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因為相信自己有創造力而成功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從社會發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的巨大的天才的創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
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蘋果落地的小想法開始的;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從水壺里的水開了,頂著壺蓋的小想法開始的;法國大數學家潘嘉頓,說他關於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
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創造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展成大創造,這似乎是一條規律。
-狼總是對自己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它們豎起靈敏的耳朵,傾聽自然界的每一種聲音,它們炯炯有神的眼睛總透著躍躍欲試的鋒芒。它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總是為它們帶來了無窮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好奇創造機遇。狼的好奇讓它們對自然界的秘密充滿嚮往,不自覺地去探索。因此我們和狼一樣,人類的許多成功就是好奇產生的,好奇心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縱觀世界上傑出的成功者,他們起初都是一個充滿好奇的人,因此,後來都走上了成功的科學之路。
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在中學時代,聽說可以用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這個儀器的名子叫日晷。他很好奇,就找老師問了日晷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廢舊材料,很快就做出來啦。他利用自己做出來的日晷,研究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規律。哥白尼長大後,提出了著名的「日新說」,推翻了過去一直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地心說」的錯誤說法。
偉大的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一個漁民家庭,從小隨父親到海上打魚。他對大海發生的所有自然現象都感興趣。出海時,回到家裡,羅蒙諾索夫總是要問父親許多問題。「為什麼夏季傍晚海面會出現光亮的水紋?」「為什麼冬夜天空會出現絢麗的北極光?」「為什麼海水每天兩起兩落?」
愛迪生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總想試一試,弄個明白。有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野蜂窩,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撥,想看個究竟,結果臉被野蜂蜇得腫了起來,他還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窩的構造才行。愛迪生後來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大動物行為學家古多爾曾經說過:悶熱的雞窩常常和我們兒童時代的回憶交織在一起。小時候,我曾鑽進雞窩一直呆了五個鍾頭,為的是要看看母雞究竟是怎麼下蛋的。
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常常一個人靠著家鄉的一些來歷不明的石頭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問,為什麼這里會出現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們是藉助什麼力量到這兒來的。後來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國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與研究,終於斷定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礫,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糾正了國外學者斷定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理論。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後為什麼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後來,他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幾乎每一個科學家的傳說都可以告訴我們,他們的一生是充滿了對大自然奧秘好奇的一生,正是這種好奇心引導他們一步步攀登科學的高峰。因為,好奇心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好奇心是成功的重要法寶
對於公認的成功者來說,最通常遇到的問題是別人向其討教關於如何成功的秘訣。在一般總結的各種要素中,4位大師共同強調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羅伯特?拉夫林說,每個人在孩提時都具有好奇心,但是成年後就沒有那麼大了,這非常可惜。一個人只有具有好奇心,同時加上努力才會成功。「必須記住,你要聽從內心世界的召喚,天賦是父母給的,而執著是自己決定的。」
拉夫林從小喜歡拆裝家中的電器,試圖了解那些玩意內部的結構。他最冒險的經歷是把家裡的彩電完全拆開了。雖然這樣做很危險,但是他感謝父母的寬容:「我希望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原理,你必須要知道真理。」
朱棣文說,科學家要對自己從事的事情有真正的喜歡,要有興奮感。他在選擇學生時注重考察其是否對研究項目有無巨大興趣。「當你對事業有好奇心時,所有的熱情、執著就會自然被激發出來。」
科研生活是如此令人著迷,朱棣文說,在一個成功的團隊里,你會與最優秀的人近距離接觸,了解他們是怎樣思考的,關心哪些問題,這些都會對你取得成功有很大幫助。
瓦特是世界上公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蒸汽機,被世人稱為「蒸汽機之父」。他的創造精神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瓦特出生在英國蘇格蘭一個小鎮格里諾克,他的父親是一個木匠,祖父和叔父都是機械工匠。瓦特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智慧和強烈的好奇心,大人們都誇他聰明伶俐。他喜歡到自家的花園里觀察植物的生長,還經常把過程用筆畫下來或記錄下來。他非常喜歡提問題,有時候還真把大人難住了呢。
一天,他在廚房裡看到奶奶正在燒水。水開了發出「哧哧」的聲音,他發現壺蓋不知為什麼就被頂了起來,他好奇地問奶奶:「奶奶,是什麼東西把壺蓋頂起來了?」奶奶笑著說:「是水蒸氣呀,水開了,壺蓋就會被水蒸氣頂起來了。」
小瓦特很不相信地說:「水蒸氣能有這么大的力量?一定是壺里有小動物把它頂起來的。」說著就過去把壺蓋拿了下來看了又看,但是裡面除了水還是水,其它什麼東西也沒有。奶奶說:「怎麼樣?我說的對不對?」可是瓦特還是不服氣,又把壺蓋拿了下來,察看了半天,裡面還是沒有「小動物」出現,這使他有些失望。瓦特仍然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又追問道:「為什麼只有水開了,壺蓋才會被頂起來呢?」
瓦特的父親很喜歡瓦特這樣尋根問底,他告訴瓦特,蒸汽是有很大力量的。父親讓瓦特仔細觀察,看看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從這以後,小瓦特像中了魔一樣,常常盯著燒水壺,一看就是大半天。瓦特常常想:「壺蓋是被水蒸氣推動而上下跳動的。既然一壺開水能夠推動一個壺蓋,那麼用更多的開水,不就可以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推動更重的東西了嗎?」
② 名人靠創意成功的事例
1、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
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2、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
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③ 用比喻的手法解釋 創造力 成功 勤奮
創造力 :比喻充滿智慧和知識,有著高於常人能力的人。
成功:比喻一種理想或滿足感。
勤奮:形容很努力,能吃苦的人。
④ 求有關創造力運用的事例
創造並不神秘,人人都有急待開發的創造潛力。吉爾福特說:"創造性再也不必假設為僅限於少數天才,它潛在地分布於整個人口中間,"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就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深刻地說明了創造力人人有之。科學研究表明,創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腦長期進化的產物,是人類大腦的一種自然屬性,它是隨著人的大腦的存在而存在,隨著大腦的進化而進化,因而它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應具有的潛在能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創造力都是天賦的。根據已有的研究資料,人類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首先是因為發育中的人腦在大腦結構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大腦的可塑性及其變化,將導致學習、記憶、行為以及精神等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大腦的可塑性具有終生性的特徵,這使得神經系統形態與功能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力。人類對大腦的利用率,一般人僅僅為10%,即使是傑出的專家學者,也不會超過30%。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將創造力劃分為普通的創造力和偉大的創造力,認為普通的創造力是每個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獲得滿足感,消除受挫感,為人類提供一種對於自己以及對於生活的積極態度;偉大的創造力是指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創造力,能給人類創造偉大的成就和推動社會進步。
所以簡單的說,做飯做菜就是創造的過程。
⑤ 有關創造力的思維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有哪些
創造性的思維是人類取得成功和進步的重要組成因素。
很多成功人士也是充分利用的,創造性的思維,讓自己處於領先的地位,從而取得了成功。
⑥ 具有創造力的事例500字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製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⑦ 創造性對一個公司成功的重要性。。。。。。急求。。。在線跪等
企業的持續發展在於,高級決策者做正確的事情(選好項目,不能盲目投資),中級管理者正確的做事情(態度,對上不隱瞞,對下多體貼),普通操作者把事情做正確(遵規程,勞紀)。
而公司的主打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的優勢體現於創新,實用性價比。
海爾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在海爾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員工的普遍認同、主動參與是海爾文化的最大特色。當前,海爾的目標是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為民族爭光。這個目標把海爾的發展與海爾員工個人的價值追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每一位海爾員工將在實現海爾世界名牌大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與追求。
「有生於無」與「以柔克剛」
有一次,張瑞敏首席執行官出訪日本一家大公司。該公司董事長一向熱衷中國至理名言。在這位董事長介紹該公司經營宗旨和企業文化時,闡述了「真善美」,並引述老子思想,張瑞敏也發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經》中有一句話與「真善美」語義一致,這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張瑞敏以這句話詮釋了海爾文化之重要性。他說,企業管理有兩點始終是我銘記在心的:第一點是無形的東西往往比有形的東西更重要。當領導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東西太多,而無形東西太少。一般總是問產量多少、利潤多少,沒有看到文化觀念、氛圍更重要。一個企業沒有文化,就是沒有靈魂。第二點是老子主張的為人做事要「以柔克剛」。張瑞敏說:「在過去人們把此話看成是消極的,實際上它主張的弱轉強、小轉大是個過程。要認識到:作為企業家,你永遠是弱勢;如果你真能認識到自己是弱勢,你就會朝目標執著前進,也就會成功。」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張瑞敏:「一位企業家首先應懂哪些知識?」張瑞敏想了想說:「首先要懂哲學吧!」
張瑞敏能聯系企業實際,從老子思想中悟到「無」比「有」更重要、「無」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剛、謙遜才能進取的為人做事之理。驕橫與張揚永遠是企業衰敗之源。
人的成熟,在於思想的成熟。企業家的成熟在於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理念體系。一切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經營哲學家。著名經濟學家艾豐為《張瑞敏如是說》一書寫序,題目就是:「不用哲學看不清海爾」。艾豐用哲學恰到好處地評價了張瑞敏。
海爾文化走進哈佛講壇
1998年3月25日,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內,工商管理碩士二年級學生的課堂上是一番異常熱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萬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師——來自中國的企業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請大家想想看,1984年張瑞敏先生面臨的嚴重挑戰是什麼?」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誘地向大家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呈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舉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國人。
教授不斷提問,把討論逐漸引向深入。「海爾具有每年增長80%的速度,成為家電發展最快的企業,大家認為什麼是影響海爾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張先生,又如何做出決策?海爾管理為什麼是有效的?一條『休克魚'為什麼能被海爾文化激活?為什麼研究企業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學員們各自發表著看法。
張瑞敏聽著各國碩士生的提問和對海爾文化案例的熱烈討論,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國的學生說:「從張先生的講課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國企業成功的管理!」
張瑞敏是走上哈佛講壇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以海爾的卓著業績和精闢經營理念讓世界認識了中國企業與成功的海爾文化。這一事件在中國企業管理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它說明,中國企業只要創新,同樣也可以在企業管理方面為世界做出貢獻。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自身的思維也應具有創造性,並以創造者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造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創造性的良好情境。比如,對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於」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於」提問。要學生「敢問」,關鍵在於教師要愛護扶持他們的熱情,對於學生提的每個問題,要努力做到認真善意地對
待,絕不因為學生提出了沒有意義或不好回答的問題而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質疑、提問的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捕捉每一次學生迸發的創造火花,培養世紀性的創造性人才!
⑧ 創造力是什麼意思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內能力。它是成功地完容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造力是推動生產、促進科學和文學藝術創造發明的重要力量。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引起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化藝術和科技界的普遍重視,對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文化作品創作等創造成果的多少和質量,也因此影響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速度和水平。知識經濟的時代和社會發展進程是離不開一個國家整體素質(包括國民創造力在內)的提高的。因此,國家教育的重點不在單純的智力開發,更在於受教育者創造力的培養之上。
⑨ 依靠好創意成功的例子
如何拍攝一部優秀的廣告片——表現手法,特殊創意
拍攝廣告片要注重於客戶的溝通,通過與甲方客戶的反復溝通來定位廣告的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掌握受眾的心態,以此來琢磨觀眾群的喜好。所以廣告的表現手法不能按照編導一個人的想法來決定,更多的是要投資商和受眾的意思。我分析自己的皮鞋廣告,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覺得應該要詼諧幽默,一改屏幕前一成不變的正氣凌然,風流瀟灑的皮鞋廣告風格。因為我的產品本就定位於青年人,青年上班一族更喜愛的是中規中矩中要包含個人特色,由此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我的廣告受眾只要抓住青年人的眼球即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拋開陳舊的皮鞋廣告的宣傳方式,詼諧搞笑更能讓我的廣告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我的廣告要讓受眾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氣氛,這也是XX皮鞋的理念,讓消費者體會到穿上此鞋給自己帶去的輕快矯健颯爽風姿。
創意是廣告的核心。在決定受眾的時候,我在想,青年男士們必然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留個心,但從購物的角度而言,女士遠遠高於男士,那麼我怎麼能讓自己這個男士產品讓女士關心呢?換句話說,在抓住男士的眼球的同時,如果能吸引住女士,那麼產品的市場會更大。在構想之時,「讓女人買給男人」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里。一如既往的節日禮物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愛的見證又太老套,要詼諧幽默,又要女人愛不釋手給男人買,我想到的就是這雙皮鞋是女人的「幫手」。於是我大膽的設計了一個段子:一個早晨,妻子為老公打點好一切,目送老公西裝筆挺的出門,老公下樓後就開始得瑟,腦海中浮現各種美女,於是心情愉悅的准備出發,卻發現腳怎麼也動不了,原來是皮鞋感應到了他的壞心思,替老婆管住了他。廣告結尾老婆還壞壞的告知觀眾:給你老公買雙鞋吧!這樣溫情而又壞壞的調子相信就算是男士們也會印象深刻,願意購買並且穿上這「愛心」皮鞋。
⑩ 因為相信自己有創造力而成功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例如:牛頓發現了蘋果落地這種現象之後,經過了多少年的研究,終於知道了地球有萬有引力。所以人們想辦法克服了地球的引力,終於飛到了宇宙太空。
瓦特小時候善於觀察,他發現水燒開之後能夠把壺蓋頂得上下,經過仔細的研究,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經過不斷的改進和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工業大革命,因而推進了世界物質文明的加快發展。
變形吸管。我們經常使用吸管,但有的時候不太方便,由於吸水是和人的口有一定的角度,所以,人們發明了可以彎折的吸管,這樣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吸比較熱的水時候,容易把嘴燙著,我校一名三年級的同學發現了這一個問題,於是就大膽的研究,設計出了一種螺旋式的吸管,這種形狀的吸管在吸熱水的時候,可以幫助散去一部分熱量,很適合中老年人的使用,為老年人解決了一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