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在覺知中創造十大規則

在覺知中創造十大規則

發布時間:2021-07-29 10:26:09

⑴ 如何利用感知覺規律組織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活動

創設良好環境 培養幼兒交往能力一、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對於幼兒來說接觸最多的就是幼兒園,所以幼兒園就應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1.開展分享活動,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進入幼兒園後,幼兒要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為了讓幼兒感受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教師可以 定期地讓幼兒帶上心愛的玩具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到幼兒園來與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動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活動後,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交往過程,和誰一起玩的?是怎麼玩的?把東西給誰吃了?為什麼?等等,讓幼兒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2.舉辦節日活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節日活動為幼兒創設了愉快的交往機會,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動之一。我們充分利用「六一」兒童節,我們把傳統的表演節目改為開展一些趣味游戲活動,讓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到游戲中來,他們是主角,教師當配角。這一天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在一起活動,無拘無束,他們感到特別有趣。無形中,孩子們擴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圍,同時又享受到節日的快樂,並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及同伴之間的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從而提高了交往能力。3.開展角色游戲,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角色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意願,模仿成人勞動和交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養自己,承擔社會角色和遵守社會角色規范的一種自我教育活動。在我園組織開展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角色游戲表現出一種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角色意識和對角色規范的認同感

⑵ 如何利用感知覺的適應和對比規律合理組織幼兒的活動

創設良好環境 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一、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對於幼兒來說接觸最多的就是幼兒園,所以幼兒園就應利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學會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1.開展分享活動,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進入幼兒園後,幼兒要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為了讓幼兒感受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教師可以定期地讓幼兒帶上心愛的玩具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到幼兒園來與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動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活動後,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交往過程,和誰一起玩的?是怎麼玩的?把東西給誰吃了?為什麼?等等,讓幼兒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2.舉辦節日活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節日活動為幼兒創設了愉快的交往機會,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動之一。我們充分利用「六一」兒童節,我們把傳統的表演節目改為開展一些趣味游戲活動,讓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到游戲中來,他們是主角,教師當配角。這一天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在一起活動,無拘無束,他們感到特別有趣。無形中,孩子們擴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圍,同時又享受到節日的快樂,並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及同伴之間的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從而提高了交往能力。3.開展角色游戲,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角色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意願,模仿成人勞動和交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養自己,承擔社會角色和遵守社會角色規范的一種自我教育活動。在我園組織開展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角色游戲表現出一種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角色意識和對角色規范的認同感。女小朋友比較細膩,她們生動表現出了「售貨員」的堅守崗位、熱情待客,表現出我園「教師」的嚴於律己、熱情關懷;男小朋友比較爭強好勝,很有正義感,喜歡扮演警察指揮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築師建設高樓大廈,扮演工程師設計汽車、飛機。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表現出來的角色行為是幼兒對社會角色規范的認同,通過角色模仿,不但強化了他們的交往意識和角色規范,並且自覺不自覺地遷移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游戲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多交往,讓他們自己找夥伴,相互合作,引導他們友好相處,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1.為孩子做榜樣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孩子的同伴來家裡玩,家長要熱情接待,還要留給孩子們單獨在一起的時間,等小客人走時,要客氣送別,歡迎下次再來。這樣做實際上是給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2.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家長要為幼兒多提供交往的機會。如:家中來客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和交談,如果有小夥伴同往,要鼓勵孩子拿出玩具和小夥伴一起玩,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兒在交往中學習禮貌待人,學會了社會交往的技能和許多本領。家長還可以為幼兒創設這樣的氣氛,帶孩子或邀請鄰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到戶外參與幼兒的游戲,在玩中給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一起玩的樂趣。3.為孩子創造外出玩的機會家長應經常帶幼兒外出散步遊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並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的生活,鼓勵幼兒與他們進行簡單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難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啟發幼兒去幫助他們,做一個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⑶ 職業教育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哪些

中職學生是指11、12歲到14、15歲的兒童。初中階段又可稱為少年期、青春期或學齡中期。青少年期生理發生迅猛的變化,正處於生理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這一階段的認知特點是:
(1)中職學生感知覺的發展
在知覺方面,中職學生的知覺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首先,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較大提高,能自覺地根據教學要求去知覺有關事物。其次,知覺的精確性、概括性更加發展。出現了邏輯性知覺。在空間知覺上,帶有更大的抽象性。比較熟練地掌握三維的空間關系。在時間知覺上,可以更精確地理解較短的單位,如,月、周、時、分等,而對「世紀」、「年代」這樣的歷史時間單位,雖然也可以開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確。在觀察力發展上,中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確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學生有了顯著的發展。初中二年級是觀察力概括性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觀察中,他們觀察細節的感受力、辨別事物差異的准確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斷地發展。
(2)中職學生記憶和注意的發展
中職學生識記的有意性更加發展起來。初一年級學生的無意識記常常表現得很明顯,對有興趣材料記得比較好,對一些困難材料記得比較差。隨著教學的要求,學生逐步學會使記憶服從於識記的任務和教材的性質,因而有意識記日益佔主導地位。從識記方法上,初中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更加發展起來。初中一年級學生機械識記方法還起著很大的作用。從識記內容看,中職學生的形象識記和抽象識記都在發展。抽象識記從初一年級開始加大了發展速度。
在注意發展方面。初中學生有意注意有了進一步發展。注意比較穩定和集中。在注意的分配和轉換品質上,初中學生都有一定的發展。他們可以邊聽老師講課、邊記筆記。絕大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初中學生思維的發展
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從總體上講處於優勢地位。但初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從初中二年級開始,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這種轉化大約到高中二年級初步完成。
從形式邏輯思維看,初中一年級已開始占優勢。初中二、三年級開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質屬性。就辯證思維發展來講,初中一年級學生已經開始掌握該種思維的各種形式,但水平還不高。初中三年級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處於迅速發展的轉折期,但是辯證邏輯思維尚未處於優勢地位。同時初中學生思維的品質尤其是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很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點。
(4)初中學生想像的發展
中職學生想像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初中二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是學生空間想像力發展的加速期或關鍵期。中職學生想像的創造性成分在不斷增加。初中學生想像的現實性在不斷發展。想像的內容比較符合現實,富有邏輯性。中職學生的幻想具有現實性、興趣性,有時也帶有虛構的特點。而要達到理性的想像一般要到高中階段。

⑷ 學前兒童的感知覺,觀察力,注意力有什麼規律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這是因為,學前期的主要任務就在於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為孩子的正規學習准備條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備條件之一,能夠使孩子上學後學習專心。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學齡前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而忽視了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致使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很難適應正規學習,表現在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應從生活習慣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採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風暴雨,而是從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准時就寢、起床;按時飲食,吃飯碗里不留飯;玩具用過就還原;做事要認真做好,否則重來……離開了細節就沒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選擇那些對孩子的成長、品質的形成具有本質意義的「小事」。
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房間里學習,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藉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研究顯示,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鍾;四歲為十二分鍾,五歲為十四分鍾。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此外,家中的氣氛亦必須穩定,避免經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而無從培養仔細、有耐心、反復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但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贊。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為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閱讀全文

與在覺知中創造十大規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