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

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29 03:00:31

1. 他,被譽為「抓鬥大王」,從一個碼頭工人的創新嘗試,到一場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偉大革命;從單槍匹馬搞發

他,被譽為「抓鬥大王」,從一個碼頭工人的創新嘗試,到一場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偉大革命;從單槍匹馬搞發明,到帶領和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從僅有初中文憑的碼頭裝卸工,到在科技發明創新方面獲獎無數的國家級專家,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驕傲,學習的地方!你知道這位工人發明家是誰嗎?
包起帆 華羅庚 孔繁森 王順友
應該是包起帆!

2. 電工方面的小建議、小改革、小發明、小竅門、小創造

孔利明檔案復:孔利明,人稱制「孔發明」,寶鋼電氣高級技師。1951年出生,1968年初中畢業被分配到崇明農場,1984年進入寶鋼運輸部。孔利明從1993年開始申請專利起,至本文截稿止共有72項專利獲得受理,是上海擁有職務發明專利第一人;身為技術型專家至今仍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在上海國有企業已寥寥無幾。他先後獲得了「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全國十大傑出職工」、全國「十大自學成才標兵」、上海市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模等多項榮譽稱號。 2006年11月的一天,記者如約來到寶鋼。閱歷豐富、見過世面的孔利明,對於記者的提問,顯得胸有成竹,老練中包含睿智,成熟中透出直率,其敏捷的思維和娓娓的談吐超出了記者的想像。然而,面對這位腦中時刻閃現出激情創意的工人發明家,記者仍擺脫不了種種疑惑:這個當初只有初中學歷的汽車電氣修理工,他究竟依靠什麼樣的頭腦,擁有什麼樣的激情以及個性,才創造出這樣令人羨慕的成果

3. 東方明珠十大技術難題如何解決

吳欣之,上海市機械施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全國勞模。榮獲2004-2005年度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才。
吳欣之先後在大跨度、大懸挑、超高層、特殊形體鋼結構施工,大型結構整體安裝,大型橋梁及地下空間結構施工等建築結構工程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獲專利6項。在大跨度空間鋼結構安裝方面,其主要代表作有「F1國際賽車場」大跨度懸挑鋼結構,「國家大劇院」世界罕見的大型鋼結構殼體安裝,「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360米跨度「世界第一拱」鋼結構屋蓋安裝。他領銜開發的計算機控制液壓整體安裝技術使我國大型結構整體安裝和控制技術達到了新水平。在上海磁浮快線建設中,他和工程技術人員創造了10多項新工藝、新技術,攻克了1712根巨型軌道梁安裝等世界級難題。

自主創新的帶頭人-吳欣之

吳欣之,一位從工地上走出來的著名結構安裝專家。從黃浦江的三座越江大橋到八萬人體育場「世界第一」懸臂式屋蓋,從浦東機場「巨鷗」式鋼結構航站樓到上海南站亞洲第一大跨度圓形屋頂……都留下了他匠心獨運的傑作,他也囊括了勞模榮譽的「大滿貫」。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鋼結構安裝工藝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大傑作。吳欣之作為科研項目和現場第一負責人,帶領技術人員擬出20多個方案進行分析、比較、論證,歷經3000多次試驗,推出了「集群鋼絞索承重、液壓提升器提升,計算機同步控制」和「高重心無配重垂直控制」等一系列全新工藝;並與建設者一起連續奮戰十一晝夜,終於將天線桅桿安裝就位,使468米的亞洲第一高塔昂首挺立在浦江東岸,創造了世界高聳結構吊裝史上的奇跡。
最讓吳欣之興奮不已的是「巨鷗」式的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它不僅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富浪漫色彩的公共建築之一,而且實現了中國建築工程界夢寐以求的境界:工廠化施工,流水線作業,計算機控制。在吳欣之的精心安排下,1.5公里長的工地成為了鋼結構拼裝,組裝、區段滑移、整體安裝的流水線,4個比足球場還大的鋼結構拼裝車間被從工廠搬到現場,主樓和登機長廊建築物兩端「巨無霸」大型吊車正在把一榀榀百餘噸的弧形鋼屋架送到20米高的框架平台上進行每一節間組裝;計算機控制的液壓同步牽引系統在主樓框架平台上,將相當於6層樓高、標准足球場一樣面積、重達1000餘噸的每一組組裝好的大型鋼屋面緩緩牽引到預定的位置上。
每當工程結束時,吳欣之忙著為青年人出課題、出思路,鼓勵他們把取得的成果升華成「理性」的經驗。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結合項目總結的科技論文就達三、四百篇,總結的各類工法就有23項,公司已擁有8名教授級高工、6名工程學科帶頭人,還有2人被命名為市級「發明家」。□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記函授工民建本科專業
81級畢業生吳欣之和他的戰友
群星閃爍的剎那間是在東方電視台的追蹤報道畫面上。當裝載著電視塔天線的鋼桅桿穩穩地升高至468米的亞洲第一高度時,熒屏上出現了指揮這場戰斗的現場總指揮吳欣之和他副手們的身影。面對巨大的成功,他們臉上展現的是一種對過去、對現在、對將來的無比的自信。他們確信這是一個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的時代,而他們就是這輝煌的時代造就的真正的英雄。這種無比的自信使每一個教過他們的同濟大學的教師感到欣慰,更使每一個與他們一樣曾在同濟大學受到高等函授教育的人感到自豪。因為,他們,成功者的第一步是從同濟大學函授學院開始邁出的。
在巍峨、挺秀、漸漸展露迷人風姿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下,我們 在一排低矮的工棚里找到了他們。
王大年,同濟大學首屆函授畢業生。現任上海市機械施工公 司副總工程師;羅仰祖,同濟大學84屆函授畢業生,現任公司主任
工程師;吳欣之,同濟大學86屆函授畢業生,現任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當我們的函授生與總工、總經理這些重要的崗位聯系 在一起的時候,特別是當我們了解到這個上海著名的大公司的技 術領導層有半壁江山是成人高校畢業生支撐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深深地感受到成人教育的巨大生命力。然而,更令我們由衷贊嘆、肅然起敬的是我們的函授校友們創下的輝煌的業績和他們視事業為生命、愛企業勝愛家的艱苦創業精神。
王大年,1961年從同濟函授畢業後,長達5年半的系統學習為他事業的起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70年代,王大年作為一個年輕的技術員,主持了上海文化廣場網架房頂整體提升,當時屬全國首創;其後,他又主持了青海路電視塔156米整體起板工程。此項目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90年代,上海經濟騰飛,為王大年事業上的發展提供了馳騁的廣闊天地。他參加了舉世矚目的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建造。由他主持的南浦大橋西主引橋大跨度曲線箱梁(長45米,重250噸)起吊安裝一次到位,榮獲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吳欣之和羅仰祖,這一對在崇明農場肩並肩作戰的戰友,自來到機械施工公司後,為彌補十年動亂造成的知識匱乏,盡快適應公司發展需要,他們在經歷了艱苦的基層鍛煉之後,相繼走上了函授學習道路。1979年,羅仰祖報考同濟函授,800名考生中僅錄取了 35人,羅仰祖成為這35個佼佼者之一。1984年從同濟畢業後,他參與了新錦江飯店43層鋼結構吊裝工程,還獨立主持了海口市火力發電廠的一個大項目。大量的實踐和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機結合,使羅仰祖迅速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幹。他參加了南浦大橋西主引橋大跨度曲線箱梁的吊裝工程,在攻堅楊浦大橋時擔任了主任工程師。1993年羅仰祖以其令人信服的成果被評為高級工程師。與羅仰祖經歷相仿的吳欣之,1981年入學同濟函授,1984年在同濟大學就學期間就擔任機械施工公司副總經理,1992年接替即將離任的王大年擔任總工程師。
如今,這兩代同濟函授學友為著又一個新的瑰麗的目標,讓東 方明珠電視塔在世界的東方閃閃發光,貢獻著他們全部的聰明才 智。電視塔天線提升是該工程十大技術難題之一,是建設部重大項目之一。天線自高120米,提升高度為350米,頂高468米,為亞洲之最。桅桿自重390 噸,總重450 噸,提升如此重的天線桅桿至如此高的絕頂,不僅國內無先例,世界也無先例。機械施工公司中標之後,面對挑戰他們廢寢忘食,彈精竭慮,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經過長達十幾個月的調查研究和多次的試驗,在母校專家老師們和各方的全力支持下,終於確定了採用鋼索液壓提升和計算機同步控制技術相結合的提升方案,並且一舉提升成功,開創了提升重量和提升高度的世界之最。
然而,這一切的輝煌,就是在這小小的工棚里運籌的。這小小的工棚,走得重一些,灰塵就簌簌往下掉,電風扇一開,整間屋子搖搖欲墜。小屋的一角,放著一隻小小的鍋子和一隻小電爐,我們的吳欣之總工每天就是用這小鍋做點便飯。吃些從家裡帶來的小菜聊以充飢,從不去工地食堂吃一頓工作客飯。而每次獲得科研項目獎金,都是送給有病的或退休的職工,連門房的家屬生病,他也關懷備至。從吳欣之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清貧而又富有的閃光形象。而羅仰祖的話更是代表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們轉戰南北,艱苦創業,住的是工棚,擎起的是大廈。有人不理解,也有的大學生剛分配到公司不久就想方設法調走,可是我們這些成人學生是公司培養出來的土生土長的知識分子,與公司有著深厚的感情。公司的發展就是我們的發展,公司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東方明珠電視塔工程竣工之後,我們將赴新的戰場。能容納8萬人的上海市體育館即將上馬,88層國貿大廈就要開工,人的一生能夠參加這樣偉大的建設,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從羅仰祖的話中,從他們的臉上,我們又看到了那種可貴的自 信,那種對過去,對現在,對將來的無比的自信,那種令一個普通的
函授生成為時代弄潮兒的無比的自信。我們祝福他們,同時也祝福每一個函授校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吳欣之(上海建工集團副總工程師)

建工集團吳欣之:金茂 東方明珠 國際機場少不了

說來你可能不信:

南浦、楊浦、徐浦三座大橋、上海體育場、金茂大廈、東方明珠、浦東國際機場……上海三個三年大變樣的一個個標志性工程中,都凝聚著吳欣之的智慧和心血。結構安裝有難題,找吳欣之,在工程安裝界是不爭的事實。

無數個深夜,建工集團上海機械施工公司燈火通明,技術人員仔細地演算數據,製作圖表,卻毫無倦意。他們自己也搞不清:跟著吳欣之幹活,怎麼就這么有動力?

每一個工程結束,純朴的建築工人都遲遲不肯離去,為的是和滿手油污的總指揮吳欣之握個手,合個影。他們說,有這樣的指揮在,再干十個工程也不累!

機施公司黨委書記徐寶鈞這樣告訴記者:「吳欣之靠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認識他的人,他是我們機施公司的『精神』。」

不斷創新求突破

1994年4月,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重450噸、高118米的桅桿將在350米的高空進行提升吊裝。這可是世界級的難題。用直升機吊裝?不符合我國實際施工條件;在450噸的桅桿下加上同重量的負荷後提升?太費工費料,質量也難以保證……吳欣之將國內外曾經採取過的方案一一比較,又一一否定。他的腦中不斷地變換著各種思考角度,忽然,一個大膽的念頭冒了出來———何不採取液壓控制、垂直提升的辦法,讓桅桿直接從塔體的「大球」中穿出?一個新點子就此誕生,桅桿一次吊裝成功!

這僅僅是吳欣之解決的無數難題中的一個。在機施公司,吳欣之挑戰困難的勇氣和水平打動了無數和他共事的技術人員,大家都說,在他的身上,閃耀著當代共產黨員永不言退的光芒。

吳欣之是「老三屆」,二十年前,他從農場調到工地,成為一名整日與鋼絲繩、滑輪組、卷揚機相伴的起重工人;二十年間,他通過刻苦的自學完成高中、大學、研究生課程,並埋頭致力於改造傳統起重工藝。在他的主持下,計算機同步控制液壓提升等一系列現代化起重技術,在上海的重大工程中屢建奇功。

「時代進步的靈魂是創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有堅持求新的腳步不停,才能最大限度地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才能。」這就是吳欣之的信念。而支撐這一信念的「根」,來自家庭,來自社會。吳欣之的父親是一名電機工程師,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沒有讓這位曾經躊躇滿志的父親大展拳腳。但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在上海的建設高潮中,吳欣之卻獲得了實現父輩理想的大好機會!而南浦大橋建設者們創下的「大橋水平、大橋風格、大橋速度、大橋精神」,則激發了他克服工程難題的不竭動力。

向心力激發起群體智慧

在競爭激烈的建築市場,為什麼一些重大工程項目,總能被機施公司獲得?吳欣之回答:建築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為有了機施公司這支團結的隊伍,他的新點子才得以實現、論證和優化,從而在激烈的競標中脫穎而出。然而,吳欣之沒有提到的是,作為公司的總工程師,他調動了整個集體的積極性,在公司上下凝聚起一股無形的向心力。

吳欣之是獲得過上海、建設部直至全國勞模榮譽的共產黨員,又同時身兼建工集團副總工程師、機施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等職務。他在業務上可謂出類拔萃,無論是起重、結構還是機械、測量,他都了如指掌,令多少科班出身的科技人員佩服不已。可是在吳欣之的理解里,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光有一個人的優秀是不夠的,要讓一群人優秀才算成功。

在他的提議下,機施公司訂閱了多種價格不菲的國外建築工程雜志。記者看到,每本雜志裡面都附著技術人員傳閱的記錄;吳欣之還積極為技術人員爭取參加各種國際交流的機會……點點滴滴的事情,在公司內部匯成了好學、鼓勁、團結的氛圍,大家為爭取每一個發揮才乾的機會而拼搏。

1996年底,浦東國際機場「海鷗展翅」的設計創意剛剛在報刊上披露,吳欣之立刻領銜組建了一支科技攻關隊伍,近百名技術、管理人員像開足馬力的機器一樣運轉起來,一場技術方案的「群英競賽」在公司內部悄悄展開。機械設備安裝人員提出最合理的設備改裝方案,測量人員拿出最精細的數據測量辦法……每一個設想的背後,是多達幾千次試驗的支撐。最終,當吳欣之將厚厚一疊技術方案,1:700的可自動演示施工工藝的精美模型呈現在專家面前時,中方總設計師汪大綏當場表態:「我支持這個方案,這是一個與結構特點相吻合的中國式方案!」

為人才脫穎而出搭建舞台

「吳總腦子里裝的東西特別多。」一名技術人員說。人們弄不明白,對工程進展、技術情況,吳欣之如數家珍;對技術人員的家庭狀況,工人的細枝末節,他也知道。

一次,吳欣之和大家工作到深夜,他對同事說:「快12點了,你得趕快回去,不然電梯停了,又得走十幾層樓梯。」

工程奮戰到大年夜,幾個家住崇明的工人突然拿到了回家的船票,這是吳欣之特意為他們定的。吳欣之怎麼會知道這些情況?

「多為別人想一想。」吳欣之經常對周圍的年輕人說。是啊,多為職工想一想,讓職工能在處理好「小家」關系以後,無牽掛地投入到公司、事業的「大家」中來。

吳欣之知道,如今的建築市場,正演繹著硝煙彌漫的技術人員爭奪戰。面對外資企業開出的高薪,國企靠什麼留住優秀的青年人才?「應該為他們搭建舞台,讓他們在技術舞台上尋找大展拳腳的成就感!」吳欣之的話是那樣擲地有聲。張晶、黃毅、林陸晨……,一批批年輕技術人員被破格提升,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他們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最近,有一件事令吳欣之頗為振奮:公司年輕人里,出了一個「巡警」!這可不是馬路上替群眾排憂解難的「巡警」,而是樂於幫助同事解決業務上難題的技術人員袁鼎。一個「巡警」帶動一種互幫互助的精神,這怎能不讓吳欣之欣慰?一個個小「吳欣之」在成長,又怎能不讓他欣慰!

精神的鋼筋鐵骨已然成為機施公司最可寶貴的財富,而撐起它的是四個大字:共產黨員。

為重大工程鑲嵌「寶石」

如果說,上海市的重大工程,如同一頂頂「王冠」。那麼,吳欣之和他的團隊,就專門為「王冠」鑲嵌頂上的「寶石」。過去十幾年,吳欣之作為結構安裝專家,用一個又一個「吊裝瞬間」,點亮日新月異的大上海,也點亮了自己的人生。

大風里「猴子爬樹」

「最後只剩下22米多時,突然颳起了大風。」吳欣之至今還記得,1994年「東方明珠」450噸鋼天線桅桿沖頂時,出現的驚險一幕。「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刮大風,當然不能施工。但氣象預報說,大風要連刮7天,停工更不安全。」

在350米的高空,吳欣之心急如焚。至今他已記不得,自己在「幾乎站不住腳」的高空平台上,究竟喝沒喝過水。長達20多小時的研究後,吳欣之提出「安裝新支架、繼續施工」的方案,得到了現場專家的一致認可。

「海鷗」大雨中起飛

浦東機場航站樓163平方米、總重3.2萬噸的「海鷗」式鋼屋蓋安裝,在當時是「超級難題」。然而,回憶起這次吊裝,吳欣之卻滿臉欣慰:「當時雖然是全世界首次採用這種工藝,但吊裝時,我已經胸有成竹。」

原來,為了這次吊裝,吳欣之和他的團隊,進行了多次模擬實驗。有一次實驗時,下起了暴雨,雨水澆得人睜不開眼睛。堅持了一上午,實驗做完了。正是在這次實驗中,吳欣之獲得了關鍵的第一手數據。

堅守「施工不擾民」

參與滬閔高架二期工程,吳欣之印象最深刻的,是吊裝「橋上橋」時,地面仍保持道路暢通。

此前,上海進行高架建設,要搭建腳手架,還要佔用地面道路。吳欣之和他的團隊,認真研究,最終決定,將「橋上橋」先在幾百米外拼裝好,再將重700餘噸、面積1300平方的「橋上橋」,高空平移300多米,移到預定位置。

吳欣之說:「在吊裝工作過程中,下面的交通保持暢通,這讓我印象深刻。」

「變形金剛」真省錢

鐵路南站鋼結構屋蓋,是一個直徑270米的大圓盤。受施工空間限制,吳欣之帶領科技人員開發研製了123米大跨度旋轉龍門吊。

「為了充分利用空間,這個龍門吊可以說是『變形金剛』。哪裡有空間,就往哪裡伸展。」吳欣之說。不過,這個「龍門吊」著實省錢。「請外面加工,沒有1000多萬元,根本不行,但我們只用了180萬元。」之所以這么省錢,是因為龍門吊的回轉軸承,用的就是地鐵建設中一個報廢的盾構主軸承,只需3萬元。而123米的大梁,也是由其他部件改造的。

外國人也豎大拇指

上海旗忠村國際網球中心的開啟式屋架,是由日本建築師設計的。安裝前,一家日本公司認定,安裝屋架「非己莫屬」,結果開出天價。然而,最終業主選擇了國內單位,由吳欣之和他的團隊,完成了鋼結構吊裝。

這一次吊裝,讓吳欣之記憶深刻的,是安裝方法讓外國專家豎起了大拇指。去年,日本建築師來華,看到了鋼結構安裝的三維動畫,他表示一定要見見吳欣之。見到吳欣之後,日本建築師感慨地說:「這樣的吊裝方法很先進,也很新奇,完全可以到國外去交流……」

4. 代旭升發明了什麼

代旭升,這個只有初中學歷的工人發明家,現在是勝利油田的「高級藍領」,他的發明已為油田創造效益超過1億元。

他獲得的稱號還有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獲得者、山東省首席技師、勝利油田採油技能大師、勝利油田第一個享受省政府津貼的工人……

今年53歲的代旭升,1972年初中畢業後進勝利油田當了一名採油學徒工,一直在勝利油田從事採油工作至今。走進代旭升的辦公室,看著他熟練敲擊電腦鍵盤的動作,可以發現這個「老工人」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我們在開採石油的同時,也在消耗著能源,節能減排是油田義不容辭的責任。」代旭升指著電腦上的圖紙介紹說,「我最近設計發明的這款活板直拖式抽油機,就可以更好地節約能源。」

近年來,他先後自主完成技術革新80多項,13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國家技術成果獎,60項獲勝利油田、東辛採油廠革新成果獎。

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採油工人,頭腦里怎會有如此多的靈感,並研發出這么多的創新成果?「代老師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火眼金睛,他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到學習和技術攻關上。」勝利東辛採油二礦職工李洪濤的話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為工作難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代旭升發明創造的動力來源。在代旭升看來,每一個生產難題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革新的金點子,反過來,一項革新又能解決實際難題。油田進入開發後期,許多油井受地質、井筒等因素影響而無法正常生產,面臨報廢。為使這些油井發揮效用,他提出用「提撈法」採油的建議,並改造發明了自動泄壓式凡爾抽子和自熱式配重器,填補國內「四次採油」工藝空白,近3年內共撈油2376噸,成為挖掘剩餘油的有效方法。

代旭升認為,工作中有無窮多的難題,而通過發明革新改進工作的道路也有千萬條。在油田開發行業,傳統的採油計量站和集油管線出現故障放空時,都是將管線內的液體放入露天污油池存放,既造成了產量損失,又污染了現場環境。代旭升研製成功集原油回收、除砂、防火、防盜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計量站玻璃鋼污油儲存罐」,成為油田行業實現文明採油的里程碑式突破。

「一個人創新的作用固然重要,可僅靠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大家都創新了,才能為企業和諧發展積蓄更大的力量。」2006年,代旭升創辦了「技術創新協會」,帶領大批職工一起搞發明創造,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如今,代旭升創辦的「技術創新協會」不僅成為傳播科學技術的課堂,而且成為孵化創新成果的搖籃。僅代旭升所在的勝利東辛採油二礦分會,年均推出創新成果就達70餘項,年創經濟效益1200萬元。

「從代旭升老師身上我們認識到,不論從事何種行業,不論學歷高低,只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釋放出來,就能有所收獲。」東辛採油11隊高級技師張建國說。張建國是代旭升的徒弟,在代旭升的帶動下,他先後研發創新成果31項,其中有17項得到廣泛應用,5項成果獲國家專利,累計創效1000多萬元。

如今,代旭升已經帶出高徒65名,其中4人在全國技能競賽中獲獎,7人晉升為高級技師,52人晉升為技師或取得油田以上技術能手稱號,這些人目前全部成了生產管理骨幹。

勝利油田分公司副總地質師、東辛採油廠

5. 2015年的科技節幾月幾日

2015年的科技活動周(一般不叫科技節)是2015年5月16-23日。
5月16日上午,201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上海科技節啟動儀式在上海光源舉行。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創新創業科技惠民」。主要的亮點活動有:上海光源大科學裝置對公眾開放,大學生走進寶鋼、霍尼韋爾等中外世界500強企業,科學家派對,第十屆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和第五屆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才選樹活動,上海市第八屆青少年創新峰會暨2015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年會,我們愛科技演講秀,科普微電影大賽頒獎,第七屆上海市科普藝術展演決賽,「藝術力
科學美」視頻選片會,上海市中小學「科普校園行」科學家巡講活動。

6.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環境

一、支持發展工會會員,依法健全各級工會組織
認真貫徹實施《工會法》以及全總《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寶鋼集團及下屬子公司做到工會組織全覆蓋,基層單位建會率100%。工會會員數占職工數的97.3%;各級工會組織共有專、兼職工會幹部有600餘名;各級工會相應建立了女職工組織;工會經費按時足額撥繳,保證了各級工會組織正常履行職能。
二、重視發揮工會作用,促進企業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寶鋼努力做到「六個進一步」,即進一步規范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完善集體合同制度,進一步鞏固民主管理廠務公開制度、實施嚴格的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管理、建立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機制、建立暢通有效的職工利益訴求管理機制,進一步密切企業黨群、干群關系、加強維穩管理,進一步嚴格企業基礎管理,進一步加強職工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系統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為實現寶鋼新一輪發展戰略提供保障。
三、建立暢通的職工訴求信息渠道
寶鋼先後制定了《寶鋼職工需求與關注點信息管理辦法》、《寶鋼管理者問卷管理辦法》。由工會牽頭,從職工關注點與需求出發,設計了20大類80個問題,把國家政策、企業發展、經營管理、職工生活等問題讓職工進行簡單明了的問答或選擇,每年抽取全公司約5%的職工組織開展調查。對調查中了解到的職工「三最」問題運用閉環管理方法,妥善解決。
四、健全職工民主管理制度體系
寶鋼將職工民主管理作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職代會、職工自主管理、職工董事監事制度為主的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體系。按照職代會的職權與企業行政管理許可權相匹配為原則,系統設計不同單位的職代會職權,建立了多層級職代會制度體系,做到了職代會制度全覆蓋,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力。
自主管理成為寶鋼職工民主管理的重要方面。群眾性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蓬勃開展,已有幾千人參與。涌現出一批工人發明家。寶鋼的專利,有40%左右是普通工人創造的。高技能職工從2000年的8.9%提高到2008年的37.7%。
五、注重提高職工素質
建立「員工綜合發展目標體系」。關注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全面提升員工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各子公司每年依法提取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於職工的培訓。每年職工的教育培訓計劃提交職代會審議,一般不少於50%的費用用於一線職工的培訓。
實施全員職工健康保障計劃。企業行政拔出專項費用,利用寶鋼和社會體育設施,為職工辦理健康計點卡,用於職工的健康和健身活動。據統計,寶鋼集團平均每年有27.4萬人次參加各類健身健康活動,健身消費年均1200多萬點。
六、發揮工會監督作用,促進企業職工勞動安全保護
寶鋼將工會勞動安全保護工作納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作為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工會參加每月公司的安全例會,報告三級網路督查情況,參加公司組織的安全督查活動,並提出整改意見。寶鋼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全面建立工會勞動安全保護三級網路、職業健康安全代表、安全「100」班組創建活動三項舉措,發揮工會監督作用。
七、建立困難職工幫扶長效機制,發揮工會的幫扶功能
寶鋼制訂了《關於建立和完善幫困送溫暖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做好幫困送溫暖工作的實施辦法》,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幫困送溫暖工作長效機制,寶鋼做到「決不讓一個職工因困難而生活不下去、不讓一個職工因困難而看不起病、不讓一個職工子女因困難而輟學。」 寶鋼文化的主線和寶鋼的基本價值觀是對寶鋼文化的歷史性、概括性的深刻總結,覆蓋和繼承了寶鋼的優秀文化傳統,並使寶鋼文化達到一個新高度,進入一個新境界。
無論是創業期文化、發展和轉軌期文化,還是整合期文化、新一輪發展期文化,都體現出寶鋼文化的基本特徵:
寶鋼文化是管理之魂,寶鋼管理是文化之載體。寶鋼文化與寶鋼的發展水平相對稱,與寶鋼所面臨的環境相適應,與寶鋼所追求的目標相一致。寶鋼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支撐,先進文化的培育離不開先進管理的保證。只有融合進企業管理實踐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寶鋼文化的發展,既保持核心內涵的延續性,又體現具體內容的與時俱進。寶鋼文化的核心內涵始終圍繞「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這條主線。

7. 上海航天局的培養智能型技術工人,適應發展的需要

隨著現代工業飛速發展的進程,技術工人在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進入生產領域後,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優化控制和精密測量等機電一體化的先進設備已廣泛應用於航天領域。航天產品的生產加工現場日益成為一個多功能、多技術、綜合性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全局加速培養一大批技術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智能型技術工人,去掌握、駕馭這些先進的加工設備和加工技術。
首先,作為智能型技術工人的基礎,全局加強了高級技工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六點一中心」的辦學功能,先後開辦了60多期高級工培訓班,先後有1400多人經培訓考核後獲得了高級工證書,使高級工比例從「八五」末的5.9%提高到目前的19.1%。
其次,作為重點,為了進一步提高高級工和技師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能力,舉辦了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他們既擴大了知識面又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通過技師前培訓和技師後繼續教育,為他們成為智能型技術工人打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
第三,全局專門對一些技術尖子,結合參加技能競賽,進行了強化培訓,選派高級「教頭」進行專門輔導,先後組織了機加工、無線電裝調、數控加工等強化培訓。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能高效迅速地提高水平的好方法。近兩年上海航天局先後獲得上海市數控車床操作比賽團體第二名,航天集團公司技能競賽一個第一名,三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在比武前學到的新知識和絕技絕招,為一部分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四,充分發揮中老年技能骨幹作用。採用名師帶徒,絕技絕招一對一的傳授方法,適應產品更新換代、人員新老交替的需要。在從事軍品科研生產單位中開展「抓一百個重要崗位,保一百個高級技術人才、簽一百個師徒合同、培養一百個接班人」的「四個一百」工程。將具有獻身航天精神、身懷絕技、技藝高超、在關鍵重要崗位上的高級技能人才,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勞動分配製度上給予重點傾斜,每月實行帶徒津貼,按照師徒協議進行定期考核,合格者再連續享受。從而加速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第五,開展「高級技工千人技能大提升」活動,全面提升上海航天局高技能隊伍整體素質。重點抓高級工及以上技術工人的技能提升是為了適應上海航天局軍民品科研生產的大發展和高新技術的應用,改變原有的技術等級標准已不能全面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採用「1+X」培訓模式,「X」部分主要針對航天生產特點和發展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分為「公共模塊」和「專業模塊」的培訓考核。「公共模塊」的培訓科目為現代科技與創新、計算機操作與應用、常用科技英語詞彙、航天科技發展、技術論文寫作等共100學時。「專業模塊」側重於專業工種加工絕技絕招、新工藝、新材料講座、技術攻關方法、特種加工方法現場演示交流等,共計40學時。最後用集中考試方法進行技能提升考核。有1000多名高級工以上技術工人進行大提升培訓考核後,普遍反映開闊了思路,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掌握了不少先進的加工方法,為培養智能型技術工人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使高級技術工人的素質加速向智能型轉化,並在解決高難度加工及各類生產工藝攻關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不少成果。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有:全國首批高級技師趙阿狗,他迷於革新,10多年搞成了120多項「狗字」號系列革新和發明。曾獲首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模、首屆上海十大工人發明家等稱號。高級技師徐雅芳,她研磨的金剛石車刀刀刃圓弧半徑為0.05μm,達到國際第三位的水平,曾在國際刀具刃磨學術會上宣讀論文,榮獲「全國技術能手「航天技能大獎上海第二屆「十大工人發明家」等稱號。集機電一體化的雙料高級技師、航天系統的特級技師唐建平,從一名普通的初級工成長為現代加工技術智能型的特級技師,成為運載火箭、戰術導彈、衛星和宇宙飛船高精度、高難度結構件加工專家,為企業、為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唐建平班組」,正在全局系統內產生出良好的示範和群體效應,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智能型技術工人的成長。多年來他先後獲得了「航天技術能手」、「航天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上海市優秀技師、上海市勞動模範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繼上海航天局朱大先、趙阿狗之後新一代智能型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九五」期間至今,上海航天局涌現出2名「中華技能大獎」;4名「全國技術能手」;1名上海市「傑出技術能手」和3名上海市「技術能手」;13名上海市「百名優秀技師」;2名上海市優秀技術工人自學成才獎、1名上海市職工「十大絕技絕招」獎、2名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他們是上海航天局智能型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

8. 上海市百萬家庭迎接建黨90周年知識問答是少兒組題目

建黨知識問答,少兒組 de
紅色歷程篇
(是非題:判斷句子是否正確,若正確請選擇Y,若錯誤則選擇N)
201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的90歲生日。
Y
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Y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並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Y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
Y
2010年廣州亞運會暨第16屆亞運會於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國廣州進行,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
Y
「神舟五號」是中國成功發射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Y

愛我中華篇(選擇題: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答案)
1.你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是在哪裡舉行的嗎?
北京天安門廣場
2.以下選項哪個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及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那麼你知道位於上海的「一大」會址是屬於哪種傳統風格的建築嗎?
石庫門
4.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那你知道中國館還有什麼美譽嗎?
東方之冠
5.下面哪一場戰役是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上海這座城市的?
淞滬戰役

榜樣故事(趣味選擇題: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答案)
他在水電修理工的平凡崗位上,長期積極主動地為居民排憂解難,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他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的活雷鋒,同時也被稱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你知道這位全國勞動模範是誰嗎?
徐虎
他,被譽為「抓鬥大王」,從一個碼頭工人的創新嘗試,到一場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偉大革命;從單槍匹馬搞發明,到帶領和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從僅有初中文憑的碼頭裝卸工,到在科技發明創新方面獲獎無數的國家級專家,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驕傲,學習的地方!你知道這位工人發明家是誰嗎?
包起帆
海娃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他機智、勇敢地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當中你知道海娃將雞毛信藏在了羊身上的哪個部位上,才避免了敵軍的發現嗎?
大尾巴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執行潛伏任務時,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幸被敵人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影響整體戰斗部署,他始終趴在火中,直至光榮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斗的勝利。請問這位英雄戰士是?
邱少雲
他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還在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表示感謝,並把每年的3月5日定為他的紀念日。你知道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是誰嗎?
雷鋒
答案都是對的,我剛做過,100分o!

閱讀全文

與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