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宋朝耕作技術提高發明了哪些新的工具

宋朝耕作技術提高發明了哪些新的工具

發布時間:2021-07-28 17:19:03

❶ 宋代的什麼農業耕作技術提高了勞動效率

宋代出現了用於灌溉的筒車,耕田用的踏犁和插秧用的鞍馬等.還有就是宋朝的農作物種類比唐朝更加的豐富。

❷ 宋朝有利於水稻發展的工具

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灌溉工具,宋代已普遍使用龍骨車(即踏車),臨水地段皆可置用,以溉高旱之因。此外還有桔槔、戽斗、轆轤翻車、筒車等。從宋代有關記載看,灌溉工具方面最重要的發明或發展要數翻車和筒車了。翻車分人力手搖和腳踏翻車、畜力翻車、水力翻車三種。
南宋曾之謹撰《農器譜》三卷、續二卷,記述耒耜、耨博、車戽、蓑笠、輊刈、築簣、杵臼、斗斛、釜甑、倉庾等十項農具和有關器物,此書明末起不見流傳。
宋代江南水田耕作工具已配套,是唐代所不及的。起秧有秧馬。
碎土工具有穋碡、礪硨、耖。
糧食收成後,稻穀揚凈使用的是揚扇。

而農業發達原因主要無外乎兩點:
一、宋政府的政策以及行為。比如有獎勵農耕的政策,對廣大農民進行激勵提高了其勞動生產的積極性,還科學的推廣農業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比如著力推廣占城稻等)……
二、生產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業生產作為直接受影響者也隨之迅猛發展……
此外宋朝的地方官員也是非常注重水利設施的維護和興建的。這就使宋朝的農業發展有了一個很良好的基礎。同時,高產糧食作物的廣泛播種使單位面積的糧食作物產量大大增加,也促進了經濟作物種植和發展。因此,使得小農經濟內部產業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形成了農副業生產彼此促進的經濟格局,農業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宋代南方農民培育了許多優良稻種,並引進外來的優良品種。引進的外來優良稻種中最著名的有占城稻(越南)和黃粒稻(高麗)。當然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它原產於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傳入我國福建地區。占城稻有很多優點,以耐旱生長期短適應性強著稱。
關於占城稻還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兩浙大旱,水田無糧可產,宋真宗便遣使於福建取占城稻種三萬斛(舊量器單位容量為10斗)分給江淮兩浙地區播種。不久河南河北一帶也種上了占城稻,南宋時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為早秈稻的主要品種,也成為了廣大農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糧食。
宋代的農業生產技術也發生了變革,出現了專門除草用的彎鋤,碎土疏土用的鐵耙,安裝在耬車上的鐵鏵……這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此外,在水利灌溉方面主要出現了龍骨翻車等工具。由此可見,宋朝的農業技術比隋唐時期是有很大的提高。

❸ 請說出兩宋時期農業上的發明及其發展情況

1.這一時期,由於戰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既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同時,這一時期南方社會相對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定、寬松的環境。而且統治者都很重視內部實力的加強,減輕了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重視農業的發展。
2.這一時期,除了引進占城稻,在水稻的耕作技術和方法上也有新的變化,即從直插法轉變為移植法。這種方法改變過去那種直接把稻種撒播在田裡的做法,提高了稻苗的存活率。
3.除了水稻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北宋末南宋初,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種麥的豐富經驗,小麥種植在南方有了更大的發展。小麥的普遍種植,確立了南方稻麥輪種的先進耕作制度。這標志著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4.隨著糧食生產的增加,兩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及福建南部普遍種植,之後又向北推廣到江西、兩浙等南方各省。這一時期,茶樹的栽培有很大的發展,新辟了許多茶園。
5.總之,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時,我國南方的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明顯的標志是「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這說明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南宋時,我國的經濟重心移到了南方。

❹ 宋朝時發明的新農具是什麼...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❺ 宋朝的農業,有哪些新的發展

略 宋朝農業的新發展體現在:一是宋朝對農業生產很重視,地方官對農事勤於檢查督促,朝廷經常頒發減免租稅的法令,大興水利,鼓勵墾荒,盡量利用可耕之地,耕地面積比以前擴大。二是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得到很大改進。三是新的水稻品種如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種植,並推廣到江淮和北方地區。四是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區域進一步擴大。五是改變了以前北方種菽、麥、粟和南方種植水稻的格局,在南方廣種水稻的同時,也在山丘旱地種麥;北方在廣種麥等旱地作物的同時,也在水源豐沛處種稻。

❻ 15、宋代時發明的新農具是( )

插秧用的秧馬、中耕用的雲盪等是宋代創造的。犁刀、踏犁、鐵搭、秧馬、耘盪等

❼ 宋朝出現了什麼新的農業生產工具

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灌溉工具,宋代已普遍使用龍骨車(即踏車),臨水地段皆可置用,以溉高旱之因。此外還有桔槔、戽斗、轆轤翻車、筒車等。從宋代有關記載看,灌溉工具方面最重要的發明或發展要數翻車和筒車了。翻車分人力手搖和腳踏翻車、畜力翻車、水力翻車三種。
南宋曾之謹撰《農器譜》三卷、續二卷,記述耒耜、耨博、車戽、蓑笠、輊刈、築簣、杵臼、斗斛、釜甑、倉庾等十項農具和有關器物,此書明末起不見流傳。
宋代江南水田耕作工具已配套,是唐代所不及的。起秧有秧馬。
碎土工具有穋碡、礪硨、耖。
糧食收成後,稻穀揚凈使用的是揚扇。

❽ 《宋代經濟的發展》宋朝時期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耕種技術是什麼

宋朝時期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耕種技術,應當就是宋朝的牛耕技術。

❾ 農用工具新發明有哪些

1、孫建興發明的麻山葯收獲機

近日,河北省蠡縣林堡鄉孫庄村農民孫建興真的發明出了麻山葯收獲機,並且要現場演示,蠡縣乃至周邊縣市區的麻山葯種植大戶、農機銷售商等紛紛趕來,爭著要看一看老孫的新發明。

4F-2型麻山葯收獲機採用鏈軌式行走,液壓轉向,具有挖溝、土壤翻震系統和土壤輸送帶。機器作業時,挖溝系統首先在麻山葯兩側挖出深溝,翻震系統同時在麻山葯下方進行震動翻土,此時就將麻山葯完整托出土面,工人只需跟著機器撿拾即可,收獲迅速,極大降低了勞動力強度與生產成本。

該機械研發過程耗資130多萬元,在研製過程中得到了河北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與河北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的指導與支持,集挖溝收獲、土壤回填、平整土地等功能於一體,屬於麻山葯收獲類最新產品,科技含量高且榮獲國家多項專利,深受用戶關注。

❿ 宋朝與明清時期的耕作技術

一、宋朝時期的耕作技術
1、塘浦圩田系統。古代太湖地區勞動人民在淺水沼澤,或河湖灘地取土築堤圍墾闢田,築堤取土之處,必然出現溝洫。
2、農具的使用。宋代發明了踏犁和犁刀用於平整耕地。
3、修築海塘以防禦洪水災害。
4、灌溉方面,在地下水流相通的地帶開鑿成列的豎井。
5、收獲農具。金屬出現後,則有青銅和鐵制的銍和鐮,用於割取穀物穗子及藁稈等農作物。
二、明清朝的耕作技術
1、水利灌溉的發展,明清時期,出現風力水車。
2、耕作技術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風力水車。
3、農作物種類玉米和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和推廣,明代蠶桑和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4、農業生產的商品化增強,並出現了專業生產區域。
5、徐光啟《農政全書》風力水車。

閱讀全文

與宋朝耕作技術提高發明了哪些新的工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