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了道術

誰發明了道術

發布時間:2021-07-29 21:59:53

㈠ 道術是源於

祭祀 戰爭 禮儀 文化

㈡ 中國的道術源於哪裡

中國的道術源於哪裡?老莊
三清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

㈢ 中國道術的起源.

起源於自然的崇拜:華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溝通人神意願的占卜等多種方術。這種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殷周時期的對「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諸子紛起,百家爭鳴,其中尤以道、儒、墨(三家稱為「顯學」)、陰陽家、神仙家等,在文化史上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㈣ 請問茅山道術的創始人是誰謝謝

三茅真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道教稱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㈤ 茅山道術的起源是什麼.

魔術#24採納我的答案#47

㈥ 茅山道術的創使人是誰

女道士魏華存則是茅山派的開山太師

在道教各流派中,茅山道如今已式微,並入正一道中,但它在歷史上卻是極有來頭的。傳說西漢景帝時,有茅氏三兄弟在江蘇句曲山得道成仙,因此句曲山又名茅山。自東晉以後,司徒魏舒之女魏華存、散騎常侍許謐、陶弘景等等名士也在此地修道,茅山派因此得名,而女道士魏華存則成為茅山派的開山太師。唐朝因為皇帝與道教祖師老子同姓,因此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奉他為祖先,因此道教地位尊崇。而茅山派更是道教各支派中居領袖地位的主流。道教的神仙譜系也是茅山派創制的。隋唐五代以來,茅山派極其鼎盛,祖庭茅山上的幾座道觀都由唐太宗敕建,唐玄宗更賜民四百戶為茅山派諸道觀服役,茅山派的歷代宗師也都受皇帝封號。

㈦ 道教法術是誰創造

道術是民間和道教結合而成
道術前身是五術,五術進入道教發展出很多東西,包括道術
五術本身並沒有誰發明,只能一種慢慢發展出來東西,而五術也只是秦朝時給的名字

㈧ 道教是誰創造的

中國道教文化簡介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一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時期士,神仙的修煉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范,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時期到隋沒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到兩宋時期,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余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鬼穀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穀子,著有《鬼穀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葯學。人稱「仙人」。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制葯學有一定的貢獻。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張三豐:明代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豐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道教的影響遍及東南亞各國。

㈨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三大教派道、儒、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倡導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強調主體道德和聖人教育的自覺自覺,如何從主體本身強調善惡的必要性,為歷代尊崇。道家以順應自然為核心,提倡無為而治,當人們無法在各種社會關系中認識自己時,道教就有其獨特的發揮。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引導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生活道德。

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與哲學家,世界歷史文化名人。道家經典之作《道德經》,中心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老子主張無為,順應自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㈩ 誰知道中國有名的會道術的人呀

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
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
奉玉皇上帝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有名的人物自東漢以來 太平道領導張魯 五斗米道張角
魏晉葛洪 傳說他會守玄一之法可以分形,即分身術.一人可以分身出現數十個本身形象.這種分形之道又叫鏡道.分形術可以通神,自見其身中三魂七魄,還可接見天靈地祗,驅役山河之神.
東晉寇謙之等等
唐宋又是另一個繁榮時期 出現了內丹的傳承第一代為鍾離權,如<<混元仙派圖>>,以下第四代是兩宋內丹方面最重要的人物系出於劉海蟾門下:李練,張仲范,藍元道(養素先生),馬自然,張伯端,張繼先,王庭揚,劉列,陳仲虛,小鄭真人,麻衣道者,陳摶等。其中陳摶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通三教之學,多所師法。張伯端為金丹派南宗之祖。代表作為<<悟真篇>>,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被後人尊稱為南宗五祖,一述張伯端一系,主張一已清修。內丹的盛行,使傳統的丹鼎道教改變了其貴族專利品的性質,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士要吧普遍接受的東西,從而產生了內丹派前所未有的群眾性教團南宗,全真道,這是丹鼎道教的一大改革,也是宋元道教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了道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