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造與創新的區別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拼音(Chuang Xin)縮寫為CX,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
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主觀地製造客觀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簡而言之,創造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這明顯的是一種典型的人類自主行為。因此,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拓展資料
創新
亦作"剏新"。
1、創立或創造新的。
《南史·後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 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二:"在語言創新方面,享有特權的詩人理應是先驅。"
2、首先。
《元典章·兵部三·鋪馬》:"有今後剏新歸附的百姓有呵,有鋪馬里上來者,他每的拜見馬匹沿路上依在先體例,與草料者。"
創造亦作"剙造"。
1、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宋書·禮志五》:"至於 秦 漢 ,其(指南車)制無聞, 後漢 張衡 始復創造。"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字》:"按此書隸,在 春秋 之前,但諸國或用或不用。 程邈 觀其省易,有便於時,故修改而獻,非創造也。" 李大釗 《今與古》:"歷史是人創造的,古時是古人創造的,今世是今人創造的。"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2、製造;建造。《三國志·魏志·曹髦傳》:" 諸葛誕 創造凶亂,主簿 宣隆 部曲督 秦絜 秉節守義,臨事固爭,為 誕 所殺。"《北史·長孫道生傳》:"初, 紹遠 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唯黃鍾不調,每恆恨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寺左有 九曲亭 ,乃 東坡 之所剙造,而 子由 之所記焉。" 聞一多 《紅燭》詩:"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
3、猶創作。謂撰寫文章或創作文藝作品。《後漢書·應劭傳》:"其見《漢書》二十五,《漢記》四,皆刪敘潤色,以全本體。其二十六,博採古今瓌瑋之士,文章煥炳……其二十七,臣所創造。"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2. 帶頭勇於創新創造方面,應該怎麼做
創新的前提是需求,要有堅持不懈的反復測試,調試,光有勇氣是不夠的
3. 工作中如何做到創新
遇到問題從多方面考慮,養成思考的習慣
單純地為創新而創新,創新出現的幾率也會很小。只有從多方面考慮和解決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靈感,才能創新。前往不要把靈感放走,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有靈感的,一旦產生就要記錄下來,時間一長,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徑自然就出現了。
注意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
任何一項創新都不是無源之,無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識和智慧在創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創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彎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是創新工作的基礎,通過借鑒前人的工作,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
發現和總結前人失敗的創新經驗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如果一味地失敗而不去考慮失敗的原因,對工作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通過前人失敗的經驗可以發現很多問題,還可以通過改變方法和途徑,成功地解決一些眼下遇到的問題。
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的人,才會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才能「先天下之憂而憂」,戰勝自我,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不可想像,一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毫無責任心的人,會積極主動地開動思維機器,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用人類文明成果武裝自己的頭腦
任何創新都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思維創新活動,必然要以知識的佔有作為前提條件。沒有豐富的知識做基礎,就不可能產生聯想,不可能利用知識的相似點、交叉點、結合點引發思維轉向,不可能由一條思維路線轉移到另一條思維路線,實現思維創新。
堅持思維的相對獨立性
思維的相對獨立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必備前提。愛因斯坦說過,應對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在思維實踐中不迷信前人,不盲從已有的經驗,不依賴已有的成果,獨立地發現問題,獨立地思考問題,在獨辟蹊徑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 什麼是創新 創新精神主要表現力為哪些精神
創新: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
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並不是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這是當代創新活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出現錯誤認知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
5. 企業創新包括哪些方面
創新不是發明。創新不僅僅局限在科技這一范疇,更多的是指其經濟上、社會上的含義,創新成功與否需要通過市場的驗證,每一個創新都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創新的范圍很廣,小到可以是一個產品、一個服務、一項政策或制度、一個流程或者其中一個環節的改進。大到可以產生一個新的企業,如時下廣泛談論的企業再造,可以改變一個行業,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最典型的創新,在這個大創新下包括特區建設、股份制、聯產承包責任制等諸多具體的創新內容。
創新是管理的一部分,要搞清兩者的關系首先要搞清管理的概念,何為管理?通俗地說,管理就是制定企業的使命並組織、激勵人們去實現它,制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組織、激勵人員則屬於領導力范疇,所以說管理=企業家精神+領導力,而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把原本不是資源的變成資源,或者通過重新配置資源來提高資源的產出、增加資源所創造的價值。
創新是可以學習的,學習創新首先要從識別變化並從中找到商機開始。有一點必須非常明確,學習不是死讀書,也不是簡單地上上課。「學」是學習別人和自己的經驗,「習」是要操作,是要不斷地實踐。
不要把創新看得太神秘。創新說穿了也很簡單,無非是看兩頭,一頭是需求,一頭是資源,需求提出了創新的標准,資源包括方方面面。比如知識、能力、資金、材料,人才、合作夥伴等,管理上的流程、激勵政策和評估手段等也是一種知識。這其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新可能,創新就是探尋、嘗試如何把外界需求和你能找到的資源搭配在一起。你只要做就是了。做錯了改就是了。
創新的原動力就是慾望,其外在形式可以表現為對名利、做大和做強、自我超越。貢獻社會等多方面的追求,其本質是看重什麼?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企業家都是不甘寂寞、永不滿足的人,對未來有很高的要求,創新是實現這些慾望的手段。
對於創新而言,最難的是轉變思維模式。為什麼所有的世界冠軍都是有創新的?因為要超越前人、打敗對手、戰勝自己,就必須有所突破,因為有了一個遠大的目標,所以才有了創新的動力。
既然慾望是創新的原動力,那麼如果慾望能夠保持長久,必定是關注外在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個人終其一生。企業傾其所有也不能解決的一個大課題,這個價值是超越個人和企業之上。是企業為之生存的社會需要。比如HP的理念是用科技改善人們的生活,默克的價值觀是減少人類的病痛,有了像他們一樣的想法,自然會不斷地創新。
6. 創新包括哪些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
創新來是指以有別於常規或常源人思路的思維模式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益處的行為。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含義:
第一,更新;
第二,創造新的東西;
第三,改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分配創新等等!
7. 創新包括哪些方面
創新意識貫穿於創新的全過程,剖析創新實踐,總體看,它主要包括下面五個方面:
第一,動力意識。
人們為什麼渴求創新?為什麼會忘我的致力於創新?總有一種推動的力量,這就是創新的動力問題。創新動力意識在創新意識中處於關鍵性的地位,思想根本上沒有想到要創新或者把創新看成可有可無,當然不會有創新行動或者不會有強烈的創新行動。
第二,質疑意識。
誰不敢或不善於求異與質疑,誰就無法創新。「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的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提問就是質疑,它是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的必經環節和必經過程。
第三,超越意識。
超越就是超越前人或他人甚至自己已有的成績。任何開拓、任何創新,都是一種超越。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超越的歷史。超越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培養樹立超越意識首先要懂得超越的必然性,並在這個基礎樹立超越的自信心。
第四,風險意識。
創新常常要闖禁區,要挑戰常規、違背傳統、沖破習慣勢力、冒犯權威、觸犯反動階級利益、抗拒嫉妒思想的干擾、抵擋爭名奪利的詆毀等等。特別是當前高新科技方面的創新,涉及的方面眾多,不可控因素激增,使創新的風險加大。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種常人不具備或難以具備的風險意識,只有敢冒風險才能創新。
第五,協作意識。
今天大生產、大經濟、大科研把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適應高度社會化這個時代新特點要求的創新,必須多學科、多部門共同努力,協同動作才有可能成功,有的甚至需要國際協作才能進行。許多創新是一個人或少數人難以從事、難以成功的,沒有協作精神,創新將寸步難行。
上述幾種意識在創新中各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動力意識處於基礎和前提的地位,對增強人們創新意識有著關鍵性的作用;超越意識和質疑意識處於主導地位,充分反映著創新意識的本質特徵;風險意識、協作意識是組成創新意識的重要部件,起著強化和條件作用。幾者缺一不可,它們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創新意識結構系統,共同促進創新實踐的發展。
8. 創新通常包括哪兩個方面
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理論創新是最重要的創新,是整個創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創新的基礎。
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它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
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8)創造創新方面擴展閱讀:
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創新構成人類相對於物質世界的解放,是人類自我創造及發展的核心矛盾關系。其代表兩個不同的創造性行為。只有對於發現的否定性再創造才是人類創新發展的基點。實踐是創新的根本所在。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從哲學上說是一種人的創造性實踐行為,這種實踐為的是增加利益總量,需要對事物和發現的利用和再創造,特別是是對物質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創造。人類通過對物質世界的利用和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
9. 實踐創新方面怎麼寫
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確立長遠的目標,積極主動,學習不是被學習牽制2.鍛煉身體,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積極博覽其他的知識:生活技能,自救常識提升我自己的文學素養和能力3.合理的人際關系 保持好的心情 我積極和父母溝通4.杜絕沉迷網游高一是學習的轉變,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培養!一 (1)英語,課本發下來先看緒論和目錄 了解課的重點和書本的結構 知道本單元的主題講什麼單詞 課文中的句子 短語 語法 習題 總結(2)數學 同上的開始 了解目錄 提前做好預習 課後多做習題 數學的軟肋是題型!你做的多了 解題就得心應手 必須採取題海戰術!!!(3) 語文 詞彙的積累 字形 字意 字音 古詩的機械記憶 詩作的寫作手法及情感主題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是同 樣的道理 把握學習 快樂的求識 不要鑽進死胡同 我會積極問老師。
2. 實習生自我評價怎麼寫個人簡歷範文
自我評價範文:
我謙虛謹慎,勤奮好學。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所學的課堂知識能有效地運用於實際工作中,認真聽取老員工的指導,對於別人提出的工作建議,可以虛心聽取。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慾,並能夠仔細觀察、切身體驗、獨立思考、綜合分析,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工作中踏實肯干,吃苦耐勞。有創造性、建設性地獨立開展工作的思維;
具有一定的開拓和創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較快,涉獵面較寬,在工程計算領域不斷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設想。能夠做到服從指揮,認真敬業,工作責任心強,工作效率高,執行公司指令堅決。在時間緊迫
10. 關於創造、創新方面的名言警句,請再寫一句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愛因斯坦
·科學研究工作,尤其富於創造性的意義,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當然,自力更生並不等於封鎖自己.——李四光
·我們要記著,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繭殼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一些陳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不管那些東西是洋框框,還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們打破,大膽地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李四光
·……蜜蜂則採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裡面的花採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培根
·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達爾文
·在自然科學中,創立方法,研究某種重要的實驗條件,往往要比發現個別事實更有價值.
——巴甫洛夫
·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開創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司湯達
·聰明的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性,這是最大的錯誤.——歌德
·大凡實際接觸過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實的人很少會有成就.——赫胥黎
·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高爾基
·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在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斯邁爾斯
·發表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過是只鸚鵡.——陀思妥耶夫斯基
·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力求尋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勝.——朱清時
·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王業寧
·凡能獨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對自己的工作開辟一條新的路線.——吳有訓
·如果試圖改變一些東西,首先應該接受許多東西.——薩特
·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托馬斯·彼得斯
·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陳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