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西方創造他們的宇宙的人是誰

西方創造他們的宇宙的人是誰

發布時間:2020-12-21 03:40:36

㈠ 有誰清楚的了解西方宗教的起源和發展

從《上帝篇》我們知道,宇宙萬物的存在都有一個目的,毫無存在目的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太陽系,包括地球上的一切東西的目的是為人類服務,而人類的目的是為上帝服務,間接地為神服務。

上帝創造了宇宙,創造了神、佛和天仙,神在上帝的授意下派遣天仙創造了人類,人類是為神和上帝而活著。

為了使宇宙有序運行,上帝創造了難以計數的神來幫助自己管理宇宙,神都是高能量的集合體,神只有神性,而沒有調皮玩耍的特性,無法給上帝帶來歡樂,所以上帝又創造了許多天使(天仙和佛),任其在宇宙中自由往來,使宇宙充滿了生機。

天仙和佛雖然是由上帝所造,但由於他們的能量較低,所以在每一個天體家族中均受天體家族神的左右和影響,2.5億年前來到地球的天仙和兩億年前來到地球的佛就是這種左右和影響的結果。

現在地球上的人類有三大起源。非洲黑人、美洲印第安人、埃及人、北非白人及歐洲白種人是一神所造;以色列人、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人、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人及絕大部分印度人等是另一神所造;東亞的中國人、蒙古人、日本人、朝鮮人及東南亞地區的人來自龍。

對上帝而言,不論我們來自於哪個源頭,他都是一視同仁的,但對神而言,卻是非同小可的,神之間的對立在人類的身上表現的特別突出,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之間的對立就是明顯的特徵。

本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同出一源,但由於以色列人無法與本源人相處,卻與非本源人相通,這促使創造他們的神創造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就是受神的啟示創造了伊斯蘭教,來與以色列人及其他人形成對立。以色列人本應該與穆斯林人民站在一起,但他們背叛了創造自己的神,卻去與另一位神創造的人融合,其結果是,他們不僅沒有受到他人的容納,卻反而遭到了迫害,而他們的兄弟——穆斯林人民也不接納他們,這就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色列人受到摧殘和至今與巴勒斯坦人不和的深層原因。

佛教世界的意識形態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完全不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了在地球上生存,必然要爭這爭那,但佛教不讓人爭,甚至希望斷子絕孫,離開這個充滿是非的地方,回到原來的佛國去,享受佛土自由自在的生活。

㈡ 西方國家很多人信基督教,是不是西方國家相信科學、相信宇宙大爆炸和生物進化的人不多

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大,把信仰和科學的關系協調的比較好,不因信仰放棄科學,也不因科學而丟棄信仰。
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西方的無神論者也在逐年增加。

㈢ 中西關於宇宙與人類起源的神話有什麼異同。(中西文化比較的半期考試題。)拜託全面一點 謝謝。

中國的人起源於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不論男女,自動分類。
國外的人是由上帝所造,先造男人,後造女人。
從這個上面來看,中國文化是講究泱泱大義,不拘細理。
而國外文化是喜歡窮根問底,見微知著。

㈣ 中西方古代宇宙觀急急急!

中國到宋初的時候,西方的拉丁文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
所以古代這回個詞彙很含糊,什麼答叫做古代?應該分以年代更為客觀。
先秦之時,中國人對宇宙的理解就是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是空間,宙是時間。
中國人講究陰陽,天人合一,更多的是仁皇崇拜。
西方人講巫術,宗教,人轄制於神,人是神放牧的羔羊。
所以說,宇宙觀這個詞對西方人來說是近現代才擁有的。

㈤ 如果我們這個宇宙要瓦解了,崩潰了,毀滅了,滅亡了,那麼佛菩薩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會跟著一起

三千大千世界,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域而已(也就是一個宇宙)。而虛空是無回盡的,極樂答世界處在和我們不同的宇宙中。就算我們這個這個宇宙經歷了成、住、壞,到了壞、空階段,也影響不到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的組成和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不同的。我們的世界是眾生心力所化,地火水風四大因緣際會和合而成,是虛妄的器世間,所以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真性所化,非是四大構成,所以只有生、住、異,連滅都沒有。到異的階段,就是阿彌陀佛(報身佛)該入大涅槃了。阿彌陀佛在上半夜入大涅槃,而觀世音菩薩就在下半夜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接替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教主之位。極樂世界因為是阿彌陀佛所化,所以佛入涅槃時,極樂世界也進入「異」的階段,隨後觀世音菩薩成佛,繼承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不會壞滅,只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叫做「眾寶普集庄嚴世界」)。當然這是在非常非常久遠以後了,久遠到人類的思維無法想像。然後等「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就是成佛後的觀世音菩薩)久遠劫以後涅槃時,大勢至菩薩就接替佛位。大勢至菩薩以後,又有別的菩薩接替,如此接替,永遠沒有間斷,所以極樂世界永遠不會毀滅。阿彌陀佛。

㈥ 西方的宇宙和中國的宇宙意思一樣嗎

西方來的宇宙概念強調的是所源有星系(即所有物件),但暗含著所有物件都只存在於時空中,而古中國的傳統宇宙概念強調的則是時空,但其實也暗含著時空中必有物質。宇宙定義把東西方兩個定義合璧了明確表達出了全人類的宇宙觀。

㈦ 西方神話的宇宙起源與宇宙哲學

起源的神話或創世神話意在描繪人類的宇宙觀念和解釋世界的起源,關於創世紀的神話傳說(Myths of Creation),歷來眾說紛紜。創世紀(Creation)意思是創造世界(Creation of the World),也可以稱為宇宙進化論(Cosmogony)或者宇宙起源(Origin of the Universe)。
宇宙是神祗所創造的,所以在神話傳說里,宇宙進化論和神譜(Theogony)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在古希臘神話中,詩人赫西俄德(Hesiod,約公元前8世紀-7世紀)的《神譜》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以至於人們時常把希臘神話的神譜等同於他所給出的這個。赫西俄德認為,宇宙最初的形態是混沌 (Chaos)。
混沌生了大地女神蓋亞(Gaia),之後出現的是在大地底層的地獄深淵神塔耳塔洛斯 (Tartarus) 、黑暗神厄瑞玻斯 (Erebus)及在地面出生的夜神尼克斯 (Nyx ),還有愛神厄洛斯(Eros )。
按照赫西俄德的《神譜》,大地之神蓋亞產生了山神(Mountains),還生出了海神蓬托斯(Pontus )以及天神烏拉諾斯(Uranus )。蓋亞還與塔耳塔洛斯結合生下了眾魔之父堤豐(Typhon)。 而黑暗神厄瑞玻斯和他的妹妹夜神倪克斯結合生下了太空神埃忒耳(Aether)和白晝神赫莫拉(Hemera )。而夜神倪克斯還有很多其它子女。
混沌一詞在英文、法文、德文中都寫作Chaos,在俄文中寫作xaoc,均源自希臘文ΧΑΟ∑。查辭典和網路全書會發現關於混沌的釋義一般可追溯到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譜》,原文是「In truth at first Chaos came to be ... 」。赫西俄德對卡俄斯(即混沌)的描述影響深遠。
起初天與地怎樣從混沌中出現,其細節恐怕不是一般的神話所能描述的,實際上迄今這仍是一個未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或極富吸引力的哲學問題。 古希臘劇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約公元前448-前385年)的創世說較為有趣(主要依據他的戲劇
《鳥》(The Birds)),他認為混沌(Chaos)、夜神倪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和地獄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同時第一個出現的,夜神倪克斯把一個蛋放在黑暗神厄瑞玻斯體內,這個蛋生出了愛神厄洛斯(Eros);在地獄中愛神厄洛斯和混沌相神混合而產生了鳥類(BIRDS)。 俄耳甫斯教認為最初的最初是時間神柯羅諾斯(Chronos )。
永恆的時間之神柯羅諾斯(Χρόνος),他是埃忒爾(Αἰθήρ)和卡俄斯的父親,在起源神話中,無形的柯羅諾斯以龍的化身降臨,留下了三個後代,至高、無限、天堂的埃忒耳,稍後是無邊的混沌卡俄斯(Chaos),最後還有黑暗的厄瑞波斯。代表父親的至高存在埃忒爾最先誕生,無邊的混沌卡俄斯(Chaos)自行存在,居中。最後誕生的則是厄瑞波斯(Ἔρεβος)。
之後柯羅諾斯又創造了一個蛋,起源說把這個蛋也當成柯羅諾斯的後代,這蛋生為二元之性,雌雄聯體,包含一切時空與萬物之源。蛋裂開生出一個雙體神,法涅斯,兩肩生金翼,肋上長公牛頭,上停有一龍神,呈現千變萬化的野獸之形,又稱為普羅多格諾斯,即最先誕生的神;又稱宙斯,即萬物和所有宇宙的終極創造者,因此又稱潘(象徵所有)。由最初的神法納斯產生了地神蓋亞和天神烏拉諾斯,每位神王被法涅斯那裡賜予權杖,獲傳統治所有宇宙眾神的權力。
法涅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永恆而不可視,讓萬物出現於不在之外。是萬物的創造者,萬物因他而變得可視,所以起源說也視法涅斯為柯羅諾斯之子。
柯羅諾斯是無實體的神祇,有一化身,那是蛇(有的版本作龍),其上有獅頭,中為神臉,稱赫拉克勒斯。這赫拉克勒斯創造了巨碩的蛋,並以力扼之。蛋一分為二。上成天,下成地。 希臘神話學家希吉努斯(Hyginus)認為薄霧(Mist)才是第一個產生的物質,混沌(Chaos)產生於薄霧。
而混沌生出了夜神倪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白晝神赫莫拉(Hemera )和太空神埃忒耳(Aether)。夜神倪克斯和黑暗神厄瑞玻斯結合產生了命運三女神(Moerae)、夜的女兒們赫斯帕里得斯(Hesperides)、睡神許普諾斯(Hypnos)、老年神革剌斯(Geras)、死神塔那托斯 (Thanatos)、冥河神斯堤克斯(Styx)等等。而白晝神赫莫拉和太空神埃忒耳結合產生了大地女神該亞(Gaia)、天神烏拉諾斯(Uranus)和海神蓬托斯(Pontus)。 最後我們來看看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年)的神譜。柏拉圖認為最初天神烏拉諾斯(Uranus)和大地女神該亞(Raia)結合生出了海神歐申納斯(Oceanus)和海洋女神泰西絲(Tethys),而海神歐申納斯和海洋女神泰西絲結合生出了天神克洛諾斯(Cronus)、泰坦女神瑞亞(Rhea)和海神福耳庫斯(Phorcus)等子女,而天神克洛諾斯和泰坦女神瑞亞結合生出了天神宙斯(Zeus)和神後赫拉(Hera)等新一代奧林波斯神祗。
而柏拉圖對宇宙或世界的起源說得不是很具體。在《蒂邁歐篇》(Timaeus)里他說:「神願望一切事物都應該是盡可能地好,而沒有壞」。「看到了整個的可見界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一種不規則和無秩序的運動之中,於是神就從無秩序之中造出秩序來」。這樣看起來柏拉圖的神不是從無物之中創造出世界來,而只是把預先存在著的質料重新加以安排。柏拉圖認為,創世神(Demiurge)用「善」啟蒙了各種宇宙因素而使它們自願接受理性心靈的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圖把海神歐申納斯和海洋女神泰西絲放在神譜里一個顯要的位置,這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赫拉對阿佛洛狄忒的話里可以得到印證,原文是:「For I am faring to visit the limits of the all-nurturing earth, and Oceanus, from whom the gods are sprung, and mother Tethys... 」,大意是:「我打算跨過豐腴的大地,去往它的邊緣,拜訪歐申納斯,育神的長河,以及泰西絲,神祗的母親。」

㈧ 中國人認為,宇宙是盤古創造的,那西方人呢

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籠罩著無邊無際的空虛混飩,上帝那孕育著生命的靈運行其中,投入其中,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確立,使萬物齊備。

上帝用七天創造了天地方物。這創造的奇妙與神秘非形之筆墨所能寫盡,非訴諸言語所能話透。

第一日,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上帝將光與暗分開,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於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

第二日,上帝說:"諸水之向要有空氣隔開。"上帝便造了空氣,稱它為天。

第三日,上帝說:"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

於是,水和旱地便分開。上帝稱旱地為大陸,稱眾水聚積之處為海洋。上帝又吩咐,地上要長出青草和各種各樣的開花結籽的蔬菜及結果子的樹,果子都包著核。世界便照上帝的話成就了。

第四日,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管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普照全地。"於是上帝造就了商個光體,給它們分工,讓大的那個管理晝,小的那個管理夜。上帝又造就了無數的星斗。把它們嵌列在天幕之中。

第五日,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之物,要有雀鳥在地面天空中飛翔。"上帝就造出大魚和各種水中的生命,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又造出各樣的飛鳥,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自己的造物,非常喜悅,就賜福這一切,使它們滋生繁衍,普及江海湖汊、平原空谷。

第六日,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於是,上帝造出了這些生靈,使它們各從其類。

上帝看到萬物並作,生滅有繼,就說:"我要照著我的形象,按著我的樣式造人,派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

上帝本意讓人成為萬物之靈,就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地上的一切,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活物。"按《聖經》的說法,人類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和支配者。

第七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完成了創世之功。在這一天里,他歇息了,並賜福給第六天,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就這樣星期日也成為人類休息的日子。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分曉。"上帝就是這樣開辟鴻蒙,創造宇宙萬物的。(創1;2:l一2:4)

㈨ 簡述東西方的宇宙觀

伊斯蘭哲學
伊斯蘭哲學(a1—Falsafah al—Islamiyyah)

闡述伊斯蘭教義及有關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哲學基本問題的學說或世界觀體系,阿拉伯語亦稱哲學為「伊勒姆·希克邁」('Ilm al-Hikmah,即智慧之學)。是以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為前提,以安拉創世說為中心,在探討教義問題的基礎上,融匯穆斯林各民族多樣性的文化,吸收古希臘等外來哲學思想和自然科學成果,藉助理性思辨和邏輯論證,運用與教義學不同的哲學概念術語、范疇命題、論證方法,說明造物主與被造物、理性與啟示、知識與信仰、人與現實世界等之間的關系,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宗教哲學及自然哲學思想。它是中世紀以來伊斯蘭教國家各族人民和學者,在長期的社會斗爭、宗教論爭和生活實踐中,在伊斯蘭社會文化傳統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共同創造的、獨特發展的哲學形態。伊斯蘭哲學是伊斯蘭文化的精華,也是世界哲學思想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伊斯蘭哲學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發展的必然產物。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是由多神信仰向唯一神信仰的思想升華。穆罕默德的後繼者率穆斯林軍先後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形成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哈里發帝國,伊斯蘭教發展為多民族信仰的世界性宗教。帝國政治的統一和封建生產關系的全面確立,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海陸交通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科學事業日益活躍,在天文學、數學、醫學、化學等學科取得了重大成就。帝國實行博採諸家、兼容並蓄的文化政策,大力贊助翻譯和介紹外國的科學和哲學著作。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馬蒙(813~833在位)在首都巴格達創立「智慧館』,對希臘的科學和哲學著作進行了有組織和大規模的翻譯和注釋。10世紀時,柏拉圖的《國家篇》、《蒂邁歐篇》、《智者篇》,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范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普羅提諾的《九章集》,波菲利的《亞里士多德<范疇篇>導論》,闡述新柏拉圖主義流溢說的主要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神學》和《原因篇》等已被譯為阿拉伯文並加以注釋。同時波斯、印度的古典學術著作也被譯成阿拉伯文。這些著作的流傳,開闊了阿拉伯思想家的思維,希臘哲學的唯理論、邏輯思維和演繹法提供了認識世界的理論和方法,促進了阿拉伯自然科學和哲學研究的發展,出現了大批哲學家和哲學派別。在哈里發帝國內,伊斯蘭教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古蘭經》和聖訓被遵奉為神聖的經典及社會生活的准則。在伊斯蘭教初期,由於政治和宗教斗爭的需要,出現了不同的政治宗教派別,對《古蘭經》和教義進行了種種解釋,展開了辯論,提出了與信仰有關的哲學問題,稱為「凱拉姆」。後在希臘哲學和其他宗教思想的影響下,不少教義學家、經注學家和學者對伊斯蘭教義作了種種煩瑣的哲學論證,使哲學開始從教義學中獨立出來,形成了伊斯蘭教經院哲學。

伊斯蘭哲學的思想淵源及其特點。其思想淵源是:(1)《古蘭經》和聖訓。《古蘭經》中關於安拉絕對獨一、反對多神信仰的思想,關於安拉本體與屬性關系的思想,關於安拉創世及宇宙生成的思想,關於造物主與被造物關系的思想,關於安拉前定的思想,關於以賞善罰惡為核心堅持順從、堅忍、公正、平等、寬恕的倫理思想,關於今、後世並重的兩世幸福的思想,關於靈魂不滅和末日審判的思想等,奠定了伊斯蘭宇宙觀、人生觀和倫理觀的哲學思想基礎。(2)繼承以古希臘哲學為主體的東西方哲學思想,並經過加工改造,賦予伊斯蘭特色。其中亞里士多德的唯理論和邏輯思維,畢達哥拉斯的數論,柏拉圖的靈魂論和理想國,新柏拉圖主義的流溢說等影響較大。另外還吸收了基督教的神愛說和神智論,波斯光明與黑暗的二元論哲學和印度佛教哲學的某些理論,(3)吸收了自然科學的宇宙結構學說和自然觀,對宇宙的形成,萬物的起源,物質的構造,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規律,物體與時空的關系,自然界的同一性和多樣性,肉體與靈魂的關系等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確立了自然哲學理論。其特點是:(1)以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為前提,以安拉獨一和安拉創世的宇宙論為中心,以抽象的思辨和煩瑣的論證為特徵,展開與教義有關的哲學問題的討論,調和哲學與宗教、理性與信仰,使哲學為信仰服務。(2)注重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以自然科學的成果論證哲學。阿拉伯哲學家,大多是自然科學家兼哲學家,用自然哲學觀點闡述自然觀,使哲學脫離教義學而獨立。教義學家也通曉和重視自然科學知識,將自然科學的理論加工改造,作出符合宗教信仰的解釋,以論證宗教哲學問題。(3)將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伊斯蘭哲學是在伊斯蘭固有文化的基礎上,吸收、消化和融合以古希臘哲學思想為主的東西方哲學思想遺產,給外來的哲學概念、術語、范疇、命題賦予新的涵義,在哲學的重大問題上發揮了創見,並結合伊斯蘭社會的特定歷史條件,創立了獨立發展的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哲學思想體系。(4)伊斯蘭哲學的發展同社會政治斗爭和宗教斗爭緊密相聯系。伊斯蘭教歷史上,各派別在教義和哲學上的不同論爭,是政治和宗教思想斗爭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各派的哲學思想在政治斗爭和宗教斗爭中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凡適應統治階級政治需要的派別,其哲學思想受到推崇,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統治思想。(5)伊斯蘭哲學從未形成統一的思想體系。不同的哲學派別,提出了不同的思想觀點和理論形態。他們對《古蘭經》及伊斯蘭教義進行不同的解釋,對外來的各種哲學流派的思想,各取所需,加以剪裁。對哲學的基本問題,各派觀點各異,展開論戰,互相攻訐。在方法論上,採用不同的概念、命題和論證方法,以說明本派的正確性。伊斯蘭哲學對伊斯蘭文化的各學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伊斯蘭哲學的發展可分為中世紀時期和近現代時期兩大歷史階段。

中世紀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哲學,是伊斯蘭哲學的主幹,各民族的哲學家人才輩出,學派林立,著述宏富,諸家爭鳴,哲學思想豐富多彩。它由經院哲學、神秘主義哲學和自然哲學3部分所組成。

(1)經院哲學以伊斯蘭教歐萊瑪(即宗教學者)階層為主體,在探討基本信仰和教義(即凱拉姆)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不同哲學流派。經院哲學主要流派分為兩支:1.穆爾太齊賴派。它形成於8世紀初,是伊斯蘭教早期反對宿命論的蓋德里葉派思想的繼承者。它吸收古希臘哲學的唯理主義思想,提倡運用理性解釋《古蘭經》和自由討論教義問題。該派還提出了含有辯證法因素的哲學概念、范疇,給伊斯蘭教義引進了邏輯思維的新方法。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瓦綏勒·本·阿塔、伊本·歐拜德、伊本·胡載里、奈薩姆、賈希茲和穆阿邁爾等。2.艾什爾里派。10世紀初,由從穆爾太齊賴派中分化出來的艾什爾里(873~935)所奠基,其追隨者後形成艾什爾里派。該派的哲學思想以維護伊斯蘭教基本信仰為宗旨,調和理性與信仰,以理性論證正統派的信條。11世紀後,該派的學說得到統治者的推崇,成為官方的經院哲學。後安薩里將其與神秘主義調和,成為正統經院哲學的最終理論形式。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還有巴基拉尼(?~1013)、巴格達迪、朱韋尼、舍赫拉斯塔尼等。

(2)神秘主義的蘇菲哲學。它是以經訓的某些內容為依據,在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宗教神秘主義思想影響下,以著名的蘇菲為主體形成的神秘主義派別。主要討論的問題是安拉與人的關系問題,安拉與自然界的統一問題,人與安拉的合一問題,人的本原及靈魂如何復歸安拉的問題。從9世紀中葉起,逐漸形成了神愛論、神智論、人主合一論、泛神論和真主之光照理論。蘇菲哲學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拉比爾·阿德維婭、達拉尼(?~850)、穆哈西比、左農·米斯里、比斯塔米、哈拉智、祝奈德、薩拉吉(?~988)、侯吉維里、庫薩伊里(?~1074)、安薩里、葉海亞·蘇哈拉瓦迪、伊本·阿塔爾、伊本·阿拉比、伊本·法里德、魯米、薩迪、哈菲茲、巴哈丁·納格什班迪、賈米等。此外,什葉派伊斯瑪儀支派的宗教哲學思想也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思想。他們將新柏拉圖主義的流溢說和畢達哥拉斯的數論相結合,給《古蘭經》賦予神秘主義的隱義,倡導內學,用神秘主義的數字「七」論證宇宙生成和歷史發展周期的七階段,以此比附該派七位伊瑪目的聖職傳系,確立了與其他派別不同的宇宙生成論。其代表人物有奈賽斐(?~942)和哈米德丁·基爾曼尼(?~1021)等。

(3)自然哲學。以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為代表,分東方和西方兩大支系。東方支系以巴格達為中心,代表人物有肯迪、伊本·法拉比、伊本·西那和拉齊,西方支系以科爾多瓦為中心,代表人物有伊本·巴哲、伊本·圖菲利、伊本·路世德和伊本·赫勒敦等。他們深受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影響,精通各門自然科學,諳熟伊斯蘭教義,多為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們注重研究自然科學和邏輯學,推崇自然哲學,強調理性的作用。在不違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力圖使哲學脫離宗教教義學,變為理性的知識體系,具有明顯的世俗傾向。另外,10世紀由巴士拉政治上傾向什葉派伊斯瑪儀派的世俗知識分子組成的「精誠兄弟社」,闡發了自然哲學思想。他們提出伊斯蘭教已被愚昧和無知所污染,陷入迷誤,須用哲學和科學知識加以洗滌和醫治。他們主張研究和汲取對人類有益的一切宗教、哲學思想和科學知識,建立包羅人類一切學問和智慧的哲學,以啟迪人們的理智。該團體編纂的「論文集」,集希臘哲學、伊斯蘭各派學說和自然科學之大成,對伊斯蘭哲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近現代伊斯蘭哲學思想。1798年法國殖民者佔領埃及後、伊斯蘭世界先後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伊斯蘭教隨之進入近代歷史時期。隨著西方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沖擊和滲透,伊斯蘭國家的社會生活出現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傾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維護伊斯蘭教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出現了伊斯蘭教復興和改革的運動,形成了以救亡圖存為宗旨的諸多思想派別和社會運動,主要有:(1)伊斯蘭復古主義。以瓦哈比派為代表,堅持「認主獨一論」,提出「恢復正教』,「回到《古蘭經》去」的口號,主張恢復伊斯蘭教早期原教旨精神和質朴風尚,嚴格遵從經、訓教導,清除一切外來及異端思想影響,否認人與真主之間存在「中介」,改革陳規陋習,純潔宗教,凈化社會,抵制外來侵略。(2)泛伊斯蘭主義。以阿富汗的哲馬魯丁·阿富汗尼為代表,他認為應抵制西方殖民主義及物質文明對伊斯蘭世界的威脅。在政治上,主張全世界穆斯林團結起來,擁戴一個共同的哈里發,建立超民族、超地域的伊斯蘭大帝國。在宗教上,既要堅持伊斯蘭原教旨,又要對宗教和社會進行改革,主張學習先進的科學與文化,發展宗教和現代教育,用理智鞏固信仰,改變伊斯蘭國家的落後狀態。(3)伊斯蘭現代主義,它是主張變革傳統宗教和社會制度,使伊斯蘭教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現代主義思潮,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布篤和印度的賽義德·艾哈邁德汗為代表。20世紀初,伊斯蘭教哲學家伊克巴爾吸取西方哲學和科學的成果,對伊斯蘭教的形式主義和定命論進行了批判。二次世界大戰後,伊斯蘭國家紛紛獲得獨立,穆斯林學者將如何振興民族經濟,發展現代科學和教育,全面復興伊斯蘭教文化,以應付現代各種思潮的挑戰,作為研究探討的主要課題。有的調和現代科學和宗教,認為宗教和現代科學沒有矛盾,提出發展現代教育和科學文化是強國之策。有的主張擺脫伊斯蘭社會危機的出路,不是向西方學習,而是恢復伊斯蘭教的傳統,全面實行伊斯蘭教法和政教合一制度。有的提出「伊斯蘭社會主義」,作為民族復興和發展社會經濟的手段。

伊斯蘭哲學對歐洲哲學的發展曾產生過重要影響。12~13世紀,通過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托萊多及西西里的大學和翻譯機構,西方學者負笈來此學習,並將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和阿拉伯哲學家的大量論著翻譯傳入西歐,促進了西歐的哲學研究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在巴黎和義大利的主要大學推崇伊本·路世德的哲學著作,形成了阿威羅伊學派,並對基督教經院哲學的唯名論派以深刻影響,曾在西歐思想界占重要地位。伊本·赫勒敦被推崇為歷史哲學的奠基人。安薩里的著作傳入西歐後,其思想被基督教哲學家廣泛引用。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經院哲學和蘇菲神秘主義也隨後傳入。11世紀,中國新疆的喀喇汗王朝首府喀什噶爾為伊斯蘭學術文化中心。維吾爾學者優素福·哈斯·哈吉布的《福樂智慧》和馬哈茂德·尤格納克的《真理的入門》等著作,闡述伊斯蘭教的自然觀、知識論、倫理觀及出世派和入世派的人生哲學。元至明中葉,伊斯蘭教正統派及蘇菲主義的哲學經籍(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本)先後傳入新疆和內地。從元代始,在廣州、泉州、濟南、定州等地清真寺,出現了用儒、釋、道語言闡述伊斯蘭教義及哲理的碑文。明清之際,隨著經堂教育的倡興、漢文譯著經籍活動的開展及蘇菲主義門宦派別的出現,伊斯蘭教經院哲學和蘇菲哲學以更大的規模在中國各族穆斯林中傳播。在經堂教育中多採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原著《教心經注》、《歸真要道》、《昭元秘訣》、《歸真總義》等教義和哲學著作,並有漢譯本。在漢文譯著活動中,以王岱輿的《清真大學》、《正教真詮》、馬注的《清真指南》、劉智的《天方性理》、馬德新的《大化總歸》和《四典要會》及蘇菲各門宦的道統史、傳教箴言和歌訣等為代表,將伊斯蘭教義和中國傳統思想相結合,借儒、道、佛語匯,闡釋伊斯蘭哲學和倫理學,建立了中國伊斯蘭教宗教哲學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組成部分,豐富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寶庫。

㈩ 我們祖先對於宇宙起源的設想與西方廣為流傳的創世設想有什麼不同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洪荒之前是一片混沌,清氣上升,濁氣沉積形成了天圓地方。
中國古人還認為版上下權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也就是說中國古人認識到宇宙是個包含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西方傳說是GOD創造了一切,這一切包含了天地人及宇宙中的一切。
區別很清楚了,我們的古人是哲學家,他們的古人是神學家。

科學家及哲學家認為地球整個寒武紀就是由混沌(原始太陽系星雲凝聚的原始地球胎盤)到氣態、液態、固態分明的遠古地球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物理定律的作用。神學家認為,物理定律也是神的創造,神創造了規則,自然也創造了規則後繼形成的一切,這樣說也沒有錯。
所以東西方的創世學說的主要區別就是東方人認為哪個「冥冥」中的主導是「天」,西方人認為哪個冥冥中的主導是GOD.

閱讀全文

與西方創造他們的宇宙的人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