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視機是如何發明的
發明電視的人叫做貝爾德。他出生於英國,並且從小體弱多病,因此他內無法正常學習及工容作;可是這卻磨練了他克服種種困難的勇氣及毅力。
在他的一次辭職養病期間,他一位朋友的話啟發了貝爾德,於是他決心研製用電來傳播圖像。他並不考慮病痛的折磨,賣掉了僅剩的一點財產購買設備。他的小屋不但是卧室而且是實驗室。當他沒有錢買試驗器材時,他就用舊電扇馬達以及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等代替。在經歷長達5年的研究實驗中,他遭受了許多的失敗,最終在1928年貝爾德用短波從倫敦成功地向紐約傳送了圖像。自此以後,電視事業快速發展起來。
㈡ 發明鍋蓋的是誰
最早的鍋是用鼎煮的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㈢ 目前還沒發明無鍋衛星電視接收器
現在只有小衛星鍋24厘米,相當家裡炒菜鍋,放在自家窗戶口,城市裡的為了防止被查,調好位置,再拿個黑塑料紙一蓋,無論前面是不是有高樓擋著,也不影象信號,45個衛星數字免費衛視,機頂盒是塑料的140元套,比較小一些,金屬殼的180元,和DVD差不多大(含機頂盒遙控器,室外鍋,18米線,高頻頭等),還沒有無鍋天線!!
㈣ 為什麼曾經火熱的「衛星鍋」,現在卻無人使用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了智能化的時代,數字電視、無紙化辦公,各種各樣的高科技,也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不知道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中國在之前安裝的“鍋子”,那時候只要安裝了“鍋子”就可以接受到信號,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有了數字電視,可以看更多的節目了。
㈤ 如何自製衛星鍋
高頻頭最下邊到鍋邊的距離是13CM。由於各種鍋的型號不同,所以焦距也有所不同,可以用的是橋牌電炒鍋的鍋蓋,鍋蓋直徑40CM。這個數據大家可以作為自製鍋的參考。把鍋放在太陽下面在鍋上放3塊鏡子然後找一塊硬紙板在鍋的前面開始找焦點由遠到近開始在紙板上可以看到3塊鏡子反射回來的3道光把紙板慢慢向鍋靠攏直到3道光集中在一點上然後量出到鍋心的距離和到鍋下邊鍋邊的距離,最後裝上高頻頭再慢慢細調到信號質量最高就可以了。
㈥ 衛星是誰發明的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㈦ 以前衛星鍋家家戶戶都有,為什麼後來被禁止使用了
衛星鍋被發明以後,幾乎家家戶戶就都開始安裝衛星鍋,它因為長得又大又圓,看起來像一個大鍋,所以人們都叫它是衛星鍋,其實它就是一個衛星信號接收器,安裝了它之後,電視上就可以搜到更多的頻道。當時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娛樂消遣方式,人們下班之後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看看電視節目,衛星鍋既便宜還方便安裝,所以大家就都開始使用它。
最後衛星鍋還會發出一些微弱信號,衛星鍋數量少的時候,這些信號可以忽略不計,可是如果大家都使用衛星鍋,它發出的信號就會干擾飛機的信號,如果飛機因此發生墜落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國家就出台了政策禁止使用衛星鍋。
㈧ 機頂盒是誰發明的
機頂盒STB(Set-Top-Box)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在歐美作為保護版權和收取收視費的重要手段,有線電視台在每台用戶電視機之前加一個密鑰盒,只有交了費的用戶才能正常收看電視,這就是最初的機頂盒。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互聯網在全世界快速發展和普及,人們萌發了用電視機上網的想法,於是具有Internet功能的機頂盒出現了。當時,計算機和網路廠商都期望網際網路機頂盒能成新的家用電器,市場炒作曾經幾起幾落,但始終未成氣候。
1998年11月,美國和歐洲DTV(數字電視)及HDTV(高清晰度數字電視)試播後,又一次掀起了機頂盒的高潮,這次機頂盒的主要作用是用普通模擬電視機收看數字電視或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當然也具備網路和有條件接收功能,這種機頂盒被稱為數字電視機頂盒。根據傳輸媒體的不同,數字電視機頂盒又分為數字衛星機頂盒(DVB-S)、地面數字電視機頂盒(DVB-T)和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DVB-C)三種,三種機頂盒的硬體結構主要區別在解調部分。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數字衛星機頂盒及有線電視數字機頂盒。
㈨ 衛星通信是誰發明的
只要你打開電視,就能收看到許多由圍繞地球旋轉的同步通信衛星傳送專來的電視節屬目,衛星實況轉播現早已成為生活用語。對此習以為常的人們或許很少去想,就在幾十年前,利用衛星轉播電視節目還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963年,美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同步衛星,並於1年後首次通過衛星實況轉播了東京奧運會,讓全球的電視觀眾從此可以閉門家中笑看全世界。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異國他鄉發生的事。同步衛星的發明人哈羅德·羅森在回憶起這件往事時,頗為感慨:那是1964年,當時的電視還是黑白的呢,但衛星轉播的圖像質量很好。如今,只要打開家裡的高清晰度電視,他就可以用遙控器選擇無數個電視頻道,收看新聞、訪談、政治、科學、自然和體育節目。他本人也是這項發明的受益人,並因這項發明獲得今年的發現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