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遂寧發明人

遂寧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8 21:58:01

A. 白燕川是天友集團創始人嗎,在遂寧是不是很有名

是啊,天友的創始人,中國死海的締造者,遂寧的,尤其大英縣的人都知道

B. 四川的遂寧發展的好嗎

遂寧市隸屬四川省,別稱斗城、遂州,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是成渝經濟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省的現代產業基地,以「養心」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生態花園城市。[1] 西連成都,東鄰重慶、廣安、南充,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地處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是四川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成都經濟區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C. 關於遂寧的資料

遂寧市遂寧市 中國著名的觀音文化之鄉,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地處成都和重慶兩座特大城市的中心節點,介於東經105°03′-106°59′,北緯30°10′-31°10′之間。東西寬90.3公里,南北長108.9公里,城區平坦,東鄰重慶、廣安、南充,西連成都,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均為146公里左右,呈等距三角。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省轄遂寧市,現轄船山、安居兩區和射洪、蓬溪、大英三縣。市城區建成區面積47.5平方公里、非農人口50.3萬。 市情概況 遂寧在四川的位置 歷史上,遂寧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迷人的靈性山水和發達的農工商貿而成為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尤以紡織食品工業聞名,素有「小成都」、「東川巨邑」、「川中重鎮」、「西部水都」之稱。 遂寧現有9張國家級城市名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範例獎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全國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人口民族遂寧為人口稠密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6人,人口密度遠大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沿涪江兩岸的沖積平壩、沿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和丘間小平壩區。從射洪縣的金華鎮到船山區的南強鎮,沿涪江兩岸屬人口的特稠密區,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813人。 全市共有勞動力270.5萬人,占總人口的70.4%,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除能夠充分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外,還採取多種措施轉移富餘勞動力。全市常年輸出勞動力保持在80萬餘人,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全市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壯族、羌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44個少數民族,人口近1.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5%,這些民族只是散居於漢族之中,未形成集中聚居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91人,居全省第三位。 經濟發展 2009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12億元,增長1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9.8億元,增長31.9%;農業增加值100.4億元,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3億元,增長18.9%。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強力實施「4+3」產業規劃,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4.4:47.7:27.9。舉全市之力做強電子產業,成功引進雪萊特、威納爾等電子項目103個,開工62個,投產30個。財稅國資運行平穩。加強財稅征管,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億元,增長29.2%;國稅收入9億元,增長8%;地稅收入13.5億元,增長35.9%。 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300個省區市綠色GDP指數報告》顯示,遂寧市綠色GDP指數為0.2817,排名全國第81位,全省第二;資源環境效率為1.04元/立方米,排名全國第20位,居四川之首。 自然資源遂寧屬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區,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地貌類型單一,屬中生代侏羅紀岩層,經流水侵蝕、切割、堆積形成的侵蝕丘陵地貌。丘陵約佔全市總面積的70%,河谷、台階地佔25%,低山佔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間。全境的岩層,下部以石灰岩為主,上部以紫紅色沙土、泥岩為主。所以,遂寧地區又被稱為「紅土地」。 獨具特色的地理條件為遂寧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儲量較多的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井鹽、砂金、石灰石等,尤以天然氣和鹽鹵資源最為豐富。遂寧市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及天然氣,已經由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中礦區從1956年開始勘探,結果表明,地下較普遍的蘊藏著石油和天然氣,具有廣闊的開采前景,現已開發、利用的磨溪氣田,已成為四川第三大氣田。鹽鹵(水),蘊藏尤為豐富,在勘探開發油氣資源時,也鑽獲了地下鹽水資源。蓬萊的鹽水較多,產量也較穩定。蓬萊油田香溪群的鹽水較集中,蓬萊鹽廠利用此水制鹽,具有較大的生產能力。 岩鹽層,主要分布遂寧城區附近至蓬萊鎮油田一帶,在中下三迭系地層中有厚度30-120米,左右的岩鹽層,向東南方向到磨溪鄉消失;砂金,主要分布四江沿河兩岸,從老河床的各級階地到新河床的河漫灘地,都有含量不等的砂金,產金層位從形態上分為河床及河漫灘型、階梯型。主要分布在過軍壩、羅壩、唐家、梓潼、張飛糧、金華壩、林榆渡、馬家渡等地,砂金含量與洪水有關,水越大、淤積的泥沙含金量越豐富。 遂寧中小河流眾多,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瓊江、郪江、梓江、青崗河、蓬溪河等15條。涪江全長700公里,遂寧境內171公里。涪江支流呈樹枝狀分布,境內流域面積5127.4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96.29%。由於丘陵低山的地貌形成的較大落差,使眾多的河流為遂寧提供了充足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5.85萬千瓦,可開發量為38.71萬千瓦,已開發16.94萬千瓦。市境內涪江段是水能集中的主要河段,在幹流上已建有金華、螺絲池、紅江、龍鳳、小白塔、白禪寺、過軍渡、三星等8處中、小型水電站。 遂寧總耕地面積228.15萬畝,其中紫色土面積最大,佔耕地面積的62%,廣布於境內的低山丘陵地區。生物資源門類繁多。境內發現並利用的生物資源約1500多個品種或品系,其中植物資源1000餘種,農作物栽培品種達367個。盛產糧、棉、油、果、桑、蔗等,是四川糧食、棉花、油料、生豬、水果、蔬菜、中葯材重要生產基地。年人均佔有糧食400公斤以上,年棉花產量佔全省43.3%,年生豬出欄300多萬頭。船山區因盛產「菊花心白芷」而成為全國有名的「白芷之鄉」,大英縣河邊鎮所產的「白檸檬」品質優良,全國獨有。 境內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森林覆蓋面積32%,是全省第一個綠化達標市。林木品種約437種,其中有不少國家保護植物和珍稀樹木。如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銀杏,名貴的蘇鐵、紅豆樹、馬桂木和獨具特色的古柏、榕樹等。經濟林主要有油桐、油橄欖、烏桕、核桃、蓖麻、棕櫚等樹種。境內盛產柑桔、橙、柚、梨、桃、李、蘋果,其中以沙田柚、青蘋、紅桔、「貢橙」等品種質量最為優良,享譽省內外。動物資源門類繁多,主要脊椎動物約237種。魚類資源達89種,珍稀動物如魚類的中華鱘、胭脂魚、岩原鯉、長吻魚等,兩棲動物中的大鯢,哺乳動物中的水獺,均屬國家和省級保護動物。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紅苕為主,各種豆類遍布全市,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遂寧黑芝麻食補價值高;遂都牌加碘芝麻油為國家發明專利產品,其濃香型芝麻油為四川省名牌產品;市中區楊渡壩大胡豆曾是朝廷貢品。 蔬菜主產城鎮郊區的平壩地區,除滿足當地消費外,還遠銷重慶等地。主要有甘藍、白菜、花菜、蘿卜、茄子、豇豆、四季豆、番茄、黃瓜、菜椒、蒜薹、蔥白、芋頭等。 中葯材類有127種,在植物中占第二位,有較大的開發價值。是中區的「菊花心」白芷為遂寧特產,名冠全國,最高年產量達百萬千克,佔全省年產量的70%,行銷國內城鄉,並出口東南亞、日本、法國等地,被譽為白芷之鄉。川半夏系該市質量最佳的野生葯材,明朝時是地方官敬奉皇帝之貢品,民國年間,一些外國公司曾將遂寧半夏出售到德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最高年產量達6萬千克。該市自然條件適宜半夏生長,變野生為家種的開發前景好。此外,藿香、薄荷、刺疾藜、麥冬、紅花、丹參白芍、荊芥等中葯材都有過較大人工種植面積,產量很高,質量可謂上乘,可供選擇開發和加工。夏枯草、金錢草、癩子草等野生葯用草本植物更為群眾熟悉,直接采泡飲用。 水果類29種,種植量最大的屬柑桔類的紅桔與廣桔,面積近20萬畝,產量達3.5萬噸.有蓬溪何家壩柚、遂寧沙田柚、射洪牽牛山柚和漳州柚,其果品或個大質優、或味美純甜、或個頭與酸甜適中,適合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年年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已在全市適宜的鄉村進行規模種植、集約管理。柑桔有無核錦橙、臍橙、桔橙等品種,檸檬品種以尤力克為主,集中在大英縣河邊鎮,是全省第二大檸檬集中產地,已具較好的外銷加工能力。桃、李、梨、葡萄、枇杷和櫻桃等全市都有栽培。 更多見: http://ke..com/view/39459.htm?fr=ala0_1_1

D. 觀音故里的四川遂寧

我的家鄉在四川遂寧,是觀音的故鄉,這里有很多名勝古跡,其中最著名的有:觀音朝覲聖地——靈泉寺、中國皇家禪林——廣德寺、神秘北緯30°——大英死海、世界侏羅紀公園——龍鳳峽、中國第五大發明——卓筒井、古老東方仙畫——寶梵壁畫、世界文化瑰寶——國寶宋瓷,還有龍鳳古鎮、金華山陳子昂讀書台、蓬溪赤城湖等等。

有一首童謠,自古流傳,家喻戶曉。「觀音菩薩三姊妹,同鍋吃飯同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 話說靈泉寺,她位於遂寧城東靈泉山,與廣德寺隔涪江相望。寺廟依山而建,蒼松古柏,綠樹成蔭。山間有一泉,色碧味甘,終年不溢不涸,名曰「靈泉」。遂寧靈泉市是國家AAAA風景區,主要景點有靈泉、觀音廣場。再說廣德寺,位於遂寧城西三里許的卧龍山,建於唐朝開元前,原名石佛寺,明武宗正德年間敕賜「廣德寺」。自1985年遂寧市政府報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以來,經十多年的維修、改建、擴建,寺容煥然一新,道場分外興隆,朝山進香者、覽勝旅遊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廣德寺現有的五件鎮寺之寶,見證了千年的輝煌歷史,它們是:緬甸玉佛、明代聖旨坊、濟善塔、九龍碑以及兩顆皇帝御賜玉印。

在遂寧文化旅遊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龍鳳這片土地下沉睡的古老文明又一次奇跡「復活」。近年來,遂寧提出「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的戰略目標,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區的船山,啟動了龍鳳古鎮項目建設。龍鳳古鎮依託自然生態的景觀環境和沉積千年的文化底蘊,以古西漢妙庄王城「一座千年的興寧古都、一段永恆的龍鳳良緣、一個美麗的妙善傳奇、一方吉祥的觀音聖地」為文化脈絡,突出古鎮「自在閑適、安逸和諧、喜慶吉祥」的內涵,全力打造「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吉祥祈福聖地。成為遂寧首個國家4A級特色旅遊古鎮景區。古鎮中最著名的小吃是觀音素麻花,賣麻花的說:「來龍鳳古鎮如果不買一袋麻花回家就白來了。」著名的景點還有佛珠牆、月老樹。

佛珠牆上有一串珠子可以轉動,傳說是妙善公主手上的一串佛珠變成的。現在人們經常轉動佛珠,以求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月老樹是一顆古老的大樹上面寫著平安幸福幾個字。

都說家鄉最美,現在我也認為家鄉最美。

E. 遂寧有什麼古代歷史

讓我們先看看南宋名臣們都如何稱贊遂寧的吧!(PS:遂寧在宋代別稱武信、遂府)
南宋《方輿勝覽》卷六十三有雲:「地重潛藩,節鎮素雄於一面;道院邃清,備載晁子西之記」、「權專會府,甲兵兼總於七州;禪關勝絕,更稽丁晉公之詩」。
南宋兵部侍郎劉儀鳳《南樓記》雲:「平原沃野,貫以涪江,氣象寬舒,為東蜀之都會。」
南宋著名學者李石賦雲:「山維東蜀,如連如伏,此貞觀之所以建督府,而我宋之所以壯龍邸也;水控內道,或正或譎,此劉裕之所以策譙縱,而魯奇之所以抗閏孟也。」

F. 寫一篇遂寧的歷史文化

遂寧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區位優勢明顯,南距重慶146公里,西距成都147公里,與成渝兩市成等距三角關系,經濟上融入成渝經濟圈中。東鄰南充,西連德陽,南接重慶,北靠綿陽。古稱遂州,別稱斗城。歷來為川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和「小成都」之稱。遂寧發展歷史悠久,自東晉以來,歷為郡、州、府、專署和縣的治所。1985年2月建立省轄市,目前轄船山區、安居區、蓬溪縣、射洪縣和大英縣。全市有105個鄉鎮、2216個村,幅員面積5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7萬畝。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380.82萬,其中城鎮非農業人口64.61萬,市城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全市勞動力總量263萬人,其中鄉村勞動力215.87萬人。200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159.19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76億元。

境內以丘陵地貌為主,丘陵面積佔70%。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呈波狀緩傾。最高海拔674.4米,最低海拔215米;氣候溫和,光照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907—993毫米。森林覆蓋率達30.6%,是四川省綠化全面達標第一市。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是四川糧食、棉花、油料、生豬、水果、蔬菜和中葯材重要生產基地;涪江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妻江、梓江、瓊江等支流呈樹枝狀分布。水能資源豐富,可開發量17.37萬千瓦,涪江幹流上已建成6座中小型水電站。農業有效灌溉面積164萬畝;境內石油、天然氣、鹽鹵、沙金、頁岩、沙石等資源儲量豐富,易於開采。

遂寧鍾靈毓秀、山川秀美,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玲瓏華美的金華山,清波浩渺的赤城湖,千年古剎靈泉寺、西來第一禪林廣德寺,史稱「仙畫」的寶梵壁畫等風景名勝,或淡雅飄逸,或雄渾壯美,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被譽為世界石油鑽井之父的大英卓筒井采鹽鹵技術,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至今還有「大順灶」等18眼井保存著,千年守望,見證著古老歷史。

G. 遂寧市大英縣境內的卓筒井是手工制鹽的活化石,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世界石油鑽井之父」,不

(1)在「曬鹵」的過程中水蒸發,溶劑減少,所以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大;故填:變大;
(2)過濾操作需要的儀器燒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漏斗;引流;
(3)第⑤步「煎鹽」和實驗室蒸發結晶的原理相同;故填:蒸發;
(4)Ⅰ根據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可知,甲、乙兩種物質在t3℃時溶解度相同;故填:t3
Ⅱ根據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為乙>丙>甲;故填:乙>丙>甲;
Ⅲ根據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4℃時,將三種物質各ag分別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後,只有一種能形成飽和溶液,則a的取值范圍是20≤a<40.故填:20≤a<40.

H. 四川遂寧有什麼出名的風景地呢

遂寧有「八大奇觀」
都是為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胡亂編造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不過算不算奇觀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奇觀之一:世界侏羅紀公園——龍鳳峽 龍鳳峽位於遂寧市射洪縣明星鎮境內。其地貌景觀獨特,有溶蝕洞穴、階梯瀑布、沉積波痕等奇妙景觀,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的硅化木和恐龍化石遺跡,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數量最多、保存完好的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原關於統一我市生硅化木森林,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2010年,第八屆國際侏羅紀大會將在這里舉行,這是首次在亞太地區召開的國際侏羅紀盛會。

奇觀之二:中國人造衛星回收基地——遂寧 就人造返回式衛星而言,選定合適的回收區域,對於成功回收具有決定作用。遂寧因處在特殊的經緯度上而被確定為我國人造返回式衛星的回收基地。1979年11月,遂寧被確定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返回式衛星回收地而受到世界的關注。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先後發射的數十顆人造返回式衛星,絕大多數都將遂寧確定為回收地並准確落入預定區域。遂寧已成為「天之驕子」——中國人造返回式衛星的港灣。

奇觀之三:中國第五大發明——卓筒井 北宋慶歷年間,遂寧人發明了卓筒鑽井技術,可汲取地下千米深處的鹽鹵,揭開了人類用鑽井方法開采地下深處礦產資源的序幕。卓筒井的發明,使地下鹽鹵、石油、天然氣等礦產得以開發和利用,加速了人類文明歷史的進程。《中國井鹽科技史》載「卓筒井技術的發明堪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等重要發明媲美,它是近代石油鑽井之父」。《中國科學技術史》稱卓筒井為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2006年,「大英卓筒井深鑽汲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奇觀之四:神秘北緯30度——中國死海 1億5千萬年以前,劇烈的板塊運動在北緯30度上形成兩個驚人相似的內陸湖,一個是裸露地表的中東死海,另一個則是深藏遂寧大英縣境內的地下古鹽湖。依託豐富的地下鹽鹵資源,遂寧積極吸引民間資金,成功打造「中國死海」,再現了中東死海的神奇魅力。「中國死海」景區的橫空出世,引領著大型參與性體驗互動旅遊的新時尚,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百萬人(次)以上,創造了四川旅遊神話。「中國死海」正以寬廣的胸襟擁抱遠道而來的客人。

奇觀之五:中國皇家禪林——廣德寺 被譽為「西來第一禪林」的廣德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唐代高僧克幽禪師的出家之處。克幽禪師是唐中宗的孫子,唐玄宗的侄子。廣德寺以其皇家「血緣」而深受歷代帝王恩龐,曾得到唐、宋、明9位皇帝的11次敕封。珍藏於寺內的聖旨坊、九龍碑、善濟塔、緬甸玉佛以及宋、明兩朝皇帝敕賜的觀音珠寶印,無不印證著皇家禪林的尊貴。廣德寺規模宏大,建築精美, 2萬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盛唐風格寺廟建築群,更彰顯出這里的王者氣度。廣德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奇觀之六:觀音朝覲聖地——靈泉寺 靈泉寺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為佛教聖地。民謠:「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只有三妹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印證著靈泉寺作為觀音道場的久遠。靈泉寺觀音殿內有一泉,被稱做「觀音聖水」,雖處絕頂,但千百年來不溢不涸,色碧味甘。民間認為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來飲取者絡繹不絕。蘇東坡曾為它賦詩一首:「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來不記年。玉斧劈開天地髓,金鉤釣出老龍涎。」林則徐曾贈「香林德水」匾額懸於觀音殿,流芳於世。

奇觀之七:世界文化瑰寶——國寶宋瓷 1991年,在遂寧城南金魚村發掘出中國最大的一宗宋瓷窖藏,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令文物界、史學界為之震撼。在出土的985件精美瓷器中,國家一級文物達29件,其餘均為國家二、三級文物,其中荷葉蓋罐、刻花梅瓶、龍耳簋式爐等更是彌足珍貴。孤品荷葉蓋罐被稱為中國「三大國寶之一」而享譽中外。2003年,遂寧修建了全國唯一的專業宋瓷博物館,前來參觀的文物專家、收藏愛好者和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遂寧宋瓷先後到新加坡、日本、香港、澳門和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引起極大轟動。

奇觀之八:古老的東方仙畫——寶梵壁畫 寶梵壁畫現存於蓬溪縣寶梵寺內,共87幅、近200平方米。這些壁畫均以佛教故事為題材,所繪法像103人,各具情態、栩栩如生,天上人間融為一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超凡的藝術魅力。《中國繪畫史》、《中國名勝詞典》等十餘種辭書對寶梵壁畫均有文字記載,稱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宗教界尊此畫為禪宗秀跡,繪畫界贊美其有畫聖吳道子筆意,文博界譽為蜀中明代壁畫代表作,民眾敬之為仙畫。寶梵壁畫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I. 遂寧歷史古跡介紹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尋根認祖,更甚於世界其他民族,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的血脈之源。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和創新;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因此,「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遂寧市近年來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創作不斷繁榮,並先後召開了陳子昂、李實、張船山、黃峨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國際或全國學術研討會,卓有成效。但是,目前遂寧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之間,還有著差距,直接影響著「三個文明」的建設。為了縮小差距,將遂寧建設成「文化強市」,我認為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遂寧歷史文化名人研究和整理出版遂寧古代文獻叢書,是從根本上縮小這一差距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遂寧文化

遂寧歷為川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據涪水之中游,乃東川之都會,土地肥沃,人物阜繁,號稱「風教重地,文獻名邦」。古代遂寧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等方面都處於蜀中領先地位,為促進古代巴蜀文化的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1. 政治方面:遂寧歷史上孕育出了許多傑出政治家,名傳當世,史冊留芳。唐穆宗李恆就是先封遂王,後即帝位。宋徽宗趙佶,元豐八年(1085),初封遂王,紹聖元年(1094),封遂寧郡王,後即帝位。故徽宗政和五年(1115)十二月己亥,詔升遂州為遂寧府。從宋代至清朝,遂寧市有16人官至朝廷中央大員,其中有三位宰相(相當於總理):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明代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呂大器、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張鵬翮;兩位尚書(相當於中央各部部長):宋代兵部尚書楊輔、明代工部尚書黃珂;五位巡撫(相當於省委書記):明代山西巡撫楊澄、山西巡撫陳講、山東巡撫謝東山、河南巡撫楊作楫、江西巡撫曠昭;一位布政使(相當於省長):明代江西布政使黃華;五位侍郎(相當於中央各部副部長):宋代吏部侍郎王極、明代吏部侍郎席春、禮部侍郎馬紹愉、清代戶部侍郎李仙根、工部侍郎張懋誠。南宋理財名吏趙開(1065—1141,遂寧安居區人),官至總領四川財賦,廣開財路,深得抗金名將張浚的信賴。其他遂寧籍中、下品官員,如道員、知府、知州、知縣等多達數百人,他們中不少人為官清正,高風亮節,永為人仰。

2. 經濟方面:據宋代《方輿勝覽》載:遂州系唐宋時期四川盆地內最重要的幹道成渝道上的交通樞紐,為「四達之區,西接成都,東連巴蜀」,號稱「劍南大鎮」。大詩人白居易稱「遂居蜀之腴」。唐代遂州設有總管府、都督府;宋代建炎時,又設四川都轉運使,政治、軍事、經濟地位十分重要。遂州是四川除成都、梓州以外第三大城市,曾管轄渝州(今重慶市),「地重潛藩,節鎮素雄於一面;權專會府,甲兵兼總於七州」。宋代,遂州是全國製糖中心,遂寧冰糖產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一,是著名貢品,詩人墨客,備加稱頌:「中國之大,遂寧專美焉!」文豪蘇軾、黃庭堅都有詩歌贊美遂州冰糖,《糖霜譜》《中國通史》有載。1991年9月,在遂寧市金魚村發現的宋瓷窖藏,出土瓷器985件,震驚了世界,從而也就更加佐證了遂寧是宋代蜀中著名商業、經濟中心之一。

3 文化方面:從唐代至清代,遂寧詩人輩出,他們領一代風騷,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唐代陳子昂,開盛唐一代詩風;宋代王灼,其《碧雞漫志》在宋代詞話中最具學術價值,收入了《四庫全書》;元代謝端,是蜀中著名文學家,《元史》有傳;明代黃峨,是著名女散曲家,人稱「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可與李清照媲美,雄才大略的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成都會議期間對黃峨的《寄外》詩,贊不絕口;明代呂潛,今存詩400多首,系詩書畫三絕奇才,為宰相呂大器之子,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對呂潛詩很欣賞,現代大畫家黃賓虹對呂潛十分推崇,稱呂潛「文章氣節,彪炳宇宙。」清代以「蜀中詩人之冠」張船山為首的三弟兄詩人(船山及其兄張問安、其弟張問萊)、三妯娌詩人(船山妻林頎、問安妻陳慧殊、問萊妻楊古雪),一家男女盡能詩,為古今詩壇所罕見。他(她)們給我國燦若繁星的詩壇增添了異彩。

4 科技方面:唐貞觀九年(635),遂寧創建張九宗書院,是全國最早建立的書院。唐代大歷年間,遂寧傘山的鄒和尚發明了冰糖製作方法,時間之早、質量之高,居世界首位。宋代遂寧科學家王灼,寫出了科學名著《糖霜譜》,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總結種蔗和製糖技術的佳作,至今王灼和他的《糖霜譜》還受到世界科學家的高度評價。宋代卓筒井鑽井技術,被稱為「現代石油鑽探之父」,在大英縣卓筒井鎮保存至今,成為中國一絕。清代治河專家張鵬翮,在康熙時科學治理黃河,《水利史》《科技史》稱他「居於當時世界水利工程最先進行列」。

5 宗教方面:遂寧出現了許多高僧、高道和影響深遠的寺觀。如唐代著名佛教理論家圭峰宗密,在遂寧道園禪師處出家;唐末船子德誠,系著名高僧,其《撥棹歌》流傳至今;宋代雪竇重顯,是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系禪宗雲門宗大師,著有《祖英集》《瀑布集》《雪竇頌古》等,收入了《四庫全書》等典籍,克勤禪師「評唱」《雪竇頌古》而成的《碧岩錄》一書,歷代學者極為推崇,譽為「禪門第一書」。重顯弟子草堂禪師在越南創立了草堂禪派,又稱雪竇明覺派,影響深遠。宋代高道劉安勝在蓬溪寶屏山撰寫了《文昌大洞仙經》;元代學者衛琪在蓬溪縣蓬萊山註解了《文昌大洞仙經》。因談演《大洞仙經》而產生了聞名中外的洞經音樂,蓬溪遂成為名符其實的洞經音樂發源地。

著名寺觀有:西來第一禪林廣德寺,獲唐宋明三朝十一次敕封,曾主領川滇黔三百餘山,建築群規模為全川第一,建築年代久遠屬全川第三,明代聖旨坊全省獨一,宋塔、宋碑屬稀有的文物,玉佛被郭沫若稱贊為稀世珍品。開山祖師克幽禪師,多次受朝廷敕封,名震朝野。靈泉寺系隋代創建,為遂寧十二景之冠,西部觀音道場,名人蘇軾、黃庭堅、楊慎、張鵬翮、張船山、林則徐均有題詠。金華山、高峰山、寶梵寺等寺觀,也聲名遠播,聞名遐邇。

閱讀全文

與遂寧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