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那些發明家
喻皓 (生卒年不詳)工人建築師。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帶。北宋初年,曾當過都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晚年寫成《木經》三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木結構建築的手冊,可惜後來失傳了。
蘇頌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制了當時先進的天文鍾之一———水運儀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蘇頌所著《新儀象法要》,詳細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構造,歐洲人認為他是現代天文鍾的祖先。
賈憲 北宋數學家,創制「賈憲三角」。他最著名的數學成就,是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上是一個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被稱為中國的帕斯卡三角形。
錢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後到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定居。其著作《小兒葯證真訣》是中國最早的兒科學專著,被視為中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後人視為「兒科之聖」、「兒科鼻祖」。
衛朴 北宋天文學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過度而致雙目失明。他主持編纂的頗有影響的《奉元歷》,在中國天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訂《奉元歷》,使之更趨完善。
李誡 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著名建築學家。他編著的古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
陳專 (1076~?)南宋農學家,一生勤奮好學,潛心研究農學理論,公元1149年著《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冊。作品對江南水田耕作,對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種、蠶桑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是研究中國農業科學的寶貴資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陽人。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長期擔任司法方面的官職。著有《洗冤集錄》,比西方法醫學專著要早350多年,可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權威著作。《洗冤集錄》被譯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國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傑出數學家。他仿照「九章算術」寫成《數書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數書九章》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學家、天文水利學家。他製造了10多種天文儀器,對天象進行觀察和精密推算。所編「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是我國一位有多方面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趙友欽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顧觀海 (1799~1862)清代學者,字賓王,號尚之。江蘇金山人,繼承世業為醫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學,著作12種,在古代天文學方面有獨到見解,撰《周髀算經校勘記》八卷,對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楊岫 (1699~?)清代著名農學家。字雙山,陝西興平縣桑家鎮人。他對種桑養蠶有深入研究,寫有《豳鳳廣義》和《蠶政摘要》兩本養蠶的書,從種桑到繅絲紡織,都有詳細敘述和總結,對研究種桑養蠶技術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貳』 中國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發明了什麼
蔡倫發明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杜詩發明水排。
1、造紙術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
3、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5、水排
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引這種鋼材的製作方法。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叄』 近代中國有哪些發明家
漢字激光照排-王選
雜交水稻-袁隆平
人工合成胰島素-王應睞、曹天欽、鄒承魯、鈕經義、沈昭文
像其它什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類的都不算是中國的科技發明,因為這些都是外國人先發明的,我們是後來才實現的。發明必須是前所未有,世界第一個做到的才算
『肆』 中國近現代有哪些偉大的發明列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1、人字形鐵路
人字形鐵路運用歷史悠久、應用場所廣泛,是簡單經濟又高效實用的鐵路線岔道段種類。人字形鐵路經過普及和發展,又衍生出之字形和X型等鐵路線交匯模式,讓火車在不同鐵路線之間能快速變軌。
清末中國工程師詹天佑巧妙利用人字形鐵路克服了因周邊高落差地勢環境而導致火車難以安全爬坡的困難。
2、侯氏制鹼法
侯氏制鹼法又稱聯合制鹼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於1943年創立的。是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製取氫氣時的廢氣。
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採用。變換氣制鹼的聯鹼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3、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後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4、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三個單位聯合,以鈕經義為首,由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蒼、季愛雪、邢其毅、汪猷、徐傑誠等人共同組成一個協作組。
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經過周密研究,他們確立了合成牛胰島素的程序。這是中國當時唯一一次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5、陸相成油理論
中國在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大的油田,西方人確認中國貧油,就因為中國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為陸相沉積。
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只要條件適宜,陸相沉積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論。這個基礎理論的突破,讓我們發現了自己腳下的油氣資源。
『伍』 中國發明家有哪些,各發明了什麼
蔡倫發明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杜詩發明水排。
1、造紙術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
3、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5、水排
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引這種鋼材的製作方法。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陸』 中國的哪些發明家發明了什麼
喻皓 (生卒年不詳)工人建築師。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帶。北宋初年,曾當過都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晚年寫成《木經》三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木結構建築的手冊,可惜後來失傳了。
蘇頌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學家。他主持創制了當時先進的天文鍾之一———水運儀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計時。蘇頌所著《新儀象法要》,詳細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構造,歐洲人認為他是現代天文鍾的祖先。
賈憲 北宋數學家,創制「賈憲三角」。他最著名的數學成就,是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實際上是一個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被稱為中國的帕斯卡三角形。
錢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後到鄆州(今山東省東平縣)定居。其著作《小兒葯證真訣》是中國最早的兒科學專著,被視為中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錢乙被後人視為「兒科之聖」、「兒科鼻祖」。
衛朴 北宋天文學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過度而致雙目失明。他主持編纂的頗有影響的《奉元歷》,在中國天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訂《奉元歷》,使之更趨完善。
李誡 字明仲,北宋鄭州管城縣人,著名建築學家。他編著的古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
陳專 (1076~?)南宋農學家,一生勤奮好學,潛心研究農學理論,公元1149年著《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冊。作品對江南水田耕作,對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種、蠶桑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是研究中國農業科學的寶貴資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陽人。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長期擔任司法方面的官職。著有《洗冤集錄》,比西方法醫學專著要早350多年,可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權威著作。《洗冤集錄》被譯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國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傑出數學家。他仿照「九章算術」寫成《數書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數書九章》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學家、天文水利學家。他製造了10多種天文儀器,對天象進行觀察和精密推算。所編「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是我國一位有多方面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趙友欽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徐壽 (1818~1884)清代科學家,精於數學和工程技術,與同時代科學家華蘅芳共同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又製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成就。1871年徐壽翻譯出版了《化學監源》等6部書。
顧觀海 (1799~1862)清代學者,字賓王,號尚之。江蘇金山人,繼承世業為醫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學,著作12種,在古代天文學方面有獨到見解,撰《周髀算經校勘記》八卷,對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楊岫 (1699~?)清代著名農學家。字雙山,陝西興平縣桑家鎮人。他對種桑養蠶有深入研究,寫有《豳鳳廣義》和《蠶政摘要》兩本養蠶的書,從種桑到繅絲紡織,都有詳細敘述和總結,對研究種桑養蠶技術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中國國學網
『柒』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他們發明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張衡,畢升,蔡倫,杜詩。
1、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畢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3、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4、杜詩,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捌』 中國近代發明家(1949-2008)10個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當代畢升——王選
製造國寶的人——張玉春專發明多種名貴結晶屬釉
王永民---五筆字型
李官奇----世界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纖維原創技術
鍾春燕----將椰子水發酵製作的食用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張開遜----微型高靈敏溫度感測器
李國坤——我國著名磁路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