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帳篷發明者

帳篷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7-29 02:21:26

⑴ 哪個少數民族發明的帳篷

你好,是蒙古族

⑵ 歐洲人發明的皮帳篷對四處遷徙遊走有什麼好處

他們被入侵的歐洲人逼迫到了草原上,開始整日地放牧馬群,四處遷徙遊走,不能在一個地方安居,便發明了一種皮帳篷。皮帳篷的框架,是用13根5至6米長的木桿做成,細的一端綁繫到一起,粗的一端張開,分支在大地上,並進行固定。然後,再把鞣製的野牛皮,一張張地縫合到一起,待有帳篷框架大小時,便把它蒙罩到木頭架上,進行固定,用帳篷釘牢牢地釘到地面上。帳篷頂端再開一個口,加披一塊衣服領狀的皮革,開的口背著風向,使帳篷里的煙能打裡面飄忽著冒出來。帳篷里能容10人左右,直徑大約為3米。地上,都鋪著乾草,床鋪和火塘靠著牆邊。帳篷底部開一個洞,用來方便人的進出,再掛上一張獸皮,做為門簾。這樣的篷帳簡易輕便,易於拆卸搬挪,一但需要轉移地方,只需把篷皮捲起,桿頂仍舊結扎在一起,一分為二地搭掛在馬的兩側,其它東西馱在馬或狗背上,說走就走,說拆就拆,說搭就搭,方便得很。

⑶ 帳篷是誰發明的有什麼歷史

帳篷是以零件的方式攜帶,到達現場後才加以組裝,所以,需要各種零件和工具。了解各個零件的名稱和使用方法,熟悉帳篷的構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帳篷。
帳篷主體:帳篷的布幕、支柱及墊子。
支柱:又稱為柱子,垂直豎立於地面。有筆直的一條或以兩條、三條連接的各種型式。有些管狀支柱的彎曲部,需要以鐵絲連接起來。
邊框:使用於彈頭型帳篷或小屋型帳篷,以短杠狀材料組合成支柱或棟梁。
棟:帳篷最頂上之部分。
屋頂:構成帳篷傾斜面之部分。
牆壁:帳篷側面的牆壁部分。有些帳篷根本沒有。
擋雨棚:將屋頂之一部分,向前方張開,以其他支柱支撐。
門:為帳篷之出人口。可在另一側設窗。地面墊:為帳篷中,鋪於地面的墊子。若是濕氣重的地方,還需要再鋪一層竹席。
飛墊:在帳篷屋頂上,再另鋪設的墊子,以遮避強烈的日光。即第二層屋頂
主繩:又稱柱繩。由支柱兩端分出,作用為避免支柱傾斜,並以釘子固定。
角繩:由帳篷布幕之四角延伸出來,並以釘子固定。
腰繩:由帳篷布幕之屋頂底邊延伸出來,並以釘子固定。
釘子:插人地面、以固定繩索和帳篷布幕之底邊。有木製。金屬制及合成樹脂制。
木錘或鐵捶:將釘子打人地面時使用。以木頭或金屬製成活扣,附於主繩或角繩之零件。纜繩穿過其間的兩個小孔,移動即可控制纜繩。
袋子:將布幕和支柱、釘子、木錘收好的布囊。
戶外運動的帳篷分為兩大類: 3 季帳篷(普通戶外活動用)和 4 季帳篷(冬季 / 高山用)。下面我們詳細介紹這兩類帳篷之間的不同。

3 季帳 通常較輕,一般用於春、夏、秋 3 季較溫和的氣候中。 3 季帳通常可以在風雨中表現良好,但是設計特點也決定了他們一般難於應付過大的降雪量。如果說一個三季帳可以勉強支撐它上面 2 英寸厚的積雪的話,當落雪達到了 20 英寸厚的時候,您肯定已經有麻煩了。
更為結實的4季帳通常會增加1到2根支撐桿,以使支撐系統能抵禦更強的風力或是更厚的落雪層。冬季帳的外形通常設計成圓滑的穹頂形,以盡量減少外帳頂部的平坦部位,防止堆積積雪。當然了,這些冬季 / 高山帳同樣適用於相對溫和的氣候條件下。只是它們額外多出來的支撐桿的重量使他們要比三季帳更重一些。
可轉換帳是可以調整為3季帳的四季帳。調整的方法通常是從帳篷的支撐系統中拆掉1到2根支撐桿,以及在設計中提供可拆卸的通風部件,在溫和的天氣中可以拆掉或打開以加強通風。
還有一種用於溫暖天氣的帳篷,重量非常輕,且單薄,一般容量為單人或兩人,並往往採用大面積的網狀面料以加強通風。這種帳可用於春夏秋三季,但一般來說,由於它的設計特點,這種帳在溫熱、潮濕的天氣中最為適用。
最簡單的形式是單層帳。基本上,這種帳只是一塊用帳桿撐起來的帶有幾個通風口的雨布,在較溫暖的天氣中,可以將通風口的拉鏈打開,以加強通風。

⑷ 帳篷是誰的發明 帳篷的歷史

同意一樓,現在的帳篷應該是從游牧民族的帳篷那裡那裡演化而來的吧

⑸ 「最恐怖」帳篷睡一晚7萬無人成功,這個帳篷有何玄機

一打開只有兩個字的感想,噱頭!

用樓下網友的話來說,一天7萬,他能把這設計師睡破產,情況需要住裡面都行。

再惡心,至少這帳篷還是纖維、皮革做的,不比公園長椅睡起來舒服?

說到底這個帳篷最大的玄機也就是看著會讓人感覺不適,聞著臭。好好的帳篷不發揮自己的功效,搞些無用的噱頭就敢自稱是藝術品,嘖嘖嘖,妙~

這帳篷的恐怖程度和懸崖一顆釘來比,簡直不值一提。

別說是睡覺了,下去了還能不能上來都是個問題。

所以和這些相比,那個“內臟帳篷”算什麼。一晚7萬還沒人挑戰,也就是智商稅。有膽量面對公眾,設計師破產那不是遲早的事嗎。

⑹ 房車哪國發明的

應該歸功於美國人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美國人利用汽車開啟他們的露營歲月。帶上帳篷,床,炊具,開著汽車就踏上了旅程。二十世紀20年代,許多房車先驅開始製造車輪上的家。他們在自家的後院里用木頭製作簡單的房屋,然後再把房屋固定到汽車T型的底盤上。房車露營俱樂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罐罐旅行者」。之所以這樣稱呼他們是因為這些房車先驅在美國眾多穿越全國的公路還沒有鋪設時就已經開始了穿越美國大陸的旅行,開著破舊的汽車,不顧一路坎坷泥濘勇敢地上路了。他們常常就在路邊露營,吃的是用汽油爐加熱的罐裝食品,喝的是涼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房車開始利用飛機式的構造,而且已經裝備了床,餐桌椅,而且具備供電供水的功能。隨著房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對設齊全的房車營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汽車的普及,更多的美國人開始尋求移動的生活,房車業也隨之繁榮起來。到1950年,拖掛型房車已經由原來自製的小型罐裝房發展到30英尺長的豪華別墅。今天的許多房車生產企業都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創業的。房車的革命性進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二是內部舒適性的提高。

⑺ 聽說有人發明了一種便攜旅行帳篷,能折疊成塑料袋大小裝進口袋裡,名字叫basic house(不是衣

好像怪貴

⑻ 是誰發明的人

不,人是猿人演變到現在的 早期猿人 200萬年前至175萬年前 能人(坦尚尼亞的奧杜韋峽谷) 腦量637 mL,直立行走,拇指和其他四指可對握,但動作不精確。 可將礫石打製成砍砸器,這種石器文化叫做奧杜韋文化。能人完全依賴自然界生活。 晚期猿人 175萬年前至20~30萬年前 元謀人(中國雲南省元謀上那蚌村) 北京猿人(中國北京房山區周口店) 爪哇人(印度尼西亞西爪哇) 腦量1 059 mL,能像現代人那樣兩足直立行走,手比較靈活,可以打造多種石器。 能製造多種類型的石器,加工精緻,石器文化有較大進步,能夠用火,以幾十人為一群生活,有一定的應對自然變化的能力。 早期智人 20~30萬年前至5萬年前 馬壩人(中國廣東曲江縣馬壩鄉) 尼安德特人(德國尼安德特山谷) 腦量1 350 mL,接近現代人的腦量,體質上保留一些原始特徵(嘴部前突,眉嵴發達等)。 能生產工具,能獵取大型猛獸,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術,征服自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晚期智人 5萬年前至1萬年前 山頂洞人(中國北京房山區周口店) 克羅馬農人(法國克羅馬農村) 腦量基本與現代人的相同,達到1 400 mL,體態與現代人相似。 能製造復雜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工具,能製作精製的、別具風格的藝術品和裝飾品,能縫制衣服,建造帳篷,能進行大規模的狩獵活動。可能開始過母系氏族社會生活。
記得採納啊

⑼ 帳篷式蚊帳誰發明的哪一年

勤勞刻苦的中國人民發明的。。。
不知道你看過仙劍奇俠傳沒有,很搞笑的情節里說的是李逍遙發明的!
其實說真的,古書中有記載

兩千多年前, 《莊子•天運篇》說:「蚊虻噆膚, 則通昔(夕)不寐矣。」晉人傅選還特地寫了一篇《蚊賦》, 內稱蚊子「餐膚體以療飢, 妨農功於南畝, 廢女工於杼機」, 真是危害不淺。中國古代防蚊之具主要是帳幔。它的最早名稱是 「幬」。春秋時期, 齊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紗之幬」使飢蚊營營不得入內, 這個記載在《春秋》、《國語》等先秦史料中皆不見, 僅保存於南朝梁元帝蕭繹撰寫的《金樓子•立言篇九》中。幬, 也許還有一個寫法。 《詩經•召南•小星》有「肅肅宵征, 抱衾與裯」, 句中的「裯」字, 《毛傳》釋為單被, 《鄭箋》釋為床帳。鄭玄的說法也許不誤, 裯、幬, 音義相同, 是同源字, 都指的是床帳。今天我們通用的蚊帳之「帳」字, 要晚到秦漢才因與「幬帳」連用而同床帳結緣, 原來的「帳」 僅指起遮蔽作用的帷帳以及營帳、軍帳等。因此, 漢初《爾雅》開始說:「幬謂之帳。」東漢劉熙《釋名》說:「帳, 張也, 施於床上也。」此後, 出現了「蚊幮」、「蚊幌」、「蚊幬」、「蚊帳」等各種稱呼

閱讀全文

與帳篷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