定更接近於純理論的科學家;而且,後者和技術研究的科學家距離更遠了。提出有條理的人性理論的劇作家和詩人接近心理學家,其程度勝過後者,接近工程師。科學歷史學家可以是一個歷史學家或者科學家,哪一個都行。一個對患者的健康狀況作細致研究和實驗的臨床心理學家或醫師,可能會從小說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其實,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可以將科學家和非科學家絕對地區分開,我們甚至不能把從事實驗研究作為一個標准,因為有很多以科學家的名義領工資的人從來沒有,而且永遠也不會作一個真正的實驗。一個在初級大學教化學的人,雖然在化學方面沒有任何新發現,只讀過化學雜志,依照烹調書式的教科書重復他人的實驗,他也認為自己是位化學家。這個人還不如一個對化學反應發生了一種持續興趣的12歲的學生,或者對可疑的廣告宣傳進行核實的多疑的家庭婦女,也許他們距離一個科學家的標准(具有科學精神)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一個研究協會的主席在哪方面仍然是一個科學家?他的時間也許完全用在搞行政和組織工作上,一直到離任,然而,他也一本正經地稱自己為科學家。

如果一個理想的科學家應該集創造性的假設者、細心的實驗檢查者、哲學體系的創立者、歷史學者、工藝學家、組織家、教育家、作家、宣傳家、應用者、以及鑒賞者於一身,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理想的科學小組也許應該由至少幾個獨特的,能起不同作用的專家組成,這些專家中沒有人會稱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科學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指出科學家與非科學家的區分過於簡單的同時,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結論,即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專業過於狹窄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因為那樣,他做為一個完整的人就不免有所損失。一般化的、全面的健康人與一般化的殘疾人相比,前者能夠做更多事情。

也就是說,一個企圖通過壓抑自己的沖動與感情,成為非常純粹的思想家的人,結果反而成了一個只能以病態的方式思考問題的病態的人,即,他成了一個糟糕的思考者。一句話,我們可以認為,一個有一點藝術家修養的科學家,比起一點藝術修養也沒有的同事來,是更好的科學家。

假如我們研究一番個人歷史檔案,這點就非常清楚了。我們偉大的科學人物通常都有廣泛興趣,並不是狹隘的「純」科學家。從亞里士多德到愛因斯坦,從達芬奇到弗洛伊德,這些偉大的發現者都是多才多藝的,他們具有人文主義、哲學、社會以及美學等方面的興趣。

概括地說,依照科學的多元論可知,邁向知識和真理的途徑有很多條,創造性的藝術家、哲學家、人道主義作家,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單一個體中的若干側面,都能成為真理的發現者。

在同等的條件下,一個愉快的、無憂無慮的、安靜的、憂慮的、不安定的、以及不健康的人,我們可以認為他是更好的科學家、藝術家、機械師或行政官。神經病人歪曲現實,苛求現實,把過早的概念強加給現實;他們害怕未知的、新奇的東西;他們過多地受忠實地記錄現在這種人際需要的制約;他們太容易受驚恐;他們太渴望他人的贊同……

這個事實至少有三種涵義,科學家,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真理的追求者,為了做好他的工作,在心理上應該是健康的,而不是病態的;再者,當一種文化改進了,社會的全體人民的健康也隨著改進,對真理的追求也改進了;另外,我們應該認為,心理治療可以使科學家在個人作用方面得到改進。

我們已經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社會條件的改善通常有助於知識的探索者。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能追求學術的自由,有較好的工作條件,有較豐裕的薪金待遇,等等。

Ⅳ 產生創造力的三要素是什麼

創造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我們在小學、中學、大學中,從專書本中、電影里、圖書館獲屬得的一切),思維(使用不同的思維工具使我們的念頭轉化為思考)和自我意識。所以,知識、思維和自我意識構成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Ⅳ 創造力的構成因素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內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容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優良的個性品質如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強烈的求知慾、堅韌頑強的意志、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精神等是發揮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和保證。總之,知識、智能和優良個性品質是創造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決定創造力的水平。

Ⅵ 創造力五要素是什麼

創造力5要素:精進力、變通力、獨創力、敏捷力、流暢力。

Ⅶ 什麼是創造力構成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個體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及品質。它可以是知識的創新,是新概念、新法則、新理論,又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表現中的新觀念、新設想。

創造力的結構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創造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基於前人的知識和成就。人們要在某領域具有創造性,獲得成就,必需要有該領域的基於良好認知結構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第二要素是創造能力和探究策略。創造能力是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為核心的能力組合,還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高效的記憶力、穩定的注意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三要素是創造動機和人格品質。創造動機主要是指內部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創造慾望、興趣和自我激勵,而不是外部壓力,外部獎勵。從創造人格來說,強烈的創造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堅忍不拔的創造意志,勤奮、熱情、好奇、不因循守舊,忍耐模糊不清、不怕挫折、甘冒風險等良好品質都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心理環境和內部動力。具有這些品質,才能破除各種禁錮個人創造力的精神枷鎖,戰勝阻擾創造活動的各種心智障礙。

創造力是可以傳授和訓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教學生學完一輪創造課程和訓練後,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說明創造思維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活動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常見的幾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思維技巧和訓練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PMI思考法、TEC思考法和信息交合法。——誠道則(如何趕超別人家的天才?)

Ⅷ 企業文化的最基本要素是

企業文化的第一層要素包含企業行為文化、 企業物質文化、 企業精神文化三大基本要素

Ⅸ 創造性人格包含哪些基本因素

創造性人格包括的基本素質是多方面的。根據對古今中外的一百多位傑出創造性人才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創造性人格的13種基本素質:
1、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從控制論的角度看,創造過程可抽象為創造主體控制、調節或改造客體,使它改變形態,達到預定創造目標的過程。這一控制的主要特點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創造者的第一個創造性人格素質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即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科技史和大量傳記材料證明,那些做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創造者,往往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樹立了造福人類、追求真理、攀登科學高峰的高尚志向,成為他們個人成才的指路明燈,是他們創造活動成功的內在動力。
2、赤誠的愛心
對祖國、人民、親友的仁愛之心,是個人成才或創造者獲得創造成果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3、友愛合作的精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創造的課題日趨復雜化、大型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創造的組織方式從個體走向群體,從群體走向國家建制的方式,從國家建制走向國際聯合建制,這就特別需要創造者培養合作精神。換句話說,在當代,友愛合作精神已成為個人成才和獲得創造成果最重要的創造性人格之一。
4、批判繼承、 綜合創新
創造過程既是對舊理論、舊觀點的揚棄(批判繼承)過程,又是對多種經批判、鑒別、選擇後的觀點、材料進行綜合創新的過程,所以創造者,特別是堪稱大師的創造者最擅長樹立善於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精神。
5、探索精神
創造過程實質上是以質疑和發現問題為起點,通過辯證綜合創立新理論、新方法、新設計,並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或製作,獲得新成果的過程。既然質疑和發現問題是創造的起點,那麼,善於質疑、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對於創造者就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人格。科學史證明,創造始於問題,懷疑引出問題,懷疑是創造之母。沒有對舊理論、舊工藝、舊制度的懷疑,就不會有新理論、新工藝、新制度的創造。
6、敢冒風險的大無畏勇氣
創造活動,特別是重大的發明創造活動,是破舊立新的過程,要破除舊理論,就可能遭到維護舊理論的社會勢力的打擊;要立新,就要探索未知的領域,就可能遇到各種意外的風險和失敗。因此,創造者必須具有不怕風險、不舊失敗的大無畏勇氣。
7、求實精神
任何創造活動的過程都必須重視第四階段,即科學實驗的驗證階段;不論證實一個理論,還是證偽一個理論,都必須通過科學實驗;對於科學發現活動來說,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求實(包括探求新事實,探求事實背後的新規律)。所以,重實驗、重實效的求實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創造性人格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8、抗壓精神
這種創造性人格是許多遭遇失敗或身處逆境的創造者,能夠戰勝千難萬險、排除重重障礙、承受多次失敗的壓力,最終達到成功或獲得創造成果的決定性因素。
9、勤儉、艱苦的精神
有一類創造者—開拓型企業家,要在企業的經營創造活動中使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乃至成為第一流的企業,特別需要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創造性人格。
10、開拓的精神
這種開拓精神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改革家、企業家之所以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的重要原因。
11、敬業的精神
創造活動分為相對新穎的創造和絕對新穎的創造。對於創造者來說,當然要爭取從事絕對 新穎的創造,但這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積累、經歷艱難曲折的探索過程,需要創造者的極大熱情、執著追求。對於廣大幹部、群眾和青年學生來說,若想爭當創造者,那麼,在不具備條件從事絕對新穎的創造之時,也要爭取從事相對新穎的創造,熱愛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周圍同行做不到的第一流的工作業績。所以,不論對於現實的創造者,還是對於潛在的創造者,樹立熱愛事業、創一流業績的創造性人格,都是十分必要的。
12、自信自強的精神
創造活動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必將碰到千難萬險,只有樹立知難而進的創造性人格,創造者才可能在創造的崎嶇小道上不斷攀登;面對艱難險阻,只有樹立自信自強的創造性人格,創造者才能在探索未知的曲折征途中產生用之不竭的動力。
13、人道主義精神
各領域的創造者,都應該樹立扶貧助殘、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但對於醫療衛生、扶助殘疾人、扶貧工作領域的創造者來說,這一創造性人格是他們取得創造性成果,獲得崇高社會聲譽的關鍵性條件。
一切現實的創造者和志願爭當創造者的人們,都應該學習上述典範人物,加強創造性人格的修養,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所從事的創造領域的特點,有選擇地重點培養13種創造性人格基本素質中的幾種基本素質;只要能這樣做,必將有利於獲得新的創造成果。

Ⅹ 創新三要素是什麼

分別指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商學院創業創新專家李俊博士日前內在容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創新活躍型國家,中國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迫切需要加快經濟模式轉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這需要處理好技術、人才和包容(即「3T」要素)之間的關系。

在李俊博士看來,技術是創新型經濟的載體和標志,也是創新型人才的創造成果;人才是創新、技術進步的動力;包容性文化和激勵機制則有利於實現人盡其才。

(10)創造的基本要素擴展閱讀

創新需「三管齊下」

李俊把中國技術創新的現狀概括為「二次創新活躍,開創性原始創新薄弱」。

他認為,針對當前原始創新薄弱的局面,國內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方面「三管齊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國際並購獲取核心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設立研發基地進行原創型研發。但中國能否成為創新型國家,最終將取決於國內自主創新的能力:即原創知識的開發和創造性運用,以及對國外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

閱讀全文

與創造的基本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