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選項說,李斯以次字體書寫了《秦始皇廿六年詔銘》,解析說用的是小篆,請問為什麼把小篆當做次字體
小篆創始於秦代,筆畫圓潤;隸書始於秦朝,成熟並通行於漢魏時代,字形平衡對稱,在隸書之前都為古體漢字。
㈡ 秦朝書同文字時用的是小篆還是隸書啊為什麼李斯的泰山刻石用的是隸書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取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包括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其中,秦朝的官方文字為小篆,是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而其中李斯書寫的《泰山石刻》則是秦朝小篆的典型,並非隸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里創造出來的字體。秦代產生,到漢代才發展成熟。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2)隸書是李斯創造的擴展閱讀
小篆與隸書的結構特點
一、小篆
1、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2、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3、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4、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二、隸書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4、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5、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㈢ 李斯有用隸書書寫嗎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專而直畫屬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㈣ 隸書的大字怎麼寫
隸書「大」字的寫法是
隸書的主要代表作品
隸書的代表作品分別是,唐代隸書歷來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韓擇木列四家之首,其隸書代表作是《祭西嶽神告文碑》。史惟則,人稱「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禪師碑》。而蔡有鄰、李潮鮮有作品傳世。此外,唐代隸書作品,著名的還有徐誥的《嵩陽觀記》,唐玄宗的《石台孝經》,李白的《上陽台》,杜牧的《張好好詩》等。
㈤ 書法的隸書應屬李斯發明的還是應歸程邈呢誰能回答
李斯寫的小篆,沒發明隸書,隸書也不是一個人發明的,是逐漸形成的
㈥ 我們歷史老師說隸書是從金文和甲骨文演變來的!傻×!求真相!秦李斯作品《秦始皇廿六年詔銘》是小篆嗎
是小篆
㈦ 李斯創造的隸書嗎
李斯創造(小篆),(鍾繇)將隸書化為楷書,為漢字定型作出貢獻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命李斯統一文字,統一後的文字,統稱小篆
漢魏的鍾繇,對使楷書脫去隸書的影響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楷聖」.
㈧ 李斯創造(),()將隸書化為楷書,為漢字定型作出貢獻
李斯創造(小篆),(鍾繇)將隸書化為楷書,為漢字定型作出貢獻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命李斯統一文字,統一後的文字,統稱小篆
漢魏的鍾繇,對使楷書脫去隸書的影響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楷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