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聽診器最開始發明出來是為了

聽診器最開始發明出來是為了

發布時間:2021-07-28 19:01:27

㈠ 聽診器是什麼時候發明

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於病人的胸部,傾聽診器聽了一陣,驚喜地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內的聲音了。

經過多次試驗,試用了金屬、紙、木等材料不同長短形狀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後改進製成了長約30厘米、中空、兩端各有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由於聽筒的發明,使得林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林奈剋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林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筒是一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㈡ 聽診器是如何發明創造出來的

我們經常體檢,現在常用的檢查內臟的簡便儀器是聽診器。它有一個「盒子」,是涼涼的金屬製品,用來貼在想診斷的部位,有兩根長長的管子掛到醫生的雙耳,就像聽錄音機時的耳機。如果帶上它,可聽到肚子內部的聲響。據說,有一位醫生,他是間諜。後來被當地反間諜機構查出來,當搜查他的竊聽器時卻沒有找著。原來這個醫生用他的聽診器靠近在牆上,用來偷聽屋內情況,如果人們在交談,自然可以聽得很清楚。在聽診器沒有被發明出來以前,醫生診斷病情用的基本上是一種方法,傳統的搖動或用耳朵直接聽。如果診斷胸膜炎,就要去搖動病人的身體,時而把耳朵貼在胸腔上聽。這種辦法很麻煩而且又不十分准確。況且還很不方便,比如說男女之間,就較為麻煩。一個偶然的游戲,刺激了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發明。據說在1809年,法國醫生雷奈·利奈克斯在巴黎。一天,天氣很好,他在廣場上散步。一群孩子在做游戲。廣場邊上有一根很粗很圓的大木頭,被刨了皮不知要做什麼用。一個孩子在木頭的一邊,耳朵緊緊地貼在木頭的截面上,在認真地聽著什麼。忽然他高興地喊了起來:「聽到了!我聽到了,你敲了6下!」利奈克斯循著孩子的目光看去,木頭的另一端也有一個孩子趴著。於是,他走過去看他們究竟在干什麼。只見孩子的手裡拿著小釘子。他問到:「親愛的孩子們,能告訴我你們怎樣玩嗎?」這幾個小朋友做示範給他看。原來很簡單,不過是一人敲一人聽而已。利奈克斯於是伏在木頭的一端,他聽到了清脆的敲擊聲。突然,他想到了什麼,眼睛一亮,說:「這下好辦了!」利奈克斯迅速回到了醫院,恰好有患者來檢查。他於是卷了一個紙筒,用耳朵貼近一端,另一端去聽病人的心跳及呼吸,比早時清楚一些,他高興極了。從此,利奈克斯按照這個模糊的思路開始試驗。他找來各種材料,不同種類的木頭,不同種類的金屬,空心棒、實心棒,等等。經過試制,利奈克斯做出了「胸部檢查器」,就是現在聽診器的雛形,是用橡膠管做成的並且帶了兩個喇叭狀的聽筒。利奈克斯發明了聽診器,可以比原來清楚許多倍地聽到胸腔與腹腔的聲音。但是聲音各不相同,不同的位置不一樣,一樣的位置每個人也不盡相同,至於怎樣確定病因,則是診斷學上急於解決之事。利奈克斯認真研究,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悉心記錄各種資料,歸納總結出疾病所對應的聲音以及一些誤診情況。1819年,利奈克斯發表了專著《心肺病與聽診法》。這樣,聽診器與診斷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從此,聽診器成為初步診斷方便、快捷且實用的工具。1826年,利奈克斯染上結核病,不幸逝世,年僅45歲。

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

1816年,法國名醫蘭尼克的病房中,住進了一個年輕而肥胖的女病人,蘭尼克懷疑她患的是心臟病,但無法用耳朵緊貼於病人的胸部進行聽診來證實。

一天,蘭尼克由家步行到醫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兒童在玩別針劃刺木頭的一端而在另一端聽聲音的游戲,他得到很大的啟發。他迅速地走到醫院病房內,臨時找了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本,他把它捲成圓筒狀,將圓筒的一端放置於病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結果使他大為驚奇,因此聽到的聲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聽診更為清晰。蘭尼克的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聽診器的最初雛型,當時他年僅35歲。

後來,蘭尼克繼續進行思考與實驗後,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木質的聽診器。這個聽診器呈直管狀,空心,長30厘米,圓筒直徑3厘米,管腔直徑5毫米。在圓筒的中部可以分開兩節,以便於攜帶。當時,蘭尼克把這種聽筒稱為「探胸器」,這是取之於希臘文的「胸部」與「檢查」兩個字的含義而成。但是,由於這種直管狀的聽筒外觀頗象笛子,所以人們曾稱之為「醫者之笛」。直到現在,類似最初直管狀的木質聽診器,在產科還是很受歡迎,因為用它傾聽胎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從這點來說,其作用還是不減當年。

㈣ 【聽力文摘】聽診器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在19世紀初,一位來法源國內科醫生雷納-萊納克遇到了一個難題。在為一位有心臟病跡象的年輕女性看病時,雷奈克需要聽到她的心跳聲才能確診。但當時西醫界已知的聽診方法只是簡單地將耳朵貼近患者的胸部來判斷心跳聲。但萊納克並不想與這位年輕女士太過接近。 故事的結局是萊納克隨後拿了張紙捲成圓筒狀。他將這一紙質圓筒置於他的耳朵和患者的胸部之間,使得兩人都免於了尷尬。但與此同時,他驚奇地發現通過紙質圓筒傳出的心跳聲相較以往聽到的更為響亮清晰。 萊納克將這一發明命名為聽診器,這一名稱取自希臘語中的胸部及觀察兩個詞,因為這一發明為心肺診斷技術開辟了一種新的方法。 通過對不同材質進行實驗後,萊納克認為木質圓筒作為聽診器的效果最佳。他將餘生致力於研究心肺聽診,並通過屍檢來驗證他此前通過聽診所下的診斷。 盡管聽診器徹底改革了西醫診斷方法,但它最初推廣使用時也遭遇了極大的阻力。19世紀20年代,許多醫生認為通過圓筒聽診太費時又不方便,甚至很愚蠢!但不久之後,萊納克這項頗為實用的發明的價值逐漸顯現。現今,聽診器已成為醫學保健普遍的象徵。【本譯文由普特網友大蝗蟲蟲提供】

㈤ 聽診器是怎麼發明的

聽診器來的發明人是19世紀源法國臨床醫學家雷奈克。有一次,他為一位年輕的女性病人看病,因為性別與年齡的因素,他不能直接將耳朵貼在病人胸部,通過聽診來取得有助於診斷的體征材料。雷奈克由此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這是一種中空的直管,長30era,口徑0.5cm,為了便於攜帶,從中部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接。雷奈克將之命名為聽診器。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後來,雷內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單管聽診器誕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於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內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發明了雙耳聽診器,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診器是一個中空鏡狀的圓錐。卡門的昕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如今醫師們普遍愛用的就是這種聽診器。

㈥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

聽診器效應常見於入耳式耳機,即耳塞線或者單元處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氣摩擦,產生的振動通過耳塞線直接(入耳的線一般硬度大些,有利於傳導振動)傳遞到耳道內,產生讓人很不愉快的聲音。

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

㈦ 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聽診器的發明至今已有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但在兩個世紀之前的長達1500餘年的時間里,醫生在沒有聽診器幫助的情況下,只能採用一種直接聽診法。也就是,醫生取一片布鋪放在病人身體有病的部位上,然後把耳朵貼上去聽。雖說這種診斷辦法也曾診斷出了一些疾病,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它既不衛生,也不方便,聽音效果還難於准確辨別,而且,不是人體所有部位發生的病變都能用直接聽診法聽出來的。為此,人們特別是醫生們都在努力尋找一種科學實用的聽診器械。

200多年前,奧地利有位醫生臨床實踐中根據聲音判斷胸腔內器官的健康狀況。當時,許多醫生都不相信這一說法,法國醫生雷納克卻記在心裡。

一天,雷納克帶小女兒去公園玩蹺蹺板。孩子玩夠了就將自己的耳朵貼在蹺蹺板的一頭,叫爸爸用手指在另一頭敲鼓點給她聽,雷納克的鼓點節奏越敲越輕,連自己都幾乎無法聽清了,可小女兒卻越聽越入神,還說敲得很好聽,拉衷奈克覺得很奇怪,就叫女兒敲,自己聽,聲音果然清晰。他高興地大聲嚷起來:「有了,有辦法了!」

原來,幾天前一位貴婦請他看病,因不宜用耳朵直接貼附其胸部來聽診,故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檢查結果,使雷納克很著急,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女兒的聲音游戲啟發了他,第二天,雷納克在醫院的門診部拿起一張紙,把它捲起來,用一根線綁上,形成一個中空的喇叭筒,然後把它放在患者的胸口聽心臟跳動的聲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

此後,他又做了許多次相關實驗。由於他擅長用機床車木頭,便用雪松和烏木製作了一個木頭筒,筒長30厘米,外徑3厘米,內徑5毫米。這個圓筒由兩節合成,便於醫生攜帶,這實際上就是木製的單耳式聽診器。雷納克將它命名為「胸部檢查器」,由於它的形狀像一隻笛子,於是人們又將其稱為「醫者之笛」。不幸的是,雷納克本人在發明了聽診器後不久就患上了肺病,在1826年去世了。

雷納克在世的時候,他對肺病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了有關資料,撰寫了一本影響深遠的醫學巨著,使人類的臨床醫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雖然如此,雷納克卻受到了他的同鄉布魯賽斯醫生的強烈反對,布魯賽斯曾推廣利用水蛭吸血的辦法給人治病而導致了許多患者的死亡。布魯賽斯譏諷雷納克的書是「一堆無可爭辯的事實和毫無用處的發現」。後來,人們在雷納克發明的基礎上繼續前進,逐步改製成了現代臨床醫生所廣泛使用的雙耳聽診器。當醫生聽診時,再也不用經歷雷納克的尷尬遭遇了。

㈧ 聽診器的發明是根據什麼創造法

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於病人的胸部,傾聽了一陣,驚喜地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內的聲音了。 經過多次試驗,試用了金屬、紙、木等材料不同長短形狀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後改進製成了長約30厘米、中空、兩端各有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由於聽筒的發明,使得林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林奈剋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林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筒是一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它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閱讀全文

與聽診器最開始發明出來是為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