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萬戶是怎麼得到啟發創造火箭的呢
就是把活潑的金屬溶液蒸餾水剩餘的粉末用十幾層糖紙包裹放入可樂裡面製作可樂火箭。
B. 萬戶造箭
萬戶
萬戶,明朝士大夫,是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飛天的人,結果雖然失敗,但勇氣可嘉。
如果是問現代中國第一個自己動手研究火箭並親自乘坐的人是誰,恐怕還沒有,因為迄今中國只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 ,景海鵬 ,還有美國的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坐過火箭並去過太空,他們都沒有研製火箭的實力和智慧。
萬戶資料:
火箭是現代發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祖先首先發明的。起始,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准,最早的載人航天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的想法現在看來很可笑,然而在那個時代卻是富有創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們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慮到上升的工具也考慮到安全下落的降落傘——風箏,這都是前所未有的。為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有人說,中國人的「載人飛船研究」,其實從600多年前便開始了。而在人類第一個宇航員加加林上天41年之後,這一偉大的進程,終於回到了人類登天的「祖國」——中國。「神舟」號,是為了完成萬戶沒有實現的古老夢想。
據《文明》雜志介紹,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當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國內清華大學教授劉仙洲首先將其翻譯為中文,後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前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行的人——萬戶飛天垂青史
南方網訊 火箭是現代發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祖先首先發明的。起始,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准,最早的載人航天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的想法現在看來很可笑,然而在那個時代卻是富有創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受到人們的肯定和敬仰。他既考慮到上升的工具也考慮到安全下落的降落傘——風箏,這都是前所未有的。為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有人說,中國人的「載人飛船研究」,其實從600多年前便開始了。而在人類第一個宇航員加加林上天41年之後,這一偉大的進程,終於回到了人類登天的「祖國」——中國。「神舟」號,是為了完成萬戶沒有實現的古老夢想。
據《文明》雜志介紹,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當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國內清華大學教授劉仙洲首先將其翻譯為中文,後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前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關於萬戶飛天,其中還有一些不為多數人所知的故事。
據說萬戶原是木匠,喜好鑽研技巧,從軍之後,改進過不少刀槍車船,在同瓦剌的戰事中屢建奇功,受到班背大將的青睞,要他在兵器局供職,兩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從不趨炎附勢,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廣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職務,並幽禁在拒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想繼位當皇帝。他一方面網羅黨羽,擴充兵力;另一方面搜羅各種技藝,獻給朱元璋,討其喜歡。李廣太投燕王所好,知道萬戶是與班背共同造飛鳥的,對其軟硬兼施,想利用他來為皇上造飛龍。萬戶表面上同意造飛龍,想趁機營救班背,同時完成造飛鳥的宿願。
萬戶去鬼谷與班背會合,但是晚了一步,原來班背已被瓦剌軍所害,是李廣太暗中給瓦剌軍報的信。好在班背見勢不好,令隨從帶著他的《火箭書》沖了出去。萬戶決心造出飛鳥,以實現班背的遺願。他仔細閱讀了班背的《火箭書》,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火箭,然後畫出飛鳥的圖型,眾匠人按圖製造飛鳥。試飛時,飛鳥放在山頭上,萬戶拿起風箏坐在鳥背上。先點燃鳥尾引線,火箭噴火,飛鳥離開山頭向前飛去。接著兩腳噴火,飛鳥沖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飛鳥翻滾著摔在山腳之下……(編輯 阮志峰)
以下轉自動駕駛儀收獲的秋天 之14
錢學森給年輕人講了他的導師王士倬曾經給他講過的「萬虎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公元十五世紀的中國。
那是明朝憲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萬虎。他熟讀詩書,但不去投考。因為他不愛官位,愛科學。他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古人發明的火葯和火箭。想利用這兩種具有巨大推力的東西,將人送上藍天,去親眼觀察高空的景象。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備。
這一天,他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輛捆綁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飛車上。然後,他命令他的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
只見一位僕人手舉火把,來到萬戶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說道:「主人,我心裡好怕。」
萬戶問道:「怕什麼?」
那僕人說:「倘若飛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萬戶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你等不必害怕,快來點火!」
僕人們只好服從萬虎的命令,舉起了熊熊燃燒的火把。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飛車周圍濃煙滾滾,烈焰翻騰。頃刻間,飛車已經離開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當地面的人群發出歡呼的時候,第二排火箭自行點燃了。突然,橫空一聲爆響。只見藍天上萬虎乘坐的飛車變成了一團火,萬虎從燃燒著的飛車上跌落下來,手中還緊緊握著兩支著了火的巨大風箏,摔在萬家山上。
錢學森講到這里停了一下。有一個青年人問道:「後來呢?」
「後來?」錢學森神情惋惜地說道,「萬虎長眠在鮮花盛開的萬家山。當然,他進行的飛天事業停止了。明朝以後,特別是到了近代,我國的科技事業日趨落後,以至倍受列強的欺凌。但是,萬虎開創的飛天事業,得到了世界的公認。美國一位叫詹姆斯·麥克唐納的火箭專家,稱中國的萬虎為青年火箭專家,是人類第一位進行載人火箭飛行嘗試的先驅。他研製的蛇形飛車,也是人類有史以來了不起的發明。」
「實際上,早在明代我國便發明了二級火箭。多級火箭為我國首創,是人類火箭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現代多級火箭的先河。」
C. 中國火箭第一人——萬戶是如何造火箭的
據說萬戶原是木匠,喜好鑽研技巧,從軍之後,改進過不少刀槍車船,在同瓦剌的戰事中屢建奇功,受到班背大將的青睞,要他在兵器局供職,兩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從不趨炎附勢,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廣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職務,並幽禁在拒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想繼位當皇帝。他一方面網羅黨羽,擴充兵力;另一方面搜羅各種技藝,獻給朱元璋,討其喜歡。李廣太投燕王所好,知道萬戶是與班背共同造飛鳥的,對其軟硬兼施,想利用他來為皇上造飛龍。萬戶表面上同意造飛龍,想趁機營救班背,同時完成造飛鳥的宿願。
萬戶去鬼谷與班背會合,但是晚了一步,原來班背已被瓦剌軍所害,是李廣太暗中給瓦剌軍報的信。好在班背見勢不好,令隨從帶著他的《火箭書》沖了出去。萬戶決心造出飛鳥,以實現班背的遺願。他仔細閱讀了班背的《火箭書》,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火箭,然後畫出飛鳥的圖型,眾匠人按圖製造飛鳥。試飛時,飛鳥放在山頭上,萬戶拿起風箏坐在鳥背上。先點燃鳥尾引線,火箭噴火,飛鳥離開山頭向前飛去。接著兩腳噴火,飛鳥沖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飛鳥翻滾著摔在山腳之下……(
D. 我國第一位發明火箭的人是誰
我國明朝抄人:萬戶
火箭的發明最襲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志》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
E. 萬戶對後來火箭的研究產生怎樣的影響
那麼誰是第一個駕駛火箭飛向空中的呢?是我們中國人。而且早在14 世紀時的明代就試驗飛行了。而嘗試用這一技術飛上天空的人,是我國明朝的一個官員,名叫萬戶(其實萬戶是當時的官職名,並不是他本人的名字)。
現代宇宙飛船,實際上是從中國古代起火火箭的原理發展而來的。它們都是靠者噴出的「火」,產生的反作用力,飛上天空的。中國是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起火」,那就是今天火箭的雛形。這是人人皆知的事,但是對於中國人乘火箭飛行的事確極少有人知道,萬戶可是火箭事業的鼻祖哦,哈哈,謝謝
F. 我國明代的萬戶是因為什麼原因想出造火箭的
這個沒有具體記載,據錢學森說的,推測他是科研愛好者,喜歡做實驗,看自己做的很多東西都能飛,就想讓人也飛起來吧,他做這個事的時候年紀也不小了,牽掛少了,膽子就大了。他在年輕的時候在火器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得到朝廷器重,這很大程度上給了他物質和精神支持。
G. 萬戶自製火箭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萬戶歸來:悲悲喜喜中國千年太空夢
北京1月6日電(記者 李京華 韓松)《大眾軟體》的年輕女編輯凌晨最大的業余愛好是寫作有關太空的科幻小說。凌晨僅僅是千百萬熱烈期盼著中國宇航員早日登天的人們中的普通一員。中國人的太空計劃,看上去有著最為廣大的群眾基礎。
千年太空夢
凌晨的《月球背面》是一部反映中國人征服月球,在靜海之濱和哥白尼環形山下建立基地的長篇新作。在凌晨的敘述中,月球,不再為美國人所獨步。她的另一個短篇叫做《火舞》。凌晨寫到,中國的孩子登臨火星,乘著滑翔傘,飛翔在那顆紅色星球美麗的大氣層中。
凌晨說:「科幻寫作沒有男性和女性之分,它表達的是中國人共同的理想。」
在絕大多數反映航天的外國科幻中,登天者都是西方人。然而,中國人的登天夢卻已做了幾千年。嫦娥奔月神話始見於《淮南子·覽冥訓》。而與西方人把月球上的陰影幻想成為火星人的運河不同,中國人覺得,那是奇妙的桂花樹。
讓中國人傷心的是,僅僅立國兩百多年的美國率先把人發射到了月球。但如今,中國人正把文學想像轉化為科技進步。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王希季說:「中國對發展載人航天的需求,既有現實考慮,也看重精神方面。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希望看到中國航天員能遨遊太空。作為一個在世界航天領域中處於前列的國家,如果一個中國人都不能上天,很多中國人的心理感覺會難以接受。」
萬戶歸來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不幸火箭爆炸,他也被炸死了。
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為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有人說,中國人的「載人飛船研究」,其實從600多年前便開始了。而在人類第一個宇航員加加林上天41年之後,這一偉大的進程,終於回到了人類登天的「祖國」——中國。
如今,萬戶的靈魂正游移在凌晨等人的身上。胡俊華是一位青年大學生。他創作了奇異的幻想小說《飛呀飛》,其中提到了萬戶,稱萬戶實際上已發明了很完備的運載捆綁式火箭,有著六個巨大的助推器。只是,萬戶在起飛中,由於失控,而未能飛上太空。
他說,「神舟」號,是為了完成萬戶沒有實現的古老夢想。
作家筆下的中國登天英雄
中國人有著極深的登天情結。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便是反映太空旅行。那是天文學家鄭文光在1954年創作的《從地球到火星》,描寫了中國飛船光顧火星的情形。
1956年,鄭文光又創作了短篇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小說以一個人類大同的共產主義未來為背景,將世界各國青年團結一致開發火星的壯舉寫得恢宏壯闊。然而,在那個時代,這是不現實的。科幻小說《登月自行車》對此進行了諷刺。小說寫道,在大躍進的年代,中國人費盡力氣,把一輛自行車改造成為可以登月的「航天工具」,最終歸於失敗。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中國的登天夢有了現實基礎。作家劉慈欣寫出了浪漫的《中國太陽》。作家描寫一位農村孩子,從進城當「蜘蛛人」擦玻璃,後來被選拔到太空反射鏡上去打掃宇宙塵埃,最後乘飛船飛向千萬光年外的星系。
評論說,小康社會的美好夢想,腳踏實地的艱辛開拓,融成了中國新時期的登天英雄。
登天是一場社會變革
直到1997年,中國平民才有機會第一次面對面接觸到活生生的太空人。是年,5名美國和俄羅斯的宇航員被邀請到中國訪問。
孩子們問曾在太空中累計飛行223天的美國女宇航員香儂·露西德:「在太空中能不能用肉眼看見長城?」露西德誠實地說:「看不見。」這引起了一片惋惜聲。長期以來,中國媒體一直自豪地宣稱,長城是從太空中惟一看得見的人工建築。顯然,太空時代的到來,對中國人的視野和自信心形成了新的挑戰。
今年,美國宇航局專家、「火星叔叔」蘭迪斯來到中國,掀起了又一股以火星為主題的太空熱。與長城的尷尬相似,這回,人們發現中國孩子普遍缺乏對外層空間的想像力。
太空,在關閉已久後,終於向13億中國人打開了大門,但是,對於一個深受幾千年儒家文化薰染的民族,它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心靈和觀念上的變化?這比起火箭技術上的成功,更加令人遐思無窮。(完)
H. 萬戶關於火箭飛行的實驗有什麼意義
我國古代人民沒有忘記將火箭用於飛行方面。其中萬戶最為有名。
傳說萬戶(也有寫「萬虎」的)是明代的一個官吏。他生活在14世紀末,那個時期火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萬戶做過一次大膽的飛行嘗試。他先是製作了兩個大風箏,並排安放,將一把椅子固定在風箏之間的構架上。在坐椅的背後,他安裝了47支當時所能買到的最大的火葯箭。
當一切准備工作就緒後,萬戶坐在椅子上,讓僕人把自己捆綁牢靠。他兩手抓住風箏支架,然後命令僕人手持火把,按口令點燃47支火箭。隨即發出陣陣轟鳴聲,並噴出一股強烈的火焰,還夾雜著撲鼻的火葯味,可是萬戶卻在這陣火焰和煙霧中消失了。
萬戶的目的是想藉助47支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具有的升力浮力,拔地而起並在空中滑翔。
雖然萬戶的實驗失敗了,但是他的勇敢受到人們的贊揚。他的這種大膽而天才的技術構思有劃時代的意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的力量升空飛行的人。
蘇聯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及西亞列夫在《火箭技術導論》中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幻想者。」這里所說的「幻想者」就是明代的萬戶。
1945年,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基姆在其名著《火箭與噴氣》一書中記載了萬戶的實驗,「大約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名叫Wanhoo……」,書中稱萬戶為「試圖利用火箭作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而把他的壯舉稱為「首次進行火箭飛行的嘗試」。
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在其《火箭、導彈和宇宙航行》一書中,敘述了萬戶的業績,並寫道,這位博學而勇敢的中國官員,「在14世紀末,通過發明並試驗一種火箭飛行器,頗有些壯觀地自我犧牲了。」
為了表彰和紀念這位傳奇式的人物,美國科學家還用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這座環形山在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
I. 世界上第一個坐火箭上天的萬戶叫什麼名字
萬戶是我國明朝人,大約生活在14世紀末期。他出身於木匠,曾在大將軍班背手下效力,供職於兵器製造局。他做事勤勉,愛動腦筋,對各種兵器製造技術進行過深入的鑽研,深得班背的喜愛。後來,班背因得罪朝廷權貴而被害,臨死前,將一本關於火箭製造技術的書籍留給了萬戶。根據這本書,萬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火箭。在製造火箭的過程中,萬戶萌發了試圖利用火箭進行一次飛天探險試驗的念頭。他設想,火箭可以產生推力,風箏可以飄在空中,如果人坐在椅子上,手持風箏,椅子下面綁上火箭,點燃火箭後,人就可以藉助於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飛上天空。
萬戶為了將自己的設想變成現實,進行了精心的准備。等到一切准備就緒後,他就開始了飛天試驗。試飛的地點選擇在一座山頂上。那天來了不少人。萬戶坐在一張椅子上,讓人把自己捆牢。他雙手各持一個大風箏,准備妥當後,叫人點燃了座椅下捆綁著的當時推力最大的47支火箭。隨著火箭的烈焰噴射,萬戶連人帶椅離開山頂向前沖去……正當人們驚愕之時,47支火箭硝煙未盡,推力已失,萬戶連同椅子一起,翻滾著摔到了山下。
萬戶的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他為此也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的偉大實踐者,他所創造的採用捆綁式來解決大推力的設計思想無疑給後人留下了有益的啟示。
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與噴氣發動機》一書中,曾詳細地描述了萬戶飛天的探險活動。此外,在蘇聯、德國、英國等有關火箭專家的著作中都曾提到此事。
如今,萬戶已被世界公認為用火箭作動力飛行的先驅。為了紀念這位傳奇式人物,國際天文聯合會於1959年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
J. 發明火箭的萬戶多會出生的
大約是明朝吧,具體時間不知道。
萬戶,或萬虎(Wan Hoo,約公元1500年),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古時的火箭是將火葯裝在紙筒里,然後點燃發射出去,起初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14世紀末期,明朝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2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