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4、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
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❷ 古代名人發明故事
畢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麼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升說。
「你兒子?怎麼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❸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他們發明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有:張衡,畢升,蔡倫,杜詩。
1、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畢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3、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4、杜詩,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❹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有哪些
下面這十大發明是按照發明的年份排列的。請注意,它們都是發明和技術上的進步,而不是自然界的發現,雖然中國在自然界的發現上也有很多領先於西方的例子
-
比如,西方公認威廉姆·哈維與1628年發現了血液循環現象,但是中國公元前二世紀的文獻中就已經對此有了記載。
1.
條播
(公元六世紀的封建社會時期)
中國人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時開始採用條播法。這種技術可以使莊稼長得又快又壯,同時也方便播種,灌溉,除草和收割。
2.
指南針(公元前四世紀的封建社會時期)
這個就不用說了吧,世人皆知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
播種機(漢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這個播種機被用來將種子以均勻的深度撥入地下,並以土掩蓋。歐洲同樣的發明最早出現於公元1566年,直到1800年前後才被廣泛使用。
4.
鐵犁
(漢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帶有寬犁板的鐵犁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直到17世紀這個技術才在英國和荷蘭出現。這項農業技術的出現導致食物的極大豐富,被很多專家認為是工業革命的先決條件。
5.
深度鑽井(漢朝
-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中國於公元一世紀左右發明了深度鑽井技術,鑽探深度可達4800英尺(1.5公里)。他們所使用的技術和今天現代工程師使用的技術並無二致。中國古人用麻繩把金屬鑽頭綁在竹子編成的纜繩上,將天然氣引導地面做為制鹽的燃料。直到18世紀中期歐洲才出現深度鑽井。在美國,最早記錄的深度鑽井發生於1820年代的西弗吉尼亞州。
6.
船舵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中國古代的航海術遠遠領先於西方。西方最早記錄的使用船舵的歷史開始於1180年,而中國人早在一世紀就開始使用設計復雜的船舵了。
7.
馬具(分裂時期
-
公元220年
-
公元581年)
在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公元四世紀)的楚國出現了木質的馬軛。這個重要的發明直到970年才傳到歐洲,而它的普及則用了200年時間。
8.
瓷器(隋朝
-
公元581
-
618年)
瓷器起源於隋代,其技術到唐代達到完美,宋朝時達到頂峰。中國的瓷器舉世聞名。直到1708年德國物理學家Tschirnhausen發明了歐洲瓷器中國對瓷器的壟斷地位才告以結束。
9.手紙(隋朝
公元581
-
618年)
紙張是中國的早期發明之一。最早把紙用作衛生用途開始於589年的隋朝。公元851年,一個阿拉伯旅行家驚奇的發現中國人不是用水而是用紙來清潔自己。而在1700年代晚期的美洲殖民地,人們常用的仍然是玉米核和樹葉。羅馬人則把海綿綁到棍子的一端用作清潔工具。
10.活字印刷
(宋朝
-
公元960
-
1279年)
這個也不用多言了。
❺ 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
火葯
北宋年間,火葯在中國已較普遍地用於戰爭.公元1000年,一個名叫唐福的人發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葯方子里加入砒霜、瀝青、鐵蒺藜等製成原始的炸彈.火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點著或用力敲打之後即刻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比原有體積大數千倍的氣體,產生猛烈的爆炸.我國在公元前後就發現或使用這些基本原料,但將它們配製成火葯則是煉丹家的功勞.到唐代末期這三種原料相混的黑火葯方子已經出現.公元1132年南宋人陳規發明了火槍,它是近代槍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紀初,中國火葯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技術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後,畢燒土製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畢升是一位優秀的刻字工人,在長期的刻字實踐中總結出了活字印刷術,其原理與現代印刷術完全相同,分三個步驟: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後是印刷.
活字印刷術在畢之後不斷發展,在活字材料、揀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斷改進.元代著名農學家王禎創造了木活字印刷術,並於1293年用此法試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縣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術通過維吾爾人傳入高加索,再傳到小亞細亞和埃及的亞里山大里亞以及歐洲.公元1450年以後,歐洲才開始了活字印刷的歷史.
指南針
指南針的製造技術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過的小鐵針具有較穩固的磁性,因此決定採用這種人造磁針代替天然磁石製造指向工具.沈括討論了磁針裝置的四種方法,而且他在製造指南針的過程中還發現了磁偏角.他寫道: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磁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現.有了指南針,遠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對早期的航海家來說,指南針是一件無價之寶.
船閘
船閘在我國北宋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公元1000年前後,在京杭大運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創建了一座大型船閘,史稱西河閘,有上下兩個閘門,結構原理與現代船閘相同.此後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個大型船閘,這三個船閘都是在堰埭旁新開運道建閘,與現代在攔河大壩旁建船閘相同.西方到12世紀才在荷蘭出現第一座船閘.
算盤
珠算的正式出現並推廣應用是在宋元時期.最詳細記載算盤的製造方法及規格是十五世紀中葉的《魯班木經》.16世紀柯尚遷《數學通軌》(1578年)中有「初定算盤式」,所繪十三檔的珠算盤,其形制與現今通行的算盤相同.明代時珠算開始流行,並因其簡單易學,運算方便而流傳於東亞各國.
簡儀
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造發明.簡儀是類似渾儀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由赤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和日晷三部分組成.儀器除了北天極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攔地觀測.簡儀的設計和發明在世界上領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才製造出能與之相比的儀器.現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簡儀,是明正統年間(1437—1442)年所造.
煉焦
南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煉焦和用焦炭冶煉金屬,這樣冶煉成的金屬純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經高溫干餾後所得的固體產物,主要成分為碳,含揮發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長處,避免了煤的缺點.1961年,在廣東新會發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煉鐵遺址中就有焦炭出土.這是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實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國家.歐洲人直到18世紀初才知道煉焦並把焦炭用於冶金,比中國晚了400多年.
元代大紡車
元代人發明的大紡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車.元人王禎在元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1295-1300年)寫成的《農書》中對這種紡車有詳細記載.這種紡車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動力.與舊紡車相比,紡車的錠子大大增多,達到32枚,生產力顯著提高.原有的腳踏三錠紡車每晝夜紡棉僅七八兩;五錠紡車每晝夜紡麻不到2斤,而大紡車卻可以一晝夜紡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紡車的傳動已經採用現在的龍帶式傳動相類似的集體傳動,西方的同類機械要比中國的這種水力大紡車晚幾個世紀.
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鈕經義等人,於1965年獲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經鑒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島素其結構、生物活性、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質首次獲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跨進了重要的一步,為世界蛋白質的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秈型雜交水稻
1973年由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發明.獲1981年國家發明特等獎.該項發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桿秈稻為父本,經過連續回交,育成二九南一號、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過廣泛地測交篩選,選育一批優良恢復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配製南優二號、三號;秈優二號、三號,V優6號等雜交組合,還研究出一整套有關雜交稻繁殖制種和雜種一代的高產栽培技術.1980年,該發明作為中國第一項農業技術轉讓給美國.
❻ 講真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都有哪些
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此劍歷時千載而不銹,且具備金屬記憶功能。而且表面這紋飾設計,我覺得LV應該給版權費的。
❼ 中國古代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2、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5、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❽ 古代名人有哪些發明創造
蔡倫:造紙 畢升:活字印刷 華佗:麻沸散 黃道婆:紡車 劉曄:霹靂車 諸葛亮:獨輪版車 張衡:地動儀權 馬鈞:龍骨水車(翻車) 蒲元:淬火技術 杜詩:水力鼓風機 魯班:雲梯 孫思邈:火葯 戴梓:連珠火銃 龔振麟:鐵模鑄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