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歐陽詢 王羲之 顏真卿 柳公權的字體特點分別是什麼
1、歐陽詢字體特點:
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2、王羲之字體特點:
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
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3、顏真卿字體特點:
「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4、柳公權字體特點:
柳體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1)玄秘塔創造擴展閱讀
1、歐陽詢代表作品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徵撰,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
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2、顏真卿現存作品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
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楷書,岑勛撰文,徐浩題額。字體勻稱,豐腴。725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四月立。碑存陝西西安碑林。
3、柳公權代表作品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4、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作真跡看待。由於年代久遠,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跡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斷。
有稱為宋摹的,也有疑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則定為唐摹。它著錄極多,並一再被刻入各種叢帖中,元以後的公私藏印及流傳歷歷可考與可靠,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⑵ 古代十大著名書法家
鍾繇、王羲之、張旭、懷素(唐代有倆法號為「懷素」的和尚,書法家懷素俗姓回錢)、歐陽詢、答柳公權、顏真卿、宋徽宗趙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蔡京、趙孟頫。
我本人是天津人,聽老輩人講過,清末民初天津有不少書法家,天津話管書法家叫「寫家」,如四大寫家,華世奎、孟廣慧、嚴范孫(嚴修,字范孫,以字行)、趙元禮。
⑶ 柳公權對後世的影響
柳公權書法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享年88歲。其父好子調。官至丹州期史,本後贈尚書右小射其兄柳公鍾官全校左作制,大原尹,河東節度觀察使公權自幼嗜學,12歲便能辭獻,通絡史,工海間,才思收捷,出口成章,尤以書法著稱。31歲登進士科,又登博學宏調科。歷官四明,曾任校書郎、左拾遭;工部尚書、太子少師等,人稱「柳少師」。49歲無翰林停書學士。他以書人住,位至皇室侍書。
即朝廷專職書法老師,受到望上的敬重,文宗帝有「鍾王復生,無以加焉」之脊。宜宗朝,曾御前書寫,軍容使西門季玄為之捧硯,樞密使崔巨源為之過筆,恩寵勝過當年翰林學士李白作樂府新詞。柳公權於書法工楷、行書,尤以楷法知名。其書初學二王,後遍閱隋唐名家筆法,集歐、顏楷書之大成,體勢勁媚,自成一家。唐穆宗曾向柳公權問筆法,答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為法。」傳為「筆諫」佳話。
柳公權是繼顏氏之後唐代書壇的又一革新家。唐楷到了顏真卿本已發展至頂峰,後來書家幾乎無路可走,獨柳公權另闢蹊徑,集眾家之美於一身,尤其在用筆上狠下功夫。在家學基礎上,初法顏真卿的寬博,繼收歐陽詢的峭勁、虞世南的圓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宏,巧妙融和,遂以方拓峭險而別開生面;又不斷總結魏晉以來楷書發展變化的規律,克服二王及初唐諸家過於講求姿媚的不足,終於創出不肥不瘦,用筆剛健挺拔、結構嚴謹峻爽,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柳體」。和顏真卿齊名。但過猶不及,大凡事物的發展都會如此。因為柳書從用筆到結體幾近完美也使得韻味稍有不足,有板滯之嫌,使楷書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柳公權傳世作品較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金剛經》《馮宿碑》《復東林寺碑》為代表,結體嚴謹平穩,字體小而靈巧,具有晉唐以來楷書的勁媚意趣:另一類以《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為代表,一變晉唐姿媚之風,創造出種峻厚中露鋒利,嚴謹中見開闊的風格。後一類是柳氏的變法之作,以《玄秘塔碑》最為典型,是柳公權64歲的作品,保存完好,現藏西安碑林。此碑字畫挺朗勁拔,結體精密緊湊,用筆斬釘截鐵,結字緊湊,重心偏左上,神清氣爽,為後世所稱譽,被列人楷書人門的最佳範本之一。《神策軍碑》用筆似更厚實,如軍旅列陣,森嚴威武,不可侵犯。
除楷書佳作外,柳公權尚有行草書墨跡《蒙詔帖》,又稱《翰林帖》,有學者認為是宋代臨本遺存。此帖意態自然,字勢逍邁,線條沉著,卻能神
⑷ 中國四大書法家你了解多少
中國四大書法家,一般的是指顏柳歐趙楷書四體的創始人: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俯[兆頁]。其中的顏真卿和柳公權是沒有爭議的,而歐陽詢和趙孟俯[兆頁]就有爭議。
⑸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書法家,代表作分別是什麼
唐代張懷瓘《書斷》論羲之書法雲:"然剖析張公之草,而穠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精研體勢,則無所不工。"張懷瓘敘述右軍學習鍾、張,用剖析、增損和精研體勢來說,這是多麼正確的學習方法。總之,要表明他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才算心安理得。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的秦漢篆隸各種筆法妙用,悉數融入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辟了新的天地。這就是羲之書法受人歡迎,被人推崇,說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的緣故。
⑹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及特點
說起書法家,許多人就會想到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他的書法是出了名的好,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人公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的書法頗為世所重,相傳當時人們都以擁有他的字為寶。有一則故事說,王羲之性愛鵝,一道士深知其所好,為了得到他親自手書的《道德經》,特地養了一批品種極佳的好鵝,王羲之求鵝心切,只好以「白鵝換書」,這則故事早已成為藝術史上的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