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大位的兩項發明
《演算法統宗》全書共17卷,萬曆二十年(1592)刻印。前二卷講基本事項與演算法,其中珠算加法及歸除口訣,與現今口訣相同。乘法以「留頭乘」為主,除法以「歸除法」為主,為後世珠算長期所沿用。卷三至卷十二為應用問題解法匯編,各卷以(《九章算術》)篇名為標題,但「粟米」改為「粟布」,「盈不足」改稱「盈朒」。卷三「方田」章內介紹了他自己創造的「丈量步車」,用竹篦做成,類似測量用的皮尺。卷六中首先提出了歸除開平方﹑開立方的珠算演算法。卷十三至卷十六為「難題」匯編﹐仍依九章分類﹐用詩詞形式表達算題。卷十七為「雜法」,介紹了民間演算法「金蟬脫殼」及珠算式的筆算「一筆錦」。此外還有「鋪地錦」﹑「一掌金」(一種指演算法)以及各種幻方(即縱橫圖)等。最後附記「算學源流」,列出北宋元豐七年(1084)以來各種數學書目,共51種﹐其中只有15種尚有傳本,余均失傳﹐但對了解當時數學書傳布的情況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演算法統宗》全書595個問題,絕大多數是由其它數學著作如劉仕隆著《九章通明演算法》(1424)和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等書中摘錄的。搜集當時演算法較為完備﹐在當時同類珠算著作中是較好的一部。
在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過程中﹐《演算法統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流傳極為廣泛和長久,對中國在民間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朝末年﹐還傳入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地﹐對這些地方傳播珠算﹐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演算法統宗》中有許多數學提是以歌決的形式出現的。如《以碗知僧》等。《演算法統宗》首次完整地敘述珠算定位法的「定位總歌」:
數家定位法為奇,因乘俱向下位推。
加減只需認本位,歸與歸除上位施。
法多原實逆上數,法前得零順下宜。
法少原實降下數,法前得零逆上知。」
程大位於此書中在吸取各家演算法精華的同時同,也接受了一些錯誤的見解。例如首篇「揭河圖洛書,見數有本原」,有數字神秘主義思想,書末還有屬無稽之談的推算孕生男女歌。其中有的地方還使用傳統數學書中的錯誤公式,未加改正,致使以訛傳訛。這些對以後數學發展起了不良影響。
萬曆二十六年(1598),程大位對《演算法統宗》進行刪節,取其切要部分,另編為《演算法纂要》四卷,與《演算法統宗》先後在屯溪刊行。 世界第一捲尺是他於1578年左右發明的,他當時把它稱作「丈量步車」,程大位因此被譽為「捲尺之父」。
「丈量步車」較之當今的鋼捲尺、皮捲尺顯得龐大許多,但從其原理、構造、用途和用法來看,又令人不得不承認它就是捲尺的雛形。它由木製的外套、十字架,竹製的篾尺,鐵制的轉心、鑽腳和環等部件組成。篾尺收放均從外套的匾眼中進出,鑽腳便於准確插入田地測量點,環便於提攜。我好奇地取出試用,果然篾尺收放自如,丈量、讀數、攜帶都很方便。
更為珍奇的是程大位發明的捲尺不但有實物,而且在程大位編著的《演算法統宗》第三卷中有完整的零件圖、總裝圖、設計說明和改型說明等全套書面資料,這在世界發明史上是相當罕見的。館長說:根據這套資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木工都能很方便地仿製出來。
據《明史》記載,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下令全國清丈土地,並將「土地丈量」與「一條鞭法」作為其推行的改革的重要措施。從《演算法統宗》中獲悉,程大位親自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清丈土地工作。在此之前,「古者量田較闊長,全憑繩尺以牽量」,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差錯率太高。因此給發明家提出了課題,逼迫他苦思冥想去創造一種嶄新的丈量工具。他在設計說明中說,他的創意來自木工使用的墨斗。
2. 魯班尺的發明介紹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這裡面都包含著原始的物理科學知識。
魯班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
《墨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這可不可以認為,是原始航空科學的先頭兵。
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
後世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期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發展過。
在兵器製造方面,魯班曾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戰爭發揮過巨大作用。後來在墨子的影響下,不再製作這類戰爭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以造福於勞動人民。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木工行業供奉魯班為祖師。
當木匠在製作供桌神案、門窗傢具時會使用一種長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僅有尺寸,還標明有避凶取吉的文字,人們就叫它魯班尺,又叫文公尺。
相傳魯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魯班總是技高一籌,令文公非常嫉妒。
一次,兩人奉命各自率眾修建宮殿。文公趁人不注意,將魯班用來丈量長度的尺子鋸短,一尺半變成一尺四寸一分。當魯班的徒弟們用這把尺子將木料裁切完畢後,才發現長度不對。時間緊迫,材料用盡,魯班急中生智,把不足的長度用石墩代替,結果更加堅固、美觀。國王十分滿意。當人問他怎麼會有這樣的奇思妙想時,魯班笑答,全靠文公送的尺子啊!從此文公心服口服。這把尺子也就一直流傳至今。
即木工用尺,又稱「角尺」,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魯班尺=0.8市尺
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建造房屋和製作傢具時,從整體到每一部位的高低、寬窄、長短,都要用此尺量一下,求得與吉利有關的刻度吻合,避開與災凶有關的刻度,以適應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從所標文詞的內容看,顯然與舊時的星相學相聯系。
魯班尺,亦作「魯般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今工匠所用的曲尺。它從左至右共分四排,其分別是傳統的寸、魯班尺、丁蘭尺、厘米四種標尺。魯班尺長約42.09厘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個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其八個字分別是:「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在每一個字底下,又區分為四小字,來區分吉凶意義。其八個字及附帶的小標格分別代表的吉凶含義如下:
1、財:吉,指錢財、才能。
A、財德:指在財、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現。
B、寶庫:比喻可得或儲藏珍貴物品。
C、六合:合和美滿。六合為天地四方。
D、迎福:迎接福。福為幸福、利益。
2、病:代表凶。指傷災病患 及不利等。
A、退財:損財、破財之意。
B、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貪污受賄及案件官司等。
C、牢執:指牢獄之災。
D、孤寡:指有孤獨寡居的行為。
3、離:代表凶,指六親離散分開。
A、長庫:古有監獄之說。
B、劫財:破耗及耗損財。
C、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
D、失脫:物品失落、人離散之意。
4、義:代表吉。指符合正義及道德規范,或有募捐行善等行為。
A、添丁:古時生男孩叫添丁。
B、益利:增加了財資利祿。
C、貴子:日後能顯貴的子嗣。
D、大吉:吉祥吉利。
5、官:代表吉,指有官運。
A、順科:順利通過考試而獲中。
B、橫財:意外之財。
C、進益:收益進益。
D、富貴:有財有勢。
6、劫:代表凶,意指遭搶奪、脅迫。
A、死別:即永別。
B、退口:指有孝服之事。
C、離鄉:背井離鄉。
D、財失:財物損失或丟失。
7、害:代表凶,禍患之意。
A、災至:災殃禍患到。
B、死絕:死得乾乾凈凈。
C、病臨:疾病來臨。
D、口舌:爭執爭吵。
8、本:代表吉,事物的本位或本體。
A、財至:即財到。
B、登科:考試被錄取。
C、進寶:招財進寶。
D、興旺:興盛旺盛。 為時下風水師必備之工具。主要用於建造墳墓或奉置祖先牌位及神位時,據以測量,並定吉凶。尺長39厘米,分十格,每一格又分四小格;其十格,各印有代表吉凶之文字,分別是
「丁」:福星 及第 財旺 登科
「害」:口舌 病臨 死絕 災至
「旺」:天德 喜事 進寶 納福
「苦」:失脫 官鬼 劫財 無嗣
「義」:大吉 財旺 益利 天庫
「官」:富貴 進寶 橫財 順科
「死」:離鄉 死別 退丁 失財
「興」:登科 貴子 添丁 興旺
「失」:孤寡 牢執 公事 退財
「財」:迎福 六合 進寶 財德。
以上十字及其小格的字義不難理解,這里就從略了。2011年,中國風水家協會把魯班尺定為風水勘察必要工具。
3. 世界上第一把捲尺是誰發明的
徽州人(今黃山市)程大位,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捲尺——丈量步車。
他也是內明代珠算家,20歲起便在長江中下容游一帶經商。因商業計算的需要,他隨時留心數學,遍訪名師,廣集算書。著有《演算法統宗》,被推崇為中國「珠算鼻祖」。故居位於黃山市屯溪區內,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距今已490多年歷史。坐北朝南,兩進三間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馬頭牆、小青瓦,典型的明代徽州民居建築。
4. 鋼捲尺的起源
在世界科技發明史冊上,中國還發明了世界第一捲尺,發明地就在安徽省的古徽州(今黃山市)。 這則令人亢奮又鮮為人知的信息,是我們再訪明代著名數學家、珠算家和發明家程大位故居紀念館時獲悉的。
紀念館坐落在黃山市中心,是在程大位(1533-1606年)的故居與程氏宗祠的基礎上建立的。 世界第一捲尺是他於1578年左右發明的,他當時把它稱作「丈量步車」,程大位因此被譽為「捲尺之父」。
「丈量步車」較之當今的鋼捲尺、皮捲尺顯得龐大許多,但從其原理、構造、用途和用法來看,又令人不得不承認它就是捲尺的雛形。它由木製的外套、十字架,竹製的篾尺,鐵制的轉心、鑽腳和環等部件組成。篾尺收放均從外套的匾眼中進出,鑽腳便於准確插入田地測量點,環便於提攜。我好奇地取出試用,果然篾尺收放自如,丈量、讀數、攜帶都很方便。
館長告訴我們:更為珍奇的是程大位發明的捲尺不但有實物,而且在程大位編著的《直指演算法統宗》第三卷中有完整的零件圖、總裝圖、設計說明和改型說明等全套書面資料,這在世界發明史上是相當罕見的。館長說:根據這套資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木工都能很方便地仿製出來。
據《明史》記載,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下令全國清丈土地,並將「土地丈量」與「一條鞭法」作為其推行的改革的重要措施。從《直指演算法統宗》中獲悉,程大位親自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清丈土地工作。在此之前,「古者量田較闊長,全憑繩尺以牽量」,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差錯率太高。因此給發明家提出了課題,逼迫他苦思冥想去創造一種嶄新的丈量工具。他在設計說明中說,他的創意來自木工使用的墨斗。我想:倘若墨斗給了他通過轉動實現尺體收放的巧構的話,那麼程大位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採用扁平的「篾尺」取代「繩子」的靈感了。這個革命性成果直到現在的捲尺都在恪守享用。
5. 京木捲尺是哪個國家的專利
專利是專利權的簡稱,指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享有的專利權,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版予發明創造權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獨占使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這里強調的是權利,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徵得專利權人的授權或許可。
6. 現代捲尺的雛形是什麼
現代捲尺的雛形是繩子和墨線。
繩子可用於畫直線和檢測直線. 准和繩,版現在仍是木工權和建築工人的主要測量工具
墨線
(1).裝在墨鬥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繩。亦指用墨線打出來的直線。 朱心《魚抬梁·土堆亭》:「聽說從前他在木料上彈線的時候,老找他娘拉著墨線的另一頭,再把墨線彈在木料上。」
(2).用以量長度的線。
我國古代使用的測量工具主要是
規、矩、准、繩.
規就是畫圓的圓規. 矩是曲尺,可用於檢查直角,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木工現在還在使用曲尺,學生和科研人員繪圖用的三角板和丁字尺,是矩的進一步發展. 準是水準器,用於檢查是否水平. 繩子可用於畫直線和檢測直線. 准和繩,現在仍是木工和建築工人的主要測量工具
徽州人(今黃山市)程大位,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捲尺——丈量步車。
7. 魯班根據什麼發明了曲尺
《正字通.失部》來中,「矩,為方自之器。」《續文獻通考.樂考.度量衡》中:「魯班尺即今木匠所用曲尺,蓋自魯班傳至於唐,由唐至今用之。」《魯班經》中:「須當湊時魯班尺。」《陽宅十書》中:「海內相傳尺數種,屢經試驗惟此尺為真,長短協度,凶吉無差。蓋昔公輸子班,造極木作之聖,研窮造化之微,故創是尺
。」後人名為,魯班尺。有了曲尺,人們在日長生活和建築施工當中就有了一件得心應手的工具。如測量物件,加工東西,度量長短和劃線、平、折等。總之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構造簡單的、功用多樣的工具,它至今還在被廣泛的應用,並流傳的國外。
8. 魯班尺是誰
網路寫手
魯班尺,又名行者,匿名著書,身世不詳。喜孤身徒步旅行,常年行走於滇藏川黔山區一帶。近年來,曾有人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碧塔海中的島上見過他,此人是一個黝黑的中年男人。小島之上有一座噶瑪噶舉派的寺廟。魯班尺,謎一般的人。
9. 捲尺上面是什麼單位
是公分來和英寸。捲尺的正面分自上下二部分,一邊是公制刻度(公尺,公分),一邊是英制刻度,(英尺,英寸)。
捲尺上的數字分為兩排,一排數字單位是厘米/CM,一排單位是英寸,1CM約=0.3937英寸,1英寸約=2.54CM,所以兩個數字相距較短的數字單位是厘米,較長的為英寸,單位厘米的數字字體也比英寸的小,100厘米=1米,使用中一般用單位是厘米的。
一、起源
世界第一捲尺是程大位於1578年左右發明的,程大位當時把捲尺稱作「丈量步車」,程大位因此被譽為「捲尺之父」。「丈量步車」較之當今的鋼捲尺、皮捲尺顯得龐大許多,但從其原理、構造、用途和用法來看,其就是捲尺的雛形。
其由木製的外套、十字架,竹製的篾尺,鐵制的轉心、鑽腳和環等部件組成。篾尺收放均從外套的匾眼中進出,鑽腳便於准確插入田地測量點,環便於提攜。
二、原理
捲尺能捲起來是因為捲尺裡面裝有彈簧,在拉出測量長度時,實際是拉長標尺及彈簧的長度,一旦測量完畢,捲尺裡面的彈簧會自動收縮,標尺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也跟著收縮,所以捲尺就會捲起來。
10. 鋼捲尺內部結構是什麼
捲尺內部結構是尺條、制動、尺鉤、尺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