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類似矛盾的發明

類似矛盾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9 14:41:40

❶ 類似於「自相矛盾」的故事

吸煙的人常常把吸煙有害健康掛在嘴邊。

❷ 矛盾是誰發明

我也不知道這個詞誰發明的,其實這個詞意思就是一個矛和一個盾,二者相見只能打,意思一樣的很多不一定要叫矛盾,如果這個詞是現在發明的也許叫槍盾,也許叫槍防彈衣,只不過他是古代發明的,古代沒有這些,只是一個名稱而已。

❸ 什麼發明跟矛盾有關

作為20世紀主要的建築師之一,查爾斯·愛德華·讓訥雷-格瑞斯(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 1887-1965),即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集各類稟賦於一身,他既是一名傑出的設計師、畫家,又是一名美術圖案設計師、造型藝術家、諷刺作家。

勒·柯布西耶一生當中,在世界五大洲(歐洲、非洲、亞洲、南美和北美洲)建造了上百座建築。他曾經設計了一整個城市,完成了400幅油畫,創作了50件雕塑,寫就了80多本書籍和雜志,設計了上百件傢具。他的作品,無不體現著他對於人類進步和改善人居條件孜孜以求的精神,從建築到理論都充滿挑戰和創新。

目前正在蘇州美術館展出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不僅展示了一代建築大師60年藝術創作的歷程,還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勒·柯布西耶創作的主軸:色彩。本次展出既呈現了勒·柯布西耶12座代表性建築,諸如法國普瓦西的薩伏伊別墅,馬賽市的光芒之城以及朗香大教堂等,還陳列了他的設計手稿,繪畫和雕塑作品,琺琅作品和書籍作品。帶觀眾進入勒·柯布西耶各個創作年代:1920-1935年的「純粹主義」、1935-1955年的「粗野主義」、1955-1965年的「抒情和光明」的色彩運用。

柯布西耶:那個用矛盾「創造」建築的人
蘇州美術館展出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展覽現場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通常與混凝土的灰色搭配,但如果仔細揣摩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從學生時代到最後時期的作品,勒·柯布西耶一直在使用藍色、紅色、黃色、綠色和玫瑰色詮釋空間,並且使空間富有動感。在其創作生涯的三個階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建築物色彩運用方面的不同方式。開始,他作為畫家中規中矩地遵守純粹主義的條條框框,而後他脫離了幾何學方面的掣肘,並擴大了色彩的范圍,從而最終能夠通過科學的光線布置解決建築學顏色的問題。

「勒·柯布西耶的一個關鍵貢獻在於把生物學意義的功能引入空間的形式構造,而又不損害形式秩序的自足,於兩者之間創造一個平衡立場。然而,認為存在所謂根據假定的人類本性不變的共同的『移情作用』,無疑是天真的。」這是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1988年在他的碩士畢業論文《死屋手記》中對柯布西耶的評價。

建築界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稱,30年前王澍在答辯時把論文貼滿了答辯教室的牆壁,聲稱「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算半個」。雖然論文全票通過,但學位委員會認為他過於狂妄沒有授予他學位。直到一年後經過重新答辯,王澍才獲得碩士學位。

後來有人向王澍求證此事,王澍並不否認自己「憤青」的歷史,並將自己年輕時的性格與作品風格形容為「鋒利」。在其人生最為「鋒利」的階段,王澍卻將柯布西耶奉若神明,稱其為影響他最大的建築師,在《死屋手記》中隨處可見對柯布西耶作品及其建築思想的引用。

在展覽開幕式結束後,王澍回憶道,他對柯布西耶最早的印象來自於楊廷寶先生講述的一個小故事。上世紀20年代楊廷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畢業後,游學歐洲期間訪問了柯布西耶的工作室。事務所裡面只有三個人,門口一個女打字員在那打字,此外還有一個助手,不大的房間里堆滿了模型和圖紙。在展覽中也可以看到他最後住的那間小屋只有17平方米,可以想見柯布西耶是一個非常樸素、孤獨的設計師。

柯布西耶:那個用矛盾「創造」建築的人
柯布西耶 光芒之城前拍攝的照片 法國馬賽 1945年建造

在王澍眼中,柯布西耶是一個矛盾的建築設計師,身上有兩種思維或者說兩種血液。一方面他是一個瑞士人,瑞士風景優美,沒什麼大建築都是一些小房子。柯布西耶一生中都存在這種矛盾,在《東方游記》中看到的是他對地中海傳統城市、村落的興趣,對自然風景、人文民俗的興趣。生活的尺度從來都是小尺度,沒有大尺度。另一方面,柯布西耶長期在法國生活,法國有大尺度建築傳統。所以他身上也沾染了這種雄心壯志,雄心勃勃地追求大尺度建築。在那個時代追求新城市新建築是一種狂熱,柯布西耶也卷在那種狂熱當中。

王澍戲稱柯布西耶是造成今日中國建築困局的「背鍋俠」。拆毀古建築,興建高樓大廈、寬闊大馬路的這種模式,基本就是他發明的。因為柯布西耶出過一個著名的城市規劃,就是「光輝城市」。他計劃把巴黎市中心的古建築大片拆光,造成高層建築和大馬路。這個夢想在巴黎沒有實現,在中國實現了。

「光輝城市」理念是建立在「三百萬人口的現代城市」和「瓦贊項目」的基礎上,是平地起新城。特點是尺度特別大,單體建築的體量也大,底層完全架空,同時,城裡面只有少數建築類型,並且依功能進行明確的分區。城市邊界清晰,沒有郊區,沒有商業性的街道,整體密度極高,地表是個連續的大花園。「光輝城市」的理念一直是毀譽參半的,柯布西耶自己其實也並沒有親眼見證任何一座光輝城市的實現,只有馬賽的單元居住體「算是其中居住建築的一個片段」。但世界各地區模仿光輝城市的時候,往往只看到它的社會價值,以為是對人口聚居的一種技術性的解決方式,而沒有看到它藝術性的一面,因為藝術品是很難復制的,而且柯布西耶希望惠及的對象——普通居民,對建築師在這方面的用心往往是視而不見的,這個世界上還是實用主義者居多。所以,在模仿中,光輝城市的精華部分流失了。

「柯布西耶身上一直是有兩種東西矛盾著的。他沒有必要對中國眼下所發生的一切負責,是我們選擇了他的其中一條線索,這是中國人的選擇,並不是柯布西耶的選擇。」王澍最後表示,他希望中國建築師能夠通過這次展覽重新研究柯布西耶,而不是簡單模仿他的語言過後簡單的放大縮小,這是沒有意義的。

在畫家與建築師之間

在我的現代建築視野里,柯布西耶的建築是最具原創性的,他的畫,不僅是建築畫,也是非常特殊的,是超越時間的。若論對這個時代建築與城市的影響,建築師里無出其右。若論對我個人建築思考與實踐的影響,建築師里也無出其右。無論對城市還是建築,建築學院里他的名字經常被提到,有時是正面的,經常也是反面的,但是,我們真的完全理解了柯布西耶建築思想的所有層面嗎?或許,這樣發問太沉重,討論一下他的繪畫是更有意趣的角度,畢竟,應該沒有人會否認他的繪畫是如此出眾,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他的繪畫呢?我無法猜測別人如何理解,至少可以談一下我個人的理解。

我想到的第一個詞是「繪畫」。建築師一般會畫建築畫,但必須指出,建築畫和純粹繪畫經常是有清楚區別的。很少有建築師的建築畫具有純粹繪畫的質量,但柯布的建築畫就有這個質量。若和中國建築師比較,記憶里,童雋先生的建築畫有這個水準。有意思的是,我覺得柯布還是在他的繪畫和建築畫之間做了清楚的區分的,他的建築畫主要是草圖,一般都是鉛筆畫。但即使這樣,他的鉛筆的筆觸與在紙上面的質感仍然具有某種純粹藝術家的意識,這直接導致他對如混凝土表面肌理質感的准確要求。據說當他在波士頓做哈佛大學的木工中心時,他就對美國混凝土的澆築質量很不滿意,因為那種混凝土既沒有法國的粗糙感,也沒有相反的精細性,總之就是平庸。這種挑剔就意味著一種特別的法國式的准確性。從純粹藝術的角度,並不是越細越准確。你可以說柯布的很多處理很粗糙,但幾乎沒有一個細節不準確。

我想到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地平線」。當我1982年第一次看到柯布的衛城速寫,給我最深刻印象的元素就是柯布的地平線。也許我從小生活在新疆,特別是在新疆與北京之間的火車旅行,讓我對地平線有特別深刻的印象。當然, 建築師畫透視圖,地平線是基礎元素,否則透視圖無從畫起。但今天看來,柯布的地平線不一樣。一般建築師的地平線是圖上的工具,不具有存在與視野的真實性,但柯布的地平線是有真實存在性的。它的地平線很長,延伸的很遠, 有點像是中國宋代山水畫家的意識,意識到建築和廣大范圍的人文地理環境有關。很多年後,2017年,我第一次訪問雅典衛城,站在衛城上,我有點想哭, 為某種即使是廢墟仍然是建築的狀態想哭,為不辜負我幾十年想像的壯闊景象想哭,也為柯布無與倫比的速寫想哭,為柯布筆下的地平線想哭。他的地平線也印證了這個建築師的特別意識,即使只是關於衛城一角的速寫也與整個城市有關。這是一個真正有城市意識的建築師,不是每個建築師都有這樣的意識的。

❹ 矛盾的兩樣東西合成一樣的發明

花紋雨傘,雨傘上面的花紋是利用吸水跟防水特質所產生的效果,不知道這算不算你要的矛盾特質提交回答

❺ 累似矛和盾的發明,還有哪些

坦克,就是類似矛+盾的發明,坦克給人坐的地方就是盾,而大炮就是矛。

❻ 二合一的像矛盾之類的發明有哪些

萬物皆是矛盾體,比如螺絲螺母、桌子椅子

❼ 利用矛盾的優點,科學家發明了哪些東西

不知道................................................................................................................................................................

❽ 除了坦克發明是矛和盾的集合外,還有什麼例子

坦克是將進攻的矛和防禦的盾結合起來。在軍事上,把矛和盾結合起來的例子還有很多,典型的就是碉堡。
碉堡在軍事上是起防守作用的堅固建築物,多用磚、石、鋼筋混凝土等建成。所以從防禦的角度看,它是堅固的「盾」。但碉堡還帶有射擊口,通過射擊口,隱蔽在碉堡里的守軍可以對敵人進行有效的打擊。甚至在有些大型的進攻型戰役中,為了壓縮對敵人的包圍圈,同時又最大程度的減少己方的人員傷亡,通過構築碉堡,步步為營,穩步推進也是很常見的戰術。
另外,在實際生活中,把矛和盾集合起來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帶橡皮頭的鉛筆。鉛筆可以書寫文字,而橡皮頭則能將書寫錯誤的地方擦掉。再比如:雙層公共汽車、火車等等。跟一般的運輸工具比起來,它們既同樣提供了保護乘客或貨物的空間,又能運輸更多的乘客和貨物。

閱讀全文

與類似矛盾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