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音樂創造的作用

音樂創造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7-29 06:32:11

A. 數學在音樂創造上有什麼作用呢

這方面的英文文獻比較多,甚至有些教授既教數學,也教音樂,不妨直接用英文找一找。

B. 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

音樂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們需要用語言來與人溝通一樣。很難想像沒有了音樂世界會

變成什麼樣子。

音樂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1.可以調劑緊張、單調的生活,使人們的神經得到放鬆,有益於身體健康;

2.可以給人聽覺以愉悅,凈化人的靈魂,使人們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

3.能幫人排除憂愁和悲傷,使人從痛苦中解脫;

4.醫學上還用音樂來輔助治療疾病,常常能起到葯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5、音樂使你不孤單;

6、音樂開啟我們的智慧,做作業時,催人奮進;

拓展資料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更是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古代《晉書·樂志》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

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足以說明音樂中的「五音」可以

把握人的性格與行為,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C. 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起怎樣的作用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古代《晉書·樂志》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說明音樂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與行為。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說透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說明音樂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們在進行強體力勞動時,為了減輕精神上的負擔,發出「杭唷!嗨唷!」的聲音,特別是在集體勞動時,更有用歌唱的節奏來統一步伐和著力點的作用。勞動號子就是這樣產生的。另如持續時間較長的重復性勞動,為避免單調及精神上的疲勞,人們也會自然地發出種種歌聲來調劑精神。如採茶、放牧、搖船、插秧等等,雖節奏並不一定與勞動動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調節,就會使人感到輕松和減少寂寞感,枯燥感。

當我們在非常愉快的時候,會一面唱著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著舞。當我們在非常郁悶時,忽然一支優美動聽的旋律飄至耳畔。煩惱、不快立刻煙消雲散,無有蹤跡。

當男女之間欲表達愛慕之情的時候,會發自內心的歌唱。例如我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相愛」為內容的第一樂章,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獨奏的長笛在輕柔的弦樂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調,雙簧管奏出優美迷人旋律。顯示出一派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這是一個愛情的主題,它美麗動人,表現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摯、純朴的愛情,大提琴與小提琴的真誠對答,描述了草橋結拜的情景。之後,樂隊和小提琴相互補充,使愛情主題更加熱烈、愉快。這是熱情的、真摯的、誠懇的發自內心的愛情之歌。

當自己的親人朋友遠離身邊的時刻,出於誠摯的想念,以及期望重逢的心情,於是寄情於歌,這又是大多數抒情歌曲產生的由來。例如,我國著名詞曲家王立平先生《駝鈴》運用音樂的素材把壓抑、深情、欲說又止的送戰友踏征途的依依惜別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同時又表達出「當時夜半北風寒,一路多保重」的戰友深情和革命友誼。

在人們集體生活中,常有集會活動,如示威遊行、列隊行進、集體操等等。這時,大家唱著節奏鮮明、音調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壯聲勢,並寄於感情。這又是軍歌,進行曲以及隊列歌曲產生的由來。

人們為了調劑精神,在吃飯、飲茶、休息之時,同時聽聽輕松愉快的音樂,使人精神格外爽健及增加愉快情緒,這又是古代宴樂和今日餐吧、酒吧、咖啡吧產生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在喪失親人、摯友或失去心愛的東西時,在悲痛欲絕的情況下,也會連哭帶唱地、情不自禁地歌唱,這又是悲歌、悼歌、葬歌、哀歌產生的由來。

人們為陳說某個故事或某個生動情節,常常夾唱、夾白、夾抒、夾敘的方式來表達,這又是長篇敘事歌以及曲藝音樂產生的由來。

當人們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達的時刻,又借用種種不同樂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脫了人聲的限制,並且運用獨奏、合奏、協奏等等形式,這就是一切器樂曲產生的原由。以上實例說明,生活中需要有音樂來陪伴,而音樂又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調劑品,以及人們寄託思想感情的藝術品,更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說:「哪裡有人類的足跡,哪裡就有音樂。」它既可以自娛,也可以娛人,更可以通過音樂音響的信息,來傳達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無不如此。特別是人類越進化、越發展,音樂的復雜性、細致性、多樣性越是明顯,並且大部分音樂以超越了國家民族、人種的界限,以人類共同的感情語言特性,來進行相互間的感情交流,特別是器樂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樂、憂、思、苦」這些感情屬性,只要是人類,都會有相同的感知,至於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視具體作品來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樂語言,其音調雖有所同異,而感情、氣質的屬性,仍然是相同的。

再從目前社會上人材的培養來看,音樂尚有促進人們智力發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音樂來鍛煉人們想像力豐富,思維能力的發展,五官四肢靈敏協調反應迅速、再造想像及創造性思維的增強,在熟練遷移、觸類旁通的作用下,使音樂以外的其它學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著促進功能。對音樂欣賞來說,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進智力作用,而且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下自然而然的獲得。因為聽音樂時,大腦不會是空白的,必有種種多變的活動形象會泛映在腦海里。有時還會隨著音樂,使人宛臨其境,隨音樂的音響,在內心裡有種種喜怒哀樂的感情細流泛上心來。這種藝術的感情語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語言所能形容的。它可以從一星半點的標題啟示下,進行豐富的生活聯想,並循著標題啟示,有著更擴大、更延伸的再造想像因素來「自圓其說」。這種從一點而至多點,從一線而至多線的想像,也即是音樂欣賞時的創造性思維了。並且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維、立體思維、美感思維相交叉在一起的。也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當聆聽一曲、十曲、百曲……之後,人們的想像力的鍛煉增強了,思維方式活躍了,思維反應靈敏了。這樣,不是使人聰明起來了么?正如當代傑出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一樣:「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中外許多著名的學者,在平時大多都是音樂愛好者,或是兼有音樂家的才華,在音樂藝術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使他們在科學上、學術上的成就,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互影響作用。如天王星發現者是美國威廉·赫歇爾,他常常在巴黎聖母院舉行音樂會;如法國思想家盧梭,還編寫了符號譜及音樂辭典,他說:「我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更如愛因斯坦還是小提琴演奏家,巴爾扎克、高爾基他們都是音樂愛好者。

再從音樂對人們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來說,也會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況下有所影響。雖然,不能完全象我國古代儒家那樣,把音樂藝術對道德的作用擴大到相當巨大的地位,正所謂「樂者,德之華也」。「審音而知樂,審樂而知政」等,但多聽高尚的音樂,確實會使人們的情趣高潔起來,多聽鏗鏘雄壯的聲音,也會使人們意志堅強起來,情緒高昂起來。因為它是人們精神狀態的一種反映,當然,黃色的、低級情調的、庸俗的音樂,也同樣會在潛移默化過程中,使人意志衰退、情趣低落,甚至陷入想入非非的魔陣之中。

對於世界各國的音樂,應該了解,以開闊視野,增進知識。特別是歐州文藝復興後逐漸發展起來的西洋音樂,不論在題材上,創作方法上、形式上、體裁上的豐富性和嚴密性上都已達到相當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論的建設上也確實具有相當科學性和系統化。應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來看待。對此,絕不可輕視。例如:歌曲《重歸蘇蓮托》、《魔王》、《鱒魚》、《跳蚤之歌》、《北國之春》、《伏爾加船夫曲》;獨奏重奏曲:貝多芬(小調悲壯《鋼琴奏鳴曲》)、(小調《月光》鋼琴奏鳴曲);舒伯特《圓舞曲》、尚邦《波蘭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管弦樂約翰·斯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聖桑《動物狂歡節》、普羅柯菲耶夫《彼得和狼》,交響樂:貝多芬《英雄》、《命運》、《田園》、海頓《D大調第104》、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歌劇、午劇:莫扎特《費加多的婚禮》、威爾第《茶花業》、比才《卡門》、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這些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音樂華章。曾經激勵感動過多少代人呵!每位音樂愛好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每次的聆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正是這些優秀作品極賦生命力和感染力,成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但作為中國人,更應該對自己的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有更深的感情和廣泛的了解。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長期耕耘在這塊土地上,各自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因此,我國必須在平時多多接觸一些自己民族的音樂藝術,並且從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開始,讓其在幼年時代就在民族音樂的熏陶下成長起來,這就是具體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感情上更能夠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深厚。近百年來經過許多音樂家的努力,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中出現了不少優秀、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

因此,在欣賞音樂時,應中西兼聽,既不能把外國的東西認為好,也不能把外國的東西都視為不適宜給中國人聽的,崇洋媚外主義及國粹主義均是片面的。但對自己民族的音樂藝術更加重視些,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的人民音樂生活中,通俗性音樂總是大量地存在著。古代稱「時尚小曲」或「時尚小令」,今日稱「流行音樂」或「通俗音樂」,例如:《十五的月亮》、《太陽島上》、《軍港之夜》、《蒙古人》、《燭光里的媽媽》、《奉獻》、《五星紅旗》、《霧里看花》、《濤聲依舊》、《榕樹下》以及各種流行樂隊組合「零音樂隊」、「舞人製造」、「阿里郎組合」、「羽泉」、「黑鴨子樂隊」、「黑豹」。更有分風糜世界的現代音樂流光異彩,理查德的現代鋼琴音樂,黑人歌手,里奇、傑克遜,瘋狂歌手,麥當娜、布蘭妮……等等。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倍加厚愛的音樂人。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短小精焊,輕松愉快,它給人以娛樂、消遣,對人們精神上的調劑作用是相當突出的。但它也有兩大類:一類是通俗的,一類是庸俗的。缺少藝術修養和音樂基礎知識的人們是一時殊難分辨,庸俗音樂的炮製者也利用此來牟取利益。我們只有加強音樂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下才能逐步到達。它的方法是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給人們以美以娛樂、以愉快。人們是為了追求美的享受才來聽音樂的。

去積極地傾聽音樂吧,它會使你品格高潔、性情儒雅,會使你的生活是美侖美奐、情趣昂然。

D. 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常聽音樂的好處:常聽人說「音樂」可以讓人消除工作緊張、減輕生活壓力、避免各類慢性疾病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有醫學根據的。在醫學研究中發現,經常的接觸音樂節奏、律動會對人體的腦波、心跳、腸胃蠕動、神經感應等等,產生某些作用,進而使身人身心健康。音樂無形的力量遠超乎個人想像,所以聆聽音樂、鑒賞音樂,是現代人極為普遍的生活調劑。 音樂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對健康有多少幫助呢?下列是一些資料報導:

1. 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避免因自律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

2. 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紓解憂郁苦悶的心情,甚至音樂還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靈治療。

3. 音樂可以刺激腦部,活化腦細胞,適當的音樂刺激對腦部的活動有很大的幫助,甚至達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4. 音樂可以提升創造力、企劃力以及刺激右腦,尤其是古典樂曲,對右腦的訓練與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5. 音樂可以幫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經傳導速率、增強記憶力與注意力,讓人的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解放。

6. 音樂的旋律可以使嬰兒呼吸平靜、心跳減緩,讓嬰兒不再哭鬧不安,也可以刺激嬰兒的大腦思維能力,讓他更聰明。

E. 音樂對人的作用

1、減輕壓力和焦慮

有研究研表明,音樂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減輕人的壓力和焦慮,起到鎮靜、舒緩的效果。

2、減輕疲勞感

人在聆聽環境音樂時可以減輕主觀疲勞感,變得舒心放鬆,從而改善與主觀情緒變化有關的自律神經功能。

3、陶冶情操

音樂通過其本身的魅力影響著聆聽者品質形成,所以音樂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4、對於孩子有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優秀的音樂對於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選擇音樂作品時認真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作品,認真了解不同音樂類型所發揮的作用。

5、調理心理問題

將音樂用於調理心理問題,心理有問題的人群,會給他們聽與他們情緒相同的悲傷、恐懼等情緒的音樂,結束後會放舒緩的音樂,讓這類人群走出消極的情緒,從而達到調理的目的。

F. 簡單談談音樂的作用

音樂可以讓身體放輕松,好的音樂可以紓解壓力,避免因自律神經緊張失調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音樂可以幫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經傳導速率、增強記憶力與注意力,讓人的身心都得到適度的發展、解放。

G. 音樂創作的價值意義在於什麼

音樂創作的價值意義在於通過了解、熟悉、認識等感性及理性活動,得到深刻的審美感受和體驗,觸發了創作慾望。能引起這種創作慾望的,不僅是大自然與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現實美與現實丑,也可能是其他藝術作品如詩歌、文學、繪畫、雕刻、戲劇中的藝術美。

作曲家的豐富的生活實踐,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素質,以及各方面的修養對創作慾望的形成有決定性影響。

作曲家對所要反映的生活產生強烈的感情是極為關鍵的。感情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貫穿在創作過程的始終。

(7)音樂創造的作用擴展閱讀:

音樂價值有音樂的內容價值和形式價值:

內容價值是聽者對音樂思想、情感表達的評價。聲樂作品的歌詞能夠直接表達出來作者的情感,但聽者是否認同,則取決於聽者是否與作者有相同的生活或思想情感經歷。器樂作品中標題音樂的標題能夠說出主題,但聽者能否對演奏內容共鳴,則要看聽者對音樂形式的效用評價,而對無標題音樂則更得由主體各抒仁智。

音樂的形式價值是聽者對旋律、節奏、寫作技巧、表演技巧、配器技巧等的效用評價。譬如同樣歌詞的美聲歌曲,變換成現在的流行唱法,被流行音樂多樣化的個性染色了的形式,不僅會突出「形式價值」的價值,而且能夠對作品的內容價值演繹出不同於作者的個人詮釋。

H. 創作在音樂實踐中的作用是什麼

音樂創作的准備及孕育階段。音樂創作的三個環節之一。
作曲家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了大量存在的客觀事物,這些事物往往是處於未加工狀態的美與丑,通過了解、熟悉、認識等感性及理性活動,得到深刻的審美感受和體驗,觸發了創作慾望。能引起這種創作慾望的,不僅是大自然與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現實美與現實丑,也可能是其他藝術作品如詩歌、文學、繪畫、雕刻、戲劇中的藝術美。作曲家的豐富的生活實踐,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素質,以及各方面的修養對創作慾望的形成有決定性影響。作曲家對所要反映的生活產生強烈的感情是極為關鍵的。感情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貫串在創作過程的始終。
與其他藝術相比,作曲家對生活體驗所採取的角度略有不同。他往往不太注意具體的生活細節,而著重從生活中取得感受與啟示,強調對生活的整體印象、氣氛及其運動的過程。或許更深入一步的是生活中的某種意境、神韻以及對生活的本質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這是由於音樂難以直接表現具體形象而帶來的創作特點(現實生活及思想、概念往往只通過比擬、隱喻、象徵、概括、抽象等手法而被間接反映在音樂之中)。作曲家也有可能通過間接的生活體驗取得創作的沖動,只要這些藝術所反映的生活形象、氣韻及其本質等以及由它們所引起的感情與體會是作曲家比較熟悉的。同樣,作曲家也能從以往的樂曲,尤其是民間音樂中獲得靈感而進行創作,因為這些是在歷史上已經被典型化的生活在音樂中的具體反映。但是間接體驗生活的前提,仍然是直接體驗生活的長期積累。
創意
作曲家將創作沖動及感情轉化為音響的過程,即基本樂思的形成。音樂創作的三個環節之一。
音樂藝術的特點是以音響為其物質材料,現實生活、具體對象、思想、情感、意境等等都要轉化為由樂音為主所構成的音響。通常,作曲家總是在以往的音樂成果中汲取經驗,對前人的音樂表現手段與各種手法進行分析、判斷、提煉,通過自己的重新設計、安排、想像進行新的創造,產生新的音響。因此,對歷史音樂文獻的熟悉,對民間音樂的領會,對音樂語言特點的掌握是創作的重要條件。當代音樂作品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和啟示也很重要。這里存在一個繼承與創新、借鑒與消化的關系。
基本樂思的形成對創意起樞紐作用。基本樂思是作曲家對所要反映的現實生活的最典型、最概括並最富有情感特徵的主觀感受的結晶。它轉換成音樂時,最初可能是一種節奏型、一種特定的和弦進行、一種兩部對位的基本骨架,但最常見的一種是動機或一個音樂主題,它就為整部樂曲奠定了基礎。在出現基本樂思的同時,會考慮到體裁、樣式、曲式模式等等具體的表現方式。可以說,在創意的起始,就已經同時設想了形象的塑造問題。音樂的內容與形式的創作是難以截然分割的。
在創意的過程中,突出的要求是:具體內容與實際音響的對應。為此,作曲家常會反復吟唱(演奏),對所創作的音樂進行適當的修改、調整,求得兩者的最佳統一。在這種意義上,創意就具有通過即興創作與表演兩者相互結合而使樂曲逐步定形的特點。
對於創作的奧秘,歷史上曾因對音樂藝術理解的不同而有多種說法,也存在著爭論。在各種觀點中比較共同的一點是強調靈感的作用。實際上,靈感是一種通過長期艱苦構思活動後產生的一種飛躍現象,往往突如其來,使作曲家得到一種「頓悟」,其出現也往往不止一次。靈感出現時,具體內容與實際音響的對應關系常處於最佳狀態,因而能大大推動創造活動的進展。
塑形
在使內容物化(音樂化)的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使基本樂思逐步展開以產生具體形式,並符合形式美的要求。音樂創作的三個環節之一。
需按照音樂藝術本身的規律,根據一定的音樂邏輯,用適當的音樂語言來創作生動、鮮明、感人並富有獨創性的作品。熟練的寫作技巧、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是至為重要的,在形象的塑造時,既須根據內容的需要來確定形式,也會由於形式美的要求對內容作適當的調整,兩者存在互相制約、互為因果的關系。在創作中,最初的構思常常有被多次修改、變易、豐富、潤飾等反復推敲過程。
音樂形象的塑造,從形式美的要求來說,就是具有合於邏輯的、不斷發展的運動感,使音樂通過重復、變化、平衡、對比、層遞等表現手段以取得多樣的統一。這個基本原則隨著時代、民族、社會發展的不同,在歷史上呈現為不同的音樂結構,多種的風格樣式和各種變體。如何創造出具有時代風格、民族風格而又帶有個性的樂曲,在形式與內容兩方面都具有新意,這常是作曲家為之奮斗終身的目標。
樂曲的形式定型以後,通常就可算是創作的完成。但在實際上,這個成品還需經演出的檢驗。演奏家、聽眾會對它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反應,作曲家也會進行一些修改、變動。
編輯本段
音樂創作類型

①器樂曲。通過不同的體裁,將對現實的反映歸納為表現與造型,按照形式美的規律將主觀對現實的情感體驗納入一定形式之中,以求表現出處於深處的思想內涵。對於標題音樂,可強調通過標題的啟示,使現實與感情思想更易結合起來。
②歌曲。將歌詞的形式規律加以定型,使其所表現的感情相對固定,並將其各種思想內涵轉化為自己的體驗及解釋。③戲劇性音樂。包括與其他藝術的結合如舞劇、歌劇等,主要是對劇中人物性格、活動、反應作出創作者的主觀評價,轉化為感情表現及體驗,並將其運動過程固定為具體的形式。這時,音樂是另一藝術的感情體現,而該藝術就成為音樂的具體形象表現,至於其主次關系則因情況而有不同,其思想性內涵往往由該藝術直接反映出來。
編輯本段
即興創作

創作與表演相結合的一種特殊形式,作曲家也就是演奏(唱)家,亦稱為即興表演。最早出現於古代音樂初創時期,但迄今仍在世界各國音樂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即興創作因時代、民族而有不同的傳統。它是作曲家(或演奏家)根據瞬間的感受,使音樂內容具體成形的創作活動,並隨著創作者的演奏水平與現場發揮而呈現不同的形態。即興創作的特點是富於激情,現場發揮,靈活多變,但時間短促,缺乏推敲的餘地,不易盡善盡美。因此,在音樂發展過程中逐漸被分成創作與演出兩個不同的階段。在當代演出實踐中,仍保存即興創作成分的,如東方某些民族的音樂以及西方的爵士音樂等。西方某些現代作曲家有時也強調即興創作的因素,如偶然音樂與一些先鋒派的作品,著意在強調音樂的不確定性與偶然性上,其基本含義已有所不同。

閱讀全文

與音樂創造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