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一篇漢字是這樣創造出來的作文。
中。現在正是星期一的第二節課,尚老師利用這節示範課的機會,給我們搞了一個一「站」到底的比賽。
老師把我們分成了紅、黃、藍三隊,又說了各隊隊長,比賽就開始了。我一看大屏幕才知道,原來這相當於講課呀。
老師讓三位隊長各自挑了一個在屏幕上的數,(⊙o⊙)啊,原來第一關是讀字組詞呀。在這一關里,我們隊的同學念的都還不錯,所以加了一分。
接下來是第二關,讀寫詞語。每組派了隊長一個人上黑板聽寫,雖然我們隊的代表一個詞語都沒出錯,但是由於字體書寫的不太工整,所以沒有加分。這次又沒加分,是紅隊隊員的我,非常焦急。這時,老師的聲音出現在講台上:「紅隊,加油!」彷彿是為我們注射了一管興奮劑,我們又重新振作精神,比賽繼續。
不久,我就從老師出的題目上知道,第三關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輪到我們隊的隊長選人時,題目竟然需要兩個同學來回答。隊長楊子毅先選了葛晟博。我一見,趕緊縮著身子,避免讓楊子毅選中,一是應為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二是怕為我們隊抹黑。在楊子毅的眼睛掃視了一圈之後,還是選擇了我。在葛晟博回答完以後,我就死馬當成活馬醫,用了我所能想到的最簡短的語言,提心吊膽地回答了問題。這時,尚老師問大家還有沒有補充的,一位藍隊的同學站起來把我的問題補充完整,致使藍隊有加一分。我不禁反悔了,因為我還可以回答得更好……
這次一「站」到底比賽,藍隊獲得了第一,我隊第三。這次比賽給我的啟示很大,競技比賽考量的不僅是知識技能,而且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既需要有勇氣參與挑戰,又要沉著應對……真希望再多搞幾次一「站」到底!
2. 根據一個漢字,想像它的由來 寫一篇作文
想像未來作文 -未來的宇宙
2050年,我們已經可以隨便住在哪個星球上了,我和爸爸、媽媽住到了木星上,那裡有三大部分組成:歡樂城、海洋國和水果園. 我們先住進了歡樂城,哇,大地是超大彈簧床,我們一蹦,一跳,一蹦,一跳,真有趣,我在彈簧床上學小兔跳,媽呀,我竟然蹦到天上,「啊 」我張大了嘴,結果等我落下來時,嘴邊貼滿了奶油,細細一嘗,嘿,好好吃耶!原來天是蛋糕做的!來到 「一家三口」樂園,媽媽進了「蔬菜門」去學炒菜,等回到地球上讓我看看媽媽學做的「木星蔬菜」.爸爸進了口腔牙科醫生門」,因為爸爸整天嚷著,不是嘴巴那裡痛,就是這里癢,現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捂耳朵了聽他嘮叨了.我嘛,進了「書海」,啥叫書海呢?就是書的海洋,我可以整天坐在那裡看書,看也看不完,因為你看完一本書,機器人又會拿來十本新書.我們就這樣在歡樂城住了兩年. 然後我們來到海洋國,哇 ,好奇怪,一個蝦士兵說了聲:「歡迎光臨鄙國!」就塞給我們每人一大串河蚌珍珠走了,我們定睛一看,好大的珍珠,我發傻了,大喊一聲:di di di di」這時,鑼鼓,鞭炮聲聲響起,把龍王給招來了,後面還跟著三公主呢. 接著我們來到水果園,哇,水果房子好氣派!水果們都邀請我們住進「水果別墅」,那裡真是太漂亮了,香蕉沙發,蘋果桌子,西瓜搖椅,還有石榴燈呢!水果園的菜更是豐富多彩,我們在那裡常吃的菜就有什麼水果鬼臉,水果補身子啦,等等.我一口氣還說不完呢!還有水果玩具,最好玩的是石榴雲梯和香蕉滑梯,如果你爬雲梯累了,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就能吃到一個小石榴,如果你滑滑梯想多滑幾次,只要稍微用一點力氣,等你滑到快要結束的時候……
答案補充
我來到了二十年後的世間.啊!我來到這兒,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亭台樓閣,假山怪石,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在其間.我真的不相信眼前的這一切這還是人間嗎?簡直就是天堂.
接著,我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這里好大好有氣派啊!四周紫紅的柱子上雕刻著尊貴的龍鳳,栩栩如生,彷彿它們正在歡樂地飛騰跳舞;抬頭一看,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的光芒.再一看工作人員,竟是幾個機器人.哦,原來是工作人員把機器人調整好並讓它按程序辦事,而真正的工作人員只需要在旁邊觀測它們的動作是否正確.我仔細一看,機器人正在進行一種試驗,它們用一種微小的東西放在耳邊,就可以聽見自己想聽見的聲音.
最後,我來到公園.在金色的陽光下,公園顯得更加色彩斑斕,優雅怡人.園內,奇石累累,小路幽幽……這山光水色,鳥語花香,把整個公園打扮得如人間仙境一般.
好了,我們就「旅遊」到這吧.
我坐著時光飛機回到了二十年前,讓我不免有些不太適應.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那一切都會變成現實.
3. 想像人類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作文700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像力驚人的科幻作家,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蘊啊!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4. 想像作文《漢字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5. 想像作文動物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一天,小金豬在草地上懶懶地曬著太陽,小白兔跑過來一把抓起小金豬說:「今天是藝術節,快去參加呀!去去晚了就沒座位了。」
藝術節的場地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那裡有一棵大柳樹。這棵柳樹一看就有好多年了,長得枝繁葉茂,樹蔭遮地,像一把大大的涼傘。
離柳樹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河水奔流不息,整天高高興興地唱著歌。草地上的花花草草都少不了他的滋潤,忙得他不可開交。
下午三點多鍾,小到螞蟻大到大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大大小小的動物們都來了,場地上五顏六色的一大片。開始有些亂哄哄,過了一會兒就靜下來了。
首先上場表演的是小蜜蜂。小蜜蜂披著金黃色的斗篷,「嗡嗡嗡」地唱著小夜曲,很好聽。可是由於聲音太小,誰也沒聽出來他們唱詞。
本來就善於炫耀和騙人的狐狸這下可高興了。穿了一身黃馬褂(裡面一定藏了不少東西),不請自來地沖到台上,變起騙人的魔術。
台下一片唏噓聲,山雞們好不高興地說:「不要臉的東西,總是偷人家的雞,還好意思登台露面,真是的!」
小狐狸也許聽到了什麼,很不好意思,灰溜溜地下去了。
這時,小燕子聽到了這邊的歌聲,從遠處飛來了,給大家獻上了一首動聽的歌:
我們是候鳥,
我們是候鳥,
南方北方年年來,
我們的朋友真不少……
大象高高地站在台下,冷不丁地說起風涼話:「黑不溜秋的怪物,身上比烏鴉還黑,怕冬天,四處流竄,歌兒唱的也難聽……」
小燕子一聽,「哇」地一下子哭了起來,飛走了。嬌小的小燕子哪能受得了這些。
大家對大象很不滿,一起說了他。大象不做聲了。
這時,小兔子對大家說:「山羊嗓門高,讓山羊唱一支男高音吧!」
山羊的臉刷一下紅了,連忙往後退。他身邊的老虎做事沖動,一口把山羊叼了起來直接甩到檯子上。
眾目睽睽之下,台上的山羊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放開嗓子,唱起了南瓜音:
咩咩咩,咩咩咩,
我是一個小傻瓜……
大象又說風涼話了:「五音不全,四肢不發達的傢伙,還唱歌?!」
大象惹了眾怒,大家七嘴八舌:「別人不行,就是你行。」「有本事你上去呀!」
大象還滿不在乎地上去跳起了舞,可惜心靈身子笨,一下子摔了個狗啃屎,逗得動物們哈哈大笑。百靈鳥都笑得肚子疼。
下了台的大象高傲的頭一下子低了下來,百靈鳥告訴他:「以後不許笑話人家了!」
「嗯,嗯,我記住了。」大象連連點頭。
老虎來解圍:「天快黑了,我們來跳個篝火舞吧,怎麼樣?」
「好,好!」大家齊聲贊同。
當天邊的最後一抹晚霞褪去,草地上升起一團火苗,動物們圍著火苗唱呀,跳呀……月亮當空,繁星閃爍,火光映紅了夜空,笑聲、歌聲回盪在芳草地上空……
6. 漢字是怎樣造出來的作文
漢字是怎樣創造的 字起源於圖畫和記號,是中國漢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在中國出土的六千年前的彩陶上,刻畫著許多重復出現的圖畫和簡單的符號,文字學家和考古學家大都認為,那就是中國文字的萌芽,在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中國人就開始了文字的創造。漢字大約有五千年上下的歷史,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已是完全成熟的文字,到現在也有三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關於漢字的造字方法,傳統上認為主要有以下四種:
象形:是一種用線條描畫出事物形狀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實物的,有形可畫的,都用這種方法來造字。如「日」「月」「木」「水」等。
指事:在象形的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或完全用符號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這種方法造出的字叫指示事。「上」「下」「刃」等。
會意:把和字義有關的幾個字或幾種象形符號組合起來,可以表示一個新的意義,這樣造出的字叫會意字。
從古代到現代,漢字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大約經過了三千年的演變過程,甲骨文是古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產生於商代;金文是一種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通行於周代;篆書是通行於秦的文字;隸書是秦漢時使用的一種字體;楷書從東漢末年開始出現,是一直通行到現在的常用字體。從「日」「月」「車」「馬」等字的演變,就可以看出漢字在各個時期的形體特點和變化過程了。
從漢字幾千年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漢字的演變的總趨勢是簡化。它棄繁就簡,避難趨易,不僅簡化、規范了字形,也省減了字數,不斷地克服著漢字難記、難寫、難認的缺點。簡化字在漢字發展的幼年時期就產生了,秦代出現的小篆,是一次大規模簡化漢字的措施,漢唐時期也不斷產生簡化字,宋元以來,隨著通俗文字的產生,簡化字也大量涌現。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
7. 寫一篇漢字是這樣創造出來的……想像作文
參考:
漢字有字形,字音,字義。如「聰明」的「聰」,表示聰明要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才聰明。還有「哭」,口代表眼,點代表淚水,就像一個人在號啕大哭。還有「舞」它的結構多姿多彩,就像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還有許許多多的字,它們也很神奇,都是有事物,物體來描述,來組成字的,就像:江,河,湖,海等的「三點水」,就表示有水。足,趴,跺,跋等的「足」就表示腳的意思等。
還有字謎,歇後語,更是漢字大家族中的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有些人把成語或一些詞語稍加修改,成了一個個生動俏皮的廣告語,如:一步到胃——胃葯廣告語;百衣百順———電熨斗的廣告語;樂在騎中——摩托車廣告語;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治療結石廣告語。這些廣告語雖然都有錯別字,我們學習中雖不提倡的,但它們很幽默有趣,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起到很好的廣告效果。這就是中國漢字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還有一個錯別字的笑話:某公交車上,一個座位壞了,一人好心在上面掛了一個牌子:「禁止做人,後果自負」。這下乘客慌了,我們不做人,那做什麼啊?原來這個好心人把「坐人」寫成了「做人」,鬧出了天大的笑話。所以學好漢字非常重要,否則,一不小心我們就要鬧出笑話。
漢字的優越性對中華民族的團結和振興,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我堅信,華夏幾千年的漢字,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這種文字將越來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愛。啊!我愛你,中國漢字。
8. 漢字是誰創造的的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
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8)想向作文漢子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擴展閱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
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9. 想像作文:人從哪裡來
我來告訴你
人從哪裡來
人是什麼?這問題看起來很簡單,答案卻非三言兩語所能道得明白。
化學家憑著他們在實驗室化驗的結果,他們可以說:人是一大堆不同化學原質的構成體,裡面最多的是水,此外還有鈣、鐵、磷、鈉、石灰、脂肪、糖、鹽……。
生物學家說:人是動物的一類,他的祖先可能是猿猴,他的始祖可能是草鞋蟲,可能是海底的植物--海藻。
哲學家說:人是一種有理性的動物,他們有思想、有意志,他們是萬物中的至靈者。
由另一方面來看,人真像個大怪物,人懂得創作,也知道發明。人能馴服許多禽獸,人也會利用各樣物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享受。人多起來了,在一塊荒涼的地上,立刻能創建出一個美麗的城池,建築起高聳雲霄的巍峨殿宇。雖然是重洋遠隔,關山險阻,人卻會發明和使用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把遼闊無垠的地球縮成渺小的掌珠。人們住在地上作王,已把整個的世界征服了。人們的偉大作為,人們的超然才智,不能不叫萬物都驚嘆拜服。可是,多少時候,你也會看到人的行為無知得可憐,真的愚不可及!你會看到他們同類相殘,彼此陷害,煮豆燃萁,甚似蟋蟀。你也會看到他們放縱邪情私慾,任性妄為,卑鄙下流,寡廉鮮恥,與禽獸無異。由於人類種種極端矛盾的思想與行為,使你看不出「人」這個怪物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從何所出。從多方面觀察,有許多事實證明了人與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之處。難怪有人說:人是猴子變的,而猴子是從下等動物來的。換句話說:人,原本不過是一條蟲。果真是嗎?讓我們從以下的兩種論說來研究。
(一)各種的傳說(臆斷猜測)
人從何處來?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均流傳著許多關於人的臆斷猜測。就如古老的中國,臆猜天地萬物及人類由盤古創始而來,或蟲獸、或樹木、或石頭等變化而來;女媧搏黃土造人等等,多荒誕無稽,無足採信。其他如巴比倫、亞述、埃及、印度、希臘等古老國家亦多有種種荒唐傳說。茲謹以現代仍流傳的各種臆說,分述於下:
1.物理的或唯物主義的臆說:這種假設永久事物的創閱丬說,已由世界乃自然而有的臆說代替了神為創造萬有之主的事實。因唯物主義哲學派對於創造理想的應用,乃有19世紀唯理主義派之抬頭。這些臆說忽略了神是一位創造者,故顯然為基督教神學所不容。
2.萬有由神而出或萬有皆神的臆說:他們的見解是世界既非創造出來的,亦非自原有的物質而形成的,乃是由神本體的發展而有的。萬有自神而出,如同水之自泉源湧出,亦如同光線從太陽射出來一樣。這種臆說的缺點,就是在於萬有皆神論本身的弱點。因為否認了神的位格,以致無法承認人是自由與永存不朽的。他們的主張無所依據,非獨未經證實,且是一種無法證實的臆說。
3.自然進化的臆說:自然進化的論據,是與宇宙乃自然而有的臆說同一性質。自然進化論是自上古時代一步一步的推演,以代替對創造問題的研究,故對於最初的原始問題仍無法解答。此臆說恆遭三種不能解決的困難:第一、不能架設一道通過有生命與無生命間之鴻溝的橋梁;第二、不能越過植物類蔓延的生命,進到動物界有意識的生命;第三、不能自肉體生命跨越到人類理智的、良心的及屬靈的生命。惟有憑著神的作為,才能有原始的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生命。
4.賡續創造的臆說:賡續創造的臆說,是向一次完成創造之說挑戰,他們主張繼續創造的程序。有神論的進化主義者多主張這種臆說。他們認為有機體生物的發展,並非唯物主義進化論的力量,乃是神在有機體生物內的工作力量。這種神聖的作為,有時與創造萬有的程序是一致的,有時則受到嚴格的限制。
(二)聖經的見證(神的創造)
神在聖經里的啟示確是人類起源的權威史實。人們唯一得知人類起源的權威考據,就是在創世記第1第2兩章聖經。
1.創造人類的第一記載:我們知道關乎人類起源的聖經第一記載,乃出自神的創閱汊旨,「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造人類是表明神的一切創造工作達到極點。神並使之與其他創造工作發生連系,且以創造人類的工作,冠乎其他一切創造工作之上並有所區別,成為一種有生命的新紀元。創造人類為全部創造工作總結,神先為人預備了一切的食物和享用的東西,這皆是神按照他的旨意為著人類的發展所安排的。
2.創造人類的第二記載:自創世記第2章4至25節,所記人類起源的第二記載格外仔細。為的是要特別注意人類歷史的開端。有雙重的創造工作可以看出,「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2:7)第一種創造工作乃用塵土造成人的身體,成為一種化學的結構。原文「造」字,含著從原有的物質而造成的意思。在此絕無可推測人類乃從低等動物逐漸進化而成的任何依據,而在某一時間內,被用以造人類之塵土便不復為塵土,乃成為有骨有肉之人的身體。這個記載昭示我們人類是與自然界有關聯的,就這人類較低的一方面而言已是動物界中最高者,且代表著創造工作結構的完善。創造人類的另一特點,是其結論所載:「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並不僅是一個組織,而是一個新的獨特的創造。神創造了一個有靈的活人,使之成為有良知良能以自決的一個有位格的人,借著神所吹入的生氣,便使人成為有永遠靈魂生命的人。
3.女人的起源:創世記第2章21至22節所記載創造人類的過程,即從此便有了男女的性別。若干聖經注釋家對此頗感困惑,並有許多臆測附會的解釋。使徒保羅曾告訴我們說:「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提前2:13)。考其意是說明神先創造男人,然後乃自男人身上造出女人,亞當自己亦承認此事:「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2:23)根據希伯來文,所譯的「肋骨」,一詞欠妥,那個字在舊約聖經中共用了42次,但無其他任何一處譯作「肋骨」,一般都是譯為「腰」或「肋旁」。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各族各人,包括第一代老母親在內,都是第一代始祖的代表。創造人類之所以有這樣性別的區分,並非只為肉體生理上的區別,更是成為以婚姻關系組織社會的基礎。聖徒保羅根據創世記的記載,敘述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系是如何的美妙而有意義(弗5:23-32)。
4.人類的原始情形:進化論以為人類的原始情形,是從一種粗野之物逐漸的發展進化到文明的地步,但這在聖經裡面是毫無依據的。聖經所昭示於我們的是人類在開始被創造的時候,已經美滿而完整,但這並不妨礙人類的進步或發展。聖經明明的否認原始人類的身體是不成熟的,理智是低落的,慢慢的發展到了有語言及逐漸進步到有道德的宗教觀念。這就是聖經對人類原始的情形之定論。
聖經的記載是對於進化論所謂古代人是由進化而成的觀點挑戰。進化論認為人類需要進化的機會,有千百萬年之長久時期的進化過程。而聖經記載僅有數千年的歷史。比較可靠的年考如,艾剎氏(Usshor)及赫阿氏(Ha1es)等年考,因為家譜學上之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年代考據方面微有出入。但論到人類的創造是大約在基督誕生前五六千年,這一時期已足夠各族類語言的發展,一如人口發展到現代世界人口之密度一樣。
10. 漢字是怎樣創造的想像作文
漢字是怎樣創造的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