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發明人是誰
用發明人就不對了.
動畫片畢竟是指故事類的.所以發明不準確.
如果是前身視覺暫留技術.
那麼有2個人.
一個是公元前一世紀.工匠丁桓.做的事籠中鳥,就是一個紙片前邊畫鳥後邊畫鳥籠,用線旋轉就可以看到鳥進到籠子中.
一個是約瑟夫·李約瑟,做的是走馬燈,就是一個圓環上畫很多畫,搖動後就可以形成運動畫面,畫面越多動畫越長.是電影的前身.
如果你問發明就是上邊2個.
至於動畫片,只能說製作,萬氏兄弟是製作中國最早的動畫片,但是並不是世界最早也不是日本的鼻祖.萬氏在1918年看到美國到上海播放的一部動畫現在命名為小丑科科的動畫,而後才開始動手製作中國動畫.而日本動畫則是起源1907年的動畫,現在叫做松本片段的動畫.
至於影響手冢是真的,但是手冢是改變不是發明,早期動畫都是採用美事動畫製作方式,中日美都一樣的流程,而手冢改進了動畫製作方法比如開創了1拍2讓工作節省一半,眨眼系統簡單3張畫就可以做出眨眼,循環使用素材,畫1個畫面在其他場景也還可以用,這個讓日本動畫製作速度超過美式幾十倍,開創了日本動畫產業技術,現在叫做ANIME是專指日本動畫,而Animation是動畫的正式名稱.在手冢之前是沒有ANIME這個英文詞語的,為了區別日本動畫和美式動畫區別才起名的,並且也被列為日本動畫公司名稱.
㈡ 發明動畫片的人是誰
是1900年J.斯圖亞特.勃拉克頓製作的美國動畫片《迷人的圖畫》,愛迪生公司1900年11月16日登記於出品目錄。
㈢ 動畫片是怎麼出來的,誰發明的
中國早在公元前的西漢南越國時期即2000多年前就已有了動畫。據新快報報道,目前世界動漫業界普遍公認著這么一個事實——動畫技術起源於十九世紀的法國。但來自南越王墓博物館的研究學者兼日語解說員滕壽平博士,卻根據其新近的發現提出上述驚人的異議。
西漢青銅器提桶上發現「動畫」
據介紹,近日滕壽平博士在研究一隻青銅器提桶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組「動畫」。
滕博士告訴記者,該青銅器提桶是西漢南越國(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111年)第二代王趙昩墓內出土的珍寶。整個桶高40.7厘米,直徑為30厘米,遺憾的是,關於該桶的製作者和具體製作年代均沒有記載。
有一天,滕博士在觀察提桶表紋時,被提桶外壁正中腰部位置環形雕刻著的圖案吸引住了。初看,那是一幅有關海戰凱旋歸來的圖畫;但仔細一看,圖畫上的組成元素: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都出現多次重復。連貫來看,似乎不是「一幅」畫,而是「一組」圖,這引發了滕博士極大的興趣。
於是,為更清晰地查看畫像,滕博士乾脆把「整幅」畫原原本本地拓印在宣紙上,這下「謎底」水落石出了——「依照自左至右排列順序,我清楚地看到畫面上人、船、鳥、魚、龜、旗幟、飾物等元素,呈現的是動作上漸進的變化」。
按照這個「變化」,滕博士輕而易舉地就把這貌似「成幅」的畫,有機地切分為所含元素一模一樣的「四幅」小圖,然後將它們由上而下排列,「你可看到,從人、船到旗幟都出現了非常連貫的動作變化」。
之後,滕博士又使用現代電腦幻燈技術和flash技術將四幅圖畫連續播放,「它們的的確確是動畫!講述了海戰凱旋中一小段連續的復雜動作。」
後來,滕博士又做了個實驗,把青銅器提桶置於一轉盤上旋轉,透過限制視野的視窗觀看,也可看出整個畫面動起來了。
動漫界慣認皮埃爾為鼻祖
據滕博士介紹,視覺的暫留現象,首先被法國人保羅·羅蓋特發現,1818年他發明了留影盤——在一個被繩子或木竿穿過中心的圓盤的一面,畫著一隻空鳥籠,在盤子的另一面畫著一隻鳥。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象。
到1826年,法國人約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盤原理,發明了轉盤活動影像鏡,這是在邊沿有一道裂縫的轉盤畫上帶循環圖的卡。看的人將圖畫對著鏡子,轉動轉盤,透過裂縫觀看,就會把一系列旋轉中的圖畫看成一個運動圖象。
「這兩個盤子被稱作兩大發明,曾引起轟動」,滕博士說,沿用這兩項發明技術,1860年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利用轉子帶動它旋轉,觀者通過筒頂的槽觀看,筒壁上的圖畫竟魔術般地動起來。這個動畫製作技術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爾也因他的這一「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被當今動畫影視界視為鼻祖。
比法國早了1800多年?
「都是圓筒,皮埃爾·代斯威格內斯在圓筒內壁貼上圖畫;而中國的青銅器提桶,是在外壁雕刻圖畫,轉動起來都是一樣的動畫視覺效果。但不同的是,兩只圓筒的動畫製作年代竟然相差了將近1800多年!」為此,滕博士認為,南越王趙昩墓內青銅器提桶上的圖畫,才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旋轉圓筒圖畫留影技術!該桶的作者才是動畫製作的鼻祖。「也就是說動畫的發明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
為讓這一新說法獲得世界的權威公認,目前滕博士正在製作一部電視記錄片,以直觀、具體、形象的畫面演示青銅器上動畫的形成全程,然後上交中國動畫協會以及國際相關的動漫組織予以審評。
㈣ 誰發明的動畫片
今天的連環漫畫復的先驅在制大約公元2000年前埃及的牆壁裝飾上被發現,它描繪了兩個摔跤手的一小段連續的復雜動作。在LeonardodaVinci的一些著名的插圖中,他向人們展示出肢體怎麼將向各種各樣的位置里運動。Giotto的天使似乎在以他們重復的動作飛行,而日本人使用了連環畫來講述連續的故事。有史以來,人類一直試著以他們的藝術捕獲運動的一種感覺。從畫在西班牙北部的Altamira洞的8腿雄野豬到長久保存的pharoahs的遺體,極力捕獲運動都是許多人類文明藝術努力探索的一個普遍的主題。
㈤ 最早的一部動畫片是誰發明的
早在19世紀的1972年法國人端安得,自製了一台設備,一個能轉動的圓盒,它由能旋轉的圓筒形盒回子組成。當盒子旋答轉時,連續的畫面就會進入人的視覺中;其後許多年中他一直致力於該設備的改進中,終於在1888年的10月份,瑞安的在自己家中做投影試驗,放映了一部名叫《一隻小鹿》的影片,最初的動畫片雛形就這樣誕生了,瑞安的便被稱為動畫技能上的「動畫藝術之父」!
㈥ 漫畫是誰發明的
其實,這個,不好說,原型是原始人在岩壁上鑿刻岩畫,現在漫畫最昌盛的是日本動漫,據說最早的漫畫是在日本江戶時代一名商人為了記錄方便,而製作的四格漫畫
㈦ 漫畫是誰發明的,又是誰改造的
漫畫二字起源於日本,最初用「漫畫」二字的叫做葛飾北齋,其人於德川時代,約合我國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齋」漫畫為漫畫的開山老祖。
1925年5月《文學周報》連載豐子愷的畫並註明為漫畫,這是中國最早稱之為漫畫的作品。
西方漫畫源自英國,19世紀法國畫家杜米埃在西方漫畫史上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
作為繪畫藝術的一個分支,漫畫發展至今天,已嬗變成了三種形態,即諷刺幽默的傳統漫畫、敘事的多幅或連環卡通漫畫、探索性的先鋒漫畫。
諷刺、幽默的傳統漫畫我們平常總會看到。
卡通漫畫是借鑒卡通手法、風格而編畫的連環漫畫。
先鋒漫畫——至今在國際上仍然沒有清晰的定義,一般指介於傳統幽默的傳統漫畫、敘事的多幅或連環卡通漫畫、探索性的先鋒漫畫。
漫畫與前衛藝術之間的邊緣藝術形式,或者說是受當代先鋒藝術催化而生的一種新的漫畫流派,強調在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上的探索功能,對傳統漫畫具有「顛覆性」。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志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一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志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徵,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徵,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為教派之間斗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斗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於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斗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為具有人性化特徵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產業革命的背景下,一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志,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默的畫筆描繪都市生活以及為市民宣洩心中的情緒,深得人們的喜愛。1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志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捲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於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為本、關注人性。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為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他們把十九世紀一支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拋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㈧ 亞洲動漫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樓上全錯,是中國,而且漫畫起源並不是二戰時期,古代就有了已經。世界范圍內內最早可以追溯容到二十幾萬年前的原始人壁畫。不過現代動畫確實日本略早中國五年。但亞洲歷史上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是中國萬氏兄弟1941出品的鐵扇公主。也就是亞洲第一部普遍意義上的動畫電影。日本的動漫之父手冢治蟲就是看了中國產的鐵扇公主這個動畫電影才決心畫漫畫的。短片動畫方面中國1922年出了一個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的,日本1917年出了下川凹夫製作的芋川椋三玄關.一番之卷。萬氏兄弟更早在一九三幾年的時候也出了一個動畫,叫什麼名字我忘了。所以日本和中國,在近代動漫起源的時間上應該說不分伯仲,質量上中國完勝。在亞洲動漫史上影響最大,最早的就是鐵扇公主,沒別的。世界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是美國1937年的白雪公主。1900~1940這段時間里中日美裡面,最不行其實的是日本……再看看現在的中國動畫……真是造化弄人啊
剛才順手查了一下,1922年萬氏兄弟還拍了一個真人和動畫結合的動畫叫大鬧畫室,比米奇與魔豆還早,米奇與魔豆是迪士尼1947年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