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為什麼發明手機

為什麼發明手機

發布時間:2021-07-28 18:16:29

⑴ 手機怎麼發明的了啊

馬丁·庫帕 手機就是手提式電話機的簡稱,一種攜帶型無線電話。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ceo。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 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目前手機的著名品牌有:NOKIA,索愛,三星,MOTO,PHILIPS等.

⑵ 為什麼要發明手機

任何一樣事物的出現都是因為需要。 例如我們需要電腦來處理信息,就出現了電腦,而我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電腦也隨之升級。 例如手機,我們需要一種設備來讓遠方的人能聯絡,就出現了電報,傳真,手機。 例如我們需要一種電子上的郵件來轉達對朋友的問候,就出現了EMAIL。 有需求才有發展。
滿意請採納

⑶ 為什麼手機發明出來叫手機

因為手機是電子產品,機代表著電子產品,手代表著用手拿。所以叫手機嘍!(自己想的。)

⑷ 人為什麼要發明手機為何叫手機

因為人厭煩了有線通話,不方便移動,所以就發明了手機,無線通話,,,因為常用手拿著來通話,所以就有一個「手」字,因為是電子機械方面的產品,所以就有「機」字,,,合起來就叫「手機」

⑸ 手機怎麼發明的

誰發明了手機?關於手機史上的那些「第一」

2016-08-12 11:04

在小時候,大家或多或少會聽到一些關於發明的小故事,比如愛迪生發明了燈泡,卡爾·本茨(賓士創始人)發明了汽車,貝爾發明了電話(2002年美國國會的269議案中,安東尼奧·穆齊被確認為電話的發明者)……這些發明如今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必不可少,那麼,你知道我們現在天天都使用的手機是誰發明的嗎?

除此之外,現在我們的手機配備了通話、簡訊、拍照和互聯網等必備功能,這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手機功能,在許多年前卻像是天方夜譚,這些必備功能都是探索家們一步一個腳印探索過來的,所以你知道第一次手機通話、第一條簡訊、第一台拍照手機是怎樣的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手機史上的那些「第一」。

第一台手機第一次手機通話

發明座機的貝爾成立了貝爾實驗室,貝爾實驗室在早些年一直在研發行動電話,不過對這一塊感興趣的可不止貝爾實驗室,摩托羅拉也不甘示弱研發起了手機。結果是貝爾實驗室沒能在座機的基礎上研發出手機,反而被摩托羅拉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機——DynaTAC的原型機。
而世界上的第一次通話也是由摩托羅拉進行,在四十三年前的4月3日,也就是1973年4月3日。研發出第一部手機的摩托羅拉工程師之一MartinCooper在曼哈頓市中心撥打了第一通手機電話,打給的正是其競爭對手AT&T公司的JoelEngel。當是AT&T是全球最大的通訊公司,也在研發手機。
MartinCooper在電話中對競爭對手錶示其正在使用一款真正的手持攜帶型行動電話,對方傳來一陣沉默,MartinCooper認為對方可能正在咬牙切齒,心中一頓竊喜。而MartinCooper手中所拿的第一部手機,正是摩托羅拉DynaTAC的原型機。這款手機並非我們現在手機那樣真正便攜,而更像是兩塊磚頭組成的,足足有23厘米高,通話時間可達到20-35分鍾。十年後,它成為世界上首款銷售的手機,以3995美元的價格開始發售。相對於現在手機的實用品來說,更像是一款十足的奢侈品。
MartinCooper在接受BBC采訪時說:「我給我在AT&T公司工作的對手JoelEngel撥打了電話。AT&T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我們只是一家位於芝加哥的小公司,他們認為我們只是一隻在大象身上蹦躂的跳蚤。」

第一條簡訊

當一樣東西出現之後,總會被完善被修補。手機亦是如此,在手機發明後的第19年,也就是1992年,手機迎來了突破性創新的功能——簡訊。1992年的12月3日,一位22歲加拿大工程師在電腦上輸入了第一條簡訊:MerryChristmas,這段簡訊通過英國沃爾豐的GSM網路傳輸到了名叫理查德·賈維斯的手機上,拉開了簡訊的先河。
不過最初的簡訊並不是像如今這樣手機端對手機端的傳輸,而是PC端對手機端的傳輸,因為手機當時沒有GSM網路。因此最初的簡訊一般是人們用電腦來發送不用回復的通知類信息。直到在簡訊發明的第二年裡,諾基亞成為第一個生產GSM行動電話的公司,通過手機搭載的GSM網路,手機端對手機端也能發送簡訊了。隨後幾年裡簡訊如洪水般泛濫,數量呈爆炸式增長。
遺憾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簡訊逐漸被各類社交軟體所替代,如今淪為了簡訊驗證碼、訂票信息等信息的傳達者。

第一台拍照手機

要說手機加入的什麼功能最引人注意,我想第一非互聯網莫屬,而第二應該就是拍照。
隨著手機逐漸成為身邊常用電子產品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很多人出去玩都不喜歡帶笨重的單反,因為如今多數智能手機的性能,都可以滿足日常的拍攝需要。想要留下生活當中最真實的精彩瞬間,有時手機的出片率可能要高於單反,因為前者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而手機從最開始內置鏡頭到現在擁有媲美單反的高像素鏡頭,僅僅用了16年。
在2000年,手機又迎來了一大突破性的創新——拍照。第一款拍照手機是由日本的手機廠商夏普研發完成的,這款手機型號為j-sh04,內置11萬像素CCD攝像頭。得益於這款歷史性突破的手機,當年發布這款手機的日本運營商J-Phone的市場佔用率順勢大漲,而手機內置攝像頭至此也幾乎成為了手機繼簡訊後的第二標配。

第一台可以上網的手機

我們剛才說了第二大引人注意的手機拍照功能,接下來我們就說說第一大手機功能——互聯網。人們在生活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而網路就成為了解信息最好最快的平台,當手機成為人們的必需品後,廠商就研究著手機能否和PC一樣與互聯網相連。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大家現在可能正在用手機網路看的本文。做出第一台可以上網手機的廠商,是諾基亞。
諾基亞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連上互聯網的手機,諾基亞7110。諾亞基7110是第一款支持WAP的手機,只要你開通了移動數據業務,那麼你就可以通過WAP連接互聯網。雖然諾亞基7110早期的手機上網十分繁瑣,不過它的出現標志著手機上網時代的開始。上網手機雛形的出現,推動了手機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手機的必需功能。

第一台智能手機

2007年,蘋果發布的iPhone掀起了一場徹底的智能手機革命,但此前許多廠商都已對智能手機有所研究。不過要追溯到第一台智能手機,那麼就不得不提起IBMSimon,IBMSimon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智能手機。
IBMSimon是由IBM與BellSouth合作製造。它集電話、個人數碼助理、游戲、傳真機等十多種功能於一身。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物理按鍵,輸入完全靠觸摸屏操作,和如今的智能手機操作一樣。IBMSimon於1994年上市,售價為899美元。IBMSimon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顯然售價並不是引起轟動的原因,擁有如此多功能和採用全觸摸操作的與眾不同才是它存在意義的所在。

第一台安卓手機

許多人手裡正用著安卓手機,不過安卓手機更新換代之快,令人咋舌。在這種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有人知道第一款安卓手機是哪一款嗎?第一款安卓手機是由美國運營商T-MobileUSA定製,HTC(宏達電)代工生產的HTCG1。
HTCG1具備了多種特性,支持3G網路,大屏觸摸操作,全鍵盤等等。更重要的是HTCG1開創性地採用了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系統版本為1.5。HTCG1搭載一塊3.17英寸觸控屏,解析度為480×320像素。處理器為高通MSM8201,主頻只有528MHz,而運行內存更低,只有192MB。在現在看來,這樣的配置只能淪為低端手機,但在當時已經是頂級配置。就是這樣配置的一款Android手機,在當時風靡全球。從此進入了安卓手機時代。

結語

從第一台手機誕生至今用了43年,在這43年裡面,手機經歷了從無到有,手機功能也經歷了拍照、上網到智能化。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的科技發展極其迅速。許多手機功能,如拍照、上網等,在許久之前看起來整合在手機上都是天方夜譚,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卻已然成為了手機的必備功能。對於未來手機有些什麼功能,大家可以來預測一下。

⑹ 為什麼會發明手機啊

為了聯系的方便···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電話,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個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1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1瓦,最大也不能超過3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用行動電話打通第一個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手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⑺ 科學家為什麼要發明手機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⑻ 為什麼人最要發明手機

這個手機是之前就沒有比如說那種智能那種按鍵,你比如說那接下來我們得拿之前就發,主要是因為電話電話不方便,電話需要一點點的電動一些不能夠隨身攜帶,然後後來就有了按鍵及就像摩托羅拉諾基亞,然後後來蘋果發聲明了智能手機用國產手機,華為小米OPPO的開始做智能手機。。。。

⑼ 為什麼人們要發明手機 🍠

任何一樣事物的出現都是因為需要。 例如我們需要電腦來處理信息,就出現了電版腦,而我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權越大,電腦也隨之升級。 例如手機,我們需要一種設備來讓遠方的人能聯絡,就出現了電報,傳真,手機。 例如我們需要一種電子上的郵件來轉達對朋友的問候,就出現了EMAIL。 有需求才有發展。
滿意請採納

⑽ 為什麼要發明智能手機

順應時代來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自迅速普及,隨著科技的不斷增長,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產生了許多智能產品,手機是必不可少的,從簡單的通話到現在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就有許多的優點,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可以說現在智能手機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發明手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