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陶淵明的主要成就
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
他的散文都是用樸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凈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格上有其一致之處。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陶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是:平淡自然,親切淳真,意境高遠,情、景、理渾融完整。
❷ 陶淵明的背景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長沙郡公。姑丈羅遵士,娶陶茂女。祖父陶茂作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第四女。幼年生活貧困,勤於學習,對於諸子百家群書都有所涉獵。
陶淵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及彭澤縣令等職,後因與上層失和,毅然辭官,「不為五斗米折腰」,回家(從此時開始「五斗米」成為生活必需花費的薪資的代名詞),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隱居不仕。
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的這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逝後,其生前好友顏延年為其作誄文《陶徵士誄》。在今江西省九江縣馬回嶺鎮存有清代重建的陶淵明墓。九江市有新立的巨大陶淵明石像。
(2)陶淵明發明擴展閱讀:
一、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二、史書記載
陶公生於晉宋易代之際,故《晉書》《宋書》《南史》對其均有記載,三版皆存不同;又昭明太子撰《陶淵明集》,系傳一篇,這四者都是現代學者研究淵明生平的重要參考資料。故而一並收錄。
1、昭明太子《陶淵明傳》
2、《晉書·陶潛傳》
3、《南史·陶淵明傳》
4、《宋書·陶潛傳》
三、文學影響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他最著名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托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陶淵明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遺世獨立的氣節,朴實自然的詩風,對後世詩歌的創作影響大而深遠。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朴,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道各家思想。
除了傳統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陶詩「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於錘煉,寫來天真自然。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隻字未提。鍾嶸《詩品》雖列之為中品,卻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後世對陶詩評價甚高,唐宋以後對陶詩更推崇備至。認為其詩「其源出於應璩」。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餘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雲:「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又雲:「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五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
《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且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性詩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潛,風格與其極為相似。
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因仰慕陶淵明而自號「東籬」,後人輯散曲集為《東籬樂府》。
❸ 陶淵明的創作分哪幾個階段
陶淵明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
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督郵,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至今膾炙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擬輓歌辭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❹ 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陶淵明聽後,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麼,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么高的呢?」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少年隨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麼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❺ 陶淵明發明過數學題嗎
陶淵明主要是接觸中國古典文學知識,數學題陶淵明幾乎就沒接觸過,更別說陶淵明發明過數學題了。
❻ 陶淵明是從何年誕生的
陶淵明的生卒年是:約365年——427年。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文學家,詩人
❼ 陶淵明發明了什麼體
田園詩派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為東晉詩人陶淵明.古往今來,陶淵明的詩作及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田園詩,它自成流派、一直影響後世詩人創作的發展,陶淵明的詩大部分取材於田園生活,來源於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於口語,有的近似歌謠: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之情,語言平淡而自然,朴實而又毫不缺管色彩,給人一種清新、淳美的感覺、詩情畫意的感受.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如果僅從他的田園詩的字面上看,詩人
[田園詩派]
田園詩派
之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超凡脫俗,真有著神仙般的無限風韻.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陶淵明的田園詩雖取材田園,貌似田園,其實際意義早已超出田園領域之外.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探索它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梁朝學者鍾嶸,在《詩品》中高度評價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歌的宗師.此後歷代著名詩人如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無不敬仰效模他.陶淵明不僅千百年來在國內為後人所雅愛,在國際上也有巨大影響,朝鮮、日本、蘇聯、英、美、法、德等許多國家把對陶學的研究當作人類文化和世界文學加以研究和發展,因而陶淵明的詩歌、散文和學術思想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❽ 陶淵明是( )的創始人
田園詩派 .
麻煩採納,謝謝!
❾ 陶淵明的主要成就
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樸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凈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格上有其一致之處。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陶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是:平淡自然,親切淳真,意境高遠,情、景、理渾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