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如何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如何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發布時間:2021-07-30 00:24:33

1. 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最關鍵的是什麼為什麼

關鍵在於要大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理論的人才和機制
改變教育模式,從小分類教育,誠實、實乾的用官員的標准重點培養,聰明浮躁的用經商的標准培養,聰明鑽研的重修理科,培養創造型人才。還需要改變灌輸型教育,增加討論型課題,來改善生搬硬套的教學原理。

2. 結合材料,運用哲學知識分析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要實現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必須答堅持發展觀點。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 互轉化,我們應該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向好的方面轉化。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 轉變。為此,要採取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辯證否定觀要求不斷自我否定,要有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要善於否定「中國製造」,堅持開拓創新,達到「中國創造」。
(4)事物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實現中國創造,必須注重中國製造的創新積累,為中國創造積累條件。

3. 怎樣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自主創新

4. 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這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經濟文化強國,這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努力奮斗的結果。2020年我國的GDP已經達到了14.7萬億美元,佔全世界GDP的比重高達17%,而這還是在2020年我國受到了疫情沖擊的情況下的成績。與美國相比,在全世界GDP均在下跌的時候,我國在疫情期間實現了正向增長,這也象徵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現如今美國的GDP只佔了全球25%不到,也許未來我國在GDP上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另外2020年的疫情也證明了我國的強大,在其他國家對疫情不屑一顧的時候,我國迅速拿出應對措施,緊急封鎖疫情重大城市,並且積極開展抗疫行動,最終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其他國家一年都沒有達到的成果。這說明我國醫療科技及經濟的各個方面都在進步,並且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也意味著我國已經在逐步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要想徹底實現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要付出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要努力發展科技

科技是一個國家的強國之本,只有科技發達了才能不受制於人,被其他國家卡脖子,這樣才能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5.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需要採取那些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及時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逐步發展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和「世界工廠」,近半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貨物出口額躍居世界首位。同時也要看到,長期以來,中國產業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製造和勞動密集型裝配環節,在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上處於中低端,製造業大而不強問題十分突出。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傳統優勢減弱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
爭,迫切要求我們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近幾年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一直圍繞「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題開展調研。從調研情況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如何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認識還比較模糊,政策上也有許多偏頗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間,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但許多地方卻把戰略重點一股腦地轉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製造業,並沒有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改造放到應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將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簡單對立起來,在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新興產業許多優惠政策,傳統行業卻難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過行政手段「騰籠換鳥」,熱衷於鋪新攤子,結果不僅打斷原有企業供應鏈條,喪失傳統產業優勢,造成嚴重的就業和稅收問題,而且一些新引進的所謂「高端產業」依然處在組裝、加工、製造的低附加值環節,缺乏核心技術,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並沒有得到相應提高。
實際上,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就是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中國製造」是基礎,「中國創造」是目標。在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技術改造與新建項目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在企業自主創新與國家創新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首先,需要政府更加重視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傳統產業都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當然要發展新興產業,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更重要的基礎。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目前,傳統產業面臨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在經濟增速下行、傳統產業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必須更加重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把優化傳統產業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下大力氣淘汰落後產能,壓縮高消耗、高污染產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傳統產業由加工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專利、融資、投資、品牌構建、商業模式、物流體系延伸,促進製造業向產業鏈的高端發展,推動加工貿易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發展。
第二,更加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不僅僅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主要是結合傳統產業基礎和自然資源、科技優勢、培育和發展能夠滿足和創造有效社會需求的支柱產業。要從科學技術最新進展和社會重大需求出發,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的重大技術和產品進行重點突破,加快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若乾重大項目,拉動產業發展,培育市場需求,加快形成競爭優勢。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支持企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適應需求升級、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的需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在新一輪經濟和科技制高點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第三,更加重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技術改造以內涵發展為主,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在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關鍵在於推動企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提高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經營管理水平。目前,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工業化中期,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方向,聚焦技術創新、品種質量、綠色發展等關鍵環節,推動技術改造由設備更新向通過技術創新改進工藝流程、加強過程式控制制、完善檢驗檢測手段轉變,由單純生產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營銷、服務領域拓展。要把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以科技創新為技術改造提供支撐,把技術改造作為科技創新的途徑,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相互促進,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第四,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在中國製造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中國創造,關鍵在於推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據統計,目前發達國家企業銷售額的10%以上都用於技術研發投入,80%的科研工作依靠大企業完成。與此形成鮮明對照,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技術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左右,設立研發機構的企業不到四分一,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許多企業甚至根本沒有研發投入,也沒有開展任何研發活動。長期以來,大多數科研成果來自科研單位,但科研經費使用效率低下,科研成果運用和轉化緩慢。在企業自主創新與國家創新之間,我們要更加重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吸引技術、人才、資源等各種生產要素,不斷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加企業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6. 我國怎樣才能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需要挖掘,中國創造的東西也很多的嘛。遠有4大發明,近有中國特色............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