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農業生產有什麼創造

農業生產有什麼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29 17:31:03

1. 說一說,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它主要受什麼因素影響

農業生產的特點
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它一般要依靠土地才能進行。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同經濟再生產密切結合的物質生產過程。跟其他物質生產部門相比,還具有以下兩個不同特點:
(一)地域性 農業生產的對象是動植物。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空氣、水分、陽光和各種養料。不同生物生長發育規律不同,各自要求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和國家政策差別很大,因而形成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
(二)季節性和周期性 由於作物生長發育受熱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響,這些自然因素隨季節而有變化,並有一定的周期,所以農業生產的一切活動都與季節有關,從播種到收獲需要按季節順序安排,季節性和周期性很明顯。同樣,捕魚、造林、畜牧等也有季節性和周期性。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顯著,可從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簡要說明如下:
(一)氣候 光熱、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特別是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密切。因為太陽光熱是植物物質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植物體的干物質(除去水分的物質)中90—95%是通過光合作用得來的,只有5—10%來自根部吸收的養分。所以農業生產的各種措施都在於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光熱條件。各地緯度不同,作物的分布也不同。例如柑桔生長於亞熱帶,蘋果生長於暖溫帶,甘蔗生長於熱帶、亞熱帶,甜菜則生長於涼爽的中溫帶。熱量條件通常是低緯優於高緯,緯度低,生長期長,復種指數高。高緯地區,無霜期短,熱量不足,作物生長困難。除熱量條件外,作物生長還必須有水分,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水分條件。過乾和過濕都不利於作物生長。年降雨量少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發展農業。世界農業發達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熱量條件和降水條件配合較好的熱帶和溫帶地區。氣候年際變化大的地區,農業生產常具有不穩定性。大風、暴雨、冰雹、寒潮、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也常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二)水源 光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因此需要灌溉。臨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雪水,便於修渠打井進行灌溉的地方,農作物收成較有保證;反之,缺乏水源不能進行灌溉的乾旱地方,農業生產就有很大困難。
(三)地形 世界各地的地形多種多樣,直接、間接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例如,許多平原地區地勢廣闊平坦,土層深厚,不僅易於開墾大片耕地,便於生產操作,而且有利於實現水利化和機械化。丘陵、山地的緩坡也可修築梯田,種植莊稼,但地塊較小,不易集中連片,水利化、機械化也比較困難。但山區發展林業、牧業、副業的條件比較優越。其次,由於海拔不同,使熱量分布有明顯的垂直變化,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生長期越短,因此,不同海拔,農作物的品種也不同。
我國山西北部五台山一帶,海拔600到900米為河谷盆地,是玉米、高粱、棉花帶;900到1200米為穀子、馬鈴薯、冬麥帶;1200到1500米為穀子、馬鈴薯、莜麥帶;1500米到2000米為高寒山區莜麥、馬鈴薯帶;2000米以上則不能種植作物。但在西藏聶拉木縣(北緯28°)海拔4700米處的陽坡還種植了青稞。這是因為那裡日照強,成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處的農業生產。
(四)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直接供給作物養分。各地土壤種類不同,適於生長不同的作物。肥沃的土壤,作物生長比較旺盛,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世界各大洲的溫帶草原和肥沃的沖積平原,多半是農業發達的地方。
此外,各種不同的作物常有不同的害蟲破壞其生長,從而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因此,需要採用生物措施或及時施用農葯,以消滅害蟲。

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一)國家的政策和措施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幹預手段的影響。國家或地方政府制訂的各項政策、稅收辦法,限制或鼓勵擴大種植面積,以及提高或壓低農產品的價格等做法,都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
(二)城市和工業的發展與分布 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或擴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長。這就要求農業提供商品糧及副食品。在城市郊區及工礦區周圍,往往形成以生產蔬菜、肉、乳、禽、蛋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地。這是因為城市人口每日需要大量這類產品,如果生產地距離城市較遠,需要長距離運輸,非但要增加成本,也容易使產品損耗或腐爛變質。但在交通運輸業高度發達和冷藏設備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這種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已經減弱。
(三)市場需要量 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對農業生產的類型和產量影響很大。當市場上對一種農產品的需求增大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農民就會設法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或者擴大種植面積。反過來,農民就會縮減某種產品的生產。
除去以上因素之外,不同的勞動力條件、各地的生產習慣等都影響著農業生產。
農業技術改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都經歷了一場深刻的科學技術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農業實現了現代化,即實現了農業機械化、電氣化,以及科學育種、耕作、施肥方法的普遍使用。
在現代工業支援下,各種現代農業機械逐步代替了人力和畜力。現在,發達國家不僅擁有足夠數量的農用拖拉機和動力,而且形成適合各自國情的農業機械體系,從基本機械化發展到全面機械化。農作物的田間作業及農產品的運輸、清選、烘乾、入庫的整個過程都使用機械。農業電氣化也有很大發展,除生活用電外,電力還廣泛應用於灌溉、脫粒、乾燥、貯運、加工、擠奶、剪毛、飼料調劑等多種農牧作業。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也在向機械化和電氣化的方向發展。
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生產不斷提高到新的水平。例如在遺傳育種方面,雜交優勢的利用,培育矮稈的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高產良種,對於增產起了很大作用。美國在30年代,玉米每公頃產量只有1500千克,推廣玉米雜交種後,現在平均每公頃玉米產量達6.750多千克。印度60年代推廣以農作物高產良種為中心的「綠色革命」,至1980年糧食產量翻了一番,由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化肥成為農業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重視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代替低效、高毒、高殘留農葯。使用除草劑,給實行免耕法或少耕法創造了條件,既可節省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現代化農業,就是科學化的農業。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開始出現專業化,首先是農業的區域專業化和農場經營的專業化。例如美國逐步形成的小麥帶、玉米帶、棉花帶、乳酪帶等農業專業化地帶,出現了各種專業化的農場,進一步又把生產過程中的許多作業實行專業化,由專門的工業公司、商業公司、運輸公司來承擔。隨著農業生產專業化的發展,出現了農工商聯合企業,把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重新聯系起來,農業生產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區域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採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2. 農業生產中人們還有哪些創造

所有農歷的東西,大多是在農業生產中創造發明的,例如,農忙時節的歌謠、諺語、24節氣歌,生產工具的製造,植物品種的發現和培育,農機·····還有都江堰、坎兒井、太多了。

3. 你知道農業生產中人們還有哪些創造請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一下吧。

有三腳耬龍骨水車耕犁水碓水磨收割機等等

4. 農業生產有哪些新科技

組織培養(克隆)、基因重組、轉基因、植物生長調節、病蟲防治等等等等。

5. 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方式有哪些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先後有「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三種。
1、在原始社會是刀耕火種。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工具及非常簡陋,人們勞動以氏族為單位,集體耕作,集體享受勞動成果,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壓迫和剝削。
2、在夏商、西周時期是石器鋤耕。土地屬於國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進,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鋤等,勞動者是奴隸和平民,他們集體耕作井田,奴隸主剝奪他們的勞動果實。
3、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是鐵犁牛耕。土地屬於私有,生產工具已經有鐵農具和牛耕,勞動者是農民,他們或耕種自己的土地或租種地主的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注意精耕細作。受封建國家和地主的剝削。

6. 農業生產中人們有什麼創造

物理農業:通過聲、光、電、磁、熱等物理技術,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進植物生長,減少化肥、農葯的使用量,從而達到保持作物穩產、增產,恢復耕地質量,阻止環境惡化與生態惡化,實現農業長久、持久發展的目的。比如:種子磁化處理,小麥增產幅度達8%,玉米增產幅度達11%,蔬菜平均增產在10%左右。 聲波助長處理,可促進植物增產、優質、抗病、早熟,使葉類蔬菜增產30%,黃瓜、西紅柿等果類蔬菜和櫻桃、草莓等水果增產25%。玉米等大田作物增產20%。蔬菜、水果普遍早熟一周以上。 靜電除霧除塵,用於溫室、大棚生產,對植物氣傳病害綜合防效大於80%;應用於畜禽舍內,能夠顯著降低畜禽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一般可減少65%以上。

7. 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創造哪些條件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而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根本標志,是農業生產力的高度發達。向農業現代化不斷趨近的過程,就是不斷發展生產力,使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無論是黨的各級組織還是農業、農村工作部門,在具體工作中要實踐「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組織動員廣大農民,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進軍。在相當長的一段工作中,「代表」的具體實踐,應在五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我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裝備水平不高,科技推廣應用能力低,社會化服務滯後,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戰略,就是要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單產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為核心,實施良田、良種、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工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推進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基礎設施工程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服務社會化和農民現代化,著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構建農業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大糧食戰略工程實施力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國家糧食核心產區和後備產區建設,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提升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現代畜牧水產業的比重,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大規模開展園藝產品生產和畜牧水產養殖標准化創建活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實行規模化種養、標准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步伐,突出抓好農業招商引資,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贏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環節的利益增值。
第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把建設高標准糧田、改造中低產田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科學謀劃和實施一批提高保障支撐水平、增強發展後勁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跨上新台階;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復墾,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培育新型農民。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深入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快培養村幹部、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官等農村發展帶頭人,加快培養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隊伍。

8. 農業生產中人們有什麼創造發明

  1. 現代袁隆平抄的「雜交水稻」:襲

    雜交水稻(hybrid rice)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2. 東漢畢嵐創制三國馬均改進的翻車;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3. 唐代曲轅犁及灌溉工具筒車;

  4. 古代西漢趙過發明的播種工具耬車;

9. 農業生產中有沒有純系若有,純系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它在種子生產中有什麼作用

純系學說對作物育種和種子生產的最大影響是從理論和實踐上提出了自花授粉植物單株選擇的重要性。在自交作物原種生產體系中。應按原品種的典型特性,進行單株選擇、單株脫粒,進行株系比較,一步步進行提純。即採用三圃制的方法生產原種。
純系學說對種子生產的另一個指導意義是保純防雜。在種子生產,卜,保證所生產品種的高純度是種子生產的關鍵技術。即使是自花授粉作物,絕對的完全自花授粉幾乎是沒有的,總會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一定程度的天然雜交.從而導致基因重組,還有可能發生各種自然突變。這也是在種子質量標准中,純度不能要求100%的原因。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放寬純度要求的理由,只要嚴格按照種子生產技術和質量檢驗規程,全可以將種子純度控制在國家種子質量分級標准以內。
事實上,絕對的純系是沒有的,因為大多數植物的經濟性狀都是受微效多摹因控制的數量性狀。所謂「純」只能是局部的、暫時的和相對的,它隨著繁殖的擴大必然會降低後代的相對純度。因此,在現代種子生產中,應盡可能減少生產代數。

閱讀全文

與農業生產有什麼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