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都是西方字母的基礎,
不對,西方文字的基礎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起源於腓尼基文字,而腓尼基文字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演變,因此西方字母的基礎是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種很古老的文字,它是表形和表意以及限定符三者相結合的文字,和拉丁字母無關
『貳』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的文字被我們稱為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腓尼基文字
C 本題旨在考查再認再現基本史實的能力。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發明的,甲骨文是中國發明的,腓尼基人創造了腓尼基文字。由此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蘇美爾人創造的。
『叄』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的文字被我們稱為
答案C
本題旨在考查再認再現基本史實的能力。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發明的,甲骨文是中國發明的,腓尼基人創造了腓尼基文字。由此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蘇美爾人創造的。
『肆』 古蘇美爾人為什麼要發明楔形文字
這個問題不是跟中國人為什麼說漢語寫漢字一樣嗎!!!樓主是中國人應該可以想明白,
那是自人類產生以來,當地區的蘇美爾人長期生活,長期交流,長期探索。。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標准符號,當交流頻繁時,就被熟悉這種標准符號的人創造成了文字。。。
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通過圖畫的形式記錄賬目。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復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xiē)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卧。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准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內容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更難以掌握。盡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伍』 蘇美爾人是如何發明楔形文字的
蘇美爾人啊約公元前3100-2800古巴比倫王國(前19世紀-16世紀)最早是阿摩利人建立,後來在兩河流域擴張。蘇美爾語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坦尼人、烏拉爾圖人等都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表達自己的語言。腓尼基文字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這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這種文字是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
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只是強調「國王把文字寫在泥板上」,且「這樣的事情從未遇見」,況且也有不合邏輯之處:國王恩美卡將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這顯然不合邏輯。因此只能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是傳說。《伊楠娜與基恩》這是部神話,說的是烏魯克的保護神伊南娜(Inanna),前往其父親智慧之神基恩的住處埃利都(Eri)騙取「文化財產(me)」,並回烏魯克慶功的事。文中有一句「nam-b-sar ma-<an-sum>,<他給了>我書寫手藝」但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原文開頭與結尾都有殘缺,成文年代有爭議,且現實中在埃利都並沒有發現早期文字。
『陸』 蘇美爾人發明了什麼文字
蘇美爾人是古代近東文明的開創者之一,是最早成為兩河流域美術的驕子。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建立了有組織的神權社會。他們的智慧首先在建築上表現出來,雄偉的宮殿、神廟和寺塔成為後世效仿的典範,繪畫也頗有成就,造型古拙而富於風趣。
『柒』 古希臘人發明了什麼文字
古希臘人發明了線形文字。
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Arthur John Evans)在希臘克里特島發現的泥版殘片,有兩種文字形式,被稱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線形文字B於1950年被文屈斯(Michael Ventris)破譯,證明其為希臘語的一種古代形式,使用於邁錫尼文明時期。而線形文字A則至今未被破解。
創造希臘文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從巴爾干半島遷移到希臘半島及其鄰近地區。希臘文最後分化出四種方言:依奧利亞(Aeolic)、愛奧尼亞(Ionic)、阿卡狄亞-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約在公元前九世紀出現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就是用愛奧尼亞方言寫成的。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隨著雅典城的興起,一種叫雅典語的愛奧尼亞方言,產生了古典時期偉大的文學作品。雅典語成了希臘語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語(Koine)的基礎。雅典語的使用范圍,遠遠超過現代希臘的疆界。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以後,雅典語的使用范圍東邊遠達印度;後來羅馬帝國信奉雅典語為第二語言。新約聖經用共同語(Koine)寫成;時至今日,東正教還在用這部聖經。
根據腓尼基語改制的希臘字母表,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現了。這是有母音字母、也有輔音字母的第一個字母表。閃米特語族諸語言的字母表與此不同,它們只有輔音字母。希臘字母最初也象閃米特字母那樣,是從右到左書寫的。但後來變成從右到左和從左到右交替地書寫,後來又變成從左到右,成為這種樣子。1952年曾解釋叫做線形文字B的希臘早期文字,那時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遺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這種文字大部分廢棄不用了。
從第四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希臘文是拜占庭帝國的官方方言;以後在土耳其統治期間,希臘人仍然講希臘文。現代希臘文約在九世紀開始成型,到十九世紀成為希臘王國的官方語言。操希臘文的,約有一千萬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島上的五十多萬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語外,還恢復了一種純粹的古希臘語的模仿語,作為文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