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易經的智慧的曾仕強《易經的智慧》
《易經的智慧》講座長達150集,歷時半年,曾教授將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輕松幽默的語言,引領觀眾和讀者自在挖掘《易經》這座智慧的寶藏!本書由《易經的智慧》電視講座整理而成。這是曾仕強教授首次講授《易經》64卦,教授告訴我們,對《易經》原文晦澀難懂的語言進行了現代化詮釋,賦予了《易經》全新的生命意義,這讓更多徘徊在易學門外的人們,也能夠輕松領悟那深邃而又簡單易行的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無論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都來源於《易經》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那麼陰陽是怎麼產生的?它們之間是什麼關系?陰陽的思想對中華民族,又有著怎樣重要的影響呢?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家看過巴比倫的文化、希臘的文化,如果說這些文化明顯不同,卻彷彿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說它們相同,卻又好像差得很遠,那到底是近還是遠,到底是同還是不同? 第1節:陰陽之道(1) 第2節:陰陽之道(2) 第3節:陰陽之道(3) 第4節:陰陽之道(4) 第5節:陰陽之道(5) 第6節:陰陽之道(6) 第7節:八卦定乾坤(1) 第8節:八卦定乾坤(2) 第9節:八卦定乾坤(3) 第10節:八卦定乾坤(4) 第11節:八卦定乾坤(5) 第12節:《易經》與命運(1) 第13節:《易經》與命運(2) 第14節:《易經》與命運(3) 第15節:《易經》與命運(4) 第16節:《易經》與命運(5) 第17節:《易經》與命運(6) 第18節:《易經》與命運(7) 第二部分
《易經》作為中華文化的群經之始,一方面從哲學的角度指導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發展;另一方面,《易經》的占卜功能始終神神秘秘、隱隱約約。那麼《易經》的占卜到底有多大的精準性?孔子是如何評價《易經》的占卜功能的?我們又怎樣才能卜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卦呢?《易經》的占卜功能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神神秘秘、隱隱約約,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某個人說自己會卜卦,那麼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覺得這個人頓時神秘起來。作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因為喜歡《易經》而韋編三絕,但他卻忠告世人:不佔而已矣。既然占卜是《易經》的功能之一,為什麼孔子又勸我們不佔呢? 第19節:破解占卦(1) 第20節:破解占卦(2) 第21節:破解占卦(3) 第22節:破解占卦(4) 第23節:破解占卦(5) 第24節:破解占卦(6) 第25節:乾坤易之門(1) 第26節:乾坤易之門(2) 第27節:乾坤易之門(3) 第28節:乾坤易之門(4) 第29節:乾坤易之門(5) 第30節:乾坤易之門(6) 第31節:乾卦六龍(1) 第32節:乾卦六龍(2) 第33節:乾卦六龍(3) 第34節:乾卦六龍(4) 第35節:乾卦六龍(5) 第36節:乾卦六龍(6) 第37節:乾卦六龍(7) 第38節:六龍御天(1) 第39節:六龍御天(2) 第40節:六龍御天(3) 第41節:六龍御天(4) 第42節:六龍御天(5) 第43節:六龍御天(6) 第44節:六龍御天(7) 第三部分
孔子批閱《易經》韋編三絕,綁竹簡的牛皮都被翻斷了很多次。他對乾坤兩卦的卦辭進行了詳細的註解,留下了旁通四達的《文言傳》。《文言傳》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後世學者奉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著宇宙人生奧秘的「元、亨、利、貞」與儒家所講的仁、義、禮、智、信,又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呢? 《易經》是誰創造的?它又是什麼時候完成的?我們有兩句話可以概括: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人更三聖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們三個人完成了這么偉大的創作嗎?我想不太可能。 第45節:孔子《文言傳》(1) 第46節:孔子《文言傳》(2) 第47節:孔子《文言傳》(3) 第48節:孔子《文言傳》(4) 第49節:孔子《文言傳》(5) 第50節:孔子《文言傳》(6) 第51節:孔子《文言傳》(7) 第52節:陽極成陰(1) 第53節:陽極成陰(2) 第54節:陽極成陰(3) 第55節:陽極成陰(4) 第56節:陽極成陰(5) 第57節:陽極成陰(6) 第58節:地道柔剛(1) 第59節:地道柔剛(2) 第60節:地道柔剛(3) 第61節:地道柔剛(4) 第62節:地道柔剛(5) 第63節:地道柔剛(6) 第64節:乾坤之道
Ⅱ 曾仕強 人際關系學 中國人為什麼一切靠關系
曾仕強講人際關系學(一)----中國人為什麼一切靠關系一、人不是很理性的,需要彼此溝通以後,才能相互了解。二、人際關系第一個關鍵是:關系是人與人的關系,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人都是整自己,整不了別人的。三、成果、結果、效果是從關系來的。人和人、人和物、人和天、人和地的關系,都是關系。四、搞管理就是搞關系。五、關系不是越來越好就是越來越壞,不可能一直都是靜止的。凡是喜歡維持現狀都是自己欺騙自己。六、關系是自己可以發動的。控制別人很難,但是控制自己是可以的。七、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關系,要注意調整自己。八、努力不一定成功,是因為忽略了「關系」。九、關系是靠靈感而不是靠五官的感覺,有條件的都不可能是長久的。同樣的努力,有的人會很欣賞你,有的人覺得那是你應該做的。十、人際關系第二個關鍵是:不能拍馬屁。人際關系不是去討好別人,當你突然對一個人特別好的時候,他會很敏感,覺得你會對他有什麼動機。十一、不要討好中國人,中國人很敏感,很不容易討好,越討好只會越把他和你的關系拉得更遠。十二、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喜歡拍別人馬屁,也沒有人承認自己喜歡被別人拍馬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靠拍馬屁,而是靠很濃厚的馬屁味道。十三、如果拍馬屁拍到所有人都覺得你在拍馬屁,那就沒必要拍,如果有本事拍到好像沒有拍一樣,那趕快去拍。十四、人際關系第三個關系是:不要欺騙別人。不能欺騙人,但是也不能講實在話。別人是欺騙不了的,只能欺騙自己。欺騙是沒有良心的,是沒有人格的。十五、一定要走正道,不走正道會把關系搞得越來越壞。十六、成功=努力+機會+關系......... 本文轉自 中國人際交往網
Ⅲ 曾仕強:靈魂是怎麼回事
曾仕強:靈魂是一切的根源
對中國人來說,「香格里拉」是一個外國人在小說中描寫的理想王國,地點在中國的橫斷山區。有人說這個概念,源自藏傳佛教中,有關「香巴拉」的傳說,因此主張正本清源,用「香巴拉」來取代。但是,果真如此,「香格里拉」的神韻,必然盡失,再也喚不起人們普遍的嚮往。自古以來,有很多關於人間樂園的構想,包括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內,並未引起像「香格里拉」這樣深遠而廣大的效果。由此可見,靈界有很多靈魂,而人們所知道的,顯然極少極少。這種情況,其實和地球上幾十億人口,可以說人人都有名字。但是著名的人士,也不過寥寥無幾,是—樣的道理。
盡管「香巴拉」與「香格里拉」,都是同一類型的靈魂,甚至於更為正宗。人們卻只知道香格里拉,忘掉了或者根本不認識香巴拉。我們只能夠討論香格里拉,把它當做人間樂土的代號,今天稱之為代言人。
長久以來,人們便有「凈土」「桃源」「樂園」的想像。一度以桃花源為代表,後來則以香格里拉而名聞天下。這種品牌效應,在靈界和人世間,原來也異曲同工,知名度同樣重要。我們理想中的樂園,為了讓中國人接受,表現為桃花源。為了讓西方人更容易了解,化名為香格里拉。而在西藏地區,則取名為香巴拉。同一靈魂,在不同地區,為求適應起見,化身為不一樣的神明。我們實在不必要為這樣不相同的名字,便把它看成不一樣的靈魂,加以排斥而引起紛爭。
當然,一向平靜的人間樂園,由於香格里拉打響了知名度,成為世界名牌,因而產生十分強大的能量。吸引很多人的興趣,使大家由景仰、膜拜,而引起很大的爭奪。其它的品牌,逐漸為它所兼並。共同以香格里拉為號召,實際上卻各有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同的門派。
香巴拉和桃花源,看起來都是人間樂土。但是最初的出發點,並不相同。前者從游牧生活著眼,代表牧民的理想。後者以農業文明為主,代表農民的嚮往。香格里拉則是工業化社會,人們在物資生活並不匱乏的情況下,亟欲逃離現代都市的一種心聲。
無論如何,香格里拉,香巴拉和桃花源,都是創造人間樂土的靈魂。沒有這樣的靈魂,人們就不會那麼熱衷於尋找香格里拉,到底在什麼地方?終於在大家努力之下,把它的「身體」,一一尋找出來,供大家欣賞。
真正的香格里拉,究竟在那裡?答案應該是:從來沒有人到過的地方。聽起來著實令人難過,也覺得相當尷尬。現代交通發達,喜歡旅遊的觀光客和心存領先的冒險家,可以說是無遠弗屆,那裡還有人類足跡尚未踏過的土地?我們的意思,只是指出:凡是人類到過的地方,已經遭受到相當的污染。就算真的是香格里拉,也將逐漸喪失原有的面貌。靈魂一經人們的解說,往往失真而具有世俗的商業味道。實在非常可惜,也十分無奈。
靈魂是—切的根源,卻由於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著,一直備受很多人的質疑。看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應該先做一番的了解,才有辦法明白靈魂的真相。
Ⅳ 至今為止百家講壇收視率之最是哪個教授創造的
縱觀10餘年百家講壇的歷史,個人認為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教授講的最好,凡是你看過趙老師的節目,你就知道趙教授碾壓那些知名的老教授。
趙玉平教授的節目,相對於知名的那些老教授,比如王立群,易中天等人最大的優點是,1。契合當下時代發展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2。趙老師語速較快,同樣40分鍾的百家講壇的節目,趙老師的內容差不多是王立群教授的4~8倍左右,凡是看過百家講壇的人都知道一些老教授的語速特慢。3, 趙玉平老師的人品極好,人格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如果你喜歡趙老師的節目,你可以關注它的微信公眾號,平講平說,你會發現趙老師學識淵博,口才出眾,每次上節目准備極為充分,有些知名教授可能倚仗著自己的名氣,可能會擺架子,就比如2020年7月18日的百家講壇的主講老師是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你那明顯的察覺出他准備極為不充分,全程都在看題詞器,並且特別口語化,兩者一比較你就有自己的判斷了。
順帶一提,凡事有趙老師節目的那年的百家講壇收視率第一一定就是趙老師的節目。趙老師一共上過8次百家講壇前4次是麻辣說三國系列,講過,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劉備4個人物,目前今年正在籌備孫權,後來還講過水滸智慧相關系列,一共4部,百家講壇並非談談都是好酒,若要說其中最香醇的美酒,那必定是趙老師的節目。
Ⅳ 曾仕強 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說一個人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一般而言都是對哲學家來說的,就普通人來說,你只能說自己信仰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不能說自己是什麼主義。曾仕強據我所了解的來說,他並沒有在哲學上有什麼貢獻,就是說他對哲學沒有任何獨創,就連馬克思也在哲學上沒有自己的原創,更不要說他人了。曾仕強最多就是復述或者解釋他人的思想,夠不上什麼主義。所謂主義,就是自己得有一套系統的理論作為依據,而這個理論不是自己閉門造車創造的,必須是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的。至於他本人信仰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就不好妄下斷言了。一般而言,只要還有一點思想的人,基本上都是唯心主義,當然這並不是說絕對沒有唯物主義者,歷史上有思想的唯物主義者極少,西方就是費爾巴哈,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當然當代中國人除外,因為當代中國人從小就被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Ⅵ 曾仕強勵志名言
【01】人一憑良心,正能量就出來了;不憑良心,負能量就出來了。
每個人要改造自己,使自己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就必須聽從良心的指引。良心人人皆有,心無外物,心無外理,良心就是道,就是天理。
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憑良心,人一憑良心,正能量就出來了;不憑良心,負能量就出來了。
記住:人只有憑良心,內心才能輕松自在,不再為外物所擾,也才能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乘物游心的自由境界。
【02】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即在明白道理,只要依照道理去做,必然可以久遠。
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即在明白道理,只要依照道理去做,必然可以久遠。即使有一時的挫折,也不過是一種必要的考驗,不用懷疑,也不用退卻,勇往直前,必然可以走出人生大道。
但是人非聖賢,不可能不犯錯。有時候覺得自己明白道理,卻已經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警惕:道理並沒有錯,只是我們做錯了。
【03】你的命運就是靠你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但干萬記住,不要勉強,不要過分。
現在很多人說,「只要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這是非常危險的。要在正當的事情裡面選擇你喜歡的,先後次序很重要。
整個環境都在變,這是事實。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是大多數人的眼光都看不到那麼遠,所以孔子就提出「從吾所好」:我喜歡做的,有樂趣做的,我兢兢業業去做,做到最後證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興;證明我是失敗的,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人生只求四個字:問心無愧,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記住:人各有命,也在各自造命,不能勉強。其實,只要有興趣,肯努力,真用心,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出人頭地。
【04】人生不要求全,如果一定要求全,就要加上兩個字,叫委曲。委曲才能求全。
人生是不可能整全的,不要求全。如果一定要求全,就要加上兩個字:委曲。委曲才能求全。
一個人如果經不起委曲,那就不要求全,這樣才能得其平。不會好的都在你這里,壞的都在別人那裡。
風水是輪流轉的,當轉到別人的時候,你應該很輕松,因為可以喘一口氣,將來風水再轉到你這里的時候,才能夠有餘力把它撐起來。
【05】謹守本分,有原則地應變。
現在很多人,以為世界多變,因而主張求新求變,導致變到亂掉根本,做出不守本分的亂變,只知變,不知常,以至妄作凶。
《易經》告訴我們,不可不變,不可亂變。不可不變,因為不變也不是本分。人生的任務是在改變自己,這也是求變,但千萬不要亂變。有原則地變動,才是真正的謹守本分。
人生就是自作自受,每一個人的禍福也是自作自受的表現結果。而謹守本分的人,認認真真做人,腳踏實地工作,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騙,上不愧對天,下不愧對地,堂堂正正,坦坦盪盪,自然能夠避禍趨福。
【06】於不通處求通,越戰越勇,愈挫愈奮,在險難的情況下化險為夷,人生才能豐富。
天底下沒有對錯、好壞之分,這完全看一個人是不是在恰當的時間,與恰當的人,做了恰當的事情。
那麼,是不是不合適就不做事了呢?當然不是。我們不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斃,而是要適時調整。目標是唯一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國人很少走直路,我們總是曲折地、迂迴地接近目標,這才是大智慧。
人生就是歷經艱難險阻的過程,我們整個生命的經歷就是艱難的。你當然可以選擇逃避,但這樣永遠沒有出息。於不通處求通,越戰越勇,愈挫愈奮,化險為夷,人生才能豐富。
【07】你跟自己處得好,別人才會跟你處得好。
要想和別人搞好關系,首先要同自己搞好關系。你跟自己相處不好,就不會有人跟你處得好;你跟自己處得好,別人才會跟你處得好。所以人要首先了解自己,跟自己相處好,而不是只看到別人。
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大概很少有人會喜歡。可事實上就是有大部分人不喜歡自己,總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要改變別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不是說去整容,而是接受自己。
當你哪一天接受了自己,你會發現,所有人慢慢地都跟你處得很好,都開始接受你了。
【08】你經得起吃虧,就表示你的福氣夠多。
中國人總告訴你要做老實人,是有道理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親戚關系的觀念,它是一視同仁的,但它會經常照顧老實人。到底誰吃虧,誰佔便宜呢?
我們常講一句話,吃虧就是佔便宜。意思是說,你經得起吃虧,就表示你的福氣夠多。
他為什麼老愛佔便宜、老愛逞強出頭?就是因為他的福氣太少,不這樣他就活不下去。那就讓著他吧,有什麼了不起的。
Ⅶ 曾仕強:其實無私的人是最自私的,為什麼
人的本性,談不上自私或不自私。就像前面有人說的,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但是逐不同的利,可能會表現得自私或無私,要看情況。
(1)當底層需求(生理、安全)沒能很好滿足的時候,會表現得比較自私。
例如昨天我剛看的一個電影《人族》,電影到最後,一個比較純潔善良的女孩想要謀殺一個比較正派的殘疾退伍軍人,失敗,被反殺。在平常社會里,不太會發生這種事(善良女孩和正直軍人互殺),但是在這部電影里,角色的安全需求沒得到滿足,大家為了生存,就暫時顧不得更高的3層需求了(愛、尊重、自我實現)。——為了保命,就暫時不要臉了。
(2)當底層需要(生理、安全)得到滿足後,有可能會表現得無私。
例如為了滿足第三層情感的需要,可能會需要付出關愛,這時候外人看來可能顯得比較無私;
為了滿足第四層尊重的需要,可能需要行俠仗義鋤強扶弱,提升威望,這在外人看來,可能也顯得無私;
為了滿足第五層需要,自我實現,例如某科學家忘情地投入某項科學研究,他可能只是自己樂在其中,未必是想拯救蒼生,但在外人看來,可能會顯得無私。
也就是說,當一個社區,一個國家,民眾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沒得到很好滿足,那麼這個社會比較像原始叢林,民眾像野獸動物那樣,彼此提防,人心卧虎藏龍。
Ⅷ 曾仕強:人這一輩子,到底是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為了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生存就要不斷強化自己的生存能力
為了實現個人的生存價值,為了證明你的存在給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帶來了有用的東西。人生如夢卻不是夢,雖然有時候讓人怎麼也琢磨不透,但是我們仍然要認真的面對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人為未知而活; 為了愛,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人活著為了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去創造未知的答案.當你的行動受到了小小的贊揚,你會了解生命的目的;當你的行動為一個未知成就了輝煌的一頁,你會找到生命的意義;當你的行動成就了他人更成就了你自己時,你會感悟出生命的價值!
也許你有沮喪;也許面對挫折,你想選擇倒下;也許長久的為沒有回報的未知而奮斗使你失去了樂趣,信心與勇氣也許你該這么想: 只有今天的現在是最真實的,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所以要珍惜現在的點點滴滴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選擇心靈!
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選擇白雲的飄逸;
沒有大海的遼闊,可以選擇小溪的幽雅;
沒有雄鷹的矯健,可以選擇小鳥的無憂;
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選擇小草的翠綠!
每個人在出生前都是一個完美的蘋果,上帝忍不住在每個蘋果上都咬了一口,於是人們有了缺點,更重要的是,上帝給了人們為人生中未知的輝煌奮斗的動力.只要有健全的體魄,就有創造成功的可能;只要在你的缺陷上勇敢的站起來,勇敢的奮斗
Ⅸ 曾仕強在大道易行中占卜人類2035年是否能過關感覺解卦的時候有問題吧,他怎麼讓陳琪婷出來解上九啊
19世紀,英國人花一百年的時間證明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人類需要工業,但是絕對不可以工業化。我們看到工業化的遺毒直到今天還存在著,整個大氣層被人類的工業化破壞殆盡。
西方人發展科技,給今天的人類造成了五大危機,這五大危機是人類在最近的三十年之內都會面臨到的。第一個,缺水,現在缺水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第二個,缺土,沙漠化面積越來越大,可耕地被拿去蓋房子,天坑出現,海水淹沒,等等,已經給我們提出了警示;第三個,就是缺糧,因為水土不夠,糧食一定短缺;第四個,就是缺人。這四大缺是人類必須要面對的、不可避免的危機,而造成這四大危機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第五個,也是最要緊的,就是缺德。
這些危機都是工業化的遺毒,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是無能為力。工業化造成的過度生產、過度消費,把整個地球的資源都快要掏空了。當地面上的東西越多的時候,大家就發現地下的東西越少了,因為地球是要平衡的。現在地下的資源已經快被掏空了。
英國人證明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們發現,當英語不知不覺變成國際語言的時候,人類的思維發生變化了。人類一直夢想著,有一種世界性的、大家共同使用的語言,但是始終創造不出來。因為語言不是被創造出來的,也不是哪個人提議或規定使用就行得通的。
法語一度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當時不會說法語的人會被認為不夠高雅,不夠文明。後來英國人征戰全球,到處設置殖民地,形成了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從此,英語就變成全世界通用的語言。這就告訴我們,只要一個國家強盛,它的語言就是世界語言。世界語言是變化的,不是固定的,這一點很多人到今天還沒有意識到。
現在還是有很多的家長拚命讓孩子學英語、講英語。可等到孩子長大了,發現大家都在講中國話,他去跟誰講英語呢?但他之前的所有時間都被浪費在學英語上了。世界語言是會改變的,是在演化的,這叫做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英國人最大的貢獻,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用武力去侵佔全世界,就算得到了暫時的勝利,最終仍將一無所有。這是英國人證明的第三件事。當最後一塊英屬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的時候,就宣告著英國所有的殖民地通通沒有了。武力征服是沒有用的,是不持久的。
這是英國人花了一百年的時間給人類帶來的三大貢獻。
接下來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是美國。美國人也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他們發展商業,可是很可怕地將其變成了商業化。我們需要商業,但是絕對不應該商業化。商業化會很快吃掉所有的文化。你看我們看足球比賽看得很認真,鼓掌、搖旗、吶喊,結果人家是踢假球。足球運動員踢假球,我們卻為之瘋狂,這不是很奇怪嗎?商業化遲早會把全世界的文化都吃光,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美國人在20世紀扮演了一百年的世界警察,所採取的政策,叫做單邊主義。單邊主義就是,我說了算,你說了不算。但是現在美國的單邊主義已經不管用了。
第三件事,美國人最大的貢獻,就是告訴人類,他們誤用了Internet,把互聯網用錯了地方。比爾·蓋茨在用軟體換了很多錢以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天大的過錯,所以趕緊把錢捐了出來,自己離開了微軟。
Internet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破壞了倫理。現在很多人公然地說,互聯網是沒有辦法談倫理的,這種話我一點都不相信,正是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有這個觀念,缺德的人才會越來越多。當電視侵入家庭以後,家庭倫理、人類價值就在逐漸喪失。
現在電視每天都在告訴我們,錢錢錢錢錢,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盲目追求金錢、財富,這也是美國人造成的。當人人都滿腦子只有錢的時候,人類的價值何在?當上網什麼事情都敢做,什麼話都可以講的時候,人類的價值會徹底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