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最早用紙作畫的一幅畫是
我國最早用紙作畫的一幅畫是《五牛圖》。《五牛圖》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的繪畫內容:
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鍾;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1)用折紙創造一幅畫擴展閱讀
唐代畫家韓滉擅繪人物和走獸,尤以畫牛著稱,與同時代擅畫馬的韓干並稱「牛馬二韓」。《五牛圖》是韓滉迄今存世的唯一作品,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也是現存最早的紙上動物畫,是少數幾件唐代繪畫作品真跡之一。
《五牛圖》展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傑出水平。畫中五牛一字排開,列為一行,似從遠方走來,緩行在田壟之上。五牛狀貌不一,姿態各異,一緩步前行,一回首 顧盼,一端立不動,一翹首前仰,一俯首吃草,頗具動感。尤以中間一牛最為特別,畫家選取獨特的正面視角刻畫,造型能力高超。
這五牛並非一群,只是五個不同種類,畫家將其高度概括,使每一類型都集中精華加以展現,這類似於現在常說的「藝術典型」。全卷除一叢荊棘外,無其他襯景,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因而每一 牛皆可獨立成圖,又首尾連貫,前呼後應,整體統一。
B. 用折紙的方法,把一張正方形紙分成形狀丶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四邊形你有幾種折法請你畫一畫.
有無數種。只要你在對折時使得被折的兩邊中一邊折為長X和Y,而另邊折長為Y和X。其中X,Y均大於零。
C. 把紙折一下,再從上面畫立體畫的,怎麼作 到的
D. 怎麼以彩色折紙以畫圖形式製作小書
小書製作:
一、活動目標:
1、 能用繪畫、粘貼等組合形式來表現書中的故事內容。 2、 通過活動初步了解製作小書的基本過程及方法。 3、 通過活動使家長與孩子體會共同分享製作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 關於家的認識
2、 製作小書的相關圖片資料(自備)
3、 操作工具:訂書機人手一個(自備)、剪刀、膠水、白紙、彩筆、鉛筆、彩色4頁小書紙(書的大小、形式見通知旁的參考) 4、 製作書的紙由老師准備統一發放。
三、活動過程:
1、家長引導幼兒談談對家的看法,幼兒喜歡哪一部分,選喜歡的部分做為小書的內容。
2、小書製作的要求和方法
A 出示小書製作的材料及製作程序:
a 4頁紙(可選書的呈現方式——造型。如:房子)第一頁封面(書名、圖畫、出版社、作者)。
b第二、三、四頁選跟題目相符的做為故事的內容(內容可以是兒歌的形式、故事敘述的方式,孩子說,家長整理並寫下來。每頁右下角有頁碼) c 封底及裝訂:定價、發行日期。(小書雖然是自製的,但也應仿造得跟真的一樣)裝訂的方法可以是訂書機,還可以打孔用線來穿
B 提示家長:在和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提示幼兒操作的步驟及方法,引導幼兒對畫面中故事的表達,並盡量讓幼兒自己和家長合作完成
C 提示幼兒:在製作故事內容時要注意故事的內容,應該怎樣去表達所表現的故事。
3、幼兒和家長開始操作
4、作品展示:製作好的小書請家長和幼兒帶到幼兒園展示。
四、作品內容
作品內容是根據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內容來製作,只要是圍繞家的內容就可以。小書一共四頁,第一頁為封面,2、3、4頁為故事內容。內容可以是兒歌、故事敘述的方式…… 如:
粘貼(布貼、紙貼等):由家長和小朋友自己選好材料(如:在圖書中看到有關的圖片之類的,將其剪下,貼入書中)
繪畫:由家長和小朋友自己來繪畫故事內容的圖畫,可先提前把故事內容創編好。(幼兒的繪畫能力有限,但是他們有很豐富的想像力,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予幼兒幫助)
附:製作成書——
1、 書的要素
(1) 封面:書名、圖畫、出版社、作者
(2) 插頁:目錄、圖畫、文字、頁碼(故事圖畫,孩子說,家長寫。每頁
右下角有頁碼)
(3) 封底及裝訂:定價、發行日期。(小書雖然是自製的,但也應仿造得
跟真的一樣)
2、 呈現方式
(1) 粘貼:布貼、紙貼、豆貼等
(2) 照片:可利用與內容相符的照片製作圖書。 (3) 造型:可以做成造型圖書。如:傘型
(4) 折疊:故事裡可以加上折紙並與繪畫相結合。
五、小書展示
幼兒和家長將製作好的小書帶到幼兒園班上將展示在教室外面。
E. 怎樣折紙玫瑰 圖畫
比較簡單又比較漂亮的是《越獄》中的川崎玫瑰,在網路中打上「折紙玫瑰」搜網頁就可以找到。
F. 折紙熊貓怎麼畫
俄各國軟硬體雅虎通個人同意和他還有太陽一樣
G. 用折紙方法,把這個圖形一筆畫出來。
1.先將方形紙折成金字塔型,即將每個90度部分,沿著45度線向內折,使中心線成為4個棱邊;
2. 將四個棱邊各兩個折到一起,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每個腰就是兩個中心線;
3. 將該等腰三角形沿著中心線折疊,使4條中心線成為同一條邊;
3. 用筆先將該三角形的斜邊(即由4條中心線合並成,)畫出,即同時完成了該圖的中心線的繪制,在畫到需要的半徑長度時,翻動4個三角形,直到首尾相接;
綜上所述,就是先將圓形的中心線折成四條棱邊並合並到一起,一遍同時畫出,然後再畫圓,一筆可以繪出該圖
H. 如何製作立體折紙紙藝作品 折紙裝飾畫
立體折紙——百合花
所需材料:彩紙
具體步驟:
1.如圖,沿中心骨折,對角線三折後展開,留下摺痕按照三折線折疊好。
2.折成三角形
3.其他三處折法相同
4.向中間對折。
5.打開。
6.兩邊向正中間對折後展開,在下方留下骨折線。
7.向上折。
8.其他三處折法相同。
9.將三角形折到裡面。
10.展開後折進去。
11.其他三處折法相同。
12.翻到側面。
13.向中間對折。
14.其他三處折法相同。
15.展開
16.向外翻
17.完成
I. 中國現存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是( ) A.《清明上河圖》 B.《洛神賦圖》 C.《五牛圖》
五牛圖。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9)用折紙創造一幅畫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代初期,以牛、馬為主要表現對象進行創作的畫家逐漸多起來,到中晚唐達到高潮,不少畫家專以畫牛、馬而著稱於世。
《五牛圖》相傳為韓滉在出遊時目睹田間耕牛圖景所畫,韓滉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食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遠處又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韓滉遂命隨從取出紙筆,全神貫注地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
韓滉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修改,終於繪出狀貌各異的五頭牛,並為這幅畫取名為《五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