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鍾南山南抗擊疫情的故事簡介
1月18日,星期六,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到趕往武漢的緊急通知。時值春節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陸續踏上回家的路。當天去武漢的航班已無機票,火車票也非常緊張。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
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
這一天,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新增5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提醒公眾的同時,卻選擇了逆行。
「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20日,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關鍵時刻發出的「預警」,為控制疫情在全國范圍內的蔓延贏得先機。
自掛帥出征以來,鍾南山始終沖在前線,始終如鐵人般拚命:4天內奔走武漢、北京、廣州三地,長時間科研、開會、遠程會診、接受媒體采訪,甚至在飛機上研究治療方案……
夫人既生氣又心疼:「能不能讓他多睡一會兒?」但她非常了解丈夫,知道勸也勸不住,因為丈夫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有人曾這樣評價鍾南山:既有國士的擔當,又有戰士的勇猛。他回應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1)鍾南山發明的抗擊病毒的葯擴展閱讀:
2003年抗擊「非典」中,鍾南山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主動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鍾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線,成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推動者,促成了國家多項政策法規的制定,更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代言人,成為穩定民心的科學家代表。
② 鍾南山到大連金州抗疫情是真的嗎
2月2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近發現的兩株病毒變異株在禽類出現高致病性,按現在的情況來說,最關鍵就是要預防、防控,從源頭來解決。不要做活禽的交易,也勸導市民不要去買活禽。
具體情況:
1.致死率超過40%?「不一定」
根據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2月14日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我國內地已有17個省市報告H?7N?9型禽流感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共192人感染發病,79人死亡。今年疫情的高發地點散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截至目前的公開報道,江蘇省感染發病人數最多,達124人,其中35人死亡。浙江、廣東也是重災區,今年1月份我省共新增報告H7N9病例21例,死亡病例10例。
鍾南山表示,變異的病毒株對人是不是有更強的毒性或是有更高的致死率,以及是不是在人群里有更高的傳播率,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結論。但值得重視的是,今年的疫情有兩個特點:一是1月份發病人數比去年1月份明顯增多,另外一個是有報告病例的省份比以前要多。
2.「相當一部分病毒沒有變異」
鍾南山透露,這個變異出現2個特點:一是原來的H7N9是低致病性,以前H7N9在禽類是不發病的,主要是使人類致病。而變異後的病毒現在會使禽類發病,並呈高致病特點。二是出現對達菲的耐葯病例,最近在廣東發現了2例病人的血裡面、上下呼吸道有變異的病毒,並對達菲耐葯。
鍾南山強調,即便已出現耐葯,公眾也不用恐慌,現在很多病例使用達菲還是有效的,因為變異株還沒成為廣泛普遍的流行株,相當一部分的病毒沒有變異。變異病毒株剛發現不久,調整方案為時尚早。目前還有聯合用葯的方法,而且H7N9病毒治療最關鍵還是支持療法。「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禽流感病毒對患者肺部損傷最大,嚴重的患者整個肺部都會變硬,最後呼吸衰竭,同時對心臟、腎臟也有不同程度的傷害。所以我們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要對這些重要器官採取支持療法,如果這些重要器官能支持住,就能度過危險期。」
應對:一出現發熱,馬上就要用葯
「不是說變異了以後對病人致死率就更高,現在還得不出這個結論,目前病例數據資料太少,正在密切觀察。」鍾南山認為,即便廣東採取了很強有力的措施,但廣東人喜歡吃活雞的習慣很難一時改變,所以希望媒體呼籲一下,市民千萬不要去接觸活雞,因為大部分活雞是散養的。
「雖然現在沒有明顯的人傳人的現象出現,但一出現發熱,馬上就要用葯,因為達菲的效果是前5天比較有效,後邊效果不太好,必須要加大劑量才行。」鍾南山同時表示,經過科學論證,在應對流感方面像板藍根、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葯對於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炎症方面的確有效,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將會公布。
③ 在這次成功抗擊疫情過程中,鍾南山院士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關於關於2020年,這是一個讓我們驚訝的一年,也是讓我們感到痛心的一年,因為2020年我們取得了很多的驚喜,例如中國的全面脫貧,還有中國現在的很多國防科技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例如天問一號,華龍1號等等中國新科技的一個誕生都為我們的國家強盛實力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也面對了的巨大的沖擊,就是新冠疫情對於中國基礎醫療服務體系的沖擊。那麼關於在這一次新冠疫情抗擊當中,有一位人貢獻出自己畢生的心血和巨大的力量,這個人就是鍾南山院士。在這一次的新冠疫情抗擊過程中,鍾南山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最後就是作為我們後輩醫學者,一個先驅者榜樣,讓後輩醫學者能有一個十足的榜樣,去學習,去學習他的精神,去學習他為國奉獻的一種品德。
④ 鍾南山南抗擊疫情做了什麼貢獻
2020年1月18日,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鍾南山登上從廣州開往武漢的高鐵,為的是查明在武漢報告的一種未知的「新型肺炎」。
在武漢實地調研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確認,這種「新型肺炎」已經出現「人傳人」現象。
1月20日,鍾南山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果斷向社會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情況,拉響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警報。
此後,他多次出席新聞發布會,接受境內外媒體采訪,為公眾答疑解惑,為一線戰疫注入信心。「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1月28日,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為焦灼的時候,鍾南山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動情地說。
鍾南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20日出生於江蘇南京,福建廈門人,呼吸內科學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
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4)鍾南山發明的抗擊病毒的葯擴展閱讀:
獲共和國勛章
2020年8月11日,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授予84歲的鍾南山「共和國勛章」,以表彰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程中作出的傑出貢獻。
「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的公示稱,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⑤ 鍾南山在抗擊新冠肺炎戰役中有哪些重大貢獻
2020年1月20日中央電視台《新聞1+1》節目白岩松直播訪問鍾南山,得到鍾南山兩次說出「肯定的有人傳人」,是中國官方首次確認病毒有人傳人現象,撼動輿論,由此大眾開始重視疫情白岩松後來描述鍾南山「他說到了人傳人、不要去武漢、要戴口罩等等,這樣的言語立即產生了動員的效果。」
2020年2月27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鍾南山發表講話,指出
1、新冠肺炎疫情傳染情況可能比SARS還高,大概一個人能傳染2到3個人之間,傳染得非常快;
2、有信心在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3、出院後「復陽」的患者再被感染的概率很低;
4、中國的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其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要一級一級上報;
5、全球需要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6、以往對突發性傳染病重視不夠,沒有進行持續的科學研究;
7、一個月內研發出新葯是不可能的。
2020年3月9日,鍾南山在參加廣東省疫情防控專家座談會上表示,新冠肺炎全球疫情的發展估計將至少延續至6月份,防控的重點將從輸出轉為輸入,同時要制定從中國境外疫區來華的措施,對他們做必要的隔離。
2020年9月3日,鍾南山入選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成員。
(5)鍾南山發明的抗擊病毒的葯擴展閱讀:
SARS時期
從2003年初,廣東等地開始暴發不明原因肺炎的時候起,鍾南山就在密切注視著疫情的發展情況。
2003年2月,鍾南山否定了衛生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
2003年2月11日,鍾南山在廣東省衛生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市民到公眾場所進行正常的活動是不會受到感染的,所以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無需對此過份恐懼」。4月11日則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廣東省在SARS發病初期不存在有意隱瞞」。
鍾南山領導的課題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廣東地區「非典」危重病人的成功搶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顯縮短了病人的治療時間。憑著多年經驗,鍾南山採用面罩通氣方式維持病人生命,再使用適當劑量的皮質激素遏止病人肺部囊性纖維化。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和嘗試正確,世界衛生組織派出的專家組認為:以鍾南山為首的廣東專家摸索出來的治療經驗,對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激素的使用造成了後遺症使得康復者終身需要治療其他症狀。
性格與言行
鍾南山以對疫情敢說真話見稱,2003年4月11日在國台辦的記者會說「從醫學方面的角度來看,這個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因為這個病的病原都沒搞清,不可能控制它……
(記者:中國醫護人員的防護有沒有到位?)沒有!」,與4月3日中國衛生部長張文康「我在這兒以部長的名義說中國局部地區已經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到中國來工作、旅遊、開會也是安全的」說法有異。
此外,2003年2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錯誤指SARS病原是衣原體,當天鍾南山在廣東省衛生廳緊急會議上糾正SARS的病原體是病毒。
⑥ 除開在抗擊疫情方面有突出貢獻,鍾南山院士還有什麼科研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之後,84歲高齡的鍾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就趕往武漢,因為時間緊迫,他還是在高鐵上隨便找了一個靠近餐車的位置,爭分奪秒,在高鐵餐車上面研究文件。鍾南山院士的出現,彷彿一劑社會情緒的鎮定劑。在民眾眼裡,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鍾南山院士對抗擊新冠肺炎有著巨大的貢獻,不過,他不僅僅是在抗擊疫情有突出貢獻,他在其他領域也是得到豐碩的科研成果。
鍾南山院士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在2005年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得了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技進步個人特等獎。2003年獲何梁何利科技獎。
⑦ 鍾南山在抗疫過程中有什麼樣的貢獻
鍾南山在抗疫過程中的貢獻:
1、第一時間到達前線,給武漢當地醫護帶來巨大的精神鼓舞,對於民眾同樣也是。
2、率先通過症狀及發展規律發現並第一時間提出人傳人這一現象,對於後續的病情控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第一次會議,鍾南山任組長。
(7)鍾南山發明的抗擊病毒的葯擴展閱讀:
鍾南山在人才的貢獻:
1、截至2003年7月,鍾南山先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十名,其中包括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和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榆林一院李莉博士。
2、鍾南山從教數十年,是一位桃李滿天下、銳意創新的教學名師。2010年,為了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更多拔尖人才,鍾南山親自參與挑選和面試,從廣州醫學院2010級416名臨床醫學專業新生中選拔32名成立「南山班」,並親自擔任班主任。
3、「南山班」一改傳統醫學院校大班授課、臨床實踐不足的落後教學模式,實行小班教學,鼓勵動手實踐,增加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4、鍾南山在開班儀式上說:「希望我班上的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能親身接觸病人,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英語流利、卻去國外實驗室做高級打工仔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中國醫學實用人才。
⑧ 對抗擊疫情有如此大貢獻,鍾南山李蘭娟能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在這次中國對抗新冠狀病毒肺炎戰斗中,兩位國士鍾南山和李蘭娟居功至偉,在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和無私付出之下,在無數白衣戰士仗劍逆行之下,我國14億人民築起了一道堅強的防火牆,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控制住疫情的國家。
其實現在的中國人完全沒有必要再糾結諾貝爾獎的問題,更不必要糾結於鍾南山和李蘭娟有沒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這兩位院士已經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自己。
他們已經做得足夠好,他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對於他們來說,看到健康與自信,重回國人的面龐,這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褒獎了,諾貝爾誰在乎呢?
⑨ 鍾南山院士:H7N9病毒變異株出現耐葯是怎麼回事
2月2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近發現的兩株病毒變異株在禽類出現高致病性,按現在的情況來說,最關鍵就是要預防、防控,從源頭來解決。不要做活禽的交易,也勸導市民不要去買活禽。
「不是說變異了以後對病人致死率就更高,現在還得不出這個結論,目前病例數據資料太少,正在密切觀察。」鍾南山認為,即便廣東採取了很強有力的措施,但廣東人喜歡吃活雞的習慣很難一時改變,所以希望媒體呼籲一下,市民千萬不要去接觸活雞,因為大部分活雞是散養的。
「雖然現在沒有明顯的人傳人的現象出現,但一出現發熱,馬上就要用葯,因為達菲的效果是前5天比較有效,後邊效果不太好,必須要加大劑量才行。」鍾南山同時表示,經過科學論證,在應對流感方面像板藍根、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葯對於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炎症方面的確有效,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將會公布。
⑩ 鍾南山是科學家,那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鍾南山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成為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百人之一。
2003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非典爆發,鍾南山不顧生命危險,奔赴疫區,並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被譽為「抗擊非典的英雄」。
鍾南山的名字從那時起,與公共衛生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每一次公眾健康受到挑戰時,鍾南山都扮演著公共發言人的角色。「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是對鍾南山的詮釋。
2002年12月,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位患者,狀況很特殊,此前都沒有類似的病例。「這位患者得了病以後,幾天肺都壞了,並且跟患者一起吃飯的人也病了。」
鍾南山通過六七個病例實踐,摸索出治療和康復的辦法,後來總結出了「三早三合理」的經驗。
「這是書上沒有的,需要自己實踐自己摸索。盡管我們不知道病源,根據幾十年臨床實踐經驗,我們知道如何使得病人從心臟、腎臟、肺臟一步步度過最困難的時期,總結出來這套經驗在全國推廣,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實踐。」
「2003年1月28號,有關權威部門到廣州,要求我們糾正錯誤的看法,提出這次(疫情)病原是衣原體。」鍾南山回憶。
「我們很奇怪,衣原體很好治,不可能這么難治,治療以後好得快,不會傳染那麼快,所以我就不太同意。後來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獲得了成功。」
「關鍵是我這么做,病人也好了,為什麼不這樣做?」鍾南山說。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盡管鍾南山回憶那段經歷時幾句話簡單帶過,但據媒體此前報道,在抗擊非典過程中,鍾南山曾多次「堅持己見」,還曾站在父親墳前很久,下定決心說真話。
2003年4月12日,鍾南山牽頭的聯合攻關組宣布,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後,這一結果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
對於這份堅持,鍾南山稱,對待新情況要很認真,也要相信自己的實踐。「你做的實踐出來有效,就要相信。為什麼非要去看書呢?書上沒有說,權威說得不一定對。」
中國鍾南山有什麼貢獻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斗中,鍾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並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
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鍾南山多牛
鍾南山院士是一位正直、善良、仁心、德高、嚴謹、守責、真誠、敬業的醫生,耄耋年齡還為國家擔憂操心,令人尊敬。
新中國成立那年,鍾南山考上了嶺南大學的附屬中學,成了一名中學生。在這所學校里,鍾南山最出名的,是他的短跑速度和田徑成績。五年後,鍾南山考入了北京醫學院,他依舊喜愛體育運動,可以說,從小堅實的運動基礎,造就了他超出於常人的體魄。
35歲的時候,鍾南山進入廣州一家醫院,開啟了他的醫生生涯。之所以這樣晚,是因為之前他經歷過上山下鄉的運動風潮,由於一段機緣,得以成為一名醫生。當了醫生以後,鍾南山漸漸顯露出他的醫學才華。在這家醫院,鍾南山潛心研究呼吸系統疾病,論文也獲了獎。
舉個小例子,1984年,留學結束後,回到國內,有個關於檢測患者是否存在隱匿性哮喘的難題,對於這個醫學難題,許多人解決不了,但是,鍾南山找來一個國外的診斷儀器,將它進行了簡化和改造,馬上就解決了。而他的論文直到16年後,才得到權威組織的認可。
鍾南山的父親,曾經留給鍾南山一句話:
「要誠實、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
這句話,影響了鍾南山的一生!不論是遇到SARS,還是遇到新型冠狀肺炎,鍾南山都在實踐著這句話,用它作為自己的人生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