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滑鼠的目的

發明滑鼠的目的

發布時間:2021-07-28 21:37:41

發明電腦的目的是什麼

電腦的學名為電子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
通常說到「世界公認的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大多數人都認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4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這個說法被計算機基礎教科書上普遍採用,事實上在1973年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應該是美國愛何華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約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於1939年10月製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ENIAC」的研究小組中的一個叫莫克利的人於1941年剽竊了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並在1946年時,申請了專利。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73年這個錯誤才被扭轉過來。(具體情況參閱網路----「約翰·阿坦那索夫」詞條,希望大家記住ABC和約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後的教科書能夠修改這個錯誤)。後來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翰·阿坦那索夫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的偉大貢獻,1990年美國前總統布希授予約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獎項----「國家科技獎」。
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爾的x86的硬體架構及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並制定以PC/AT為PC的規格。之後由英特爾所推出的微處理器以及微軟所推出的操作系統發展幾乎等同於個人電腦的發展歷史。Wintel架構全面取代了IBM在個人電腦主導的地位。
[編輯本段]分類
從計算機的類型、運行方式、構成器件、操作原理、應用狀況等劃分,計算機有多種分類。
從數據表示來說,計算機可分為數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以及混合計算機三類;
數字計算機按構成的器件劃分,曾有機械計算機和機電計算機,現用的電子計算機,正在研究的光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神經計算機等等。
電子計算機就其規模或系統功能而言,可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計算機和單片機。
綜合起來說,計算機的分類是這樣的:
(1)按照性能指標分類
① 巨型機: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機: 速度快、應用於軍事技術科研領域
③ 小型機: 結構簡單、造價低、性能價格比突出
④ 微型機: 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
(2)按照用途分類
① 專用機: 針對性強、特定服務、專門設計
② 通用機: 科學計算、數據處理、過程式控制制解決各類問題
(3)按照原理分類
① 數字機: 速度快、精度高、自動化、通用性強
② 模擬機: 用模擬量作為運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機: 集中前兩者優點、避免其缺點,處於發展階段

② 誰發明的滑鼠

1951年,一個叫恩格爾巴特的人從美國海軍退役,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當工程師,生活可以說十分美滿。但他認為這樣過日子未免太平淡,他開始考慮改變人生之路。
他突然想到了當時尚無蹤影的個人電腦。他說:「那是在1951年2月,我有了這種想法。當時想到坐在那兒與電腦彼此交流,這簡直讓人興奮得發瘋。」他設想電腦與人如何彼此交流,設想如何顯示、組織、指引和記載信息。
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終於能追逐自己的夢想了。就在這一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不知是誰把它叫做「滑鼠」,而且很快便流傳開來。
1997年人們為了表彰恩格巴特在人機交互方面的卓越貢獻,授予他計算機界最高榮譽――圖靈獎。

③ 滑鼠的由來

滑鼠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滑鼠之父」。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滑鼠的普及歷程:
滑鼠被發明之後,首先於1973年被Xerox公司應用到經過改進的Alto電腦系統中,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這些系統都是實驗用的,完全被用於研究工作,並沒有向大眾推廣,所以滑鼠一直都默默無聞。
1979年,Apple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行在該系統上的軟體。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電腦技術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些技術代表了電腦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些技術就包括使用滑鼠作為指點輸入設備和操作系統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將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統中,准備開發新型的家用電腦,並且高薪挖到了十幾位Xerox公司的技術人員。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滑鼠,並應用GUI操作系統的Star 8010電腦,這是大眾首次了解滑鼠,可惜由於這種電腦價格過於昂貴,銷量很小。盡管如此,滑鼠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並開始為人們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電腦,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進一步把滑鼠介紹給了廣大用戶,讓用戶認識到了滑鼠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級產品--Macintosh問世,這是Apple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Apple公司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讓滑鼠走進了前家萬戶。之後,由於OS/2,Windows系統的廣泛使用更進一步推廣了滑鼠和GUI的應用,使得滑鼠逐漸流行起來,並最終成為了電腦的標准配置,從此,每台電腦旁邊都有了一個忠實的伴侶,那就是「Mouse」--滑鼠。

滑鼠的分類:
如果按照結構來分的話,滑鼠可以分為機械滑鼠、光電滑鼠,如果按照與電腦的連接方式來分的話有串口滑鼠、PS/2滑鼠和USB滑鼠。
(1)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
機械滑鼠在出現之初,是通過滑動電位器來判斷它的移動方向,所以它的靈敏度低、磨損大。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機械滑鼠吸收了光電滑鼠的一些設計,由純機械式結構發展成為了光學機械式滑鼠,光學機械式滑鼠採用了與純機械式滑鼠不同的編碼器,並使用了一個滾球靠在兩個轉軸上的結構。經過多年的發展,光學機械式滑鼠成為了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一種滑鼠,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到現在仍然是市場上的主流。
光電滑鼠是1981年由Dick Lyon和Steve Kirsch發明的,這種沒有滾球的滑鼠採用光學定位,最初的光電必須和特殊額墊板配合才能使用,造成諸多不便。隨著技術的進步,光電滑鼠最終拋棄了墊板,工作的時候通過發送一束紅色的光線照射到桌面上,然後通過桌面不同顏色或凹凸點的運動和反射來判斷滑鼠的運動。光電滑鼠的精度相對來說要高一些,再加上重量輕,不用定期清潔滑鼠,因此以前常用於需要精確定位的設計領域。目前隨著成本的降低,也逐漸推廣開來。
(2)串口滑鼠、PS/2滑鼠和USB滑鼠
早期的滑鼠並不是電腦的標准配置,因此和現在的滑鼠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必須外裝電源之外,還要安裝特殊的適配卡,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後來出現了一種轉接盒,通過它可以把滑鼠連接到Parallel介面上。Parallel介面成為了滑鼠與電腦連接的第一種介面。
隨著滑鼠被廣泛使用,在加上技術的發展,COM介面(串口)成了滑鼠使用的第二種介面,與其它設備一樣,滑鼠也是使用9針連接介面(DB-9)。由於電腦的COM口本來就少,還要連接其它設備,所以很容易造成資源佔用的問題。
目前廣泛使用的滑鼠都是使用的PS/2滑鼠,這種介面是IBM公司於1987年在PS/2系統上推出的,這也是被稱為PS/2滑鼠的來由。雖然PS/2系統最終沒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其中的一些優秀設計還是被保留下來,比如它的PS/2滑鼠介面,現在已經成了ATX主機板上面的標准配置。
USB介面的出現為外設提供了更加簡便額連接方案,由於它符合PNP規范,可以實現熱插拔,因此使用起來很方便,而滑鼠自然不會放過這一裝備自己的機會,USB介面的滑鼠也適時推出,不過價格要稍貴一些。

④ 滑鼠的由來是什麼

滑鼠的由來,滑鼠剛開始就是為了方便,只是電腦內容進行選擇而產生發明的。

⑤ 滑鼠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叫滑鼠

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終於能夠追逐自己的夢想了。就在這一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上世紀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

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斯坦福研究所的某人把它稱作滑鼠,這種叫法就此流傳了下來。

滑鼠的發明先於個人電腦的問世,並且使個人電腦業發生了永久的變化。在使電腦變得更容易使用方面,或許沒有一種工具比得上滑鼠。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恩格爾巴特並沒有因為他的發明而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因為滑鼠的發明是用美國政府的資金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的,所以滑鼠的專利權屬於政府。

這個老頭發明的~最開始一個木頭盒子~上面有一個輪子~只能四向掃描~

⑥ 滑鼠的來歷

滑鼠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 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滑鼠之父」。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滑鼠的普及歷程:
滑鼠被發明之後,首先於1973年被Xerox公司應用到經過改進的Alto電腦系統中,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這些系統都是實驗用的,完全被用於研究工作,並沒有向大眾推廣,所以滑鼠一直都默默無聞。
1979年,Apple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行在該系統上的軟體。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電腦技術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些技術代表了電腦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些技術就包括使用滑鼠作為指點輸入設備和操作系統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將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統中,准備開發新型的家用電腦,並且高薪挖到了十幾位Xerox公司的技術人員。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滑鼠,並應用GUI操作系統的Star 8010電腦,這是大眾首次了解滑鼠,可惜由於這種電腦價格過於昂貴,銷量很小。盡管如此,滑鼠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並開始為人們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電腦,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進一步把滑鼠介紹給了廣大用戶,讓用戶認識到了滑鼠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級產品--Macintosh問世,這是Apple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Apple公司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讓滑鼠走進了前家萬戶。之後,由於OS/2,Windows系統的廣泛使用更進一步推廣了滑鼠和GUI的應用,使得滑鼠逐漸流行起來,並最終成為了電腦的標准配置,從此,每台電腦旁邊都有了一個忠實的伴侶,那就是「Mouse」--滑鼠。

⑦ 滑鼠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滑鼠發展的里程碑:
1968年,滑鼠的原型誕生;
1968年12月9日,世界上的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這只滑鼠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用滑鼠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從而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這只滑鼠的外形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其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繼而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並將信號傳至主機。
19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的光電滑鼠,這類光電滑鼠具有比機械滑鼠更高的精確度。但是它必須工作在特殊的印有細微格柵的光電滑鼠墊上。這種滑鼠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1981年,第一隻商業化滑鼠誕生。(最早於Mac廣泛應用)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隻光電機械式滑鼠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機械滑鼠。這種滑鼠結構成為了事實上的業界標准。
1999年,安捷倫公司(Agilent, 後改組為安華高, Avago)發布了IntelliEye光電引擎,繼而市場上出現了不需要專用滑鼠墊的光電滑鼠,光電滑鼠的普及由此開始。
2003年,羅技與微軟分別推出以藍牙為通訊協定的藍牙滑鼠。
2005年,羅技與安華高合作推出第一款激光滑鼠(無線, 可充電, Logitech MX1000)。
2006年,第一隻克服玻璃障礙的有線激光滑鼠問世(DEXIN, ML45)。
2006年,藍牙激光滑鼠問世(Acrox)。
2008年,微軟推出採用Blue Track技術的藍光滑鼠,幾乎兼容所有表面(Microsoft SideWinder X8)。
2009年,羅技推出DarkField激光追蹤技術。此技術基本上仍是採用激光辨識,結合運用在實驗室的「暗視野(Darkfield)」顯微鏡技術,讓滑鼠也能看到透明材質中的小瑕疵、灰塵、微粒等微小物質,並藉此提供辨識定位資訊。(Logitech M905、M950)
2009年,蘋果公司推出新滑鼠Magic Mouse,採用承襲自iPhone、iPod Touch、MacBook的多點觸控技術,把所有滑鼠按鍵、滾輪都拿掉,只以一整片多點觸控板,就能提供等同一般滑鼠的左、右鍵,以及360度滾輪功能,並能以兩指操作更多手勢功能。

⑧ 滑鼠的發明原因

滑鼠的發明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⑨ 滑鼠時什麼發明的

一、滑鼠的誕生及其發明人 世界上最早的滑鼠誕生於1964年,它是由美國人道格·恩格爾巴特(Doug Engelbart)發明的。恩格爾巴特於1925年1月30日出生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附近的一個小農場,1942年,他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學習電氣工程。二戰期間,恩格爾巴特中斷了學業去參軍,在Phillipines作為一名電子雷達兵服了兩年兵役。1948年,拿到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後,他留在舊金山半島NACA Ames 實驗室(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前身)做一名電子工程師。 尊敬的滑鼠之父——道格·恩格爾巴特博士 距離滑鼠發明4年後,在1968年12月9日,恩格爾巴特在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IEEE會議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滑鼠(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那是一個木質的小盒子,只有一個按鈕,裡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滾輪,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IEEE協會把滑鼠的發明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可見其對IT歷程的重大影響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滑鼠:木頭滑鼠模型 只有1個按鈕的木頭滑鼠,下面是2個滾輪 恩格爾巴特博士和他發明的滑鼠 木頭滑鼠的演示 這個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尾巴連線的裝置,被恩格爾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戲稱為「Mouse」。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那時電腦功能還遠沒有現在這么完善。那些價格昂貴的奢侈品當時主要用途也是用於科研、軍事等領域。盡管如此,作為一個富有遠見卓識的發明家,恩格爾巴特博士已經意識到,隨著電腦的發明以及普及,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具有無法估量的重大意義,滑鼠自然也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他申請了專利,並且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也許是「Mouse」這個名字簡潔而且形象生動,所以「滑鼠」的稱呼一直被流傳下來。當然,那個時候的滑鼠與今天不僅外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還需要外置的電源來給它供電。 參考資料: http://diy.yesky.com/input/56/2277056.shtml

閱讀全文

與發明滑鼠的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