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還是勞動創造價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觀點,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
所以,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勞動創造價值,都沒問題。
B. 馬克思:勞動沒有價值.(價值是一種勞動還是勞動創造
馬克思肯來定各種生產要素在自財富生產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說: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他贊同威廉•配第的說法,「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財富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共同生產的,這就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參與財富分配提供了經濟依據.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使用價值.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的體現,正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各式各樣的具體勞動,分門別類,形成社會分工.具體勞動的種類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具體勞動種類越多,意味著使用價值種類越多,社會分工越發達.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正是因為生產商品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種商品的價值可以相互比較.說商品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指的就是抽象勞動的凝結;說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就是指抽象勞動構成商品價值的實體.
C. 勞動力自身的價值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能否舉個例子
政治經濟學里,價值的定義: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版力的耗費(抽象權勞動)。
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的同時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
根據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力成為商品,其自身的價值當然就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回復樓上的評論: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價值,而這種有用物品只有是勞動產品並作為商品時它才具有價值。
勞動創造價值,是基於你把勞動創造的產品作為商品時,它就具有價值,故才說這個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商品交換實際上也是生產者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例如,你拿你做筆的勞動換別人做包子的勞動。
煩請多讀幾遍商品經濟與價值規律那一章節,再來發言吧
D. 使用價值是由具體勞動創造的
很好理解吧,因為勞動是具體的,比如種菜,要做澆水除草這些很具體的事情就是具體勞動,創造出來能吃的菜就是使用價值。價值轉移顯然是通過抽象勞動
E. 辨析題:勞動力的價值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
勞動力的價值來要看你源的定義與分類。
通常勞動力的價值要低於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當然例外也有而且很多如工廠主等食利者和經理等管理者,政府官員等既得利益者--
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是很多的。單獨講勞動者創造的屬於自身的價值亦於勞動力的價值不同。
通常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包括了稅收等公共開支和其他人創造的價值如上游工作的價值。
所以勞動力的價值不等於勞動者創造的價值。
F. 商品價值是勞動創造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價值量是有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假定某國生產杯子的廠家只有甲乙丙三家,甲生產一隻杯子需要三個小時,乙需要四小時,丙五小時。現在假定按甲的生產效率出售杯子(也就是你所說的個別勞動時間),那麼無疑乙和丙都是要賠本的,因為他們耗費的時間多,無法跟甲競爭,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多數企業破產或虧本,不利於生產的發展。如果按照丙的效率出售,那麼甲乙都會盈利,這就導致多數企業會盈利,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因為大家都賺錢了,就不會再去想辦法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的話全社會就會陷入一種懶散的狀態。因此,只能採取一個平均值,也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這個題里就是採用乙的生產效率),因為這樣可以保證有賺錢的,也有賠錢的,賺錢的想賺更多的錢就要再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賠錢的為了不被市場淘汰,也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社會才能高效正常運轉。
話很羅嗦,不知道解釋清楚了沒有 呵呵
G. 勞動價值論價值到底是由什麼創造的
首先要弄懂價值是什麼?馬克思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以此展開,首先在商品中,其次是人類勞動。以此理解,區分價值和使用價值。比如,一件商品的價值有什麼創造的?勞動。這些理解都是在馬克思的定義下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