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國發明了算盤
算盤是中國發明的。
珠算是中國古代數學在計算方法方面繼籌算之後的又一項重大發明。早在漢代的。《數術記遺》一書中,就曾記載了十四種上古演算法,其中有一種便是,「珠算」。據南北朝時數學家甄鴛的描述,這種「珠算」,,每一位有五顆可以移動的珠子,上面一顆相當於五個單位,下面四顆,每一顆相當於一個單位。這是關於珠算的最早記載,與後來流行的算盤並不相同,而且在當時也沒有普及流傳。
大約到了宋元的時候,珠算盤開始流行起來。元代未年有一本書叫 《南村輟耕錄》,其中記載了江南的一條俗諺,說新來的奴僕像「擂盤珠」,不撥自動;過了一段日子像「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到最後像「頂珠,撥它也撥不動了。俗諺里都已經有了「算盤珠」的比喻,說明珠算盤的運用在江南一帶已有了一段時間和一定程度的普及了。不過當時算籌並沒有廢除,籌算和珠算同時並用。
珠算的普及並最終徹底淘汰籌算,這一過程是在明代完成的。
2.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發明時間大概是在什麼時候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中國,發明時間大概是在距今約2600年的東周時期。
算盤是中內國傳統的計容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2)發明算盤的國家是擴展閱讀
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運算元」)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
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著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
3.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算盤的規格,呈長方形,四周由木條為框,內有軸心,俗稱"檔",檔的上端中間用一根橫梁隔開,上端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端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子運算,謂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訣,便於記憶,運算簡便。
算盤過去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十分廣泛,不僅商家必備,普通家庭也幾乎都有一個,理財算賬,凡是與計算數字有關的事情大多離不開算盤。老人打的算盤,珠子噼啪作響,手指上下齊飛,運算速度不亞於筆算,得出的結果准確無誤,看人家打算盤,那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
打一手好算盤曾經是一些買賣人的立業之本。聽老人講,建國前年輕人學做買賣,有兩個必要的條件:寫一筆好毛筆字,打一手好算盤,是求職謀生的基本條件。
自古以來,算盤總是用來算錢的,也正因為如此,算盤還通常被中國人用來寓意招財進寶。比如說,人們時常會聽到"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形容的當然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古代中國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凶避邪的百眼篩上,除了有剪刀、發簪、鏡子之外,其中的算盤也是一種象徵富貴的吉祥物。
算盤的歷史淵源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人不少精力。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其依據是,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縣曾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三,劉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演算法統宗"條)。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4. 算盤是哪國人發明的
年代實在太久遠了,估計沒有知道是誰發明的,只知道是中國人而不是日本人。
隨著對陜西歧山出土文物西周陶丸的研究,中國算盤的發明時間已經提前到二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陝西岐山縣西周宮室遺址中出土的90粒青黃兩色陶丸,青色20粒,黃色70粒。
早在漢代的《數術記遺》一書中,就曾記載了十四種上古演算法,其中有一種便是,「珠算」。據南北朝時數學家甄鴛的描述,這種「珠算」,,每一位有五顆可以移動的珠子,上面一顆相當於五個單位,下面四顆,每一顆相當於一個單位。這是關於珠算的最早記載,與後來流行的算盤並不相同,而且在當時也沒有普及流傳。
5. 發明算盤的國家是( ),它大約是在( )朝發明的。
算盤,是我國古代發明創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算盤最早的國家。
算盤,是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的。 「籌算」就是運用「籌碼」——一種削制竹簽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開始用「籌算」乘除法,到了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明代數學家吳敬著《演算法十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盤」這一名稱。約在明代初年,算盤逐漸流行,而論述算盤的著作,在十五世紀中葉已經很多了。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方便,遂在我國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受到廣泛歡迎。
6. 最早發明算盤的國家是
中國
算盤的歷史淵源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人不少精力。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其依據是,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縣曾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三,劉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演算法統宗"條)。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中國算盤是從算籌發展而來的。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復雜,撥珠的速度遠比擺算籌方便快捷多了,於是人們發明了珠算。漢末三國時期徐岳撰的《數術記遺》中有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是對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明朝人吳敬《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記載了有關珠算的演算法。 1573年徐心魯所校訂的《盤珠演算法》一書中就已有類似現在使用的算盤的圖形樣式,在當時,珠算已廣泛地運用了。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珠算盤應該說是中國首創的,並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又經一此商旅傳到了西方。
算盤一類的計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國都出現過,例如古羅馬算盤沒有位值概念,被淘汰,俄羅斯算每柱十個算珠,計算麻煩。現在很多國家流行的是中國式的算盤。
參考資料:http://cathay.ce.cn/history/200702/12/t20070212_10396914_1.shtml
7. 哪個國家發明算盤
沒有爭議,是中國。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8. 發明算盤後被傳入哪些國家
起源
中國算盤是從算籌發展而來的。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復雜,內撥珠的速度遠比擺算籌方便容快捷多了,於是人們發明了珠算。漢末三國時期徐岳撰的《數術記遺》中有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是對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明朝人吳敬《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記載了有關珠算的演算法。1573年徐心魯所校訂的《盤珠演算法》一書中就已有類似現在使用的算盤的圖形樣式,在當時,珠算已廣泛地運用了。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珠算盤應該說是中國首創的,並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又經一此商旅傳到了西方。
算盤一類的計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國都出現過,例如古羅馬算盤沒有位值概念,被淘汰,俄羅斯算每柱十個算珠,計算麻煩。現在很多國家流行的是中國式的算盤。
9. 算盤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算盤是中國發明的。
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是全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盤。
(9)發明算盤的國家是擴展閱讀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
15世紀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
《演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說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演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
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用又簡單方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 ,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